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張心銳神父

2020年7月 3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純真的心」
撰文:張心銳神父

有一個小鎮很久沒有下雨了,令當地農作物損失慘重,於是本堂神父把教友集合起來, 準備在聖堂裡開一個求雨的祈禱會。人群中有一個小女孩,因個子細小,幾乎沒有人看到她,但她也來參加。就在那時,神父注意到小女孩所帶來的東西,激動地在台上指著她: 「這位小妹妹讓我感動!」於是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過去。神父接著說: 「我們今天來祈求上主降雨,可是整個聖堂中,只有她一個人帶著雨傘!」大家仔細一看, 果然, 她的座位旁掛了一把紅色的小雨傘; 那時大家沉寂下來,緊接而來的,是一陣掌聲與淚水交織的美景。有時我們不得不說: 小孩子其實一點都不「小」, 他們其實很「大」!他們的愛心很大!他們的信心很大!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的讀經,是一些很親切的話:主耶穌介紹自己是良善心謙,「良善」是祂赤子之心、純真之道,心謙是神貧的精神,祂坦言自己一無所有,因祂所有的一切,全由天父而來。今天,主邀請我們成為純真、受教和平安的小孩子。

純真  但不被動

福音中提及對天主的認識,這是天主無條件賜給人的洞悉能力。自以為有智慧和明達的人,想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最高的學問,卻空手而回。天主「把這些事瞞住了智慧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瑪十一25 )。小孩子就是在於謙卑,受教和依賴。謙卑就是承認自己是不能自救的罪人,若想自救, 始終不會成功。相反,我們在謙虛自下中,依靠耶穌基督的犧牲,及祂所啟示的天父及聖神對我們的愛。讀經二(羅馬書)聖保祿默想父、子與聖神三位一體的天主之愛的奧秘所得的啟示。他提醒我們:「隨從肉性生活, 必要死亡」(羅八13 )。人單靠自己,無力對付「罪惡」這樣強大的敵人。要體會這種與罪惡和死亡對抗的新力量,需煥發我們內的聖神。因此,我們雖在生活中掙扎,但不孤獨,因為天主聖父親自全力相助,派遣了祂的聖子進入世界。在聖三和別人的友誼中,我們互相支持。

受教  不等同無知

生在思想混亂的世代, 信仰是一盞明燈,給我們穩固的指引,幫助我們辨別是非。小孩子受教的態度絕對不等於無知。信仰鼓勵我們對追求知識及真理,也指出世俗錯謬的所在,在錯誤中尋找真理。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自我反省。有時候,因生活繁忙而無暇抽空反省,最後,更會使靈魂枯竭;一面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推辭,一面自覺可憐地在自嘆。一旦有點時間,卻寧願花在別的事情上。受教的精神是上主邀請我們,把天主和良知放在更優先的放置,在真理及信仰的光照下,不斷學習。

小孩子帶來平安

小孩子的精神帶來平安,耶穌沒有說:放下你們的擔子!祂說:「你們背起我的軛!」(瑪十一29 )「軛」要給兩頭牛拉貨的木樑,沉重的軛套在動物身上,表達人低頭謙下,平和地受約束聽指令的意思。耶穌的軛賜人平安, 因為祂良善心謙。沉重的軛來自頑固自我的沉重負荷,聖三的慈愛能夠化解困擾,使我們肩負的軛,在犁田翻耕時愈見輕鬆舒暢。

總結

有時我們感到前路茫茫, 人心惶惶,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體會到,當人生路繼續走下去時,有甚麼寶貴價值要堅持,有甚麼虛假安全感要放下,有甚麼人和事要關心。無論前面是豐年還是荒年,是自由或困迫,是生還是死, 都學習主耶穌的溫和良善,懷著小孩子的心,繼續走下去。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