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的講道中表示:教會的喜悅在於自己是一位母親,走出去,尋找亡羊。教會如果悲傷、自我封閉,如果不做母親,即使有「一張完美的組織架構圖」,她也一無是處。教宗因而勉勵我們做「喜悅的基督徒」,傳遞「耶穌憐愛的安慰」。
依撒意亞先知在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中宣告說,以色列子民在巴比倫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們「接納上主的安慰」。教宗從這一點展開他的彌撒講道,他說:「子民需要安慰。上主的臨在就是安慰」。這種安慰即使在苦役期也存在。然而,「我們常常逃避安慰,不信任,對自己的事更為愜意,對自己的欠缺和罪過更為暢快」。一旦「聖神來臨,安慰來臨,使我們進入一種自己不能掌控的狀態時,我們就想逃避上主的安慰」。
「最大的安慰就是仁慈和寬恕」。教宗想到《厄則克耳先知書》第十六章的結局:子民犯下諸多罪行後,上主卻說:「我不遺棄你,而且還要給你更多賞賜;安慰和寬恕就是我的報復」。教宗說:「這就是我們的天主。你們接納上主的安慰吧,唯有祂能安慰我們」。
教宗然後談到當天福音中聖史瑪竇所記載的亡羊比喻。教宗說:「我自問教會的安慰是什麼?就如一個人若得到上主的仁慈對待和寬恕便備感安慰;同樣,教會若走出自我便會歡天喜地、大事慶祝。在福音中,那個去尋找亡羊的牧人,本可以像精明的商人一樣算筆賬:還有99只,如果只丟失一隻羊不算什麼。考慮一下收益和虧損,還可以,就這樣吧。但事實並非如此,他有一顆牧人般的心,去尋找那只亡羊,直至找到為止,然後高興地大事慶祝」。
教宗說:「教會的喜悅即在於走出去尋找遠方的弟兄姐妹。這樣,教會便成了母親,孕育了眾多子女。教會如果不這麼做,如果固步自封,或許她有完善的組織,有一張完美的組織架構圖,事事安好,一切整潔,但是缺少喜悅,缺少歡樂,缺少和平,必會成為一個灰心喪氣、焦慮、悲傷的教會。這樣的教會更像是老處女,而非母親。這樣的教會一無是處,如同一個老古董。教會的喜悅在於孕育;教會的喜悅在於走出自我、孕育生命;教會的喜悅在於去尋找迷失的羊;教會的喜悅就是牧人的憐愛、母親的溫柔」。
依撒意亞先知在讀經一的結尾描繪了這樣一副畫面:「祂如牧人般牧養自己的羊群,用祂的手臂把羊群摟入懷裡」。教宗解釋說,「走出去,生育眾多子女,就是教會的喜悅所在」。「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使我們做喜悅的基督徒,為慈母教會孕育新子女的事業效力;願上主保護我們,使我們不致陷入悲傷、急躁、氣餒、焦慮的基督徒的態度,他們把教會安排得無瑕疵地,卻沒有‘子女’。願上主用走出自我的慈母教會的安慰,來安慰我們,用耶穌的憐愛和祂仁慈赦免我們罪過的安慰,來安慰我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