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會見巴林的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

  

CNS photo/Vatican Media

11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抵達巴林王國後,先來到薩基爾宮拜會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Hamad bin Isa bin Salman Al Khalifa),然後在王宮的庭院會晤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這是他此行的第一項正式活動。

教宗在會晤中發表了此行的第一篇講話。他首先提到,巴林是個被海洋環繞著的沙漠之地,雄偉的摩天大樓與傳統的東方市場並立,那些彼此遙遠的現實相遇:古代和現代交匯,歷史和進步融合;最重要的是,來自不同地區的人組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活鑲嵌畫。

教宗說,他由此想到巴林國的象徵「生命樹」的圖像,願意從這個視角分享他的幾個想法。

「首先,在這個雨水非常稀少的沙漠地區,這『生命樹』世世代代以來居然存活下來。依照許多人的看法,其秘訣在於樹木的根基,它們伸展到地下數十米汲取儲存的水。因此,根基是『生命樹』存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巴林國致力於重新尋求它過去的寶藏並予以珍惜。它的過去講述的是一個極其古老的土地,幾千年前人們便涌向這裡,被它的美麗所吸引,尤其是豐富的淡水泉,使它享有天堂的美譽。」

「這是生命之水,巴林的根如今仍在汲取這水,其最大的富饒在它的民族和文化多樣性、和平共處和人民傳統的好客中光彩奪目。這不是同化,而是具包容的多樣性,體現出每個國家真正發展的財富。在這個島國,我們欣賞到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組成的社會,它能克服孤立的危險。」

教宗也提到:「與這好客精神和兄弟情誼背道而馳的,是世界上令人憂心的一些現象,如冷漠、相互猜疑、競爭在擴大、彼此對立,以及危及衆人安全的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和帝國主義。相反,我們要思念生命樹。在人類共存的乾旱沙漠中,我們要分施兄弟友愛之水:不可讓不同文明、宗教和文化彼此相遇的機會蒸發掉,不可讓人類的根系枯萎!我們要一起努力,為共同團結而努力,為希望而努力!」

接著,教宗表示,他作為和平的播種者來到這生命樹的土地,與人會晤,參加東西方同為人類和睦共存的「巴林對話論壇」。

教宗說:「這幾天將標識出友誼進程的一個寶貴階段,這是伊斯蘭教各位領導人努力加强的友誼,即在上天的注視下,促進人間和平的兄弟情誼行程。在這方面,我對這個王國籌辦和促進的國際會議和相遇機會表示讚賞。這些會議尤其側重於彼此尊重、寬容和宗教自由的主題。這些都是受到該國憲法承認的基本内容,如『不得因性別、出身、語言、宗教或信仰而有任何歧視』(第18條);良心自由是絕對的,以及『國家應保護宗教敬禮的不可侵犯性』(第22條)。」

回到生命樹的主題,教宗指出:「在這個國家,正是來自不同民族的這麽多人的貢獻,才使得生産力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這得益於移民,巴林王國是世界上移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一半的居民是外國人,他們為該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宗也談到環保問題和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天職:「即使生活更美好。然而,戰爭帶來死亡和摧毀,讓希望破滅。我們應抵拒武器的邏輯,扭轉方向,將巨大的軍事開支轉化為在消除饑餓、提高醫療保健,以及教育上的投資。」

最後,教宗以《巴林國宣言》中的一個美好段落結束他的講話:「我們承諾為這樣一個世界而努力,在這個世界中,具有真誠信仰的人團結在一起,摒弃使我們分裂的一切,卻接近那使我們聯合的一切。在至高者的祝福下,必能如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