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應有糧食…

鹽與光

2016年6月13日
Pope
 
教宗訪問世界糧食計劃署:人人都應有糧食,對待飢餓的官僚主義要不得!
教宗方濟各6月13日上午,訪問位於羅馬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受到該機構執行幹事埃瑟琳·卡津(Ertharin Cousin)、管理委員會主席,以及全體職員的熱烈歡迎。聖座常駐世界糧食計劃署觀察員奇卡‧阿雷利亞諾(Fernando Chica Arellano)蒙席,也在場迎候教宗。
世界糧食計劃署是最重要的人道機構,以2030年之内消除飢餓作為奮鬥目標。
教宗抵達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所在地之後,先來到殉職紀念牆前,向那些為飢餓者爭取麵包,而奉獻生命的職員表達敬意。
世界糧食計劃署,目前正召開委員會年度大會,教宗向全體與會人員,發表一篇十分中肯的講話,鼓勵該機構朝向「零飢餓」目標奮勇前進。
教宗表示,在我們這個相互關聯和傳播過剩的世界上,傳播技術的進步似乎使地理上的距離更加縮短。我們能接觸到地球另一邊所發生的事件,接近許多痛苦現實,從而動員同情與關懷的行動,幫助受苦的人。可是,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過量的消息使我們逐漸把貧困視為自然而然的現象,對別人的悲劇無動於衷。
許多畫面進入我們的眼簾,我們看到痛苦,卻不為之觸動;
聽到哭泣,卻不予以安慰;
遇見飢渴,卻不使之飽飫。
就這樣,許多人的生命,便成了一則轉瞬即逝的消息的一部分。
消息不斷變更,痛苦、飢渴卻沒有改變,繼續存在。
教宗指出,這種情況揭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重要職能,若僅是曉得許多人的處境,以及沒完沒了地予以討論還不夠。貧困必須消除;不可視貧困為一個“現實中的許多數據之一而已。因為貧困有人的面容。
貧困有兒童的面容,
家庭的面容,
青年和長者的面容。
許多沒有機遇和工作機會的人、被迫移民、離棄家園或家園被摧毀者也有一個面容。
我們不可把許多人的飢餓視為自然而然的事;我們不可說他們的遭遇,是一種盲目命運的後果,因而我們對此無能為力。
教宗解釋說,我們應從各層面介入貧困問題,以受苦和挨餓,卻具有豐盛精力和潛能的人為中心目標,幫助他們具體地發揮自己的效力。我們不可把貧困視為天經地義的事。
糧食匱乏不是正常現象,不是一個數據;它並非天經地義,也非必然之事。就在這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許多人仍遭受災難,這正是因自私和資源分配不佳,以及糧食市場化造成的。消費主義誘使我們,慣於每天有剩餘的食糧,而形成了浪費。面對這種行為,我們有時不再有能力樹立超越純經濟尺度的價值觀。
教宗最後表示,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喚醒世人的良知上,擔任重要角色。這個機構需要有真正的英雄,能夠敞開道路、建造橋樑、提高援助受苦人的工作效率,引導國際社會邁向消滅飢餓的目標,而不以官僚主義對待飢餓問題。這項責任不是在令各國的利益得到調和,這種利益深深地根植於國家主義或不可告人的利己主義的觀點。這項責任正是在於促使各成員國增進合作願望,共同達到既定目標。
圖/文: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