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網上重溫】

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
語言:普通話 

極端天氣越來越嚴峻,人為的生態危機已不能忽視。教宗方濟各2015年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提出了整體生態的願景,指出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窮人的呼聲與大地的呼聲是分不開的,必須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中也作出改變。社會亦需要一種以人性尊嚴為本的新發展模式來促進大眾福祉。

通諭也指出,宗教和靈修傳統應該在人類回應生態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3年天主教會宣布利瑪竇神父為可敬者,稱揚他包容的態度,在中國跟不同文化宗教人士對話。今天整體生態學的視野,也應該包括學術界和活動家之間的對話。故而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聯同澳門和台北的利氏學社、北京中國學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創新研究中心,於2024年6月舉辦「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邀請兩岸四地的學術界和推動生態關懷人士參加,為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而努力。

歡迎點擊下載以下文件

2024 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 【場刊】

講者介紹

會議摘要

主題演講:
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
林新沛教授

第一節:氣候公義與人權
講者:吳雯菁修女,阮美賢博士

回應:李旻達博士
主持:李宜靜教授

第二節:經濟政治的新範式 
講者:鄧希煒教授,陳輝立教授

回應:高明瑞教授
主持:卞洋博士

分享:各地實踐 
零廢棄村落:陳立雯女士

荒野保護協會:謝祥彥先生,楊欣惠女士
澳門旅遊大學:管潔琦教授
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周豁然女士
主持:胡嘉明教授

圓桌討論:靈修傳統與永續發展
天主教:邵燕玲女士
基督教:賴品超教授
道教:陳霞教授
佛教:陳紅兵教授
伊斯蘭教:馬占明教授
主持:陳輝立教授

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向以促進中西文化溝通為己任,自宗教研究成立之初,已開設與天主教研究相關之課程。在2005年,承蒙天主教香港教區慷慨捐助,在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之下設立天主教研究中心,以進一步發展天主教研究。經過十多年的穩步發展,天主教研究中心於2019年再踏上新台階,由以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為優先的耶穌會中華省接掌管理。

教宗方濟各《請讚頌天主》宗座勸諭:致心懷善念、關心氣候危機的大眾

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請讚頌天主》(Laudate Deum)於2023年10月4日公布。新勸諭是延續2015年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分成6章和73個段落。中文版由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翻譯,歡迎大家下載及廣傳。

按此下載《請讚頌天主》勸諭

來源: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COP28宗教領袖聯合聲明:為治癒地球攜手行動

圖片:Vatican Media

多名宗教領袖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期間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強調精誠團結、共同責任和手足情誼是在2030年前把地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關鍵要素。教宗方濟各也簽署了這份聲明,與其他宗教領袖一起重申他們對氣候變化受災團體的支持。

聲明簽署者承認「氣候變化、移民、衝突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建設環境和平』方面的潛在作用,致力於開闢憐憫之路、調解紛爭」。

這份聲明籲請眾人儘速採取行動,加快能源轉型,確保「平等與正義」,邀請人們採取循環模式,「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生活平衡又有尊嚴」。聲明也呼籲商業界從化石燃料改成清潔能源,呼籲各國政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全面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系統。「不該落下任何一個人。」聲明如此強調。「所有的人,特別是孩童、在災難和衝突前格外脆弱的群體、青年、婦女、原住民、動物和大自然,都必須是我們努力的重點。」

接著,宗教領袖們懇請人們改變消費模式,使之變得可持續。他們也承諾要為捍衛生物多樣性和保育野生生物資源發聲,支持原住民的平等和權益,「保護那與大地福祉交織在一起的先人智慧」。

聲明寫道:「站在歷史的懸崖邊,考慮到我們共同面對的挑戰的嚴重性,我們始終關心我們要傳給後代子孫的遺產。」這些宗教領袖「熱切懇請所有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的決策者要把握這個關鍵時機,迅速採取行動」,以「共同行動和深厚的責任心」編織出美好的未來。

在聲明的結尾,宗教領袖們敦促秉持合作的態度,採取敏捷又果斷的行動來「治癒我們受傷的世界,維護我們共同家園的壯麗風采」。在這過程中,我們要「把希望還給後代子孫,一起向所有人張開雙臂,邀請大家踏上這旅途,邁向一個有韌性又和諧的未來,使大地眾生得以欣欣向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氣候已經失控,用軍備資金成立一個消除飢餓和貧窮的基金

