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21:33-43、45-46

那時,耶穌給群眾講比喻說:「有一個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四周圍上籬笆,園內挖了一個榨酒池,建了一座守望台,然後租給農戶,就往遠方去了。收果子的時節臨近了,他就派他的僕人們到農戶那裡,收取他的果子。但那些農戶抓住他的僕人,打傷一個,殺死一個,扔石頭砸死另一個。他再派其他的僕人去,人數比以前更多,農戶還是照樣對待他們。此後,他派自己的兒子到他們那裡,心裡想:『他們是會尊敬我兒子的。』可是農戶們一見那是兒子,就彼此說:『這就是繼承人!來,我們殺了他,佔有他的產業吧。』於是他們抓住他,趕他出葡萄園外殺了。這樣,當葡萄園主來到時,要怎麼對付那些農戶呢?」(…)所以,我告訴你們:必要從你們那裡把天主的國奪去,轉交給能結果實的外族。」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到祂這些比喻,明白祂是指著他們說的。他們就想逮捕祂,卻又顧忌群眾,因為群眾都認為祂是先知。

反省

《繼承人》

瑪竇福音記述的是揉合了新舊約的啟示,把舊約的「作夢人」若瑟拼合,更將二子的比喻和園戶的比喻放在一起,為描寫準備光榮的天國來臨時,有人會繼往開來,為主的產業承傳和傳承下去,但也有人是忘恩負義和恩將仇報的。

榨酒池和守望台是巴肋斯坦當時的傳統條款,可以租借葡萄園給園戶官理,當時的產業管理人是指以色列民的司祭、經師和長老們;僕人乃指以前的先知、先賢和先哲們;最後的兒子指的就是耶穌獨生子。外邦人是指教外人士。

這個比喻簡而易明,就是教會的縮影,它明顯地指出若然我們不承認主和他的一切產業,還是歷史不斷地重演,結果不但沒有做好傳宗接代的責任,也沒有在教外人中,作真正的見證和福傳工作。原來,準備光榮的天國來臨還是路漫漫而修遠兮!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6:19-31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飢,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 可憐我罷! 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 父親! 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 不,父親亞巴郎! 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反省

《讀聖言 求永生》

耶穌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禮物:天主聖言。當富家人在世時享受榮華富貴,卻未施予拉匝祿應有的幫助。自己在陰間受苦,卻見拉匝祿安息於亞巴郎的懷中,最後才想起了自己的近人,不願他們同他一起在此受苦,便希望亞巴郎派遣拉匝祿,去顯示神蹟使他們悔改。然而,亞巴郎卻說他們只要真心聽從梅瑟及先知的話-天主聖言-便能得救。這也就是說,信從聖言就是使人悔改的根本。聖言就是主耶穌自身,祂一生的舉動和言行,就是天人之間的溝通。讓我們珍惜,並信從聖言,將聖言生活出來,也讓聖言成為生命的依靠和救贖。

親愛的耶穌,請讓我們的身心靈依靠聖言而生活。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20:17-28

當耶穌上耶路撒冷時,悄悄地把那十二門徒帶到一邊,在路上對他們說:「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司祭長和經師。他們會判祂死罪,並把祂交給外邦人。他們會戲弄祂、鞭打祂並釘祂在十字架上,但第三天祂要復活。」那時,載伯德的兒子們由母親帶到耶穌面前,她跪下請求一件事。耶穌問她說:「你要什麼?」她對祂說:「求祢下令,使我這兩個兒子在祢的國裡,一個坐在祢右邊,另一個坐在祢左邊。」但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自己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都說:「我們能。」祂說:「我的杯,你們固然要喝;但坐在我的右邊和左邊,不是我可以賜的,而是我父為誰預備了,就給誰。」其餘十個人聽見了,便向這兩兄弟發怒。耶穌叫他們過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的統治者對他們專制獨裁,大人物掌權管轄他們。你們中間絕不可以這樣!你們中間誰想做大人物,就必須做你們的僕人;你們中間誰想當首領,就要做你們的奴隸。正如人子不是來受服侍,而是來服侍人,並交出祂的生命來救贖眾人。」

