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機上記者會:做和平主義者!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從巴林返回羅馬途中,依循慣例與專機上的隨行記者見面,一一回答他們的問題。

如何評價這次對巴林王國的歷史性訪問?

《巴林新聞通訊》社記者首先向教宗提問,如何評價這次對巴林王國的歷史性訪問?教宗回答道:「這是一個相遇之旅,因為其宗旨就是與伊斯蘭教進行宗教間對話,並於巴爾多祿茂宗主教進行大公合一對話。阿茲哈爾大伊瑪目提出的理念就是在尋求團結,尋求在伊斯蘭教內部的團結,但同時尊重細微差異,也與基督徒和其它宗教團結。在你們的國家,每個人都有一席,我看到了這點。國王告訴我,

黎巴嫩的局勢

接著,教宗談到黎巴嫩的局勢,為處於痛苦中的黎巴嫩人民而痛心疾首。教宗說:「我藉此機會呼籲黎巴嫩的政界人士,拋開個人利益,放眼國家去達成協議;首先是天主,然後是國家,最後才是利益。此刻,我不想說‘拯救黎巴嫩’,因為我們不是救世主,而是請求世人支持黎巴嫩,幫助黎巴嫩停止繼續衰落,讓黎巴嫩重獲偉大。」

婦女權益

在回答美國《天主教新聞社》(CNS)記者關於婦女權益的問題時,教宗說:「我們必須實話實說,爭取婦女權益的戰鬥是一場持久的戰鬥。因為在某些地方實現了男女平等,但在其它地方並沒有實現。權利是根本,但是男女平等仍然沒有普遍存在。」教宗解釋:「天主不是造了人後,又給他一隻小狗來取樂。而是創造了兩個平等的人,一男一女。如果一個社會不能給予婦女平等的地位,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向前發展。」

於是,教宗舉了一些婦女在經濟領域和政界等社會生活中的實例,特別是在聖座的部會中,多位女性成員的加入,產生了革命性的作用。教宗說:「為了解決問題,婦女有她們特有的方式,不是男人的方式,兩個方式必須協同工作,換句話說,與男性平等的女性以她們的直覺力為公益做貢獻。我在梵蒂岡看到,每次有女性進入梵蒂岡工作,事情都會改善。女性知道如何找到正確的途徑,她們知道如何前進。一個將女性從公共生活中抹去的社會,就是一個走向貧困的社會。」

俄烏戰爭的問題

在回答西班牙《新生活》期刊記者關於俄烏戰爭的問題時,教宗簡要回顧了從戰爭爆發之初到目前的狀況,教宗和梵蒂岡為終止戰爭、推動和平作出的不懈努力。教宗也提及在世界上其它處於戰爭和暴力的國家及地區:也門、緬甸羅興亞人、敘利亞和黎巴嫩等。

教宗說:「在戰爭的一開始人們會表現的很勇敢,但後來就感到疲倦和受到傷害,我們看到了戰爭帶來的邪惡。」教宗痛心地表示:「在一個世紀中,竟然發生了三次世界大戰!即1914至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至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今天的戰爭!這是一場世界大戰。」

於是,教宗向隨行的記者們說:「為此,我懇請你們這些新聞記者,你們要成為和平主義者,要大聲反對戰爭。我作為你們的一個弟兄,向你們提出這請求。謝謝。」

教會內性侵罪行的問題

隨後,有記者問到有關教會內性侵罪行的問題,教宗感謝記者的提問表示:「性侵問題一直存在,不僅存在於教會內,而且到處都有。42-46% 的性侵罪行發生在家庭和社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百分比從高到低分別是:家庭、社區、學校和運動場所,認真的研究也將教會包括在內。有人說,就性侵罪行來說,教會還是少數團體,但我說,即使有一個案例,那仍然是個災難。」

「因為司鐸的聖召是助人成長,而性侵的行為則是摧毀他們。作為一個司鐸,性侵罪行違背了他本有的司祭聖召,也違背了他的社會性質。我們盡其所能,我們不都是罪人嗎?首先,我們必須感到羞愧,深深的羞愧。我相信知羞恥是一個恩典;我確信教會不能是一個無羞愧感的教會,教會必須為所做的醜惡之事而感到羞愧。」

移民

在回答有關移民的問題時,教宗強調:「移民問題是一個挑戰,對待移民的原則是:接納、陪伴、提升和使他們融入,如果這四個步驟做不到,那移民工作就做不好。移民政策必須在所有國家之間達成共識,一項政策不能未經同意就推行,歐盟必須採取合作和幫助的政策。德國的前總理、偉大的政治家默克爾曾說,移民問題必須在非洲內得到解決,歐洲必須努力為非洲制定發展計劃。」

德國能從巴林教會這小小的羊群學到什麼?

