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和德理: 中華傳教者的先驅

當大家談及中華聖人時,可能只認識千禧年教宗冊封為聖品的120位殉道者。其實,我們中華教會中,也有一些精修(非殉道)聖人及真福。今天要介紹的,是我自己很喜愛的一位中華精修真福:真福和德理(Blessed Odoric of Pordenone),一位早期元朝來華的偉大傳教者、方濟會士、及探險家。每年一月十四日,台灣及香港等地慶祝這位偉大真福的任選紀念日。

真福和德理約1286年出生於意國東部波代諾內(Pordenone),一個熱心的教友家庭中。他15歲便加入了烏迪內(Udine)方濟會會院,一心希望往遠處傳教。1318年4月和德理神父從帕多瓦出發,經過威尼斯後到達君士坦丁堡,然後往亞爾美尼亞、麥地亞、波斯等地的方濟會傳教中心傳教。再經過巴格達等中東地方後,從海路到達印度、錫蘭、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經過廣州,到達福建廈門港口,然後跋山經過浙江、杭州、南京、長江,最終到達了汗八里(即今天的北京)。在北京首任總主教孟高維諾(John of Montecorvino)領導下傳教三年,皈依者甚多。

《鄂多立克東遊錄》

《鄂多立克東遊錄》

孟高維諾總主教派遣和德理回國晉見教宗。他取道西藏回義大利後,1330年於帕多瓦敘述了他的異國見聞,讓方濟會筆錄成書,因此《鄂多立克東遊錄》便成為一本鉅作。翌年和德理在烏迪內不幸因病逝世,卒於1331年1月14日。真福和德理的遺體存放於烏迪內。因為在他的墓前發生了許多奇蹟,1755年教宗本篤十四世冊封和德理為真福品。

讓我們祈求天主,祈求教會把這位來華開拓基督神國的功臣列入聖品。真福和德理,為我等祈!

 

一月十二日: 聖瑪加利大·布勒瓦 貞女 紀念日【加拿大】

一月十二日:聖瑪加利大·布勒瓦 貞女 紀念日【加拿大】
Memorial of St. Marguerite Bourgeoys, Virgin (Canada)

聖瑪加利大·布勒瓦1620年4月17日出生於法國特魯瓦(Troyes)。20歲時,當她參加了玫瑰聖母瞻禮遊行後,便決意奉獻自己給天主,學習跟聖母的生活一樣。她加入了當地聖母修會的一個善會,該善會負責教導貧窮年青人,後來成為善會的領袖。

1652年,梅桑纳夫(Paul Chomedey de Maisonneuve)邀請聖女陪同他,前往新法蘭西(即現今加拿大東部)這片新法國殖民地進行教育工作,翌年起行。1653年9月22日,他們的船隻到達魁北克市,烏爾蘇拉女修會邀請她往會院暫住,但她卻選擇與貧窮的開拓者同住。但因出生嬰兒夭折率很高,開拓者中沒有很多小孩,令聖女的教育計劃暫時擱置。她致力用不同方式幫助開拓者團體,與他們一起工作。

1657年,聖女在蒙特利爾興建了善導聖母小堂。翌年,蒙特利爾創立人梅桑纳夫給她一座用石造的小房屋,讓她在那裡教學。她回到法國找尋四位女性與她一起教學,活出了修道生活,每天一起祈禱及用膳。三年間,她們得到了法國皇室及新法蘭西宗座代牧之承認。1670年後是她團體的黃金時代,為殖民區的教育工作出力。1676年,俗世修會「蒙特利爾聖母會」正式成立,成為天主教會中首個修女不需困在會院中的修會。

1700年1月12日,聖女於蒙特利爾平安地回到天主懷中,為加拿大的未來顯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獲教宗良十三世冊封真福,1982年10月31日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更冊封聖品。她的遺體仍然可在蒙特利爾最古老的聖堂-善導聖母小堂(Chapelle de Notre-Dame-de-Bon-Secours)-內瞻仰。

聖瑪加利大·布勒瓦,為我等祈!