反省

《初生之犢》

在瑪竇福音中,耶穌朝向耶京上路,明知大限已近,便和門徒們吐露心聲,認為他自己受苦受難在即可與門徒們同生死共患難,達成他復活的標竿人生之路。豈料門徒中的二道,不但沒有和師傅分擔分享,反而更令他們彼此之間起了紛爭和面臨分裂之勢。

原來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和兩位兒子要叩見耶穌,竟然是提早為了他們的幸福仕途而歌功頌德,欲在耶穌面前賣個關子,因而捷足先登。誠然,耶穌沒有痛斥他們,祇是慨嘆他們沒有深切瞭解初嘗「苦杯」之真義。其他門徒們見到這兩道之俗世觀念都嗤之以鼻;可是,他們何嘗不也是有此慾望為先昵?

耶穌卻教給他們開始一個僕人的教會,在大眾面前應該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姿態,並非以「一哥」或「一姐」自誇。做領導的應肩負起救世贖世的工程,並且要付出贖價。所以,要實踐「王道」才可永垂不朽,真正令人心服口服。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二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23:1-12

那時,耶穌對民眾和祂的門徒講論說: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他們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他們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為此他們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他們又喜愛筵席上的首位,會堂中的上座,喜愛人在街市上向他們致敬,稱他們為「辣彼」。至於你們,卻不要被稱為「辣彼」,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你們也不要被稱為導師,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亞。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反省

《警醒觀察 恆常祈禱》

當我們看到宗教領袖們的不良表現,我們也要聽從主耶穌的教導,即是「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耶穌不希望我們以為判斷別人,而自己也跌入谷底;自己批判別人沒有愛德,自己反而也充滿怨恨。別人不做,不代表我們也要失去信仰;別人不寬恕,不代表自己的愛德要減少。讓我們因為看到別人的過失而自我省察,自我節制,認清人類的弱點也深存於自己的內心。天天多一點慈悲心,天天多一點對他人的寬恕,我們終究會更像天父一樣慈悲,而且誰知道,連法利塞人也會改過自新呢!。

主耶穌,只有祢是善的,只有祢是主和師傅。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一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6:36-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應當慈悲,如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反省

《慈悲如同天父》

「度日像聖父慈悲滿懷,處世似聖父慈悲滿懷,Misericordes Sicut Pater…」還記得2015-2016年慈悲禧年的主體曲,<慈悲如同天父>開首重句輪唱的部份嗎?歌曲悠揚悅耳,鼓勵我們處世生活要滿懷慈悲如同天父。如何能做到?今天福音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不要判斷和定別人的罪;要赦免寬恕別人的罪過,且要大方給予需要幫助的人。」這個看似簡單的答案,要落實做到也並非容易,因為我們很多時只看見別人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不加理會(參閲瑪7:3),更會受主觀願望及情緒偏見左右,作出判斷、定罪,因而衍生惱恨、怨懟之情,對人失卻希望和信任。

要做到慈悲如同天父,單憑我們一己之力,當然難於成事。天父願意我們肖似祂,學習祂的慈悲,祂明白我們的軟弱、有限及罪性,願意扶持我們跨越困難和挑戰。天主常以正向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鼓勵、支持、引導我們走向美善,給我們指示正確的方向,保守我們不受判斷和定罪;罪過獲得赦免,且百倍賞報我們慷慨的施予。

仁慈的天父,求祢恩賜我們一顆明悟的心,懂得以同理心,設身處地了解別人的處境,不妄言論斷。感謝祢先愛了我們,寬恕我們的罪過,賜給我們身心靈的食糧,幫助我們有能力去寬恕別人,分施所有,彼此擔待。請移除我們眼中的大樑,改變我們狹隘的目光、自以為是和偏執的言行,容讓我們學習祢的慈悲。

「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29-30)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