最後德國《天主教新聞中心》記者問道,德國能從巴林教會這小小的羊群學到什麼?教宗回答道:「德國有著悠久的宗教歷史。我對德國天主教徒說:德國已經有一個偉大而美好的福音派教會;我不想要另外一個,我渴望天主教徒與福音派教會團體以弟兄情誼相處。有時我們會失去子民的宗教意識,失去天主聖潔忠信子民的宗教意識,而陷入教會倫理、狀況、神學結論的辯論中,但這些並不是神學的核心。天主的聖潔忠信子民在想什麼?他們的感覺如何?要去祖父母那裡尋找他們的感受,那個純樸的信仰。宗教信仰的根源是福音給你的強烈推動,與生活的耶穌相遇,在耶穌那裡找到答案。」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在巴林首都麥納麥會見天主教會團體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在巴林的天主教團體散發著普世的氣息,因為那裡的信友來自世界不同地區,共同宣認同一個基督信仰。這是教宗方濟各11月6日上午在巴林首都麥納麥會見的天主教團體的樣貌。教宗在聖心堂與當地主教、司鐸、修生和牧靈工作者同聲祈禱,帶領他們誦念《三鐘經》。

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信友,教宗說:「看到在場的許多黎巴嫩信友,我保證為那個心愛的國家,以及在中東受苦的所有人民祈禱、予以關懷。」教宗也關切近期簽署的、有關埃塞俄比亞局勢的和平協議,說:「我鼓勵所有的人支持這個為了持久和平的努力,好能在天主的助祐下持續走對話的道路,人民儘快恢復寧靜及有尊嚴的生活。」此外,教宗也邀請眾人「為飽受磨難的烏克蘭祈禱」,祈願在那裡的戰爭早日結束。

在當天的祈禱聚會中,眾人先聆聽了一段有關活水的福音章節(參閱:若七37-39)。教宗將經上的活水與巴林的自然景觀相連結,說:「這片土地確實有許多沙漠,但也有在地底下靜靜流淌的淡水泉,灌溉沙漠。」

這同時也是基督徒生活的美好圖像:由於脆弱、恐懼、挑戰和各種災禍的緣故,人類表面上看似乾涸,「但是在靈魂深處、內心深處,聖神甘甜的泉水祥和又安靜地流淌著,灌溉我們的沙漠,給那恐怕會乾枯的一切重新注入活力,洗淨我們的髒汙,為我們對幸福的渴求解渴」。

教宗接著闡述了聖神所賜的三大恩典,即:喜樂、合一及先知性。我們應當領受並活出這些恩典。「聖神首先是喜樂的泉源」。上主希望甘甜的泉水在我們脆弱的人性沙漠中流動。「事實上,聖神不讓我們獨自前行,祂是護慰者。祂以祂的臨在安慰我們,以愛陪伴我們,在奮鬥和困境中扶持我們,鼓勵我們擁有更美的夢想、更大的渴望,使我們向生命的驚喜和美好敞開心懷」。

基督徒的喜樂具有感染力。為此,教宗叮囑眾人「也要在活潑的牧靈行動中讓福音的喜樂流動起來,特別是在為青年、家庭和鐸職生活、修道生活聖召的牧靈行動中」。「基督徒的喜樂不能只留給自己。當我們讓這份喜樂流動起來時,它會加倍增長」。

談到聖神是合一的泉源,教宗指出,「領受這份恩典的人,也領受天父的愛,成為祂的子女」。天主的子女不可隨從肉性行事,也就是不可自私自利、分裂、爭吵、說人壞話、嚼人舌根。「世間的分岐,以及種族、文化和禮儀上的差異,傷害不了聖神的合一」。相反地,聖神的火燒毀世俗的欲望,點燃我們愛的生命,那是耶穌對我們的愛,讓我們也能彼此相愛。「因此,復活主的聖神降臨在眾門徒身上,成為合一的泉源、對抗自私的友愛的泉源。」