 

撰文:Gabriel Chow

十一月十七日: 聖依撒伯爾‧匈牙利 修女 紀念日

十一月十七日:聖依撒伯爾‧匈牙利 修女 紀念日
(台新譯:匈牙利‧聖麗莎)
Memorial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 Religious

主曆1207年,匈牙利公主依撒伯爾誕生。幼年時,許配海門伯爵的長子路易。主曆1221年,路易二十歲,繼任父親的爵位,二人舉行婚禮。

依撒伯爾品性賢淑,樂善好施,熱心敬主,生有子女三人。長子海門於1222年誕生,年十九歲逝世。次女莎菲亞嫁巴拉本公爵為妻。三女日多達死後榮列真福品。

依撒伯爾常在半夜起身祈禱。她的丈夫路易也是一位標準的教友,從不阻撓依撒伯爾的善舉、苦行和祈禱。結婚僅六年,路易伯爵去世,依撒伯爾守寡,撫養子女成人。

主曆1225年,路易伯爵的封邑欠收,災民嗷嗷待哺。路易因公事出門,依撒伯爾將全部存糧散發給災民。路易回家,總管將經過情形報告主人,說主母浪費食糧。路易問道:「我的妻子有沒有將一部份封邑送給別人?」總管道:「沒有。」路易道:「那就好了。散糧賑濟災民,是一件善事,定將邀獲天主的降福。我們絕不會因為多做了善事破產的。」

伯爵的堡屋建在山頂,道路崎嶇難行。依撒伯爾特在山下造了一座醫院,收容病人,親自侍候他們。她又在別處造了一座病院,有病床二十八張,醫藥膳宿完全免費。每天她在大門口散發食糧給五百名貧人,在其他地區散發的食糧尚不計在內。依撒伯爾雖廣行善舉,絕不鼓勵貧人貪懶好閒,成為社會的寄生蟲。凡是身體強壯的人,她設法予以工作,讓他們自食其力。

依撒伯爾有一段故事,是非常出名的。有一天她招待一個痲瘋病人,把自己的床借給他。伯爵大驚,將被褥移去。就在那時候,他望見床上睡的痲瘋病人,化成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模樣。

路易伯爵參加十字軍,在奧登多染疫病,不治斃命。一月後,凶訊傳至德國,依撒伯爾悲痛欲絕。路易的兄弟以監護的地位,接管封邑,竟把寡嫂孤侄逐出。依撒伯爾帶著三個子女投奔朋本主教(朋本主教是依撒伯爾的叔父),她將次女莎菲亞寄養在女修院,自己帶了長子海門和尚在襁褓的幼女日多達暫住在巴登。

主曆1228年春季,路易的遺體迎回故鄉安葬。是年耶穌受難瞻禮,依撒伯爾許願與世脫離;不久加入方濟各第三會。

依撒伯爾的神師是公拉神父,這位神師指導依撒伯爾修煉聖德。

依撒伯爾對方濟各會的神貧生活深為嚮往。過去她身為伯爵夫人,限於事實環境,不能徹底實踐神貧的精神。如今子女的教養問題均已有了妥善的解決方法,她決定獻身事主,造了一座收容所收容老弱貧病。

依撒伯爾在公拉神父的指導下,以種種苦行,磨練自己的意志,安心忍受各種苦難。

有一天,一個匈牙利貴族到日耳曼拜謁「匈牙利公主」依撒伯爾。人們對他說:依撒伯爾現在醫院裡工作。他到了那裏,只見公主穿了灰色的粗布衣服,正在織布。那人不由大吃一驚,高呼道:「誰曾見過國王的女兒坐在織布機前?」那貴族勸依撒伯爾回到匈牙利去。依撒伯爾搖頭道,她的子女、她丈夫的墳墓、她最鍾愛的貧人都在日耳曼,她也願終老是鄉。

依撒伯爾辛勤地為貧人工作,甚至親自到河裏去捕魚,賣了錢,貼補收容所的費用。她患了病還是忙著織布。二年後,體力不支,健康一天比一天衰弱,終於無法起床。可是她的精神始終很愉快,口裏唱著甜美的歌曲。侍候她的看護對她說:「夫人,你唱的歌很好聽。」依撒伯爾道:「我聽了小鳥唱著好聽的歌,自己也唱起來了。」

