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三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三主日。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兩個片段:第一,是耶穌在海邊顯然給捕魚中的門徒;第二,就是耶穌與伯多祿的對話,耶穌邀請伯多祿做教會的首牧。福音中,耶穌對若望的兒子西滿說:「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
本主日的讀經,羔羊甘心情願被宰殺,藉祂的犧牲,祂成為君王,也是我們的牧者。司祭也做了祭品,羔羊成了牧者。我們又如何成為牧者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個要點:
在主愛內「捨得」
「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愛」是唯一一條考試題目。伯多祿已不像耶穌受苦前那麼自信了,他回答說:「主,是的,?知道我愛?。」耶穌一連問了他三次,給他機會補償他三次不認師傅的罪。耶穌接納了他三次的聲明,把自己的羊群交託了給他,封他為「善牧第二」,並預言他會為祂捨生。善牧第一怎樣牧養祂的羊群,善牧第二也要一樣:捨棄自己的性命。
聆聽天主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的片段描寫耶穌的預言怎樣漸漸應驗在伯多祿身上。他對大司祭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結果是:「他們鞭打了宗徒們……遂釋放了他們。他們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前出來,因為他們配為這名字受侮辱。」宗徒及教會團體不斷為復活的基督作證:以喜樂、愛德、神貧作見證;也多次在判官前隆重宣認耶穌,彷彿是要求為祂平反,不少也就因此分享了殉道的光榮。
忠信於主
伯多祿在為耶穌的名受侮辱時,也就是履行他牧者的首要責任。對天主的忠信也是現代教友最需要的見證。在天主的計劃裡,「牧者」和「羔羊」已奇妙地成了兩個不能分割的角色。如果我們捨不得放棄自己,要把自己放在中心,或把天主的羊當作屬於自己的羊,那將是一個嚴重的誤會!
讓我們一起祈求上主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好的牧者,不單止是神父、修士或修女,你是每一個有權威的家長和長輩都是「牧者」,都需要聆聽天主,忠信於天主,有一份犧牲的精神,使更多人體會耶穌基督復活的喜樂。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