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府講道神師: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應在合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blog_1458334027

3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與教廷部門的神長們在梵蒂岡救主之母堂(Cappella Redemptoris Mater)聆聽了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為四旬期準備的第5次講道。神父當天默想梵二《大公主義法令》,強調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應在合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坎塔拉梅薩神父指出,在基督信仰世界準備慶祝宗教改革500週年之際,若善用這個機會,不停留在過去的束縛中,教會的整個前途就會充滿生命力。因為這樣一來,基督就會「打發祂的神和祂的奇恩臨在於各教會信徒,也包括那些我們以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教會」。

「我們必須説服雙方的一些基督徒,戰爭已經結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宗教戰爭已經結束。我們大可做些其它的事,而不是彼此交戰!世界忘記了或從未認識它的救主,那世界之光,與我們同在的天主。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我們還在彼此論戰,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坎塔拉梅薩神父表示,我們已經克服了陳舊的對立,例如那造成西方教會分裂的「成義教義」。天主教徒和信義會教徒於1999年簽署了關於成義的聯合聲明,對這個教義達成共識。「成義不是靠我們的善功,而是藉著基督的恩寵;但沒有善工我們也不能得救。成義雖是無條件的,卻並非無所作為。我們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都相信這一點,而且特利騰大公會議已經闡明了這個觀點」。

今天,在這個失去「罪的真正意識」的世界中,我們必須在信仰上有所飛躍。「人憑著相信基督而成義的真理該當在整個教會内宣講,而且應比以往更加大力宣講。不過,不應再與『善工』的思想針鋒相對,因為這是一個已經解決,也是過時的問題。」

「若要針對些什麽,就該針對現代世俗化世界的自負,那種以為憑著科學、技術或自己虛構的靈修就能自救的思潮。我堅信,若路德、加爾文及其他改革者今天還活著的話,他們必定會以這種方式來宣講白白因信成義的觀點。」

今天,除了教義上的大公運動外,也日益發展出相遇及和好的大公主義。如今這條以愛為基礎的合一道路已在我們面前敞開,「我們不能在教義上迅速前行,因為彼此間尚存有差異,需要在適當的場所耐心地解決。相反地,我們能在愛德中迅速前行,從現在起就應在圓滿合一的道路上前行」。

坎塔拉梅薩神父最後結論說,彼此相愛「並不表示我們彼此注視,而是一起朝同一個方向注視基督。若我們眾基督徒皈依基督,一起朝向他走去,我們就會彼此接近,甚至按照基督的要求,『與祂及與天父合而為一』(若17:21)」。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五天第一部分默想:慈悲是看見、停下、觸摸

blog_1457641049

3月10日,教宗方濟各與教廷部門神長們的四旬期避靜進入了第五天。帶領避靜的龍基神父當天上午在第一部分默想中表示:教會與每位基督徒都應該具有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心腸,悲憫世人的創傷,因為呵護苦難者有助於改善社會關係,抵拒丟棄文化。

門徒們在失落與痛苦中度過了耶穌死後的三天。到了復活主日的清晨,那跑去墳墓打算為耶穌塗抹香料的婦人依然愁容滿面,看見墳墓之石被挪開後更加憂苦。這時有一個聲音叫住她:「女人!妳找誰?妳哭什麼?」(若20:1-15)。龍基神父以這一幕場景來描述天主對人類苦難的態度。

龍基神父指明:「耶穌復活了;祂是生命的天主,祂關切瑪達肋納的悲傷。在聖週五的最後一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右盜的苦痛操心;在復活主日的清晨祂又為瑪利亞的悲痛與愛勞神,因為這就是耶穌的作風,祂是一個熱愛交往的人。耶穌從不看人的罪過,只關注人的苦難與需要。那麼,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看見、體會、觸摸和悲憫他人的創傷呢?」

龍基神父針對這個問題回答說:「我們應該學習耶穌的目光與舉止,也就是慈善撒瑪黎雅人的目光與舉止:看見、停下、觸摸,這三個動詞絕不能忘記。看見:撒瑪黎雅人『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路10:33)。他看到那人受傷,感覺心痛不已。」

神父舉例說道:「饑餓有它背後的原因,移民也是由諸多原因造成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所謂『火燒地』(Terra dei fuochi)的癌症高發現象必定有它的緣由。探尋痛苦的緣由乃是使徒之責。我們要在有人哭泣的地方停下來,一同找出罪惡的根源,然後將它消除。」

耶穌看到苦難者後動了憐憫之心的情景在福音中有很多。

龍基神父表示:「憐憫一詞在希臘語境中指的是感到『腹痙攣』。因此,真正的憐憫不是抽象、崇高的思想,而是身體的疼痛。這樣的疼痛促使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沒有像司祭和肋未人那樣『走過去』(路10:31-32)。此外,走過去後什麼也沒有,更不用說天主了。」

「真正的差別不在於我們是基督徒、穆斯林還是猶太人,不在於是否有信仰;而在於面對他人的創傷我們是否停下腳步。假如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僅僅去分擔他人的痛苦,我將會更加博學,比那些讀書破萬卷之人更有學問。我是生活的智者。」

帶領避靜的龍基神父然後談到第三個動詞—「觸摸」。

「耶穌每當心有感觸,就會觸摸。祂觸摸那不可接觸者,癩病人,人類最初的丟棄。祂觸摸納因城寡婦的獨子,扶著死去的青年,令他復活,並把他交還他的母親(路7:11-15)。

龍基神父提醒道:「不誠懇的目光將帶來黑暗,引發更具摧毀力的行動:它很可能將看不見的人變為有罪之人,把受害者,例如難民、移民和窮人,變為有罪之人,變為問題的緣由。我看見、停下來、觸摸、擦乾眼淚,我知道這不能改變世界,不能改變罪惡的體制,但我宣揚了一種理念:饑餓並非不可征服;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擦拭他人的流淚;我不能讓有需要的人自生自滅;同甘共苦是人類最基本的形態。因為慈悲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慈悲如手足那樣重要!天主是這樣寬恕的:祂不簽發赦罪書,只用雙手,一次觸摸、一個愛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