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社會傳播日主題:「你來看一看罷!」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Photo credit: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方濟各
第 55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你來看一看吧!」(若一 46)
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你來看一看吧!」這個邀請,不僅是耶穌與門徒們初次相遇時動人的一幕,同時也是眾人的真實交流方式。為了講述成為故事的生命事實(參閱:第 54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2020 年 1 月 24 日),我們必須跨出自滿的心態 ──覺得自己「已經知道」某些事情。相反地,我們應該親自去看看他們,去花時間跟別人相處,去聆聽他們的故事,接觸那總是令人驚奇的現實。「用你驚奇的眼光去觀看,讓你的手感受到事物的鮮活,以致別人在看你寫的東西時,他們也可以觸摸到生命的奇蹟,躍然紙上。」這是真福路山諾(Manuel Lozano Garrido)1 給其他記者同儕們的建議。因此,今年我想藉此文告作一個邀請:「來看看吧」,呼籲新聞界、網路、教會每天的講道、政治或社會論壇,在表達時能做到清楚忠實的溝通。「來看看吧!」──從約旦河岸、加里肋亞海的那些初次相遇開始,一直都是基督信仰的傳播方式。

實地街訪

讓我們思考新聞報導這重大話題。有些人士因已有一段時間注意到一種風險而表示不滿:在「影印複製」的報紙,或在電視、廣播、網路等的各類 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偏頗的報導方式,使預設的、「中央新聞社」的和自我指涉的通訊逐漸取代採訪性的新聞報導。這種報導,對事情的真相,以及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認知能力,愈來愈薄弱,無法報導在基層中日趨嚴重的社會現象或其正面的動力。編輯工作很容易就陷入此風險:在編輯室、在電腦前、在公司的遠端進行,在社群網站上撰寫而來的,不再做「實地街訪」,不再為採訪新聞而與人們相遇,或面對面地查證某些特殊情況。各種技術的革新讓人感覺自己沉浸在更大、更即時的現實之中,除非能夠向這種面對面的相遇機會開放自己,否則我們仍然只是旁觀者。任何工具,只有當它促使我們走出去看本來不會知道的事物,使我們在網路上接觸到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取的知識,使我們經驗到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的相遇,才算是有用和珍貴。

福音記載上的細節

在約旦河受洗之後,耶穌對好奇祂的首批門徒說:「你們來看看吧!」(若一 39),藉此邀請他們和自己往來。時隔半個多世紀,當年事已高的若望在撰寫福音時,回想起一些「有報導價值」的細節,其中不但透露了在他所報導的事件中,他當時就在現場,同時也描述了那段經歷對他人生的影響。他寫道:「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也就是下午四點(參閱:若一 39)。若望還告訴我們,翌日,斐理伯跟納塔乃耳說了自己與默西亞的相遇。他的朋友懷疑地問道:「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沒打算以理服人,只是跟他說:「你來看一看吧!」納塔乃耳確實去看了,而從那時起,他的人生有了轉變。基督信仰的開始和傳遞,就是這樣:作為直接的知識,由經驗而來,而非傳言。所以在耶穌住下了以後,城裡的人對那撒瑪黎雅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參閱:若四 39~42)。「來看一看」是了解狀況最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是對所有訊息最實在的檢驗,因為若要了解狀況,我們必須跟人見面,讓眼前的人說話,聽取對方的見證。

向眾多新聞工作者的勇氣致謝

為報導事實,就要有能力去誰也想不到的地方,新聞工作也是這樣:隨時準備動身、渴望親眼目睹。好奇、開放、熱忱。我們都應該好好地感謝那些專業人士的英勇與付出(記者、攝影師、剪輯和導播),他們時常用生命在完成他們的工作。多虧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得知:受迫害的少數族群在世界各地所經歷的艱困;對窮人與環境,那不計其數的壓迫和不義;以 及本來會被忽視的諸多戰爭。若是沒了他們的聲音,不只是對新聞報導,對社會、對整個民主都是很大的損失。我們的整個人類大家庭都會變得十分貧乏。

我們的世界中有許多境況都在邀請傳播媒體「來看一看」,而在此次疫情中更是如此。若是只透過富裕國家的鏡頭去報導疫情、每次的危機,那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做兩套帳」的風險。例如,現在有疫苗的問題和一般醫療保健的問題,這些都有著排除窮人的風險。誰能讓我們知道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貧困村莊裡,那些對於治療的長久等待?全世界在社會經濟上的差異,決定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分配順序,窮人永遠排在最後,說是都有醫療保障的權利,卻又不見成效。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比較幸運的角落,仍然隱藏著許多家庭忽然陷入貧窮的社會悲劇;為了領取一包物資,人們不再恥於到慈善組織那裡排隊等待,而這也不算什麼新聞了。