圖片:Vatican Media

「我們要睜大眼睛,關注地球的未來,關注那些生存受到威脅的人們;我們要竪起耳朵,傾聽窮人的呼聲,他們是氣候危機的受害者,而非製造者;我們要伸出雙手和雙臂,致力於反對無限貪婪,這種貪婪使環境成為肆無忌憚的開發對象;我們要摒棄災難論者和否認論者的粉絲群,專注於制定促進生命文化的計劃和舉措。例如,用軍事開支和軍備資金成立一個致力於消除飢餓的全球基金。」

教宗方濟各雖未親自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但他那帶有譴責和充滿希望的信息,在世博城(Expo City)的會場上響起。本次大會有190多位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首腦參加。教宗由於上週患了急性支氣管炎,無法親自前往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聖座國務卿伯多祿·帕羅林樞機12月2日在大會上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的講話。

對受造界的破壞,對天主的冒犯

教宗方濟各與各國領導人一同迎接這一挑戰,他說:「我與你們同在,因為現在,所有人的未來都取決於我們現在的選擇,這是前所未有的。我與你們同在,因為對受造界的破壞是對天主的冒犯,這不僅是個人的罪過,也是結構性的罪過,這種罪過會波及人類,尤其是最弱勢的群體,是籠罩在每個人頭上的嚴重危險,有可能引發代與代之間的衝突。」

多邊主義

解決之道只有一條:「共同前進的道路,即多邊主義。然而,在地球升溫的同時,多邊主義正逐漸失去熱度。」教宗引用了若望保祿二世1995年在聯合國的講話說:「必須重建信任,這是多邊主義的基礎。這既適用於關愛受造界,也適用於和平。」

教宗痛心疾首地指出:「人類在諸多正在進行的戰爭中浪費了多少能量,如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烏克蘭以及世界許多地區的衝突:這些衝突不會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問題!有多少資源被浪費在軍備上,它們摧毀了生命,摧毀了共同的家園!」

建立消除飢餓基金

教宗方濟各回顧了他的前任保祿六世的思想,重提《民族發展》通諭中的建議,說:「我們應把花在軍備和其他軍事開支上的錢,用來建立一個消除飢餓的世界基金」(參閱:《民族發展》通諭,51號)。教宗方濟各補充道:「為了繼續前進,需要政治上的改變。讓我們擺脫狹隘的個人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束縛,這些都是過去的模式;讓我們擁抱一個共同的、另一個視野,因為“沒有文化上的變革,就不會有持久的變革。」

工作為了生活,而非死亡

教宗指出:「目前我們看到的唯一變化是氣候變化。這是一個與人類生命尊嚴密切相關的全球社會問題。羅馬主教問道:『我們是為生命文化而努力,還是為死亡文化而努力?』讓我們選擇生命,選擇未來!讓我們傾聽地球的呻吟,聆聽窮人的呼聲,讓我們傾聽年輕人的希望和兒童的夢想!我們肩負著重大責任:確保他們的未來不被否定。」

剝削、貪婪、全能妄想

教宗深入探討了當前的氣候危機,並談到了「地球的過熱」,「這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造成的,而這又是近幾十年來生態系統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造成的。生產和擁有的野心已經變成了痴迷、變成了無限貪婪、肆無忌憚的剝削、全能妄想」。教宗敦促人們克服分歧,這是解決問題的首要障礙。

教宗說:「在當今這樣一個緊密相連的世界中,治理這個世界的人不可能與世界脫節,由於一些國家的立場將本國利益置於全球共同利益之上,國際談判無法取得重大進展。我們看到,立場僵化甚至頑固,傾向於保護自己和自己公司的利潤,有時以過去他人的行為作藉口,不時地相互推諉責任。」

不要把責任推卸給窮人和出生率

在這方面,教宗對於「將責任推卸給眾多窮人和出生人數」的企圖感到震驚。他明確指出:「必須堅決打破這些禁忌。這不是窮人的錯,因為全球近一半的最貧困人口只排放了全球汙染物的10%,而少數富裕人口與多數貧困人口之間的差距從未如此之大。」