合一也是友愛的支柱。教宗表示,「為了在與他人的交談中令人信服,我們彼此之間要活出友愛」。「我們在所處的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會中也要如此:要始終促進對話,與其它信仰、宗教派別的弟兄姊妹融洽共處」。

此外,聖神也是先知性的泉源。眾所周知,救恩史裡有為數眾多的先知。「天主召叫他們、祝聖他們,派遣他們到人群當中,以祂的名義發言」。教宗強調,「我們也有這先知性的召叫:所有受洗者都領受了聖神、都擁有先知的恩典。因此,我們不能假裝沒看見罪惡的行徑,『安逸度日』,以免弄髒雙手。基督徒為了善度基督徒生活、作出見證,遲早必須弄髒雙手。」

教宗解釋道:「先知性讓我們得以在日常處境中實踐福音的真福八端,也就是堅毅且溫良地建設天主的國度。在天主的國裡,愛、正義、和平與各種形式的自私、暴力和墮落勢不兩立。」

教宗最後表達他的感激之情,說:「我滿心感激地祝福你們所有的人,特別是那些為此行費心勞力的人。有鑒於這是我公開發表的最後話語,請你們容許我向國王陛下和國家當局,包括在此出席的司法部長,感謝他們周到的款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在巴林與青年相聚:我們需要你們!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巴林鼓勵青年「絕不要失去那份夢想遠大、活出圓滿生命的勇氣」。這個以歌聲和舞蹈點綴的聚會於11月5日週六下午在巴林阿瓦利聖心學校舉行。

教宗先是聆聽了三名青年的見證,然後提出「三個小小的邀請」,即:擁抱關懷的文化、撒播友愛的種子,以及勇於在人生中作抉擇。教宗表明,他之所以提出這些邀請,是為了「關心、支持並鼓勵」青年。

談到關懷的文化,教宗闡明,「關懷意味著培養同理心的內在態度」,從而關心他人和他人的益處。對於時常自我封閉的當代世界來說,關懷的文化可以成為一個「轉折點」或「解藥」。教宗提醒,為了關懷他人,首先要關心自己,聆聽自己的心聲,並且要與天主交談,向天主傾訴日常生活的喜樂與悲傷。

一旦學會擁抱關懷的文化,我們就能促使友愛的種子發芽茁壯。這便是教宗的第二個邀請:撒播友愛的種子。教宗提到青年阿布杜拉(Abdulla)在見證中用的「贏家」一詞,期勉年輕人「努力成為友愛的贏家」。如此一來,青年將能「建設未來,因為只有秉持友愛的精神,我們的世界才有未來」。此外,教宗也勉勵青年建立關係,特別是與天主的關係。這讓我們更容易在他人身上看見天主。

第三個邀請是要勇於在人生中作抉擇。教宗表示,「作出好的決定,涉及到學習如何權衡不同的選項,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教宗鼓勵青年「毫不畏懼地勇往直前,但是千萬不要獨自前行」。

天主始終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通過靜默祈禱、與天主交心的對話」來分辨天主的聲音。再者,青年應該從睿智、可靠的人那裡尋求人生建議,而非訴諸於網絡。教宗說:「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路上都需要陪伴。」

接著,教宗對青年坦誠地說:「我們需要你們!需要你們的創意、夢想、勇氣、友善、微笑,以及感染人心的喜樂。」而且,年輕人「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狀態,有助於打破成規舊習。

教宗向青年保證:「教會與你們同在,而且非常需要你們每一個人。這樣我們才能洋溢青春的氣息,開闢新的道路,嘗試新的語言,變得更喜樂、更好客。」

教宗最後鼓勵青年「絕不要失去那份夢想遠大、活出圓滿生命的勇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在巴林國家體育場主持彌撒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11月5日週六早晨8點來到阿瓦利的巴林國家體育場為當地教會的信友們舉行彌撒聖祭,這是教宗此行第三天的首項活動。大約3萬人參加了禮儀,他們來自阿拉伯半島北部宗座代牧區的4個國家,即巴林、科威特、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其它海灣國家和其它地區的信友也在場。

