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E8%AC%9B%E9%81%93
11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撒講道中表示: 千萬別做不冷不熱、安逸或表面的基督徒,並強調耶穌每次召叫我們悔改,我們都要作出回應﹔否則我們將由罪人變為腐敗的人。悔改是一項恩寵,「是天主的眷顧」。 ...閱讀更多
11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為了把信德傳遞給今天的兒童和青年,並且説明他們體驗「真理與愛」,成年人應該以身作則,而不只是動動口舌。羅馬堂區的一大群兒童和青少年參加了禮儀。 ...閱讀更多
11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天主的國藉著為它作見證的人日益成長。這些人不「喧嚷」,他們祈禱,憑著信德在家庭、工作崗位和所屬團體儘自己的義務。一個家庭縱使「到了月底只有半塊歐元」,卻在靜默中「不斷祈禱,扶老攜幼:那裡就是天主的國。天主的國遠離喧嚷,因為它不引人注意,正如種子在地下生長,不引人注意那樣」。 ...閱讀更多
11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成千上萬的信友冒著=細雨前來聆聽教宗的教導。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教會為主題,這一次他談了主教的為人。教宗強調,主教不可獨斷專行,而該有聆聽的態度,也要聆聽遠離教會的人。主教不該以為自己「總有正確的答案」,而要帶領教會在成聖的路上成長。 ...閱讀更多
1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應該常常寬恕,絕不引人跌倒,這是每位基督徒的聖召,因為「絆腳石會摧毀信德」。 ...閱讀更多
11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提醒眾信友,今天也有「異教基督徒」,他們的「行事為人像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因此,必須當心那使我們喪亡的世俗誘惑。 教宗引述聖保祿致斐理伯人的話,談到兩種基督徒:一種在信德路上前行;另一種「行事為人像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斐3:17-19)。「兩種人都在教會內,都一起參加主日彌撒,讚頌上主,都稱作基督徒」。那麼,他們的差異在哪裡? ...閱讀更多
11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真正的基督徒不怕因接觸罪人而弄髒自己的手,使自己名譽受損,因為他具備天主的心思,願意人人得救。 教宗以當天福音所敘述的亡羊和失錢的比喻,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耶穌「與罪人交往,同他們吃飯」,引起了法利塞人和經師的不滿。教宗感歎道:「設想當時如果有記者的話,那將是一則真正的醜聞!」教宗解釋說:「然而,耶穌來正是為尋找那些遠離了天主的人」。這兩個比喻「讓我們看清了天主的心思。天主不會只走到一定的程度便停下來。天主會一直走下去,堅持到底;在拯救人的道路上,祂不會半途而廢,不像有些人說的:『我盡力了,問題在於他們。』天主會一直走下去,走出去,走上戰場」。 ...閱讀更多
11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有時我們出於自私自利或權力慾望而拒絕參加上主白白為我們擺設的盛宴。有時,我們雖信賴天主,「但不過分」。 當天的福音敘述耶穌講的一個比喻,有一個人設了盛宴,但被請的人找出各種藉口不來參加(路14:15-24)。教宗的彌撒講道以這個比喻為起點,發揮了他的思想。他說,眾人都喜歡赴宴席,喜歡受到邀請。可是在耶穌的比喻中,3個受邀的人都有事情,不願參加,他們是許多實例的典型。一個說他必須前去看看他的田地。他必須去看這塊田地,為感到自己「有權勢,他寧願要虛榮心、驕傲和權力,卻不願意坐在席上,成為許多人中的一員。」 ...閱讀更多
11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爭鬥與虛榮是啃食教會的兩條蛀蟲;我們應本著謙卑、和睦的精神做事,不尋求個人的利益。 教宗從取自《斐理伯書》的讀經一談起。他表示:一位主教的喜悅,在於看到自己的教會處於愛、合一與和睦之中。教宗強調:「這和睦是一種恩寵,是聖神的作為,但我們也應該竭盡全力,幫助聖神營造教會內的和睦。」因此,聖保祿邀請斐理伯信友不要做任何出於「爭鬥或虛榮」的事,既不要「相互攻擊,也不要自我表現,擺出比別人高一等的架勢」。教宗指出,這些事不僅發生在我們的世代,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閱讀更多
11月1日(諸聖節),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維拉諾墳場主持彌撒,他以當天的讀經向參禮人士談到「摧毀、受害者、天主」這3幅圖像。彌撒中,新近封聖的兩位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若望保祿二世的聖髑被恭奉在聖母態像一旁供信友們瞻仰。教宗羅馬代理主教瓦利尼樞機與教宗共祭。當天的信友禱詞特別提到因信仰遭受迫害的基督徒、窮人、受苦的人以及迷失方向的人。彌撒結束後,教宗誦念一篇祈禱文,降福墳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