網絡上潛伏的轉機與危機

網絡世界藉著數不清的社群媒體,能使報導和分享的功能擴大:有更多的眼睛觀看世界各地,因而蒐集大量的資料畫面和見證。數位科技讓我們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且有用的資訊。我們要留意:在緊急的情況,網絡就是第一個報導新聞並傳達官方訊息的地方。那是強而有力的工具,我們因此必須承擔作為上傳者和瀏覽者的責任。在傳統媒體被忽略的各種事件,我們都有可能成為目擊者,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使更多的事件(包括正面的)能得到聚焦。藉著網絡,我們因而有機會報導自己親眼看到的、在我們眼前發生的事情,我們也有機會與別人分享我們的報導。

眾所皆知,社群媒體的風險,就是其資訊不一定經過查證。我們早已知道新聞、甚至是圖像,由於千百種理由,都可以被輕易假造,有時只是因為自我欣賞。在這方面有所批判,不是為了要把網路妖魔化,只是想鼓勵在發送與接收訊息時,能有更好的分辨習慣與更負責任。對於我們所作的溝通,所分享的資訊,以及對於我們有能力揭發的假新聞,大家都是有責任的。我們眾人都蒙召成為真理的見證人:去看和去分享。

親眼所見──無可取代

在溝通交流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完全取代親眼所見的事物。有些事情就是要親身體驗,方能有所領會。我們實際上的溝通,不只是靠文字來 寫或講,還有眼神、語調和手勢。對於見到耶穌的人來說,祂的魅力來自於祂所宣講的真理;然而,祂如何看人、如何待人,以及祂的靜默,卻與祂說話的果效密不可分。門徒們不只是聽祂說話,也在祂說話時看著祂。永生的話(Logos)降生成人,在祂──聖言(Word)──身上,確實顯露了面容;正如若望所述(參閱:若壹一 1~3),不可見的天主使自己可以被看見、被聽見、被觸摸。言語若是要有果效,就必須「被看見」,必須使我們都能一起經驗,都能參與到對話當中。因此,「來看看吧!」這個邀請,不論是在過去或是將來,都至關重要。

我們留意到在我們的時代,在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在生意和政治場合,到底充斥了多少空洞的言語。有的人「拉上一大堆廢話。他的道理就像藏在兩桶礱糠裡的兩粒麥子,你必須費去整天工夫才能夠把它們找到,可是找到了它們以後,你會覺得費這許多氣力找它們出來,是一點不值得的。」2 這番英國劇作家的激烈言詞,同樣也適用於身為基督徒傳播者的我們身上。福音的喜訊之所以能廣傳於世,是來自人與人、心與心的相遇;人們接受了「來看一看」的邀請,同時,在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的人身上,從他們的注視、言談和手勢中,那種人性的「光輝」也打動了人心。每個工具都有它的價值,而那位偉大的傳播者──塔爾索人保祿,他肯定也會用電郵跟社群軟體來傳訊息。但不論是聽過他講道、有幸與他共處的,還是在集會中見過他、單獨與他交談的人,真正讓同時代的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信德、望德和愛德。他們看到,無論他身在何處,總是在積極地活動;藉著天主的恩寵,他們也親眼目睹了他所宣講的救恩訊息對他們的生命是多麼的真實而豐盛。即便無法與這位天主的僕人相遇,但他所打發的門徒,也同樣能為他在基督內的生活方式作見證。(參閱:格前四 17)

在論及聖經裡的預言要在現實上應驗才能確認的時候,聖奧斯定便肯定道:「書本在我們手中,事實在我們眼前。」3 同樣地,當我們相信那些因為與耶穌相遇,生命有了轉變的精彩見證,那麼福音就會開始在我們的時代活躍起來。兩千年來,一連串的這種相遇,已經散播了基督徒冒險生活的吸引力。而等待我們的挑戰,就是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上主,求祢教導我們走出自我,
並動身尋求真理。
請教導我們親自去看,
請教導我們去聆聽,
而不要自滿於偏見,
也不要太快下結論。
請教導我們走向沒人想去的地方,
花時間去了解、
關注真正的重要事物,
不被無謂的事物分心,
以辨認出虛假的表象與真相。
求祢賜予恩寵,
使我們能認出祢在世界上的住所,
並使能誠實地報導我們所看到的。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 年 1 月 23 日,聖師方濟‧沙雷主教紀念日前夕

 


1 西班牙記者(1920~1971),2021 年列為真福。

2 威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一場。

3 《道理》(Sermo )360/B,20。

英語全文

來源:vatican.va

 

2019年世界社會傳播日主題:「從網絡社群到人的團體」

2018年9月29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2019年世界社會傳播日選擇的主題:「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4:25);從網絡社群到人的團體」。

「我們彼此都是一身的肢體(弗4:25);從網絡社群到人的團體」。教宗方濟各為下一屆2019年世界社會傳播日選擇的這個主題“強調了讓傳播回歸廣闊視野的重要性,這一視野以人為本,強調互動的價值,而互動即在於對話和與他人相遇的機會”。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繼續說,教宗藉此主題勉勵大家對當前互聯網關係的狀態和性質進行反思,首先從構成人與人之間網絡關係的團體概念出發。事實上,所謂社交網絡中普遍存在的某些趨勢促使我們思考一個基本問題:面對社交網絡中具有群體屬性的邏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稱之為真正的團體?將網絡社群作為連接的團體意味著建設一個「我們」,其基礎在於彼此傾聽、對話,以及隨之而來的為自己的言語負責。

