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自2月入院後首次在醫院親身向大眾公開致意與祝福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向聚集在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門前廣場上的大約三千名信眾問好,說:「感謝大家!」

他在一個陽台上只說了幾句話,就在下面聚集的人群上方。他很吃力,看起來很疲憊,雙手放在膝蓋上,然後他抬起雙手為人群祈福,接著向下面的人揮手微笑,這些人高喊著:「Francesco,Francesco!」(方濟各、方濟各!)、「我們愛你!」、「我們在這裡支持你!」

「感謝大家!」教宗用微弱的聲音說。原本已計劃向大家問好,但教宗希望被看到,而不只是聽到。他的目光從廣場的一邊移到另一邊。他注意到一位來自卡拉布里亞(Calabria)的女士 Carmela Mancuso 站在前排,手持一束黃色的花。她從聖伯多祿車站來到傑梅利醫院見教宗。教宗說他看到她拿著黃花,他向她揮手。

在簡短的問候後離開陽台後不久,人群移向醫院的入口,希望能一睹教宗駕駛他常見的白色 Fiat 500L 離開時的風采。教宗離去時,人群歡呼雀躍。教宗前往聖母大殿 (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在那裡他與聖母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樞機(Cardinal Rolandas Makrickas)會面,並將鮮花擺放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 (Mary Salus Populi Romani) 的聖像前,以表示他對聖母的關懷和保護的感謝。

在出現在醫院陽台之前,教宗方濟各簡短地向卡托利卡大學(Università Cattolica)和醫院的工作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致意。他們包括: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大學校長 Elena Beccalli 教授、Policlinico Universitario Agostino Gemelli IRCCS基金會會長 Daniele Franco 博士、Cattolica大學內外科學院院長 Antonio Gasbarrini 教授、基金會副會長 Giuseppe Fioroni; 總幹事  Marco Elefanti;大學教會總助理 Monsignor Claudio Giuliodori;以及傑梅利綜合醫院醫學與外科學部主任兼醫療團隊負責人阿爾菲里(Sergio Alfieri)醫生;傑梅利綜合醫院基金會醫療主任 Andrea Cambieri。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教宗向大家送上祝福。(圖片來源:Vatican Media)

約三千人在場迎接教宗出院。(圖片來源:Vatican Media)

教宗出院後前往聖母大殿 (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在那裡他與聖母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樞機(Cardinal Rolandas Makrickas)會面。(圖片來源:Vatican Media)

教宗將一束鮮花交予聖母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樞機,請他將此鮮花放到大殿內的羅馬人民救援聖母像前,以表達對聖母的感謝和敬意。Copyright : Holy See Press Office

群眾在聖伯多祿廣場上收看直播。(圖片來源: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週日出院,返回住所繼續療養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時間,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晚上,聖座新聞室發表了有關教宗方濟各健康狀況的最新消息:

教宗方濟各將於週日從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出院,他將返回梵蒂岡的住所繼續療養。

星期六晚上,一直為教宗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和雙側肺炎的傑梅利醫院醫療團隊負責人 阿爾菲里(Sergio Alfieri)醫生向記者表示:「全世界和所有人都在等待的好消息是,明天教宗就可以出院了。明天他將返回聖瑪爾大之家。」

阿爾菲里醫生在梵蒂岡城國醫療衛生局副局長兼教宗醫療聯絡人卡爾博內(Sergio Carbone) 醫生的陪同下解釋說,在教宗的臨床狀況得到穩定而迅速的醫療改善以及預後狀況解除之後,才決定讓教宗出院。

他指出,過去一週的情況已有顯著改善。他證實,教宗於2月14日入院時,因多種細菌感染導致雙側肺炎,造成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他解釋說,這需要綜合藥物治療。

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阿爾菲里醫生重申雙側肺炎已成功治療,但需要時間才能完全康復。因此,教宗已被開立至少兩個月的療養處方,在這段期間他將接受醫療照護,並充分休息。

阿爾菲里醫生指出,教宗的健康狀況正逐漸改善,希望他很快就能恢復工作。然而,他指出,這並不表示他可以立即開始像以前一樣與人們和團體會面。

醫生也重申,正如教宗整個住院期間的醫療公告所說,教宗方濟各證明是個 「良好 」和合作的病人,總是聽從醫療團隊的指示。

他也證實在這段期間教宗經歷了兩次危急事件,期間他的生命受到威脅。他接受了非侵入性正壓呼吸機和高流量氧氣治療,但從未插管,而且一直保持警醒。

他表示,雙側肺炎及其治療後暫時「失聲」是正常現象,他也表示教宗方濟各沒有罹患糖尿病。

當被問到教宗回家後的生活將會如何時,阿爾菲里醫生表示,隨著復健治療的持續進行,希望他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活動。

