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教宗方濟各彌撒中表示,基督徒從不麻醉痛苦,卻在望德中予以面對。我們盼望天主給我們賜下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
當天彌撒的福音敘述,耶穌在受難前告訴門徒說,他們將要憂愁,但這憂愁將變成喜樂的歡呼。耶穌用婦女生產的圖象解釋說:「婦女生產的時候,感到憂苦,因為她的時辰來到了;既生了孩子,因了喜樂就再不記憶那苦楚了」(若16:21)。教宗由此評論痛苦中的望德和喜樂中的歡呼,說道:「當我們處於種種磨難、困難和苦難時,喜樂與望德的結合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正是如此。」
「這不是自我麻痺。痛苦依然是痛苦,但若懷著喜樂和望德面對痛苦,喜樂之門必將為你敞開,帶你通往結出新果實的喜樂。上主提出的這個圖象對困境中的我們必定助益良多;很多時候困境既醜陋又險惡,甚至令我們懷疑自己的信德。然而,因著喜樂和望德,我們得以向前邁進,因為在這暴風雨後必有新人到來,如同生產的婦女那樣。耶穌表明這份喜樂和望德將歷久不衰。」
教宗強調,喜樂與望德必須相結合。「缺少望德的喜樂只是娛樂,片刻的歡愉。缺少喜樂的望德便不是望德,充其量不過是健康的樂觀主義。喜樂和望德必須相結合,它們的結合使教會在禮儀中幾乎忘情地高呼:『當為祢的教會踴躍歡騰』,興高采烈,不拘禮節!因為當有強大的喜樂時,就會不拘禮節,只是喜樂。」
基督徒的喜樂和望德不同於狂歡喧騰。教宗表明:「喜樂使望德堅固,望德在喜樂中開花結果,這樣我們便能向前邁進。喜樂和望德是基督信仰德行,教會願意透過這些德行的態度,給我們指出一條走出自我的道路。喜樂絕不自我封閉,望德使你敞開自己。望德正是固定在天堂海岸的一個錨,將你帶到外面。我們要懷著喜樂和望德走出自我。」
「人的喜樂會因某些事物和困難而被奪去」。相反地,耶穌要賜給我們的喜樂沒有人能奪去,「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將歷久不衰」。教宗表示,主耶穌升天時發生了這樣的事:「當上主離開門徒們的眼界時,他們向天注視,有些憂愁,但天使喚醒了他們」。《路加福音》記載,門徒們「皆大歡喜地返回了耶路撒冷」(路24:52)。教宗指出,「那是知道我們人類首次進入天堂的喜樂!期盼抵達並生活在上主那裡的望德成了充滿全教會的喜樂」。
最後,教宗帶領眾人祈求上主賜給我們恩寵,使我們擁有強大的喜樂,一方面表達我們的望德,另一方面也願堅固的望德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喜樂。「上主,求祢守護這喜樂和望德,這樣就沒有人能奪去我們的喜樂與望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