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 望德不是樂觀主義,而是望德是「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他強調:基督徒應該警惕教權主義和安逸的態度,因為基督徒的望德處在動態發展中,是一種冒險的美德。
對基督徒而言,望德是什麼呢?教宗從聖保祿宗徒《羅馬人書》中的一席話出發,強調了基督徒望德的唯一幅度。教宗說,望德不是樂觀主義,而是「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聖保祿在讀經中指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因此,基督徒處在希望和奴役的緊張狀態中。聖保祿還說:「望德不叫人失望」,它是可靠的。然而,「理解望德並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認為具有望德的人是持樂觀態度的人」,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教宗繼續說:「望德不是樂觀主義,不是以好的情緒看待事物的能力,也不是在困難面前所持的積極態度。有人說,望德是三德中最謙遜的一個,因為它隱藏在生活中。信德看得見,聽得到,人們知道它是什麼。愛德體現在行動上,人們也能明白。但望德是什麼?望德的態度又是什麼?為了能便於理解,我們可以說望德首先是一種風險,是一種冒險的美德,正如聖保祿所說的,望德是'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它絕不是幻想。」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具有望德就是「焦急地等待這一顯揚,等待那合不攏嘴的喜悅」。早期基督信徒將望德「描繪為錨,一個在來世彼岸牢牢固定的錨」。而我們的生命就是走向那個錨。教宗於是向信友問道:「我們在哪裡拋錨?我們是在那遙遠的大洋彼岸拋錨呢,還是在一個以我們的規則、態度、作息表、教權主義,以及教會人士而非教會的態度所建造的人工湖中拋錨?我們是否在人工湖中拋錨?是否一切都安逸,各方面都有保障?那不是望德,可是我們的心靈卻以一種絕然固執的態度在人工湖中拋錨……。」
教宗然後指出兩種基督徒的態度:「一種是在望德中生活,因為只有在望德中我們才能得救;另一種是以合格的基督徒生活,別無他求。前者是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在來世的彼岸拋錨;後者是守本分的安逸生活,在人工湖中停泊。」
最後,教宗說:「我想到聖母瑪利亞,這位少女知道自己成為母親後,一改自己的態度,即刻起身去她表姐那裡幫忙,並唱出了讚美之歌。當一位女性懷孕後,她將不僅是一位女性,更是一位母親。望德就是類似這樣的東西。它會改變我們的態度:我們將不再是原本的我們,而是尋求來世,在彼岸拋錨的我們 。」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