醫生指出,在住院期間,教宗方濟各一直與教會和政治相關的時事保持聯繫,而且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他繼續致力於公務。

他重申,他很高興可以出院,正如所有醫生都同意的,「最好的康復方式就是在家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梵蒂岡新聞網將在其YouTube頻道直播
教宗方濟各本主日
(3月23日)
在醫院外向群眾問候與祝福

按此收看直播

敞開心扉說「亮」話:時時醒悟

路加福音 13:1-9

那時候,有幾個人,把有關加里肋亞人的事,即比拉多把他們的血,攙和於他們的祭品的事,報告給耶穌。

耶穌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就如史羅亞塔倒下,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其他所有居民,罪債更大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耶穌講了這個比喻,說:「有一個人將一棵無花果樹,栽種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竟沒有找到。你砍掉它吧,為什麼讓它白佔土地?園丁回答說:主人,再留它這一年吧!等我在它周圍掘上土,加上糞;將來,如果結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掉。」

時時醒悟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天的福音中記載了耶穌對當時兩件事的評論。第一件事是一些加里肋亞人起義事。這些加里肋亞人在聖殿去舉行祭獻時,被比拉多殺害,以致於福音中人們說:「他們的血與他們的祭品摻和在一起」。第二件事是說史羅亞塔塔的倒塌,當時造成了18人死亡。兩個截然不同的悲劇事件:一個是人為造成的,一個是偶然的事故。對於這兩件事當時人們的心態是傾向於由於這些人自己的一些大罪造成的,但是耶穌卻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加里肋亞人更有罪嗎? 對史羅亞塔倒下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其他所有居民,罪債更大嗎?

不是的。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所以,耶穌的意思是,當我們看到這些不幸的事發生的時候,不是想著找原因,而更應該是對自己有一個警醒,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所以悔改,活在恩寵的狀態下,是唯一的應對方法。

什麼是活在恩寵的狀態呢?就是沒有大罪。什麼是大罪呢?就是在大事情上明知故犯天主的誡命。

我記得在大修院的時候,有一位老神父常常提醒我們,現在的就是天主恩寵的時刻,此時此刻,就是天主給的悔改的機會,因為我們還活著。最近10年每年中國大陸都有很多的年輕的神父修女去世。有一個最年輕的31歲,有游泳時溺水死亡,有的突發心梗死亡,有的年輕修女生病去世。每一次聽到身邊這些不幸,都是對我們活著的人一次警醒。當我們面對生死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人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不重要。面對生死,這個世界上的得失也不重要。當我們面對天主的審判時,我們會後悔自己怎麼當時就沒有好好珍惜天主給的機會呢?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不善用天主的恩賜,不善用天主給的機會,天主就會把恩寵分施別人。例如聖瑪竇福音15章21節記載「耶穌離開那裡,就退往提洛和漆冬一帶去了」。為什麼耶穌會去提洛和漆冬這些外邦人地方?因為經師和法利賽人總是拒絕耶穌,不斷地攻擊他,反對他,甚至迫害他。然後耶穌就離開了哪裡,去了提洛和漆冬。耶穌在提洛和漆冬在行了很多奇蹟,幫客納罕婦人的女兒驅魔,增餅的奇蹟了都是在這些地區。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讓我們善用天主的仁慈,善用天主的恩寵,善用天主給的時間,好好地善用這個四旬期。讓我們活在天主的恩寵之中,這樣我們才真正有內心的平安。

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歡迎下載《與近人同行苦路》

圖片:dcihd.catholic.org.hk

現今社會雖然科技進步,物質富裕,但很多人仍遭受勞役、病苦及 貧窮的壓迫,或因衝突、暴力及災難等而流離失所。人類的貪婪掠 奪,以及過度消費,也令受造界陷入嚴重的生態危機。

苦路敬禮不僅是紀念二千年前耶穌基督的苦難及聖死,也是邀請我們與耶穌一起分擔身邊弟兄姊妹及其他弱勢社群的憂傷與痛苦。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按教區於禧年訂下的8個特別關注範疇的弟兄姊妹【包括:長者;在囚人士;兒童和家庭;青年;醫護及病患;受造界;移民和難民;窮人】及其他弱勢社群撰寫了「與近人同行」苦路的默想和禱文,期望信友藉著紀念基督的苦難、死亡及復活的同時,也在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身上認出受苦基督的面容,在苦路上與他們同行,成為他們希望的標記。

