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讀聖瑪竇福音 13:24-43
那時候,耶穌給群眾講了另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裡,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來對家主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裡,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裡來了莠子?家主對僕人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家主說:那麼,你願意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家主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時,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吧!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燒掉;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
耶穌給群眾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裡。它固然是各樣種子中最小的,但當它生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耶穌又給群眾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裡,直到全部發了酵。」
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創世以來隱密的事。」
那時,耶穌離開了群眾,來到家裡;他的門徒就前來,對他說:「請把田間莠子的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
耶穌就回答說:「那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田就是世界;好種子,即是天國的子民;莠子即是邪惡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收穫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
「就如將莠子收集起來,用火焚燒,在今世終結時,也將是如此: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
「有耳的,聽吧!」
2017年7月23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表示,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因為我們都是罪人。
主日福音中,耶穌講解了莠子的比喻。這個比喻描繪世上惡的問題,強調天主的耐心。教宗感歎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天主對我實在太有耐心了!比喻中的田地主人代表天主,而仇人代表撒旦;一個播好種子,一個撒莠子。僕人想要拔除莠子,主人卻不同意,因為麥子也可能會被一同拔掉,因此主人叫僕人讓二者一同生長到收割的時期。」
教宗解釋說:「耶穌透過這個圖像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善與惡是完全交織在一起的,沒有辦法將它們分開,除去一切的惡。只有天主能做到,祂將在終審判時完成這件事。現時的情況,因其含糊不清及複雜特性,猶如一塊自由的田地,基督徒的自由田地;在這田地間我們艱難地練習如何分辨善與惡。」
教宗因而勉勵信眾:「把果斷和耐心這兩種相互對立的態度結合起來。果斷指的是想要做好種子的果斷態度,也就是竭盡自己的全力遠離罪惡及其誘惑;耐心則意味著一個傾向於不怕為給她的子女洗髒衣服而弄髒手的教會,而非一個在時候未到時就判斷誰在天國誰又不在的純潔教會。」
教宗表明:「主耶穌今天幫助我們意識到,我們不能依靠確切的地區或特定的人類群體來區分善與惡;我們不能說這些是好人,那些是壞人。耶穌告訴我們,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的心,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想問問你們:『不是罪人的請舉手。』沒有人!因為我們都是罪人!如果我們總是且只看到在我們之外的罪,這就意味著我們不願承認我們內也有罪。實際上,是耶穌把我們從罪惡奴役中釋放出來,祂賜予我們走上新生命的恩寵,給予我們修和聖事,因為我們常常需要獲得罪過的赦免。」
「耶穌教導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事實,即學習天主的時刻,而非我們的時刻,學會用祂的目光看問題,因為在等待中那些曾經是或似乎是莠子的,可以變成一個好產品。這就是悔改的事實,這就是希望的願景!」
最後,教宗祈求道:「願童貞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看到污濁和罪惡,也看到良善與美好;既揭露撒旦的把戲,卻更信賴天主使歷史更加富饒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