依撒伯爾去世前一日的子夜時說道:「現在差不多是吾主誕生在馬槽的時候了。祂為了救贖人類,降生到世上來;祂也要救贖我。」到了清晨,她又開口說道:「現在是吾主從墳墓中死而復活,打破地獄的門的時候了。祂一定也要解放我。」

依撒伯爾於主曆1231年11月17日安逝,享年僅二十四歲。

依撒伯爾的遺體陳列在收容所的小堂中,三日後殮葬。

依撒伯爾於四年後(主曆1235年)榮列聖品。第二年遺體迎往馬布(Marburg)聖堂盛禮安葬,該地成為著名的朝聖處所。

 

來源: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

十一月十二日: 聖若撒法 主教殉道 紀念日

十一月十二日:聖若撒法 主教、殉道 紀念日
(台新譯:聖樂山)
Memorial of St. Josaphat, Bishop and Martyr

聖若撒法(St. Josaphat Kuntsevych)是一位東方禮烏克蘭教會的隱修士、總主教,為了教會合一而犠牲性命的殉道者。

聖若撒法原名若望,約1580年出生於弗拉基米爾(當時屬於波蘭,現時位於烏克蘭境内),父母是正教教徒。1596年,大部份正教徒與羅馬天主教會共融,若撒法也是其中之一。他們可保留大部份禮儀和傳統,統稱為「東方禮天主教會」。1604年,加入了聖巴西略隱修會,取名若撒法。他的神聖芳表廣爲人知,許多人遠道而來探訪這年青隱修士。超過六十人加入了隱修會修道,全因他的影響。1609年,若撒法晉鐸,及後成爲多間隱修會的院長。1617年,若撒法被祝聖為波羅克助理總主教,翌年3月繼任爲正權總主教。在他任内,若撒法召開教區會議,更新教區的生活,努力推動教會的合一。

可是,對於那些沒有與天主教會共融的正教徒,他們對若撒法倍加仇恨,誣捏他將把教會拉丁化。1623年11月12日,若撒法於威德比斯城進行牧靈探訪時,在住所被正教徒和立陶宛的新教徒包圍。他們闖進屋內,狠狠地把他打死,把他的赤裸身體拖到廣場,然後掉進河中。

短短20年後,教宗把他冊封為真福品,直至1867年被教宗比約九世冊封為聖品。他的遺體現存放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內的聖巴西略祭台下。

聖若撒法,為我等祈!

十一月十一日: 聖瑪爾定‧都爾 主教 紀念日

十一月十一日:聖瑪爾定‧都爾(台新譯:都爾聖瑪定) 主教 紀念日
Memorial of St. Martin of Tours, Bishop

聖馬爾定(St. Martin of Tours)於公元316年左右生於位於現時匈牙利的潘諾尼亞(Pannonia),雙親是教外人,父親鼓勵他度軍旅生涯。馬爾定少年時與基督福音相遇,後來逐漸克服種種困難,加入了望教者團體,準備接受聖洗。大約二十歲時領受了聖洗。由於還必須留在軍中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因此他開始在軍中為他的新生活作證:他尊重每個人,諒解每個人,對待他的僕役猶如兄弟,避免庸俗的娛樂。

馬爾定退役後,前往法國普瓦捷(Poitiers),投靠那裡的主教聖依拉略(St. Hilarion)。這位主教後來祝聖他為執事和司鐸。然而馬爾定卻嚮往隱修生活,於是和幾位徒弟在利居熱(Liguge)創立了歐洲最古老的隱修院。大約十年後,圖爾地方缺乏主教,因此教友們公推馬爾定為主教。從那時起,馬爾定開始專心致力於在各鄉村傳播福音的工作,同時培育神職人員。

即使許多聖跡都被歸功於聖馬爾定的轉禱,但最為人所樂道的還是聖人的一項愛德行為。當他還是青年軍人時,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被冷天凍得僵硬發抖的窮人,他於是抽出自己的佩劍,把身上披的外袍割成兩半,將一半送給那個窮人。那天晚上,他在夢中看到耶穌微笑顯現給他,身上穿的竟是他割開給的那件外袍。