按此免費下載

來源: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歡迎下載《城市中的苦路默想》

圖片:facebook.com/dcihd.hk

《城市中的苦路默想》教宗在2025的禧年詔書中,為世界呼求希望的恩寵,也邀請世人一同陪伴那些經歷各種困難的弟兄姊妹及弱勢社群。

為響應禧年「希望的朝聖者」主題,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編製了《城市中的苦路默想》單張。

教友藉反思基督受難時,也能在都會的各個角落認出身邊的弟兄姊妹,為他們祈禱,攜手同行,在社區留下充滿希望的印記。

按此免費下載

來源: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敞開心扉說「亮」話:罪人何必判斷罪人

路加福音 15:1-3,11-32

那時候,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吧!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裡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一個當地的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上去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裡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裡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裡去了。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再把那隻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那時,他的長子正在田地裡,當他回來快到家的時候,聽見有奏樂及歌舞的歡聲,遂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這是什麼事。僕人向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恙歸來,便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長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遂出來勸解他。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侍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們歡宴;但你這個兒子同娼妓們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父親給他說: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

罪人何必判斷罪人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今天的福音講到「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很多被貼上標籤的所謂的「罪人,比如說不進教堂的人,生活上不檢點的人,不孝順的人等等。我們也總想著改變這些所謂的「罪人」,但是他們有沒有主動的來接近我呢,還是遠離我?他們見到我是不是好像賊人見到警察呢?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主動接近耶穌呢?是因為他們覺得被接納,被理解,被寬恕,被包容。

我們中國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個人覺得被接納被理解,他的心就會開放。我們講的,人家也願意傾聽和接受。相反,如果我們像今天福音中的法利賽人和經師那樣高高在上,那麼人們就自然會遠離我們。

主內的兄弟姐妹,我們其實都是罪人。罪人何必為難罪人,罪人何必審判罪人。聖經上說:「詆毀弟兄或判斷自己弟兄的,就是詆毀法律,判斷法律;若是你判斷法律,你便不是守法者,而是審判者。只有一位是立法者和審判者,就是那能拯救人,也能消滅人的天主;然而你是誰,你竟判斷近人? 」我們當然要勸告別人悔改,但是規勸之前應該懷有一顆謙卑的心,包容的心,理解的心。那樣,人們才能透過我們感受到天主的慈悲。那樣的悔改才是真正的悔改,那樣的皈依才是真正的皈依。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本週日(3月23日)在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外向群眾問好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時間,2025年3月22日上午,聖座新聞室發表了有關教宗方濟各健康狀況的最新消息:

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22日(主日)中午12時後在 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外向群眾問好,並給予祝福。聲明表示,三鐘經活動將與過去幾週一樣,會向大家分享三鐘經活動的講道文稿。

雖然醫生尚未表示教宗何時出院,但週日的這次祝福將是他自2025年2月14日住院後的首次露面。在最近的教宗健康報告中表示,他的呼吸和運動功能持續改善。

儘管在過去五週的住院期間,教宗仍繼續工作,向朝聖團體傳達訊息、共祭彌撒,甚至在3月6日發送語音訊息,感謝大家的愛與團結的見證。

梵蒂岡新聞網將在其YouTube頻道直播「教宗方濟各本主日在醫院外向群眾問候與祝福」。

按此收看直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梵蒂岡四旬期避靜第九場及第十場默想

圖片:Vatican Media

第九場默想

永生是已然賜予我們的恩典,但我們常常難以理解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安息。從小,我們便熟悉這句祈禱文:「主啊,求禰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息,並以永恆的光輝照耀他們。願他們得享安息。阿們。」在許多人看來,永恆若是基於永遠的安息,似乎令人失望,彷彿生命最終只是一場無盡的沈睡。然而,這種理解源自一個根本性的誤解:我們將安息視為不作為,而在聖經的視角中,安息是一種圓滿和滿足的狀態。

天主自己也經歷了安息——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後,被安葬在墓穴中。這個時刻並非一種毫無生機的停滯,而是一項工程的圓滿實現,正如一篇古老的聖週六講道詞所言:「天主在肉身中死亡,並降入陰府,震撼了冥界的國度。」基督雖然安息了,然而祂仍在施行奧秘,解救陰府的靈魂。這告訴我們,停止並不意味著無用,而是能夠充滿信心地擁抱時間,不要陷入無意義的忙碌與焦慮。

