網誌: ������
教宗方濟各11月13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公開接見活動,為敘利亞遭屠殺的兒童和菲律賓風災的遇害者祈禱。他在要理講授中,反省了在教會中誕生和重生的兩件聖事:聖洗聖事和告解聖事。 5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開門見山談到«信經»中的一句話:“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他把這句話分作三個要點,逐一解釋,即“我承認”、“只有一個聖洗”和“罪過的赦免”。 ...閱讀更多
11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勉勵我們信賴天主,就像孩童那樣投入爸爸的懷抱。教宗說:天主永不遺棄我們,即使在斥責我們時,也不會給我們一記耳光,而是撫慰我們​​。 當天取自《智慧篇》的讀經一講述我們的受造說:「其實天主造了人,原是不死不滅的;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進入了世界。」教宗對此解釋說:魔鬼的嫉妒引發了這場戰爭,開啟了「這條以死亡為終點的路」。由於「死亡進入了世界;與魔鬼結緣的人,要經歷死亡。」 ...閱讀更多
11月10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講話中談到復活的主題​​。他說,永生是另一個幅度的生命。復活的人會同天使一樣,在不同狀態中生活,這個狀態我們現今無法體驗,也無法想像。 教宗談到主日福音,耶穌回答不相信復活的撒杜塞人說:「天主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在天主眼中,所有的人都是活著的。」教宗說:「這是決定性的聯繫,是根本的盟約,與耶穌結的盟約:耶穌自己就是盟約,祂是生命與復活,因為祂藉著十字架的愛戰勝了死亡。」 ...閱讀更多
11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說: 天主的喜悅是找到遺失了的羊,因為祂「偏愛」那些迷失了的人。 當天的福音記載亡羊和失錢的比喻。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解釋,經師和法利塞人因耶穌所做的事而感到憤慨,他們竊竊私議抱怨耶穌說:「這人是危險人物」,他同稅吏和罪人吃飯,他的行為「冒犯天主,褻瀆先知的職務」。 教宗說:「耶穌以歡樂的比喻回應法利塞人和經師的竊竊私議。當天的福音所要傳達的最重要訊息就是:天主的喜樂,祂是一位不喜歡失去的天主,為此,為了不遺失祂的子女,祂走出自我,去尋找。天主是一位尋找的天主,尋找那些遠離祂的人,就如牧人,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羊。」 ...閱讀更多
11月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秋季溫和的陽光下,為大約8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人士講授了一篇要理,主題是:「神聖財富的相通: 聖事的共融、神恩的共融和愛德的共融」。 「聖事的共融」 教宗首先談到說:「聖事不是表面功夫,不是儀式;聖事是基督的力量,在聖事中有耶穌基督。當我們舉行彌撒時,在感恩聖事中有生活的耶穌,正是他召集我們,使我們成為團體,讓我們朝拜天父。」 ...閱讀更多
11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基督徒的本質是受邀參加宴席。他強調教會「不僅是義人的教會」,上主的宴席向眾人開放。在宴席上,我們應該「全身心的投入」,與眾人同宴,不可親此疏彼。基督徒不可因「榜上有名」而沾沾自喜,否則將錯失宴席。 ...閱讀更多
11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彌撒,紀念過去一年當中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 教宗首先引述聖保祿宗徒書信中的話:「無論是死亡,是生命,是天使,是掌權者,是現存的或將來的事物,是有權能者,是崇高或深遠的勢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羅8:38-39)。教宗說,基督信徒的信賴和望德的最深層理由就是基於這磐石般的信念。 ...閱讀更多
11月3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友們誦念三鐘經祈禱時說:「沒有任何罪過和罪行」能把天主的一個子女從天主的記憶和心中抹去。教宗在念經前講解當天福音記載的耶穌和稅吏長砸凱的相遇,並重申天主一直在等待,希望看到「罪人心中」產生的「那種回家的渴望」。 相遇能改變人生。教宗強調了耶穌和稅吏長的相遇。這相遇是在耶里哥城發生的,當時耶穌正面朝耶路撒冷走去。耶穌在此表明他來是為尋找和拯救迷失了的以色列家的羊群。 ...閱讀更多
11月1日諸聖節下午,教宗方濟各到羅馬維拉諾墳場主持一台彌撒,他勉勵在場參禮人士「懷著望德注視自己生命的『晚霞』」。教宗在彌撒中也為最近葬身在沙漠或大海的難民祈禱。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職期間幾乎在每年的諸聖節都到維拉諾墳場為亡靈主持追思彌撒,最後一次是在1993年。教宗方濟各重拾若望保祿二世在20年前中斷的傳統,今年首次主持這項活動。 ...閱讀更多
10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克萊孟大廳接見了聖伯多祿善會約200名成員。教宗勉勵他們「作基督愛窮人的可見標記」,並感謝他們對教會和教宗愛德事業的支持。 教宗說,「信德年」已接近尾聲,而此期間,「教會更新了對耶穌基督的信德,重新燃起喜悅,在耶穌的道路上行走。」教宗強調:「以認真態度而活出的信德能激發真正的愛德善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