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復活前夕晚上8點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逾越節守夜禮。教宗首先在大殿前廊降福象徵大自然年年更新的新火並點燃復活蠟燭,然後進行燭光遊行,聆聽復活宣報,默想天主為祂的子民所做的一切奇事,慶祝基督的復活。
當天晚上有12位慕道者在教宗手中領受基督信仰入門聖事,他們來自意大利、阿爾巴尼亞、喀麥隆、韓國、印度和中國。韓國駐意大利大使李瑞宇伉儷是其中的兩位新教友,他們的代父和代母是韓國駐聖座大使金京錫伉儷。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基督的復活是「我們望德的節慶」,因為天主的愛「絕不叫我們失望」。
教宗方濟各2016年逾越節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伯多祿跑到墳墓那裡」(路廿四12)。伯多祿在奔跑時腦海和心中激蕩著什麼思緒呢?福音告訴我們,那十一人,包括伯多祿在內,不相信婦女們的見證,不相信她們的復活宣報,甚至「那些話在他們看來好像是無稽之談」(11節)。因此,伯多祿心中盤旋著疑惑和各種負面思想,為敬愛的老師死了而悲傷,又因自己在老師受難時三次否認祂而沮喪。
然而,有一個特殊的舉動表明他的轉變:伯多祿,在聽到婦女們的話而心生疑惑後,「卻站了起來」(12節)。他沒有靜坐在那裡沉思,不像其他人那樣把自己關在家裡。他沒有陷入那幾日的憂愁氣氛,不被自己的懷疑壓倒;他未受內疚侵蝕,不被恐懼和無益的閒話困住。他去尋找耶穌,不是他自己。他選擇相遇和信賴的道路,於是他站起身,跑向耶穌的墳墓,之後「滿懷驚訝」地從那裡回來(參閱:12節)。這是伯多祿「復活」的緣起,他的心靈就此複甦。他沒有沉浸在悲傷和陰暗中,反而為希望的聲音讓路;他讓天主的光進入自己心中,不將其掩熄。
那些一大早就出門去行慈悲善舉、帶著香料前往墓穴的婦女們,也擁有相同的經歷。她們雖然「感到害怕,遂把臉垂向地上」(5節),但她們深受天使的話感動:「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5節)。
我們和伯多祿及婦女們一樣,無法在悲傷和失望中找到生命。我們且不要囚禁在自己內,而要為上主打開我們密閉的墓穴,我們每個人都熟悉這樣的墓穴,好讓耶穌能進來,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把怨恨的巨石、過去的包袱、軟弱與跌倒的重擔帶到祂跟前。祂願意前來拉著我們的手,把我們從憂苦中拽出來。今晚我們必須挪開的第一塊巨石,就是那使我們自我封閉的缺乏希望。願上主救我們脫離這可怕的陷阱,不做沒有希望的基督徒,生活中似乎主耶穌沒有復活,而我們的問題似乎就是生命的中心。
我們現在看得到,以後還會看到我們身邊和內心的問題。問題始終會存在,但這些問題今晚將被基督復活之光照亮,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將被「福音化」,將問題福音化。我們靈魂的目光不可被陰暗和恐懼吸引住,受其控制,卻要傾聽天使的話:主耶穌「不在這裡了,祂已復活了!」(6節);祂是我們最大的喜悅,始終在我們身邊,絕不叫我們失望。
這是望德的基礎,望德不是單純的樂觀,也不是一種心理狀態或自我鼓勵。基督徒的望德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我們若能走出自我,就能向天主開放。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參閱:羅五5)。護慰者聖神沒有打造一派祥和的氣氛,沒有用魔術棒消除罪惡,而是賦予真正的生命力量;生命不在於事事順利,而在於確信自己永遠被基督所愛、所寬恕;基督為我們戰勝了罪惡,戰勝了死亡,戰勝了恐懼。今天是我們望德的節慶、我們慶祝這堅定信念:任何事、任何人都不能使我們與天主的愛相隔絕(參閱:羅八39)。
主耶穌活著,祂願意人們在活人中尋找祂。每個人在與祂會晤後,都成了祂的使者,帶著復活的宣報在備受煎熬的心中、在難以尋得生命之光的人中,激發並重振希望。今天人們如此渴求希望。我們應忘記自己,做個希望的快樂僕人;我們應以生命和愛宣講基督的復活,否則我們將成為一個國際組織,雖會員眾多,制度良好,卻不能提供世界所渴求的希望。
我們如何能保持我們的希望呢?今夜的禮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策。它教導我們記住天主的作為。實際上,禮儀讀經向我們敘述了天主的忠信、以及祂愛我們的歷史。生活的天主聖言有能力將我們載入這部愛的歷史,滋養我們的希望,激活我們的喜悅。我們聽到的福音也在提醒我們:天使為激發婦女們的希望,對她們說:「你們應當記得[耶穌]是怎樣告訴妳們的」(6節)。我們要記住耶穌的言語,記住祂在我們生命中所做的一切。我們不要忘記耶穌的言語和作為,否則我們將失去希望,成為沒有希望的基督徒;相反地,我們要記住主耶穌,記住祂的良善,祂那令我們感動的生命之言;我們要牢記這些言語,將其化為己有,好能成為懂得辨識復活徵兆的清晨哨兵。
親愛的弟兄姐妹,基督復活了!我們因而有機會敞開自我,領受祂的望德恩典。讓我們擁抱希望,踏上征途吧!願我們對基督言行舉止的記憶成為閃耀之光,指引我們在信賴的道路上走向那永無止境的復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