教宗首先向在場參禮的信友表達「普世教會的關愛和關懷」。他說:「教會注視著你們、擁抱你們、愛你們並鼓勵你們。」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强調:「越是謀求權勢,和平就越受到威脅。基督的權能則是愛,祂的權能需要的不是强暴的力量,而是愛的軟弱。耶穌授予人愛的權柄,這是因祂的名、像祂那樣愛的權柄。那麽,如何行駛這權柄呢?」

教宗說:「就是無條件地愛:不僅是在事情進展順利的時候,我們感到要有愛,而是始終如此;不僅愛我們的朋友和近人,也要愛所有人,甚至是敵人。永遠愛及愛衆人:我們要對此略作思考。」

「首先是『永遠愛』,這是耶穌對我們的邀請,即永遠存留在祂的愛内,培養這愛,在我們所處的任何情況中都要實施這愛。不過,耶穌的目光是具體的,祂的愛不是多情善感,好似在我們人際關係中不存在衝突的時刻、在各民族之間沒有敵對的因素那樣。耶穌是現實主義者,祂『明確提到惡人和仇人(參閲:瑪五39,43)』。祂知道在我們的關係内每天都有愛與恨的情況發生;知道在我們心中每天都有光明與黑暗的搏鬥、許多善意和渴望與罪的脆弱之間的較量,而這脆弱常佔上風,將我們拖入邪惡的行為。」

「今天,在世界許多地區行駛的權力滋長欺壓和暴行、設法擴張自己的空間卻限制他人的、强行自己的統治而限制基本的自由,以及壓迫弱小者。看到這些,耶穌感到難過。祂的主張出人意外、勇敢、大膽。祂要求我們儘管有這一切,卻要永遠忠實地存留在愛内,在邪惡和仇敵面前也應如此。」教宗說:「但人的反應只是迫使我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就是以所受到傷害的同樣武器來復仇。」

「耶穌大膽地向我們提出祂的全新、不同及難以置信的建議:『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同上,39)這就是上主對我們的要求:我們不要以調和的心態夢想一個由博愛推動的世界,而是努力從自己做起,開始具體而勇敢地活出普世友愛,即使受到傷害也擇善固執,阻斷復仇的增長,平息暴力,解除心靈的武裝。」

「耶穌的邀請首先並非針對人類的重大問題,而是我們生活的具體境況:我們在家庭中的關係、在基督徒團體内的關係、在工作和社會現實中維繫的關係。跟隨和平之王的人必須始終保持和平。若對一句惡言以更加凶惡的言辭來還擊,若對一記耳光再擊出另一記耳光,就無法創建和平。需要的是去除、折斷邪惡的鎖鏈、打破暴力上升、停止懷有怨恨、結束抱怨和自憐。」

教宗指出:「需要的是存留在愛内,永遠愛,這是耶穌為光榮在天之父、建設世間和平所指出的道路。然而,愛若僅限於那些讓我們同樣得到愛的人的狹窄範圍,是不夠的。」

於是,教宗進入「愛衆人」的主題。

「為成為天父的子女和建設兄弟姐妹的世界,真正的挑戰是學會愛衆人,包括仇敵在内。『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同上,43-44)事實上,這意味著要選擇沒有仇人、不把他人視為要克服的障礙,而是應愛護的弟兄和姐妹。愛仇敵是將天國的映像帶到人間,是讓天父的目光和旨意降到世上,祂不區別對待、不歧視,而是『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同上,45)。」

教宗强調:「耶穌的權能是愛,耶穌以我們認為超人的方式授予我們如此愛的權柄。然而,這樣的能力不能僅是我們努力的結果,卻首先是一份恩寵。這份恩寵需要再三請求:耶穌,祢愛我,請祢教我如祢那樣去愛。耶穌,祢寬恕我,請祢教我如同祢那樣去寬恕。請祢打發祢的神,愛的神降臨在我身上!」

「我們要這樣請求。因為我們經常向上主提出許多要求,但懂得像基督那樣去愛,這對基督徒是至關重要的。愛是最大的恩典,若我們在祈禱中為上主騰出空間,若我們在祂轉變我們的聖言中,在祂掰餅的革命性的謙卑中接納祂的臨在,我們就會得到這份恩典。如此一來,使我們的心僵化的圍牆就慢慢地倒下,我們就會找到對衆人施予慈悲善工的喜樂。」