「可見,原住民族群體是受害者,他們周圍存在著森林砍伐、飢餓、水資源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移民潮。出生率不是問題,而是一種資源:生育不是反對生命,而是支持生命。某些以溫和手段強加於家庭和民族的意識形態和功利主義模式,則是真正的殖民化行為。」

重啓行動之路

「如果說《巴黎協定》標誌著新的開始,那麼我們現在必須重新啓程。希望這次氣候變化大會能成為一個轉折點:展現明確而具體的政治意願,從而徹底加快生態轉型。」

權力是為了服務

權力的目的是「服務」。教宗方濟各告誡道:「今天保持權力毫無益處,這權力如果在緊急和必要時施展不出,明天將被記為無能。」教宗說:「歷史將會為此感激你們。你們所生活的社會也會如此,這些社會內部存在著害處極大的‘粉絲群’的分歧:例如災難論者與漠不關心者之間,激進環保主義者與氣候變化否認者之間……。」教宗指出:「進入這些陣營是無用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像在和平事業中一樣,這不會帶來任何解決方案。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良好的政治。」

走出戰爭和破壞的黑夜

最後,教宗以希望結束他的講話:「願2024年成為轉折之年。讓我們摒棄分歧,齊心協力!藉著天主的幫助,讓我們走出戰爭和環境破壞的黑夜,將我們共同的未來轉變為光明的黎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讚頌天主》:科學家、環保人士與教宗一起吶喊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10月5日上午,在梵蒂岡花園舉行了記者會,邀請幾位專家和學者,環保人士和公民社會的代表,以及文化界人士向在場記者講述了對教宗方濟各的新勸諭《請讚頌天主》的感想。他們以自己的見證談論了氣候危機的主題,感謝教宗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請讚頌天主》宗座勸諭於前一天10月4日面世,繼續論述8年前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教授表示,《請讚頌天主》勸諭簡明易懂,面向所有人。這是一大優點。他認為這道勸諭的頒布很有必要。他說,教宗強調急需有全球性的行動來對抗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若要阻止這一現象就需眾人的極大努力”。帕里西也重申,重要的是“把較發達國家的資源大量轉移到貧窮國家”,以此創造環境可持續性的條件。

帕里西教授隨後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即將召開的迪拜氣候變化會議“極其重要”。他說,“希望絕不會破滅,雖然我看到的是極為困難的局面。我們與俄羅斯作戰,與中國打貿易戰,這些令人無法看好國際上的團結互助”。此外,帕里西教授也對技術至上的思維表示擔憂。他說:“技術至上意味著認為作出選擇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可這是一個政治問題。技術為政治服務,不能取代政治。”

科學家和環保活動家萬達娜·席瓦(Vandana Shiva)女士以連線方式出席會議。她感謝教宗頒布這道勸諭,說:“我們必須保護大地,解決之道就在我們眼前。土地的恢復是最好的經濟。”

另一位與會議連線的美食家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稱讚教宗這道勸諭的問世,同時指出,在《願祢受讚頌》通諭頒布8年後,國際政治的關注點和治理方式仍顯得既沒效果也沒效率,給環境系統造成的危害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挽回。

作家喬納森·薩夫蘭·福爾(Jonathan Safran Foer)在發言中凸顯了教宗方濟各的“智慧和勇氣”。他希望深入探討氣候變化否認者的問題,指出針對氣候變化反對者的討論雖然有明顯的跡象,但我們並未感覺參與其中。這個討論“似乎是抽象和孤立的,與我們沒有關係”。他問道:“我們願意相信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一切嗎?我們願意為未來做出小小的犧牲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讚頌天主》:教宗為應對氣候危機的吶喊

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請讚頌天主》(Laudate Deum)於10月4日公諸於世。教宗解釋,這道勸諭取名“請讚頌天主”,“因為一個妄想取代天主的人會成為對自己最危險的人”(73號)。新勸諭繼續2015年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分成6章和73個段落。教宗號召世人面對氣候變化的緊急情況共同負起責任,因為世界“正搖搖欲墜,也許已接近崩潰的邊緣”(2號)。

按此閱覽英語全文

日益明顯的氣候變化徵兆,窮人沒有罪過

第一章,教宗解釋,“氣候變化的徵兆越來越明顯”,如“極端現象、頻繁的異常炎熱期、乾旱和地球的其它哀訴”(5號)。“可能沒過幾年,許多人將因這些災難而不得不移居”(6號)。對那些指責窮人有太多子女的人,教宗提醒,世界人口中極少數最富有的人比窮人造成的污染更嚴重(參閱:9號)。另外,氣候變化造成“數百萬人失業”。

