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於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世博廣場主持彌撒聖祭。教宗在講道中強調,天主的邏輯與世俗的邏輯有著根本性的差異。十字架本來是「死亡的刑具」,卻因耶穌基督而成了眾人得到救恩的工具。教宗鼓勵在場眾人增進手足情誼,「因為我們從基督的十字架學習到的是愛,而非仇恨」。
這台感恩祭以拉丁語和俄語進行,信友禱詞用俄語和哈薩克語誦讀。參禮者約有6千人,與教宗共祭的神長們包括:阿斯塔納至聖聖母瑪利亞總教區佩塔(Tomasz B. Peta)總主教、中亞地區主教團主席孟比拉(José Luis Mumbiela Sierra)主教,以及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在選自《戶籍紀》的第一篇讀經裡,上主打發了火蛇到曠野去咬死許多對上主不耐煩的以色列人,後來在梅瑟的求情下,上主許諾凡被火蛇咬的人,只要瞻仰木竿上的銅蛇,必得生存(參閱:戶廿一4-9)。在選讀的福音章節裡,聖史若望寫道:「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要同樣被舉起來,使所有相信祂的人,在祂內得到永生。」(參閱:若三13-17)
教宗首先談論了那些對天主和梅瑟不耐煩的以色列子民,並邀請眾人省思自己和集體的經歷。教宗說:「多少次,我們在曠野裡心神枯竭,失去信心和耐心,看不見旅途的終點!在這個坐擁美景的偉大國家裡也有曠野,向我們訴說我們心中的那份辛勞和枯竭。我們也會遇到疲憊和考驗的時刻,再也沒力氣仰望高天、注視天主。」
在個人、教會和社會層面的這些黑暗時刻,我們「被缺乏信心的蛇所咬傷」,陷入悲觀主義、聽天由命、自我封閉。事實上,哈薩克斯坦「不乏痛苦的咬傷」。教宗說:「我想到暴力、無神論者迫害的火蛇,想到一條時常窒礙難行的道路,在其中人民的自由遭到威脅、尊嚴受到傷害。」
提到過往經歷,教宗提醒眾人不要認為以往的黑暗一去不復返。教宗方濟各由此提到他的前任、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1年9月份訪問該國時說的話:「和平絕非一次而永遠地賺得,卻要每天奮力締造;同樣地,各種族、各宗教傳統之間的和睦共處、整體發展和社會正義也是如此。但願哈薩克斯坦愈加增進友愛、對話和理解⋯⋯,為了與其它民族、國家和文化的團結合作而搭建橋樑,這需要衆人的努力。首先需要更新對上主的信德:仰望高天、注視著祂,學習祂對世人和在十字架上奉獻犧牲的愛。」
接著,教宗談到那條救人性命的蛇。上主垂聽了梅瑟在曠野裡的請求,而教宗問道:天主為什麼不親自摧毀那些毒蛇,反而要通過梅瑟來行事呢?教宗解釋道:「這個行事作風向我們揭示了祂在罪惡面前的行動。那時候跟現在一樣,在直到歷史終結都存在的重大靈性戰鬥中,天主並不消除人類自由跟隨的下坡路。」
「面對我們向下滑的趨勢,天主賜給我們新的高度:如果我們舉目仰望耶穌,罪惡咬到的傷口就無法繼續掌控我們,因為祂在十字架上親自承擔了罪惡與死亡的毒液,擊潰了其毀滅性的力量。面對罪惡在世界上的傳播,這正是天父的作為;祂賜給我們耶穌,祂以我們從來想像不到的方式接近我們。」
耶穌「替我們成了罪」(參閱:格後五21),成了那條帶來救恩的蛇。教宗指出,我們的救恩即在於注視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祂賜給我們新的視野來看待我們的生命和歷史:「從基督的十字聖架上,我們學習到的是愛,而非仇恨;是寬恕,而非報復。」
「耶穌張開的雙臂是天主想要接納我們的溫柔懷抱,向我們展現出我們蒙召在彼此之間、與所有的人活出手足情誼。祂的雙臂為我們指示道路、基督徒的道路:那不是強加於人、迫使他人、權勢顯赫和充斥暴力的道路,絕不是那條用基督的十字聖架攻擊其他弟兄姐妹的道路!其他弟兄姊妹也賴基督的恩賜而獲得生命。耶穌的道路是另一條,是一條救恩的路:它是謙遜、無償、面向世人的愛的道路,既沒有『如果』,也沒有『但是』。」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叮囑眾人不要帶著毒液生活,「不要彼此互咬,不要說三道四」,「不要用罪惡和來自邪惡的互不信任來汙染世界」。度基督徒生活的意義在於「做個新生命、愛與和平的喜樂見證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