教宗最後總結道:「於是我們就會明白,真正幸福的生活是透過真福八端來度過,以及在於成為和平的締造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方濟各在巴林主持大公祈禱聚會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2022年11月4日,教宗以大公祈禱聚會結束了在巴林的第二天牧靈訪問活動。當天下午,教宗偕同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以及該地區的其它基督徒團體的領袖,在阿瓦利的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舉行大公聚會並為和平祈禱。

教宗在講話中痛心地表示,基督徒之間的分裂「傷害了上主的神聖奧體」。教宗強調,將教會奧體所有肢體聯合在一起的天主聖神,比我們隨從肉性的分裂更偉大;也就是說,使我們合一的力量遠勝過我們的分裂。教宗的講話聚集於在多元中的合一和生活的見證兩個主題。

在多元中的合一

教宗首先指出,在第一個五旬節,當門徒們聚在一起的時候,聖神降臨在他們身上。教宗說:「在巴林,微小的基督徒羊群“幫助我們感受到合一的必要性。藉由聖神所激發的讚美天主,這合一能夠成長。合一並不意味著千篇一律、整齊劃一,而是包容多樣性,在我們的差異中彼此接納,這“是我們大公合一旅程的精神。」

生活的見證

在談到第二個主題「生活的見證」,教宗指出:「在五旬節,天主聖神的行動是讓基督最早的門徒們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基督徒的見證更多地是通過行動來表達,而非只是言語。基督信仰不是一個可誇耀的特權,而是一個去分享的禮物。」教宗提醒在場人士:「愛每一個人是基督徒與眾不同的特色,我們見證的本質。」

「天主聖神團結我們,差遣我們;在共融中,祂把我們聚集在一起,派遣我們去執行天主的使命。」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邀請在場的眾人:「將我們共同的旅程託付於天主聖神。願聖神降臨在我們中間,使我們再次得到五旬節的經驗,打開新的視野,並加快我們在合一及和平之旅的步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在巴林會見穆斯林長老:和平的天主從不煽動仇恨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2022年11月4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巴林阿瓦利薩基爾宮清真寺與穆斯林長老委員會成員舉行會晤。在此機會上,教宗重申天主是「和平的泉源」,並邀請眾人成為天主和平的「渠道」。

當天下午,教宗方濟各與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私下進行了會談,然後兩人一同進入清真寺出席聚會。這個穆斯林長老委員會在阿茲哈爾大伊瑪目的帶領下,促進穆斯林團體內的和解,避免分裂與衝突,克服極端主義。教宗在一眾穆斯林長老面前對此表示讚賞。

教宗說:「和平的天主從不引人走入戰爭,從不煽動仇恨,從不贊成暴力。而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蒙召通過和平的工具,例如會晤、耐心談判和對話,來促進和平。」

教宗強調,「充滿友愛的未來必須先於充斥敵意的過往。我們必須克服歷史上以天主的名義、即以和平泉源的名義的偏見和誤解」。

在這項使命上,宗教領導人蒙召扶持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信徒。「在全球化的外衣下,人類難以喘息、恐懼不安。面對愈加受傷、四分五裂的人類,各大宗教信仰應當如同心臟一般維繫著身體的肢體,如同靈魂一般為更崇高的盼望帶來希望和生命」。

教宗再次提到「生命樹」的圖像,以及「天主對人類的美妙計劃」。然而,人類遠離了造物主和祂制定的秩序,從而導致「罪惡與死亡的洪災」。教宗表示,「社會和國際的禍患、經濟和個人的災禍,以及當今悲慘的環境危機,都出自於遠離天主和近人的情況」。

關於這點,祈禱和友愛能「幫助人類重新汲取這古老智慧的泉水,使信徒再次朝拜天主」、接近他人。教宗表示,「我們不該受到其它工具、那些配不上至高者的捷徑的誘惑。那些相信武力的理由、助長暴力、戰爭和軍火市場、『死亡交易』的人,侮辱了和平之主的名字」。武器貿易的金額越來越龐大,「正在把我們共同的家園變成巨大軍火庫」。

