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10月31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為了促進天國的成長,我們要有撒下芥菜籽和攪拌酵母的勇氣。然而,我們往往只傾向於一種「保守的牧靈」。
當天節選的《路加福音》記述,耶穌把天國比作芥菜籽和酵母(十三18-21)。教宗表示,二者都是小東西,但它們蘊藏著成長的潛能。天國也是如此,它的力量來源自其內部。
在選自《羅馬人書》的第一篇讀經中,聖保祿也強調了生命的張力:雖然有苦楚,卻「無法與那將來在我們身上顯示的光榮相比擬」。這是一種「苦楚和光榮之間的張力」。實際上,在這張力中存在一種「對天國光榮顯揚的熱切期待」。教宗強調,不僅我們懷有這種期待,受造物也是,因為受造之物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和我們一樣」,「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內在的力量「驅使我們期待天國的圓滿」,這力量就是聖神。
教宗說:「望德把我們帶到圓滿的境界,這是擺脫牢籠、限度、奴役和腐敗,走向光榮的希望,這是一條希望之路。希望是一項聖神的恩典。聖神在我們內帶給我們這些改變,使我們胸懷大志,追求自由和偉大的光榮。為此耶穌說:‘在芥菜籽中,在這顆小小的種子內,蘊藏著一股力量,它將引爆一種難以想像的增長。」
教宗繼續說,「在我們內,在受造界內,有一種爆炸式的力量,那是給予我們希望的聖神」。教宗具體解釋什麼是在希望中生活,即願意讓「聖神的力量幫助我們成長」,進而圓滿實現那將在我們身上顯示的光榮。
那麼,為什麼酵母必須被攪拌,芥菜籽必須被撒下呢,因為若非如此,它們內在的力量就不會爆發出來;天國同樣如此,它「由內部成長,而不是透過勸人改教」。
教宗指出:「天國依靠聖神的力量,從內部成長。教會總是敢於拿起和投注,敢於拿起並攪拌,即使曾經害怕這麼做。我常常看到有人更傾向於一種保守的牧靈,而不願讓天國成長。我們原地踏步,縮成一團,自我感覺良好,可天國卻不成長。為使天國成長,我們要敢於撒下種子、攪拌酵母。」
的確,撒下種子,我會失去它;攪拌酵母,我會弄髒手。因為「在撒播天國的過程中常常會失去些許東西。那些宣講天國卻幻想著不弄髒手的人是有禍的。他們是古董的守護人,喜歡好東西,不喜歡那可以釋放力量的撒播和攪拌的舉動。」
教宗總結道,這一切都可歸結於今日禮儀讀經中耶穌和聖保祿的話:「從罪惡奴役到光榮之圓滿的張力」。望德「不令人失望」,即使它「微小如芥菜籽和酵母」。「有人說望德是最謙卑的美德。哪裡有希望,哪裡就有聖神。正是聖神在推進天國的發展」。教宗最後邀請信眾自我反省,詢問自己這些問題:「我的望德如何?它是一種幻想,一種『或許』嗎,或者我相信在望德中有聖神的臨在,我與聖神交談?」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