今日,安息已成被忽視的奢侈品。我們生活在一個要求我們時刻忙碌、始終在線、不斷追求高效的社會。然而,機會越多,我們卻越難真正得到休息。聖經中僕人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僕人完成了自己的勞作後,並不期待額外的獎賞,而是單純地接受自己履行了應盡的職責。這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真理:只要我們執著於成果,便永遠無法找到安息。唯有平靜地接受自身的局限,我們才能最終在平安中歇息。

真正的安息不是停滯,而是自由。這是一種無需再向任何人證明自己的狀態,因為我們已被天主的愛所擁抱。這是一種內在的平安,使我們能真正體悟聖保祿在《希伯來書》中所說的:「誰進入了天主的安息,他也就停止自己的工作而安息,正如天主停止自己的工作而安息一樣」(四10)。善度安息的生活,就是在為永生作準備——學會無所畏懼地生活,學會放下無謂的執著,信賴天主已在我們內的作為。

真正的安息是內心的平安,它不以成就衡量,而在於能否接受生命所賜予的一切。安息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學會更深刻、更從容地生活的方式。安息不是被動,而是一種充滿信賴的主動,使我們得以自由地去愛。「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若一四18)。最終,永生並非遙遠的目標,而是已然在我們內生長的現實。我們此刻便蒙召去活出這永恆生命。

第十場默想

生命有其美妙,也有艱難的時刻,它向我們提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若一切都走向終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還有什麼意義?若對永生沒有希望,現實生活的重擔就會壓垮我們或使我們玩世不恭將我們推向屈從於命運聖保祿建議我們要將目光放在永恆而無形的事物上。

人類在身體上逐漸走向衰退是不可抗拒的,但內在的更新則日復一日。一切看似無法化解的事物其實都有一種更重大的命運:天主造了我們是為讓我們復活,這並非烏托邦的夢想,而是我們蒙召度圓滿生活的自然邏輯。

在基督死於十字架且復活的奧蹟中,天主完成了祂的愛的計劃。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看似失敗,事實上揭示出天父不放棄自己的子女。這表明我們的生命絕非出於偶然,而是成為義子及得救贖計劃的一部分,使我們成為蒙愛及必得永生的子女。我們活出的一切,喜樂與痛苦、成就與失敗,都是不斷轉化的一部分,好似一粒種子,以死亡換來新的生命。我們也如此,跨越死亡的門檻,最終會迎來一個嶄新和光榮的生命。

這種轉化不僅在未來,而且現今已經開始。的確,在感恩聖事中出現一種奧妙的交換:我們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天主,同時也領受了基督,祂以自己的愛轉換了我們。在我們舉行的每一次彌撒感恩祭中,我們的一切都被接納到基督的生命中,祂將這一切帶到天父面前。這並非一種象徵性的儀式,而是我們每個人得到轉化的真實過程,使我們在今天就已經參與了永恆的生命。

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事情的結局是怎樣的,但我們知道我們的將來在我們內已經萌芽。我們的終向不是虛無,而是富有希望的未來。這個信念改變了一切:我們的生命不是一部沒有意義的影片,而是由一位卓越的導演寫出和指揮的作品,邀請我們將目光投向永生,懷著信賴之情走向祂。這是真實的事實:天主造了兒女,在這些兒女中也有我們。我們面前的未來是一個愛的計劃,但只揭示了一部分。然而,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已經是卓越非凡:我們是蒙愛的兒女、天堂的公民、為天主而生活的人,直到永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病情正在改進並越來越少地使用高流量氧氣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時間,2025年3月21日晚上,聖座新聞室發表了有關教宗方濟各健康狀況的最新消息:

「在晚上,他不再使用氧氣面罩非侵入性正壓呼吸機,而是通過鼻插管接受高流量氧氣,白天,他越來越少使用高流量氧氣。」

雖然教宗的情況持續穩定,呼吸和運動功能也有改善,但聲明解釋,「醫生仍未對他的出院作出任何表示」。

今天,教宗方濟各沒有接待任何訪客,而是在祈禱、治療和工作活動中度過了他的一天。

在本週末的三鐘經活動之前,聖座新聞室表示,週日三鐘經將如之前的週日一樣進行。另外,如果有任何最新消息,聖座新聞室(明天)週六會提供最新消息。然而,下一份醫療公告預計不會早於週一發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敞開心扉說「亮」話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