教宗接著念及那些被迫逃離衝突的移民的悲慘處境,說:「我們應當懷著長者和慈父的智慧,牢記天主和近人高過於任何其它的事。」唯有天主和友愛能拯救我們。

此外,宗教領導人有責任為他們所宣講的內容作出表率。每個人都會提出有關生命的重要問題,但是很多人沉睡不醒,其他人「因飢餓和貧困等創傷而默不作聲」。宗教領導人則是因疏忽等原因,沒有努力宣講天主與和平。

教宗最後呼籲在場眾人「在這方面互相扶持,在這場聚會後繼續攜手前行」。「我們將蒙受至高者的祝福,蒙受祂鍾愛的最弱小的受造物的祝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出席巴林對話論壇:宗教領袖有責任幫助人類

CNS photo/Hamad I Mohammed, Reuters

「在一個由狹隘利益和戰爭支配的世界裡,宗教領袖必須樹立一個好榜樣,鼓勵和幫助我們受傷的人類家庭。」這是教宗方濟各於11月4日在巴林首都舉行的「巴林對話論壇」上講話的核心。

教宗首先感謝受邀參加由巴林國王贊助舉辦、主題為「東西方促進人類共存」的對話論壇。教宗感嘆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類彼此相連的時代,這種情況前所未有,而這時代顯示出的是更加分裂而非團結。

教宗表示:「宗教領袖們相聚於此,是因為要在同一片水域揚帆起航,選擇相遇而不是對抗的道路,這正是本次論壇『東西方促進人類共存』的主題所指明的對話之路。」

教宗說道:「一個驚人的現實是,當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團結一致面對相同的困難,遭受嚴重的食物、生態和流行病危機,以及令人憤慨的全球性不正義時,少數當權者卻陷入為黨派利益進行殊死的鬥爭中,讓已過時的言論思想死灰復燃,重新設計勢力範圍和對立集團。如果我們繼續著重於衝突而不是諒解;如果我們固執於我們自己的模式和專制、帝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視野,那將會產生痛苦的後果。」

教宗警告:「如果我們不傾聽窮人的聲音,繼續簡單地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如果我們不努力相互理解和為共同福祉而合作,情況就會如此。」

於是,教宗說道:「當涉及到這些問題時,宗教領袖一定要做出承諾,樹立一個好榜樣。我們有祈禱的特殊本分……我們有責任鼓勵和幫助我們的人類大家庭,在支離破碎的時代相互依存,共同揚帆遠航。」

接著,教宗提到《人類兄弟情誼》文件和《巴林王國宣言》中提出的三個挑戰領域,它們都在此次論壇中體現出來,即:祈禱、教育和行動。

教宗解釋:「祈禱觸動人心,祈禱就是我們向至高者敞開心扉。祈禱對於淨化我們自己的自私、封閉的思想、唯我獨尊、虛假和不公是必不可少的。宗教信仰的追隨者是和平的男人和女人,他們與其他人行走在這塵世旅途中,以溫柔和尊重的態度邀請人們舉目仰望高天。他們將所有人的考驗和磨難帶到他們的祈禱中,就如馨香升到至高者那裡一樣。」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宗說:「有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宗教自由。那麼,讓我們承諾,要確保受造物的自由反映出造物主的至高自由,禮儀場所始終受到保護和尊重,祈禱受到保護且永不受到阻礙。」

提到教育的挑戰,教宗引用《巴林王國宣言》的話,「無知是和平的敵人」。教宗指出:「在缺乏教育機會的地方,極端主義增加,原教旨主義的各種形式生根發芽。如果無知是和平的敵人,那麼,教育就是發展的朋友。教育不是僵化和千篇一律,而是向挑戰開放,敏於文化的挑戰;不是自我參照和自我孤立,而是關注他人的歷史和文化;不是停滯不前,而是好奇並樂於接受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家庭,各自有不同的特質。我們必須提出問題,接受挑戰;學會耐心、以尊重的態度進行對話;願意傾聽,學習他人的歷史和文化。」

接著,教宗強調教育方面的三個緊迫的優先事項。「首先,就是承認婦女在公共領域內的權利,即受教育的權利、就業的權利和行使其社會和政治權利的自由。其次,是保護兒童的基本權利,使他們能夠成長、接受教育、得到幫助和支持,以免處在飢餓和暴力的禁錮中。然後,就是公民教育,在這方面,需要承諾,這樣我們就能夠在我們的社會中建立完全的公民意識,拒絕帶有歧視性的使用少數群體的說法,這會產生孤立感和自卑感。如此的話,就為敵意及不和創造了條件。」

