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祈禱
4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 麻木的基督徒對教會無益。教宗勉勵說,不要停留在形式主義的層面,而要親身參與,戰勝精神上的怠惰,為宣講福音赴湯蹈火。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與一位已患病38年的癱子相遇。這名癱子守在水池邊的柱廊下等待治愈。他因為自己無法下到水池且總有人搶在他前面而滿腹牢騷。耶穌看到他,於是命令他「起來」行走。他便拿起自己的床行走。這個奇蹟引起了法利塞人指責,因為這一天正是安息日,他們認為安息日不可工作。教宗解釋這段福音事蹟說:在這段記述中,我們看到兩種嚴重的精神上的疾病。這兩種疾病值得我們認真反思。首先是對病痛的無奈,感到痛苦,並且滿腹牢騷。 ...閱讀更多
3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勉勵眾人不要在精神生活中游盪,而要朝著目標筆直邁進。對基督信徒而言,就是要跟隨上主永不令人失望的許諾。 基督信仰生活是一段旅程,差別在於有人踏上旅程,有人卻停滯不前。針對這一點,教宗方濟各把信友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信賴且一生一世追隨天主的許諾的基督徒;第二類是信仰生活停擺不動的基督徒;第三類是堅信自己有所長進,卻只是漫無目的地遊蕩像旅遊的基督徒。 ...閱讀更多
3月30日(四旬期第四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他勉勵在聖伯多祿廣場的5萬多名信友說: 「不要停留在心靈的盲目中,要向光明、天主和祂的恩寵開放。」主日的福音取自聖若望福音,記載耶穌治好胎生瞎子的事蹟。教宗也多次邀請在場的信友和朝聖人士重讀這段福音。 ...閱讀更多
3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時表示,悔改不是一時之需,而是終其一生的努力。在禮儀中,教宗聆聽了幾位信徒的告解,但他自己首先向在場61位聽告解司鐸中的一位,辦了告解,領受了修和聖事。教宗主持的懺悔禮儀,開啟了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籌辦的「24小時奉獻給天主」四旬期活動。 ...閱讀更多
3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接見參與宗座聖赦院課程的成員時表示,司鐸的心是一顆懂得感動的心,不是因為感傷主義或單純的感性,而是因為上主「慈悲的心腸」。聖座聖赦法院是羅馬教廷最古老的部會及第一座法院,負責與修和聖事和赦罪有關的事宜。 ...閱讀更多
3月27日,教宗方濟各的清晨彌撒移到聖伯多祿大殿舉行,因為這一天教宗要為意大利國會議員主持彌撒聖祭。在彌撒講道中,教宗向493名參加彌撒的國會議員強調:在耶穌時代,有一個遠離民眾、「拋棄」了民眾的領導階級,他們只跟隨自己的意識形態,不斷地跌倒墮落。 ...閱讀更多
3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基於以下的主要思想: 「主教、司鐸或執事若沒有以耶穌的愛心來為他們的團體服務,他們就是不稱職的」,向信友們講授以「聖秩聖事」為題的要理。教宗說,主教和司鐸應該每天舉行感恩祭,經常聆聽聖言,定期領受修和聖事。 ...閱讀更多
3月26日,教宗方濟各接受了德國林堡教區主教弗朗茨- 彼得• 特巴茨-範埃爾斯特(Franz-Peter Tebartz-van Elst),根據教會法典401條第2項提出的辭呈。 ...閱讀更多
3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 上主與我們同行,為軟化我們的心靈。當天是預報救主降生節,教宗因此強調:我們只有像聖母那樣懷著一顆謙卑的心,才能接近天主。救恩既買不到,也賣不掉:只能由恩賜​​而得。 內心的驕傲把我們帶向何處?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首先談到原祖父母亞當和厄娃。他們二人落入撒旦的陷阱,相信自己如同天主一樣。這種「自命不凡的傲慢」導致他們遠離樂園。但是,上主沒有棄之不顧,讓他們獨自行走,卻給他們許下諾言,與他們同行。 「上主在這條漫長的旅途中陪伴人類。他建立了一個民族,與他們同在。 這條旅途從違命開始,以聖母瑪利亞在天使報喜時的服從結束。」教宗引述里昂的聖依肋內教父的話說:「聖母瑪利亞以她的服從,解開了厄娃用違命打的結。」在這條旅途中,天主的美妙層出不窮。 ...閱讀更多
3月23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上主超越偏見,我們每個人都尋找仁慈的活水。四旬期是「察看我們內心的有利時期」。三鐘經後,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4萬多名信眾宣布,3月28日至29日,星期五至星期六,將是「特別懺悔的時刻」,取名為「24小時奉獻給天主」 。這項活動將以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禮儀開始。教宗解釋說:「這將是一個寬恕的節日,世界很多教區和堂區會同時舉行。我們應該為上主寬恕我們而歡慶,一如浪子比喻中的父親所做的那樣,在兒子回到家時,舉行盛宴,忘記他的一切罪過。這將是寬恕的節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