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讀聖路加福音 6:12-19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撤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並稱他們為宗徒:即西滿,耶穌又給他起名叫伯多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號稱「熱誠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兄弟猶達和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成了負賣者。耶穌同他們下山,站在一塊平地上,有他的一大群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眾,他們來是為聽他講道,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那些被邪魔纏擾的人都被治好了。群眾都設法觸摸他,因為有一種能力從他身上出來,治好眾人。
2016年10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我們基督徒生活的基礎是耶穌為我們祈禱。他強調,基督徒應信賴主耶穌的祈禱,耶穌為我們的祈禱。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在徹夜祈禱後揀選門徒的事蹟(路6:12-19)。教宗首先引用聖保祿宗徒的話,強調教會的角石是耶穌;沒有耶穌就沒有教會。然後,教宗闡明這段《福音》的一個細節,幫助我們作默想。
教宗說:「『耶穌出去,上山祈禱;祂徹夜向天主祈禱』。之後祂才做其它的事:向人宣講、揀選門徒、治癒病人、驅逐魔鬼。不錯,教會的角石是耶穌,但更是祈禱的耶穌。耶穌祈禱,持續不斷地為教會祈禱。教會的角石是主耶穌,祂在天父面前為我們代禱,為我們祈禱。我們向祂祈禱,但基本上是祂為我們祈禱。」
教宗重申:「耶穌總是為祂的門徒祈禱,在最後晚餐中也如此。耶穌在顯奇跡之前先祈禱。我們想到耶穌在復活納匝祿時,祂先向天父祈禱。耶穌在橄欖山上祈禱;祂在十字架上臨終時也祈禱:祂的生命是在祈禱中結束的。我們的保障、我們的基礎及我們的角石就是:耶穌為我們祈禱!耶穌為我祈禱!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這樣說:我很肯定耶穌為我祈禱;耶穌在天父面前提到我的名字。教會的角石就是祈禱中的耶穌。讓我們再想想耶穌苦難前的那段福音。耶穌告訴伯多祿說:『西滿,西滿,看,撒殫求得了許可,要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是我已為你祈求了,為叫你的信德不至喪失』(路22:31-32)。」
教宗解釋說:「耶穌對伯多祿說的那席話也是對你說的;祂對你、對我及對眾人說:『我已為你祈求了,我為你祈禱,我正在為你祈禱』。耶穌來到祭台上是來為我們代禱,為我們祈禱,一如祂在十字架上時那樣。」
教宗總結道:「耶穌的祈禱讓我們感受到巨大的保障。我隸屬於這個堅固的團體,因為它有耶穌作為角石,而且是為我祈禱,為我們眾人祈禱的耶穌。今天,我們應該默想教會,省思教會的這項奧跡。我們眾人如同一座建築物,但這建築物的基礎卻是耶穌,為我們祈禱的耶穌,為我祈禱的耶穌。」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