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子的比喻
撰文:施省三神父
小麻雀譏笑大鵬的故事,我們總是聽見過的吧!這故事記在莊子這本書中。故事中的大鵬,是北海的一條鯤魚變的。大鵬不但大,而且也很靈活。它的背有幾千里之廣,它的翅膀張開來,像是天邊垂下來的兩片黑雲。它從北海起飛,張開翅膀,激起三千里的浪花,然後藉著旋風往天空衝去,一直飛上九萬里的高空。飛了六個月才到達南海,在那裡休息。
當大鵬飛在九萬里高空的時候,一隻小麻雀看見了,譏笑它說:「那傢伙花這麼大的力氣,飛那麼高幹什麼呢?我在地上想飛就飛。有時候,我一飛就到了榆樹上。有時候,我一飛,飛不到樹上,我就落回地面上罷了。像我這樣自來自去,在草地樹林裡穿梭,也可以說是飛行的絕技了」 。
我們中國就用這樣的比喻來分別大智慧和小智慧,來說明小智慧能了解大智慧。小麻雀和大鵬的故事也可以比喻人的小聰明和天主的「上智安排」。但是耶穌講莠子的比喻,用意不再強調人的見識不如天主,而是在藉此啟示天主拯救人類的計劃。
恭讀瑪竇福音第13章第24到30節
耶穌給他們另設了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裡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前來對他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裡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裡來了莠子?家主對他們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他說:那麼,你願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他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燒,把麥子卻收入我的倉裡」。
在耶穌所講的比喻裡,大鵬是麥田的主人;小麻雀是他的僕人。僕人們,像小麻雀一樣,雖然飛不高,但是地面上的事情他們倒是很熟悉的。他們知道,他們的主人在田地裡撒了好的種子。他們發現主人的仇人,在主人的麥田裡偷偷地撒了莠子,麥苗長起來,到了吐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他們的結論是應該把莠子趁早拔除,免得妨礙麥子的成長結實。所以他們向主人提議,說:「那麼,你願意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他們的提議原來是很有見識的。但是這是小麻雀的見識;這是人的見識;天主的見識,卻不是這樣。
舊約和新約聖經都記載了幾個正氣凜然、疾惡如仇的人物。譬如洗者若翰,他曾罵法利塞和撒杜塞人為「毒蛇的種子」,他警告他們說:「斧子已放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又譬如耶穌門徒中的雅各伯和若望。撒瑪黎雅人不肯收留耶穌,他們就義憤填膺,要叫天火降下來燒死撒瑪黎雅人。在今天的教會中也有不少像洗者若翰、雅各伯和若望這樣的人。他們也好比耶穌所講的「莠子比喻」中的僕人。他們都只有像小麻雀似的世俗見識。他們不知道天主對罪人的寬容。他們不明白天主的救世計劃。
在「莠子的比喻」中,耶穌藉著比喻中麥田主人的口吻,向我們啟示天主的計劃說:「不用了,免得你們拔莠子的時候,連麥子也拔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到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工人說:你們先把莠子拔出來,捆起來,當作燃料,要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
作者:施省三神父
施省三神父(Joseph Shih Hsing-san, S.J.)簡介
1926年8月28生於中國浙江省寧波。1944年在上海徐家匯進耶穌會初學。1949年同耶穌會年輕修士離開上海,經過澳門,去了菲律賓。1957年3月18日,在菲律賓碧瑤主教座堂領受鐸品後,單獨去羅馬。以後便一直留在那裡,1962年2月2日在羅馬宣發末願。他曾在羅馬擔任過兩個職務。一個是在額我略大學傳教學系擔任「傳教地區教理講授」和「中國哲學」的課程三十五年。另一個是在梵蒂岡電臺華語節目部服務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