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五天第二部分默想:愛得多是善,愛得少為惡

鹽與光

2016年3月11日
blog_1457724741
3月1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與教廷各部門神長舉行了四旬期避靜第五天第二部分默想。帶領避靜的龍基神父表示,天主對人的愛激勵人心、點燃激情,帶人走上成聖之路。我們基督徒要藉著天主對我們的愛,恢復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關係。
聖母忠僕會士龍基神父帶領大家默想了《若望福音》中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顯現給宗徒們並將羊群委託給聖伯多祿的事跡(若21:1-17)。福音中,耶穌三次問伯多祿:「你愛我嗎?」龍基神父從耶穌的詢問談起,反省了那更新一切、使人成聖的天主對人的愛。他說:「成聖不在於不犯罪,不在於田地裡沒有絲毫的雜草;而在於不斷更新熱情,在於從現在起就立刻更新我們對基督與福音的熱情」。
龍基神父解釋說:「天主對人的愛能激勵人心,點燃激情。成聖不可萎靡不振,卻要有悔改的熱情。當你充滿愛時,你就不會犯錯;愛是顯然的,如日中天,無可非議。天主愛處處貧乏的人,祂不苛求人完美無缺,只求人真心誠意。我們在世上不必潔白無瑕,但要出淤泥而不染。」
龍基神父談到耶穌的種種事跡,指出祂是「愛的乞丐,樸實無華的乞丐,深知每個人的貧乏」,希望與我們建立真誠的友誼。
龍基神父然後指明信仰的三個步驟:「我需要、我相信、我仰賴。有信仰指的是需要愛,相信愛並以愛為基礎;愛是天主的形態,是人的形態,是世界、未來和生活的形態。有信仰就是秉持這樣的生活信念:愛得多是善,愛得少為惡。坎佩洛的瑪利亞(Maria di Campello)修女曾說:『每當法則與愛相抵觸時,我們應該拋棄法則』。」
龍基神父指出世俗總是宣揚「錢多是善,錢少為惡」,但每位有信仰的人都是相信愛的人,是人際關係的恢復者、啟蒙者,幫助世人找回對愛的信任感。我們都是相信愛的人。
龍基神父繼續說:「有信仰也意味著與天主發生一段故事,與祂在愛中行走,堅信祂愛我們,我們將因此而得救。今日西方世界的信仰危機源於人們不相信愛,因為愛意味著付出。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乃是滋生一切惡的命線,在暗中為罪過輸送養分。由於冷漠,他人對你而言好似不存在、微不足道、一文不值、什麼都不是。」
龍基神父最後勉勵道:「今天我們應該重歸於相親相愛,全心全靈地愛天主。我們不要再以馴服者和奴隸的心態愛天主,而要像熱戀情人那樣愛祂。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信仰,我們才能笑容滿面。」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