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機上記者會論及訪日感受、核武、死刑、戰爭、香港、泰國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6日,教宗方濟各結束在日本的牧靈訪問,於當天羅馬時間下午4時許返抵羅馬。在返程途中,教宗依照慣例舉行了機上記者會,回答隨機記者們的提問。教宗強調在廣島發表的強烈訊息是讓人了解他的有關訓導,同時也對使用核電站表示懷疑,因為今天尚未徹底達到安全的程度。

訪日感受

日本《天主教新聞》記者首先請教宗談談他對訪問長崎和廣島的感受,以及西方社會和教會能從日本學到什麽?

教宗借用一句諺語說:「『光明源自東方,奢華和消費主義起於西方。』東方的智慧不僅攸關知識,更涵蓋時間和默觀,有助於幫助過於匆忙的西方社會停下和觀望。東方能夠以超越的目光來觀望。西方該當停下片刻,給智慧留下時間。」

談到長崎和廣島,教宗說:「這兩座城市都遭受過原子彈的痛苦,因此有相似之處,但也彼此不同。長崎不僅受到過轟炸,也有基督徒的歷史,那裡有基督徒的根基,有悠久的基督信仰歷史。基督徒受迫害在整個日本都發生過,但在長崎卻格外嚴重”。前往廣島只是因為那裡有過原子彈爆炸事件,它不像長崎那樣是個基督信仰城市。」

核武

教宗說:「廣島的遭遇對人類是一項教訓。對我而言,那是一次觸目驚心的經驗。我在那裡重申,使用核武器是沒有道義的行為,這在《天主教教理》中也提到,而且不僅使用,擁有核武器也違反道義,因為會發生事故,或者某些執政者會瘋狂,一個人的瘋狂能摧毀人類。」

《朝日新聞》記者接著提到,日本是受到美國核保護的國家,本身也是核能的生產國,這也導致了福島的災難。

教宗對此表示:「我們又回到擁有核工業的問題,它總能發生故障…。核能的使用非常有限,因為我們還未徹底達到安全的程度。」

死刑

《京都新聞》記者提出死刑問題,他說一名被判死刑、等待修改判決的日本服刑人士參加了教宗在東京巨蛋舉行的彌撒。記者談及死刑在日本是個熱門話題,不知教宗與安倍首相會晤時是否談到這個問題?

教宗答道:「他在事後才知道那個死刑個案。在與首相會晤時他只談了在其它國家也存在的一般問題,例如監獄爆滿、不論人是否有罪就被關進監獄。」

教宗表示:「他不久前曾對出席國際刑法會議的人士談到,死刑是不道德的。判刑必須總是讓人能夠重返社會,讓人看不到前景的判決是不人道的。終身監禁的目的也是讓人能重新融入社會。」

關於終身監禁,教宗說:「我們必須抵制那種緩慢的死刑。」

戰爭

《費加羅報》記者談到合法防衛的問題,當一個國家受到另一個國家襲擊時該怎麽辦?是否還存在一種正義的戰爭?教宗是否打算對非暴力問題發表訓導?

教宗答道:「有些計劃已經存放在『抽屜裡』,其中一個是關於和平的,正在醖釀中。我認為時機一到就會發表。關於合法防衛的假定也應在倫理神學中予以思考,但應作為最後的訴求。使用武器應是最後的訴求。合法防衛應以外交和調停的途徑進行。」

香港

德國《公教新聞中心》記者提到教宗從曼谷飛往東京途中拍發電報給香港的林鄭月娥。記者問教宗如何看待那裡示威和區議會選舉的局面,以及他何時能前去北京?

教宗答道:「給所經之地的領導人拍發電報是例行的問候,也是請求准許飛越他們領空的一種禮貌方式,這並不存在譴責或支持之意。這是所有飛機的一項慣例,當它們進入領空時要予以通知,我們出於禮貌這樣做。關於您提到的另一件事,如果我們細想,不只是香港發生這樣的事,智利、法國,民主的法國都發生了這樣的事,法國黃背心運動進行了一年之久。尼加拉瓜和其它拉美國家也有這類問題,一些歐洲國家也如此。這是普遍的情況。聖座該做什麽?籲請對話、和平,但不僅是香港,還有此時我無法作出評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教宗表示他尊重和平,為這些發生問題的國家祈求和平,包括西班牙在内。最好「呼籲對話、和平,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宗表示:「我希望前往北京,我愛中國。」

泰國

教宗最後談到泰國與日本的不同,稱:「泰國擁有超性的文化。泰國與日本的美麗截然不同。她貧窮卻富有靈性,也有令人心痛的受剝削問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長崎發表講話呼籲建設無核武器的和平世界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4日上午約9時30分,教宗方濟各乘機抵達長崎,參觀和平紀念館。教宗首先向紀念碑獻上花環,並表示“這個地方使我們深刻意識到人類有能力對彼此施加痛苦和恐懼”。