隨後,教宗強調行動的挑戰。他提及《巴林王國宣言》中的話,「只要宣揚仇恨、暴力及不和,天主的名就被褻瀆了」。教宗說:「僅僅宣稱宗教是和平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譴責和孤立濫用天主名號的暴力肇事者。與不容忍和極端主義保持距離還不夠;我們需要與它們做抗爭。」

教宗說:「如果不同的當權者在利益、金錢和權力博弈的基礎上彼此做交易,我們是否也能指出另一條相遇的可行道路。這是可行且必要的道路,因為武力、武器和金錢永遠不會繪製出和平的未來。」

最後,教宗說:「造物主邀請我們採取行動,特別是那些尚未在權勢者的議程上找到足夠位置的受造物:窮人、未出生的人、老人、殘障者、移民……如果我們這些相信慈悲天主的人不傾聽窮人的聲音,不為無聲者發聲,誰還能為他們做事呢?但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將在這塵世獲得至高者的祝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和巴林國王在對話論壇閉幕禮致詞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以東西方促進人類和睦共處為主題的巴林對話論壇,11月4日上午在阿瓦利薩基爾宮艾爾・菲達廣場落下帷幕。教宗方濟各、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和巴林國王都親自出席了閉幕式,並發表講話。

教宗方濟各抵達艾爾・菲達廣場時,受到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的歡迎。這兩位宗教領導人親切相擁,再次展現出他們近年培養的深厚友誼。他們從2016年至今進行了五次會晤,加深了彼此的關係。事實上,當天下午他們要舉行第六次會面。

在閉幕式上,大伊瑪目塔伊布表示,宗教交談有助於促進東西方之間的和平與對話。伊斯蘭界內部也要「認真」對話,促進團結、重新拉近彼此的關係。因此,大家應當「為那些沒有共識的事」誠懇地尋求彼此「原諒」。塔伊布說,我們「向我們的什葉派穆斯林同伴敞開心胸、伸出雙手」。

該論壇的贊助者、邀請教宗方濟各出席的巴林國王哈馬德也在閉幕式上發言。巴林國王為所有發言表示讚賞,邀請眾人「以樂觀態度且懷著極大希望看待論壇的結論和建議,視之為鞏固人類友愛道路的嚮導」,好使「不同宗教的追隨者重新走上關懷和理解的道路」。

哈馬德國王最後期許達成「團結,而非分裂」。他邀請所有宗教的領導人團結一致呼籲「停止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以及「為全人類的益處啟動嚴肅的談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等待教宗的巴林天主教團體

教宗方濟各目前正在巴林王國進行牧靈訪問。那裡的基督徒最初主要來自鄰近國家,比如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和埃及。後來,隨著該地區石油產業繁榮,斯里蘭卡、印度,尤其是菲律賓,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也到此工作。巴林是一個以穆斯林信徒佔多數的國家,基督信徒約占總人口的15%。

巴林是少數幾個有當地基督徒居民的海灣國家之一。事實上,除了因工作來此的外籍基督徒,那裡有一個約一千人的當地信徒團體,他們在上個世紀30至50年代主要來自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後來得到巴林國籍。在巴林王國,伊斯蘭教為國教,法律制度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准許基督徒團體和其他宗教的信徒擁有宗教敬禮自由。

事實上,巴林是海灣地區首個建造天主教聖堂的國家,第一座天主教堂是於1939年在麥納麥的一塊由埃米爾捐贈的土地上建起的聖心堂。第二座聖堂位於阿瓦利,在2013年哈馬德(Hamad bin Isa al-Khalifa)國王捐贈給教會的土地上修建的。今天,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是該地區最大的天主教聖堂:在巴林(Camillo Ballin)主教擔任阿拉伯半島北部宗座代牧時,這項目於2014年啟動,並於2021年12月10日由塔格萊樞機舉行了祝聖禮,當時哈馬德國王也在場。