不容置疑的人為因素

教宗指出,“氣候變化與人相關的、‘人為的’因素不可質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近50年來急劇增加”(11號),同時,氣温“以近兩千年來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12號),導致海洋酸化和冰川融化。遺憾的是,氣候危機並不是“經濟強國關心的一個問題,它們操勞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和儘可能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利潤”(13號)。

我們還來得及避免更悲慘的情況

教宗表示,然而“我們再也不能懷疑,這種危險的變化能以不同尋常的速度發生,是出於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巨大的發展與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節制干預有關聯”(14號)。不幸的是,這氣候危機的一些表現形式至少在數百年內已經不可逆轉,因而“迫切需要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對我們的要求,只不過是為留給我們後人的遺產負起一定的責任”(18號)。

技術至上範式及權力的道德墮落

第二章,教宗談到技術至上範式,指出這種範式是建立在人類沒有限度的觀念之上,“認為現實、福祉和真相彷彿都是自然而然地從技術和經濟的力量而來”(20號)。“人類從未對自己擁有過如此強大的權力,而且對善用這權力沒有任何保障,尤其是若考慮到人類使用這權力的方式⋯⋯。極危險的是,這權力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裡”(23號)。

教宗重申,“環繞我們的世界不能是剝削、濫用和無限度野心的對象”(25號)。我們融入大自然中,“這就排除了人類是局外人、是只能破壞環境的外部因素的觀念”(26號)。我們取得了“令人驚嘆和驚奇的技術進步,但我們沒有意識到,與此同時我們變得極度危險,能危及許多生命和我們自身的生存”(28號)。

“實際權力的道德墮落被營銷和虛假信息所掩蓋,這些有用的機制掌握在那些擁有大量資源的人手中,他們藉此來影響公眾輿論”。“在眾多虛假預言家的許諾面前,窮人欣喜若狂,有時他們自己卻陷入一個並非為他們而建的世界的騙局中”(31號)。所存在的一種情況則是,“那些生來就有良好發展環境的人”具有控制權(32號)。

脆弱的國際政治

第三章,教宗論述的主題是國際政治的脆弱,他堅決表示有促成“各國多邊協議”的必要性(34號)。為確保世界公益,教宗要求“全球性機構更有實效、具有權威”。這些機構“必須擁有實際權力來‘保證’一些不可放棄的目標的實現”(35號)。

教宗方濟各提倡“‘出自基層’的多邊主義,而不僅是由權力精英作決定”(38號)。教宗提出,需要“不同的框架來促進有效的合作”,憑藉“普遍而有效的規則”以“全球機制來行動”(42號)。

對迪拜氣候會議的期待

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在展望《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屆會議(COP28)的同時,教宗方濟各寫道:“我們不能放棄夢想,希望這次會議能促成加速能源轉型的決定性成果,並作出可持續監督的有效承諾。”教宗認為,“這次會議能成為一個轉折點”(54號)。

教宗希望,這次氣候會議能呈現有效且“易於監測”的“具有約束力的能源轉型形式”。“我們希望那些發言的人都是能為公益和子孫後代的未來著想的戰略家,而不是為某些國家或公司的一時利益著想的人。願他們如此展現出政治的崇高性而非恥辱”(60號)。

源自基督信仰的承諾

在第六及第七章,也就是最後兩章中,教宗提到這項源自基督信仰的承諾,勉勵“其它宗教的弟兄姐妹也同樣做”(61號)。“猶太教-基督信仰的世界觀維護人類在眾生美妙的和諧中的獨特及中心價值⋯⋯我們組成了一個普世大家庭,一種崇高的共融,這促使我們彼此尊重、和藹親切及謙讓。”(67號)

教宗寫道,重要的是要謹記“沒有文化的改變,就不會有持久的變革……沒有人的改變,就沒有文化的更新”(70號)。“家庭為減少污染、減少浪費,以及慎重消費而作的種種努力,正在創造一種新文化”(71號)。教宗最後表示,“對與西方模式相關且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作出廣泛地改變,這將產生長遠的重大影響。如此一來,藉著作出必要的政治決定,我們就會走上相互照料的道路”(72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