聖馬爾定的愛德行為和耶穌行增餅增魚的奇跡,是同樣的邏輯。耶穌行奇蹟飽飫饑餓的人,尤其是使自己在聖體聖事內作為人類的食糧,成為天主的愛的最高表現,這是分享的邏輯,是真正表現對別人的愛。求聖馬爾定幫助我們瞭解到只有透過共同的分享,才有可能面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挑戰,也就是建立世界的和平與正義,使人人都能夠度尊嚴的生活。

371年,法國都爾(Tours)主教利多留斯(Lidorius)過世,瑪爾定因為身為隱修院領導者而聲名遠播,因此被都爾城的市民請求擔任他們的主教。相傳他原先不願意擔任此職,於是在附近的鵝舍躲了起來;但是他身旁幾隻不識趣的鵝卻在他躲避市民時叫了起來,害他被市民們找到行蹤不得已成為都爾主教。

瑪爾定鵝

聖馬爾定主教於 397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80多歲。他的遺體存放在法國都爾聖馬爾定大殿(Basilica of St. Martin of Tours),位於巴黎西南約300公里。除了天主教會外,正教會、聖公會和信義宗也敬奉這窮人之父。每年11月11日,羅馬天主教會慶祝聖馬爾定之紀念日。在這天,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德國和奧地利一些地區也慶祝聖瑪爾定節(St. Martin’s Day),有紙燈籠遊行,由打扮似聖馬爾定的人騎在馬上帶領,兒童一起唱有關聖馬爾定的歌曲。「瑪爾定鵝」成為聖瑪爾定節的代表性應景食物。

讓我們效法聖馬爾定,做愛德的福音的慷慨見證。聖馬爾定,為我等祈!

 

綜合:教宗本篤十六世 2007年11月11日三鐘經前講話、維基

十一月十日: 聖良一世 教宗聖師 紀念日


十一月十日:聖良一世 教宗、聖師 紀念日
Memorial of St. Leo the Great, Pope and Doctor of the Church

教宗大聖良一世(Pope St. Leo the Great)於 1754 年被本篤十四世冊封為教會的聖師。正如傳統在他的名字前所加的「大」字所代表的,聖良一世的確是給羅馬宗座帶來光榮的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教宗,在鞏固宗座的權力和名聲上貢獻良多。他是第一位羅馬主教以「良」(Leo)作名字,之後有十二位教宗跟隨他。他亦是首位教宗的講道能傳留後世,這些講道都是當年他於慶典中,對圍繞在他身邊的子民的講話。

聖良一世原籍杜西亞 (Tuscia) ,430 年左右成為羅馬教會的執事,之後在教會的地位日趨重要,以致 440 年,當時正統治西羅馬帝國的卡拉巴思迪亞 (Galla Placidia) ,邀請他到高盧(Gallia),以挽救該地所處的困局。然而教宗西思篤三世 — 其名字與聖母大殿那些瑰麗的鑲崁畫總是連在一起 — 卻於該年夏天辭世,良被選接替他,當良接獲這消息時,還在高盧進行他的和平調停工作。返回羅馬後,新教宗於440年9月29日被祝聖。從此開始他那超過二十年的教宗任期,可以肯定這是教會史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教宗任期。當他於461年11月10日去世時,人們把他的遺體葬在聖伯多祿墓旁。其遺髑今日仍保存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其中一處祭台中。

