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聖伯多祿廣場誦念《玫瑰經》的活動是本著世界主教會議的精神, “特別為和平祈禱”。聖座傳播部部長、世界主教會議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Paolo Ruffini)在10月21日下午的簡報會上如此表示。
10月20日下午舉行了第15場大會,“來自戰爭或苦難地區,如中東、烏克蘭、亞馬遜的一些見證非常有力、感人、深刻”。21日上午,35個小組向教會會議秘書處遞交了關於《工作文件》B3部分的報告。
魯菲尼:與教宗的共融
魯菲尼表示,在大會發言中特別談到了“在權力與共同責任的關係中,決策關係的分辨問題”。會議指出,眾議精神“並不消除而是配合權力”,同時提到“權威是有必要的”,“不應害怕尋求交流或意見不一致”。大會指出,在對話中前行,依靠聖神,“祂將戰鬥的場所轉變為通行的場所”。
會議還指出,重要的是聆聽每個人。首先聆聽“那些認為自己不能被教會接納或被視為不屬於教會的人”,例如,“信奉其他宗教的移民”、窮人、受歧視的人、殘疾人,以及原住民。會上特別談到性少數群體的人,魯菲尼表示,在發言中提出接納的義務,以及“抵拒對他們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會上提到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與教宗的共融”:不與伯多祿保持基本共融的人 ,是在“傷害基督的奧體,即教會”。魯菲尼最後指出,在這個陷入極化、仇外和戰爭的世界上,共融是所能傳達的最佳信息。
皮雷斯:數字時代的使命
信息委員會秘書皮雷斯(Sheila Pires)女士在簡報會上繼續說明,在會上討論的主題中,也提到女性和女性奉獻生活者的角色,尤其在決策時讓她們發聲的可能性。
皮雷斯解釋,教權主義再次成為反思的重點,提出的建議是,推行持續培育,藉此也面對侵犯問題。會議強調了建立打擊侵犯罪行的相應結構的必要性。眾人感謝教宗引入了新結構來面對侵犯罪行。會議指出,重要的是在各層面推動實施有關的舉措,保護所有人,包括成年人和兒童。
數字時代的使命是會上提出的另一個主題。在發言中指出,數字時代絕不是虛擬的,因為所涉及的是人的現實生活。信息委員會秘書總結說,大會發言中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重申教會為窮人服務的使命,認識到上主日後對我們的審判是根據我們如何愛最卑微的人,而不是看我們積累了多少知識。
受邀者的分享
幾位世界主教會議的與會者應邀在簡報會上發言,秘魯萬卡約總主教、亞馬遜教會網絡主席巴雷托(Pedro Ricardo Barreto Jimeno)樞機講述了他的異中求同的經驗;德國埃森的主教奧弗貝克(Franz-Josef Overbeck)談了德國天主教會同道偕行的經驗:悔改及洗心革面。
法國格勒諾布爾教區主教埃切內(Jean-Marc Eychenne)在發言中分享了他在圖盧茲南部的經驗,稱那個邊緣地區是“法國的亞馬遜”;印度加爾默羅使徒修女會總會長、印度修道人協會主席尼爾馬利尼(Maria Nirmalini)修女強調,印度奉獻生活者在祈禱中陪伴她這次“美好的經驗和奇妙的旅程”,即世界主教會議。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