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一週 星期六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5:43-48

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衪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 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反省

《憐憫寬恕顯關懷》

信從福音的人,要實踐福音的話,因著福音的話而改變生活的態度,放下對敵人的仇恨。我們若愛敵人,不是為了仇人的好,而是為了自己好,好使我們成為天父的子女。這樣,我們可以漸漸地變成更像天父一樣,是成全的,與父同在一家,像父一樣有滿全的愛,能夠憐憫、關懷、寬恕。我們應與父站在同一邊,在世界上跟祂一樣常常保有圓滿的愛。

主,祢有最能憐憫與寬恕的心胸,請改變我們的狹隘,使我們選擇與祢站在同一邊,去寬恕傷害我們的人。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一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5:20-26

耶穌對門徒說:「我告訴你們:除非你們的正義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正義,你們決不能進天國。你們聽過這句告誡古人的話:『不可殺人』;『殺人者必受審判』。但我告訴你們:凡向自己兄弟發怒的,必受審判;誰說自己的兄弟是『白癡』,必受公議會的制裁;誰罵自己的兄弟是『瘋子』,就要被投到地獄之火裡。所以,當你到祭台前獻你的供品時,如果想起有兄弟對你不滿,你應把供品留在祭台前,先去與他和解,然後再來獻你的供品。當你和控告你的人還在往法庭的路上時,要趕快與他和解。免得他把你交給判官,判官交給獄警,把你關在監裡。我實在告訴你,除非你還清最後一文錢,你決不能從那裡出來! 」

反省

《無惱無怨 · 心平氣和》

在瑪竇福音中的記載,法利塞人和經師們認為的天國與修德,是表面的功夫,在人前冠冕堂皇,可是,在背後就不拘細節,瞞天蔽日罷了。然而,耶穌的說法卻不一樣。

原來,惱怒人似乎是人常情,可能因為益利關係,甚或因為人際關係,往往帶來不少負面情緒和衝突,小則發脾氣或責駡人家,大則放膽咒駡,大動肝火。同樣,怨恨是積怒成恨,淺則互不相讓,誤會加劇,深則化反為敵,恨人入骨,導致永遠隔離而斷絶關係。

耶穌要求我們的,是真正的心平氣和,無論在什麼程度,任何光景,也需要時間空間作解決、調解和修和。因為我們作祈禱和奉獻,都是出自內心,所以在頌謝、朝拜、求恩、轉求、感恩和讚頌,感恩祭中所表達出來的,仍然是愛主愛人為基礎。所以,這些成份不是停留在形式,而是出自真誠、忍耐和善良。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一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7:7-12

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或者,你們中間有那個人,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者求魚,反而給他蛇呢? 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 何況你們在天之父, 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所以,凡你們願意別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

反省

《全心信賴》

祈禱最大的益處,就是幫助人相信天主對他的善意,這也是今日福音的主要訊息之一︰我可以完全信賴天主,因為祂對我懷有好意。有時候,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計劃被阻礙,覺得自己的人生連根拔起,第一個出氣桶常常是天主。連最虔誠的教友也會責怪祂、懷疑祂。在逆境時,要全心信任天主對我們的善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祈禱就是會帶我們走過這灰色地帶。耶穌今天鼓勵我們相信︰「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之父,豈不更將好的賜與求衪的人?」讓我們相信,因為天主對我們說︰「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令你們有前途,有希望。」(耶29:11)

主耶穌,求祢不要放棄我們,即使我們還是會懷疑祢,請祢多多包容我們,愛我們,改變我們。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一週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1:29-32

那時,群眾越聚越多,耶穌開始說:「這世代是邪惡的一代!他們想看神蹟,但除了約納的神蹟,決不會給任何徵兆。正如約納成為尼尼微人的徵兆,人子也照樣成為這世代的徵兆!在審判的時候,南方女王也要與這一代人一同被復活起來,定他們的罪;因為她從地極前來聆聽撒羅滿的智慧。看,比撒羅滿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在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跟這一代人一同活過來,定這一代人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納的宣講便悔改了。看,比約納更大的一位就在這裡!」

反省

《大於若納》

群眾要求耶穌給予徵兆,從路加福音所描述中,耶穌除了醫治聾啞瞎眼,痲瘋癱瘓等病人外,其他林林總總奇難雜症,連驅魔除害的也包括在內,他的一言一行就是把自己的受苦、受死、和將來復活,也逐一逐一顯示出來了;然而,猶太人 ,尤其是法利塞人卻瞑頑不靈,處處要求他交出比這些更清楚、更顯而易見的「徵兆」。

耶穌卻給他們作出對比,一者是女王和猶太人,二者是地極和當地,三者是撒羅滿和人子,四者是求智慧的女人及不願受教的人。其實,南方的女王對撒羅滿王巳欽佩不已,尼尼微人聽到若納所講的也恍然大悟;可是法利塞人聽到耶穌的行蹟卻無關痛癢,漠不關心,他們怎可以逃避將來的審判?

反觀,耶穌所給予人們的願景,是比任何人的更遠更大。君不見他召叫門徒們跟隨他,使他們撇下魚網而成為漁人的漁夫,卻令他們划到深處,竟然網上連船也幾乎沉下的漁獲呢?君不聞他在撒瑪黎雅村遇到一個打水的婦女,竟然道出她的身世和過去的一切,甚至乎叫她以心神真理去膜拜真神,使這婦人放下水罐而跑去告訴人家她見到真先知是誰呢?

我們所認識的耶穌,不是大於若納先知嗎?我們豈能繼續懷疑他是誰?捨他其誰?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一週 星期二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6:7-15

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 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所以,你們應當這樣祈禱:我們在天的父! 願祢的名被為聖,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承行於地,如在天上一樣!我們的日用糧,求祢今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債,如同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因為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

反省

《謙遜求恕》

當我們呼喚「我們在天的父」,我們不會自大,也不會自以為比別人好,可以去管教他人。當我們求「願祢的名被尊為聖」,我們承認自己與「聖」的境界還有很長的距離。當我們說「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我們願意放棄固執,讓愛的國度從我們開始。當我們求天父給與日用糧,我們承認世間的一切都不能滿足自己,所以我們不會要求對方要完美。當我們說「寬免我們的罪債…」,我們深知自己也是大罪人,所以我們學會包容他人的過失。當我們求「救我們免於凶惡」,我們承認有一個比我們大的權威,我們學會謙虛。讓我們每天的祈禱「天主經」,培育我們成為更好的孩子,更好的弟兄和姊妹。

天父,感謝祢對我們無微不至,請幫助我們作祢的愛子。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一週 星期一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25:31-46

耶穌向他的門徒說:「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神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他又對那些在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饑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反省

《基督的面容》

耶穌給門徒的訓誨,是人子再次光榮再來公審判的預像,也是教導門徒此刻應作的準備和抉擇。將來被分配到右邊或左邊,就視乎你現在的所在所為,道理貼地易明,委實亦非難於實踐,祇是我們容易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沒有以基督的眼目看人看事,忽略及錯過履行愛德善行的時機,以致被置於左邊,與魔鬼和他的使者處於永罰的境界中。

我們當然希望在末日時,能侍立在天主聖父的右邊,承受永恆的福樂。那麼從今起便要坐言起行,關心及幫助有需要的人,在貧困弱小中看到基督的面容,以愛還愛。「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一4:19)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