教宗說服亞狄拉停止侵略

教宗良真是生逢亂世,蠻族的不斷入侵,西羅馬帝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加上長期存在著的社會危機,這一切都促使羅馬主教,在民生和政治方面,要擔當起重要的角色,就如在一個半世紀後,更明顯地發生在大額我略的教宗任期內一樣。這一切當然也大大提升了羅馬宗座的重要性和聲望。在教宗良的生平中,有一事尤其為人所稱道,這要回到 452 年,教宗於曼多化城 (Mantova),與一個羅馬特使團一起,會見烏里族(Unni) 的首領亞狄拉 (Attila) ,並說服他停止其侵略行動,讓義大利半島其他地方,得以逃過一劫。因為當時義大利的東北部已被亞狄拉入侵,可以說哀鴻遍野。這麼重要的事件當然很快便被記入史冊,成為教宗良的和平調停行動的一個特徵。三年後,455 年,同樣的事件再發生,這次入侵的是圳佘里高的凡達爾蠻族尹達利人。雖然這次教宗良的遊說行動沒有成功,未能阻止尹達利人入侵羅馬,但他的勇氣已讓人佩服不巳。455 年春天,尹達利人來到羅馬的城門外,開始進攻這個全無抵抗能力的城市,結果羅馬被搶掠了兩個星期。最後,教宗良只由他的神職培伴著,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前去見入侵者,要求他停止其劫殺行動。教宗此舉至少讓羅馬城避過被焚的厄運,而當時城中庇護著部份受驚嚇的羅馬市民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及聖若望三座大殿,亦得以逃過一場恐怖的劫掠,保存下來。

今日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有關教宗良所做過的事,首先要多得他留下來的那些美麗動人的講道,這些講道幾乎有一百篇,全部以簡明優美的拉丁文寫成;其次是他的書信,大約有一百五十封。這些作品不但讓我們看到這位教宗,如何透過不斷的教誨和書信往還,在愛德中為真理服務的偉大的一生,也展現出他的神學家和牧者的身份。在他的信友和羅馬市民的不斷推動下,及與其他不同教會的交往和扶助他們的所需中,對羅馬主教的首席權這問題,教宗良一直是個永不言倦的支持者和推廣人,視自己為伯多祿宗徒的真正繼承者:關於這一點,當年很多參與加采東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alcedon) 的主教,大部份屬東方教會,都顯示他們出有此共識。

451 年召開,共有三百五十位主教出席的加采東大公會議,在當時來說,是教會歷來所舉行的最重要的一次大公會議。加采東代表的,是在它之前所舉行的三次大公會議,即 325 年的尼西亞、381 年的君士旦丁堡和 431 年的厄弗所,所討論的基督學問題的一個穩固終點。事實上,這四個總結古代教會的信仰的大公會議,在下一世紀,即第六世紀,已被喻為四福音,即如教宗大額我略在他一封著名的信中所肯定的,他說:「要接受和尊敬這四個大公會議,一如尊敬那四部神聖的福音書一樣」。原因是,額我略繼續解釋:「這四個大公會議就有如一塊四方型大石,神聖的信仰的結構在它上面建築起來」 。而加采東大公會議,透過否定艾烏狄奇(Eutiche)不承認天主子有真正人性這異端,確認在天主子的獨一位格中,天主性和人性,不相混淆、不相分離地互相結合。

教宗良曾在一份致君士旦丁堡的主教的重要教義文獻,即一般所稱的《致華韋安文》中,確定有關耶穌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這端教義,在加采東大公會議中,大會也宣讀了該文獻,並獲與會的全體主教歡呼讚成。關於這事,大公會議的記錄如此報道,大會的神長都一致異口同聲宣稱:「伯多祿藉著良的口講了話」。在那個由於基督論問題引發的激烈爭辯的年代,良一世曾多次介入,但特別是這一次,最能清楚顯示出,教宗是如何迫切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伯多祿繼承人所肩負的不同責任。他所擔當的角色,在教會中是獨一的,因為正如良自己在他其中一篇講道中所說:「一切要傳給所有宗徒的,都託付給一位宗徒」。因此,不論在何處,西方也好,東方也好,身為教宗,要懂得在不同情況下,謹慎地、同時堅定和明智地、透過自己的書信和特使,作出介入。如此一來,可以讓大家見到,為了能夠有效地為基督唯一的教會的最大特性 — 共融 — 服務,無論是以前,或是今日,羅馬首席權永遠不可或缺。

