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熱窩 - 備受戰火蹂躪的都城

鹽與光

2015年6月 2日
blog_1433277936
教宗方濟各將於6月6日前往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首都薩拉熱窩展開一天的牧靈訪問。教宗方濟各將是近18年以來到訪薩拉熱窩的第二位教宗,第一位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他曾於1997年和2003年兩次訪問那個巴爾幹地區。
薩拉熱窩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的首都,同時也是薩拉熱窩州首府。根據2013年的統計,該城人口大約有891,422人,其中波斯尼亞穆斯林佔79.6%,塞爾維亞族11.2%,克羅地亞族6.7%。
薩拉熱窩地區早在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但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則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1461年,奧斯曼帝國在波斯尼亞的首任總督伊薩·貝格·伊薩科維奇(Isa- beg Isakovic)將當時的村落群改變為一座都城,並且大興土木,在城内建造大廈、清真寺、室内市場、公眾浴場、旅館和總督官邸。
薩拉熱窩在16世紀進入鼎盛時期。可是,到了1699年在薩沃伊王朝歐金尼奧的軍隊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這座都城被燒毀並被夷爲平地。1878年奧匈帝國占領波斯尼亞,將薩拉熱窩城改造為一座歐洲現代化的都城。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西斯·斐迪南和他的妻子在薩拉熱窩被刺殺死亡,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成立了“塞族、克族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然而,這個由不同民族被強迫組成的聯合體於1941年納粹軍隊入侵時,在幾乎毫無軍事抵抗的情況下很快就解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抵抗納粹運動的共產黨領導人鉄托擔任總理。他廢除了君主制並於1945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自己擔任總統。以後,薩拉熱窩發展迅速,成為南斯拉夫的工業重鎮。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的冬季奧運會就是在薩拉熱窩舉辦的,那時是該城發展的又一個鼎盛時期。
鉄托於1980年去世後,南斯拉夫聯邦便開始走上解體的道路。十幾年的民族分裂與衝突之後,終於爆發了巴爾幹戰爭,導致南斯拉夫國土分裂。在波黑交戰的主要民族是波斯尼亞穆斯林、塞族和克族。當時,薩拉熱窩被波斯尼亞塞族軍隊包圍了4年。戰爭的砲火造成巨大的人命喪亡和財物損失,在12,000名喪生者中有400名兒童。1996年3月戰爭結束時,薩拉熱窩的人口減少一半,除了死亡的人,也有許多人被迫移民。這次戰爭是1945年以來在歐洲進行的最殘酷的一次。
根據1995年年底達成的代頓協定,波黑進行了重組,由兩個實體組成:克族-穆斯林聯邦和塞族共和國,薩拉熱窩仍是聯邦首都。波黑實行主席團制,成員包括:一位波斯尼亞穆斯林、一位克族人和一位塞族人。三名成員由各自團體選出,任期4年,其間輪流擔任聯邦最高主席,每次任期8個月。聯邦總理和聯邦最高主席必須由不同民族的成員擔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