原子彈爆炸中心紀念館旁邊矗立著浦上主教座堂遺址,該主教座堂曾是東亞最大的教堂。教宗在講話的開始提到最近在主教座堂遺址上發現遭到損毀的十字架和聖母雕像,他表示:「它們使我們再次想起原子彈轟炸的遇難者及其家人遭受的無可言喻的恐怖。」

教宗接著講道:「人心最深處的渴望就是安全、和平與穩定,擁有核武器和其它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不是對這渴望的回應。」

教宗反思說:「我們的世界以一種錯謬的二分法為特徵,該二分法試圖透過恐懼和不信任的心態所維繫的錯誤安全感來捍衛和確保穩定與和平,其結果是毒化了人與人的關係並阻礙任何形式的對話。」因此,教宗強調:「和平與國際性的穩定,只能在團結與合作的全球倫理的基礎上實現,為塑造今天和明天整個人類大家庭相互依存和共同承擔責任的未來而服務。」

教宗重申:「軍備競賽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這些資源本可以更好地用於促進人類的整體發展和保護自然環境。今日的世界仍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和家庭生活在非人道的處境中,但是透過製造、提升、持有甚至銷售日益毀滅的武器而浪費的金錢和賺取的財富,是向上天呼求的一種冒犯。」

教宗進而表示:「如果我們要建設一個沒有核武器的和平世界,所有的人都必須參與其中,包括個人、宗教團體和公民社會,擁核國家和無核國家、軍事和私營部門以及國際組織。」他呼籲:「以共同參與並齊心協力”的方式來回應核武器的威脅。」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教會堅定地致力於促進人民與國家之間的和平,教會深感在天主台前和世人面前負有責任。願祈禱、為達成協議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堅持對話能成為最有力的『武器』。我們在其中給予信任並努力建立一個正義和團結的世界,它能夠為和平提供真正的保證。」

教宗深信:「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我籲請政治領導人不要忘記這些武器不能保護我們免受當前對國家和國際安全的威脅。今天,無數男女所遭受的苦難困擾著我們的良心,沒有人能夠對那些需要幫助的弟兄姐妹的懇求充耳不聞,沒有人可以對因無法對話的文化造成的破壞視而不見。”」為此,教宗邀請衆人:「每天一同祈禱,為使良心得以悔改,生命、修和以及友愛的文化能得勝。」

教宗引用亞西西的聖方濟各的《和平禱詞》作為總結,並祈求說:「我們以信賴之情轉向天主,祈求祂教導我們成為有效的和平工具,竭盡全力不再重蹈覆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致函聯合國消除核武器會議

2017年3月27日至31日,聯合國在紐約召開會議,協商擬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以期徹底消除核武器。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致函與會人士,強調建立和平的基礎不是以彼此摧毀相威脅,而是促進正義和人類的整體發展,全面落實《核不擴散條約》。

教宗表明:「《聯合國憲章》序言和第一條闡明依照國際法律建立這個組織的依據,即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促進各國之間的友誼。因此,一種道德和一種權利要是倚仗彼此摧毀,甚至以全人類的摧毀相威脅,那麽它就與聯合國的初衷背道而馳。」

教宗提醒道:「在21世紀的多極世界中,核威懾不僅不合時宜,也無法有效地應對和平與安全受到的重大威脅。這些威脅包括:恐怖主義、不對稱衝突、訊息安全,以及貧窮。再説,使用核武器也會導致嚴重的人道後果和環境災難。」

教宗也憂心地提及:「大量核資源用於軍事目標,卻沒有用於更重大的優先目標,其中一項就是促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但我們要問,一種基於恐懼的平衡狀態能持續多久呢?」教宗藉此反思和平與安全的議題指出:「和平與穩定不能倚仗一種虛假的安全意識,一種以彼此摧毀或徹底消滅作威脅的觀念。和平必須建立在正義和人類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守護受造界。而且,人人都能參與公眾生活、各民族彼此信任、發揚和平共處的基本原則、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和享有醫療保障,以及具有對話和關懷精神。有鑒於此,教宗邀請國際社會必須克勝核威懾的心態,在國家和國際安全問題上採取具有遠見的政策,摒棄短視的方案。另一方面,全面消除核武器的挑戰及道德和人道上的當務之急也需要國際社會思考一種多方合作的和平與安全的道德倫理觀,克勝恐懼和孤立主義。人類的共同命運要求我們以務實精神加強對話,建立並鞏固信賴及合作機制,為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創造條件。」

最後,教宗表示:「建立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是一項極其艱難的長期目標,但並非遙不可及。」

教宗呼求全能的天主降福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士及他們國家的人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