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第三集《慈悲之門》帶大家前往波蘭克拉科夫,為您介紹該市的禧年朝聖地。克拉科夫總教區指定了十二處禧年朝聖地,片中介紹了首六座聖堂。 ...閱讀更多
教宗主持「病人禧年」彌撒:人與人彼此接納與尊重時,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6月12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病人禧年彌撒,他呼籲接納殘疾人和病人。面對成千上萬名病人、志工和陪同者,教宗警惕社會不可將病人孤立,並強調真正的幸福之道是「愛」。 教宗方濟各對病人、兒童和老年人的親切令人難忘。在當天的彌撒結束後,教宗依舊熱情問候在場的病人,和他們的陪同者。他這種身體語言,恰恰體現他對慈悲的解釋:
擁抱、微笑、一句歡迎的話語。 教宗對此表示:實際上,今天無視病人和殘疾人的人,生活在幻想中!他不明白生命的真意,也在於接納人的苦難和局限。世界不會因為只剩下「完美者」而變得更加美好;相反,只有當人與人相互團結、彼此接納與尊重時,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閱讀更多
教宗訪問世界糧食計劃署:人人都應有糧食,對待飢餓的官僚主義要不得! 教宗方濟各6月13日上午,訪問位於羅馬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受到該機構執行幹事埃瑟琳·卡津(Ertharin Cousin)、管理委員會主席,以及全體職員的熱烈歡迎。聖座常駐世界糧食計劃署觀察員奇卡‧阿雷利亞諾(Fernando Chica Arellano)蒙席,也在場迎候教宗。 世界糧食計劃署是最重要的人道機構,以2030年之内消除飢餓作為奮鬥目標。
許多畫面進入我們的眼簾,我們看到痛苦,卻不為之觸動; 聽到哭泣,卻不予以安慰; 遇見飢渴,卻不使之飽飫。 就這樣,許多人的生命,便成了一則轉瞬即逝的消息的一部分。 消息不斷變更,痛苦、飢渴卻沒有改變,繼續存在。
...閱讀更多
意大利主教團在殘疾人要理辦公室,成立25週年之際,於6月11日至12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舉行關於殘疾人的會議。六百五十位與會的家庭、殘障人士及陪同者、青年和會士們,在議程首日覲見教宗方濟各。 教宗表示,差異是促進我們成長的挑戰,我們必須相互奉獻,不要畏懼,在團體中需要發展傾聽和接納的牧靈態度。 會晤在活潑喜樂的氣氛中舉行。兩位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女孩還獨自走向正在講話的教宗,擁抱教宗,並坐在他腳邊聽他說話。 教宗說:她們真勇敢,有能力冒險,絕不會受到歧視。 兩位青年和一位司鐸就差異的課題向教宗提問: 如何勇敢地應對差異? 如何避免團體內的排斥?... ...閱讀更多
6月9日教宗清晨彌撒:以耶穌教導門徒們的「健康現實主義」為主題,告誡信友們,「除非如此,別無其它選擇」的這等說法,絕不是公教思想,而是「異端邪説」。教會人員若言行不一,就會傷害天主子民。我們必須擺脫生硬的理想主義,彼此和好。 耶穌教訓民眾: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你們決進不了天國。(瑪五20)。教宗以耶穌「山中聖訓」的訓導,講解基督徒現實主義的重要性。 教宗說,耶穌那個時期的民眾在思想上有些混亂,因為那些法學士在生活見證中言行不一。可是,耶穌卻向民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勉勵他們向上及向前行,愛天主和愛近人... ...閱讀更多
教宗方濟各6月9日上午,在克萊孟大廳,接見約150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醫生協會的領導者,參加由6月10日至12日的病人禧年活動。 教宗表示,病人生命的神聖價值: 既不消失、也不退色,而是因著他的苦難「綻放更多的光芒」。他勉勵醫生不要以聲稱「可憐」為由,來作為病人結束生命的辯解和表示贊同。 真正的憐憫「不排擠、不侮辱、不拒絕任何人」,也不會認為一個人的消失是件好事。憐憫若非如此,便是在助長自私和丟棄文化的勝利,拒絕和貶低那些不符合健康、美貌和功利標準的人。 ...閱讀更多
若望保祿二世是「青年人的聖人」,是世界青年節的發起人和創立者,教宗方濟各深受年輕人愛戴…。季維奇樞機說:在這兩位教宗身上看到一個連續性,若望保祿二世開始了世青節,本篤十六世教宗和教宗方濟各繼續世青節活動。若望保祿二世看到青年人在尋找,在詢問,所以說需要給他們答案,需要引導他們。 年輕人需要一位好牧人,需要很多好的牧人。這需要在這裡能夠實現。 ...閱讀更多
6月8日上午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基督的慈悲,在於將我們與祂結合在一起。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以加納婚宴的奇跡為題材,講述耶穌所行的第一個慈悲「神跡」。 為我們每個人而言,從缸裡取水就是要信靠天主聖言,體驗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效用。這樣一來,我們便如品嘗到水變成酒的司席般感嘆道:「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二10)的確,主耶穌為了我們的得救,繼續保存那好酒,從祂被刺透的肋骨,繼續不斷地湧出這好酒... ...閱讀更多
每個家庭都需要進行良心省察:「我們在生活中奉行的是哪些價值觀?教宗方濟各說過,扔掉食物就是在竊取窮人的食物。的確,在丟棄文化中,我們不僅丟棄食物,也丟棄水、衣物和價值觀,不考慮別人的福祉。」... ...閱讀更多
6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祈禱」是基督徒用以發光的電池。 他提醒基督徒不要成為無味的鹽,克勝照鏡子的誘惑,因為這是只顧自己,而非把信德之光帶給他人。 耶穌在講話時,總是用樸實的話語,簡單的比擬,好讓每個人都能明白祂的訊息。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把基督徒比作光與鹽。教宗指出,這兩樣東西都不是為自己而存在:「光是為了照亮其它物體;鹽則是為了給其它物體增味或予以保存」。 然而,基督徒怎能使鹽不失味,使光不暗淡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