教宗方濟各在2014年的首篇世界傳播日文告中就曾呼籲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富有人性的地方,而非電線的網絡。2019年世界社會傳播日的主題證實了“教宗方濟各對新的傳播環境的關切,尤其是教宗本人親自臨在於社交網絡中,在Twitter上開設了@Pontifex帳戶,在Instagram上設立了@Franciscus的帳戶。

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

2018年1月24日,聖座傳播秘書處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是:「真理必使你們自由(若8:32):假新聞與維護和平的新聞工作。」教宗勉勵傳播工作者返回自己專業乃至使命的根源,不斷尋求真理,努力指出有別於喧囂和舌戰的解決途徑,成為新聞的守護人。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將於今年5月13日舉行。

教宗首先分析假消息的現象指出:「傳播假消息的目的正是要欺騙甚至操縱讀者,有時則是為了左右政治選擇及助長經濟收益。今天,這種傳播又能依靠社交網絡的操縱性技能,使假消息變成『病毒』。」

教宗告誡道:「假消息的悲劇在於詆毀別人,將其描繪成對手,從而煽動衝突。傳播假消息的根源往往是對權力的渴求,從虛假到謊言,最終竊取我們内心的自由。因此,眾人都應阻止這些假消息,注重那些有助於我們不做假消息的無知傳播者,而要對它予以揭發的教育創舉。」

教宗援引《創世紀》的教訓指出:「在假消息的根基内存有蛇的邏輯,蛇在某種意義上是第一個假消息的製造者。蛇這個誘惑者呈現一副可信的面孔,懂得在誘惑上下功夫,以虛假和誘人的論據對人的内心產生影響(創3:1-5)。這段聖經章節説明沒有一個假消息是無害的。反之,若信任假消息就會導致不幸的後果,即使真相受到輕微的歪曲,也會產生危險效果。」

「那對自己撒謊,傾聽謊言的人最終已無法再分辨真相。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ij)有一句名言強調『真理是抵禦虛假病毒最徹底的解藥』。因此,擺脫虛假和尋求關係乃是必不可少的兩劑配料,好使我們的言行擧止做到真實、可靠及可信。」

教宗強調:「對抗虛假的最佳解藥是人而非策略。不貪戀的人才能隨時準備聆聽,透過辛勤真誠的對話讓真相浮現出來。新聞記者的責任在於成為消息的守護人,在狂熱和轟動新聞的漩渦中提醒人們,消息的中心不是報導的迅速和對公眾的影響,而是人。」

教宗提倡一種促進和平的新聞工作。他告誡道:「這並非一種好好先生的新聞工作,否認存在嚴重的問題,而是去除偽裝、厭惡虛假口號效應和誇誇其談的聲明。我們需要一種『從人到人』的新聞工作,一種以服務為己任,為沒有聲音的人發聲的新聞工作。」

最後教宗從《方濟各的和平禱詞》中得到啟發並祈求說:

「主啊!讓我做祢和平的工具。

求祢讓我們認出那不建立共融的傳播上的惡,

幫助我們從我們的判斷中去除惡意,

幫助我們把別人論為我們的兄弟姐妹。

祢是忠實可靠的; 願我們的話語成為播在世界的良善的種子:

在有呼喊的地方,讓我們練習聆聽;

在有混亂的地方,讓我們激發和諧;

在有歧義的地方,讓我們帶來明辨;

在有排斥的地方,讓我們建設團結;

在出現聳人聽聞報導的地方,讓我們清醒節制;

在表面化或膚淺的了解上,讓我們提出真正的問題;

在有偏見的地方,讓我們喚起信任;

在有敵對的地方,讓我們帶來尊重;

在存有虛假的地方,讓我們帶去真相。

亞孟。」

禱詞譯自《鹽與光》

英語全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公布世界社會傳播日主題:「傳播與慈悲:結碩果的相遇」

blog_1443794497

9月29日,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下屆世界社會傳播日選定的主題:「傳播與慈悲:結碩果的相遇」。下屆第50屆社會傳播日將於明年2016年5月8日耶穌升天節舉行。

社會傳播日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推動的一項世界性慶祝活動,於1967年5月7日舉行首屆慶祝活動。按照慣例,教宗的社會傳播日文告都在每年1月24日公布,那天是新聞從業人士的主保聖方濟各‧沙肋爵紀念日。

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在公告中表示,明年社會傳播日的主題「傳播與慈悲:結碩果的相遇」顯然與慈悲禧年密切相關,教宗方濟各希望社會傳播日能成為深入反省傳播與慈悲關係的一個大好時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