聖座和巴林的外交關係近年來取得重大進展。這關係始於1999年,一個重要的階段當然是在2014年5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哈馬德國王。在那次機會上,哈馬德國王除了邀請教宗訪問巴林王國外,也把正在建造的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的模型贈送給教宗。在會晤中,教宗和國王談到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在巴林的基督信徒團體為該國帶來的積極貢獻。

現今,居住在巴林的天主教徒屬於阿拉伯北部宗座代牧區的管轄範圍。該宗座代牧區於2011年成立,約有65位司鐸在那裡服務,其中很多是方濟各加布遣會會士。自2020年起,因巴林主教去世而留下的空缺,已委託給欣德(Paul Hinder)主教,後者曾是阿拉伯半島南部宗座代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方濟各會見巴林的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

CNS photo/Vatican Media

11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抵達巴林王國後,先來到薩基爾宮拜會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Hamad bin Isa bin Salman Al Khalifa),然後在王宮的庭院會晤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這是他此行的第一項正式活動。

教宗在會晤中發表了此行的第一篇講話。他首先提到,巴林是個被海洋環繞著的沙漠之地,雄偉的摩天大樓與傳統的東方市場並立,那些彼此遙遠的現實相遇:古代和現代交匯,歷史和進步融合;最重要的是,來自不同地區的人組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活鑲嵌畫。

教宗說,他由此想到巴林國的象徵「生命樹」的圖像,願意從這個視角分享他的幾個想法。

「首先,在這個雨水非常稀少的沙漠地區,這『生命樹』世世代代以來居然存活下來。依照許多人的看法,其秘訣在於樹木的根基,它們伸展到地下數十米汲取儲存的水。因此,根基是『生命樹』存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巴林國致力於重新尋求它過去的寶藏並予以珍惜。它的過去講述的是一個極其古老的土地,幾千年前人們便涌向這裡,被它的美麗所吸引,尤其是豐富的淡水泉,使它享有天堂的美譽。」

「這是生命之水,巴林的根如今仍在汲取這水,其最大的富饒在它的民族和文化多樣性、和平共處和人民傳統的好客中光彩奪目。這不是同化,而是具包容的多樣性,體現出每個國家真正發展的財富。在這個島國,我們欣賞到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組成的社會,它能克服孤立的危險。」

教宗也提到:「與這好客精神和兄弟情誼背道而馳的,是世界上令人憂心的一些現象,如冷漠、相互猜疑、競爭在擴大、彼此對立,以及危及衆人安全的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和帝國主義。相反,我們要思念生命樹。在人類共存的乾旱沙漠中,我們要分施兄弟友愛之水:不可讓不同文明、宗教和文化彼此相遇的機會蒸發掉,不可讓人類的根系枯萎!我們要一起努力,為共同團結而努力,為希望而努力!」

接著,教宗表示,他作為和平的播種者來到這生命樹的土地,與人會晤,參加東西方同為人類和睦共存的「巴林對話論壇」。

教宗說:「這幾天將標識出友誼進程的一個寶貴階段,這是伊斯蘭教各位領導人努力加强的友誼,即在上天的注視下,促進人間和平的兄弟情誼行程。在這方面,我對這個王國籌辦和促進的國際會議和相遇機會表示讚賞。這些會議尤其側重於彼此尊重、寬容和宗教自由的主題。這些都是受到該國憲法承認的基本内容,如『不得因性別、出身、語言、宗教或信仰而有任何歧視』(第18條);良心自由是絕對的,以及『國家應保護宗教敬禮的不可侵犯性』(第22條)。」

回到生命樹的主題,教宗指出:「在這個國家,正是來自不同民族的這麽多人的貢獻,才使得生産力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這得益於移民,巴林王國是世界上移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一半的居民是外國人,他們為該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宗也談到環保問題和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天職:「即使生活更美好。然而,戰爭帶來死亡和摧毀,讓希望破滅。我們應抵拒武器的邏輯,扭轉方向,將巨大的軍事開支轉化為在消除饑餓、提高醫療保健,以及教育上的投資。」

最後,教宗以《巴林國宣言》中的一個美好段落結束他的講話:「我們承諾為這樣一個世界而努力,在這個世界中,具有真誠信仰的人團結在一起,摒弃使我們分裂的一切,卻接近那使我們聯合的一切。在至高者的祝福下,必能如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