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祈求恩寵,使我們基督徒的見證具有天主探望祂子民的意義,也就是擁有播種希望的親民態度。
9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講道中表示:宣講者可以作精彩的演講,但若不走近群眾,不與群眾共苦,不帶給人希望,他們的宣講便毫無用處,衹是空談。教會在這一天紀念聖高爾乃略教宗和聖西彼廉殉道主教。
當天福音記述:納因城的一名寡婦死了兒子,當耶穌看到鄉人的送葬隊伍時,便行了奇跡,使那青年復活。不僅如此,耶穌還走上前去,與群眾站在一起。眾人說:天主探望了祂的子民 。天主探望子民具有更深刻、更新穎的意義,也就是說上主特別臨在子民中間。
教宗說:上主走近了群眾。臨近的天主能夠明白祂子民的心思。當耶穌看到那隊伍時,便走近他們。天主探望祂的子民時,站在子民中間,走近他們,這是天主的作風。聖經中經常重複這樣一句話:「主動了憐憫的心」。根據福音記載,當耶穌看到許多人好似沒有牧人的羊時,也動了同樣的憐憫之心。當上主探望祂的子民,走近他們時,便產生憐憫之心,受到觸動。
教宗繼續說:上主被深深地觸動,好似祂站在拉匝祿墳前,或者父親看到浪子回頭時所具有的心情。上主以親民之舉和憐憫之心,探望祂的子民。我們宣講福音時,傳播耶穌的話語,這是一種做法;另一種做法是法學士、經師和法利塞人的做法。他們遠離群眾,侃侃而談,教導法律,但是保持著距離。這不是上主的探望。由於他們缺乏親民之舉,缺乏憐憫之心,不與子民共苦,子民不覺得這是恩寵。
教宗強調,當上主探望子民時,聖經還記載了這麼一句話:「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教宗說:天主在探望祂的子民時,把希望帶給他們。歷史中有許多精明的宣講者把天主聖言說得繪聲繪色,但如果這些宣講者不能播種希望,他們的宣講便毫無用處,衹是空談。”
教宗最後說,看著耶穌把復活的兒子交還他的母親,我們明白了天主探望祂子民意味著什麼。讓我們祈求恩寵,使我們基督徒的見證具有天主探望祂子民的意義,也就是擁有播種希望的親民態度。
圖文: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