對外教人或對基督徒來說,那時羅馬實在是活於水深火熱中,教宗良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處的歷史時刻和經歷的階段,有別於外教人訴諸謎信和摩尼派的行動,他懂得透過自己的牧民工作和講道,守護在羅馬市民和信友身旁。為一個不但飽受饑荒、不義和貧窮所摧殘,還要承受從四方八面湧到的難民的羅馬,提供愛德服務。把禮儀帶入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他把辨別一年四季更替的「四季齋期」中的禁食,和愛德工作及哀矜捐獻結合起來。尤其是,大良一世教導他的信友 — 而他所說的話今日對我們依然有效 — 基督徒的禮儀並非對過去事件的記憶,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使一個不可見的現實可以有所行動。就像他在一篇解釋一年任何時期都要慶祝復活節的講道中所說 ,「我們所慶祝的不是一些已過去的事,而是一件發生在目前的事」。而所有這一切,都包括在一個嚴格規範著的計劃內,教宗良強調說,正如當日造物主為了賜給人生命,向著祂自己用地上的坭土造成的人噓了一口理性生命的氣,在原罪出現後,祂打發祂的兒子到世上來,透過一個充滿恩寵的新生命,恢復人所失落的尊嚴同時摧毀魔鬼的勢力。

這正是教宗大良一世透過他致加采東大公會議的信,在基督的奧蹟的教義上,所作的有效和實質的貢獻,之後再經加采東,向後世確認聖伯多祿於凱撒肋雅的斐理伯所說的。並與伯多祿一起,有如伯多祿一樣宣認說:「你是基督,生活的天主之子」。因此是天主也是人,「屬人類中的一個,只是不受罪的沾染」。正是在這基督論的信德的力量的支持下,教宗良成為和平與愛的攜帶者。他同時指給我們看:在信德中我們可以學會愛。因此,讓我們也學教宗大良一樣,相信真天主和真人的基督,並且每日都透過我們促進和平的行動及對近人的愛,實踐這信德。

大聖良一世,為我等祈!

 

來源: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3月5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要理講授)

 

十一月七日:聖吳國盛(伯鐸)殉道 任選紀念日

聖吳國盛(St. Peter Wu Guosheng)生於1768年,貴州省遵義縣人。四川省羅瑪弟神父令他信教,立他為本地會長,但當時他尚未受洗。直至他肯改變他的固執性情,悔過後,於1796年才獲施洗,取名伯多祿。

當教難興起,他不願離開堂口。差役逼他背教,但國盛寧死不肯背教,1814年4月3日被關入監牢。在監牢中,每天帶領信徒念經唱歌,寫信鼓勵妻子,勸導她渴望天國。縣官審判他時逼他踐踏十字,但他逝世不願,被定罪判絞刑。

1814年11月7日,到貴州遵義刑場時,國盛手持玫瑰念珠,歡喜地跪下,大喊:「天堂、天堂, 我的家鄉!我看見了天堂的榮光, 我看到了救主耶穌!我看見天主之母和我的護守天使下來接我了!」他被綁在十字架上,被套繩索於頸上,奉獻了生命給天主,享年46歲。

1900年5月27日,教宗良十三世冊封吳國盛為真褔。一百年後,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他和另外119位中華殉道者寫入聖人名冊。11月7日,聖吳國盛重生之日,台灣和香港慶祝聖人的任選紀念日。

聖吳國盛,為我等祈!

 

全能永生的天主,你曾賜給聖吳國盛堅強的信德,使他在教難時,英勇地為基督作證,甚至犧牲性命;求你也幫助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忠於信仰,引領同胞生活在你的慈愛當中。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阿們。

 

真福艾美莉: 仁愛之典範

艾美莉‧塔范尼爾‧咖馬霖(Émilie Tavernier-Gamelin)1800年2月19日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家中十五兄弟姐妹中最年幼的一位。4歲時母親過身,14歲時父親亦相繼去世。

sr雖然她對獻身生活感興趣,她於1823年結婚,嫁給一位50歲當蘋果生意的丈夫,但四年後丈夫過身。他們的三個兒女中,兩名出生後不久便去世,另一名則在父親過身後一年去世。其後她致力愛德工作,熱衷祈禱。1843年創立「仁愛和窮人之僕修女會」(其後易名「天佑修女會」)及矢發初願,修會轉為窮人服務。翌年修會被正式批准,修女被蒙特利爾主教選為第一任會長。1851年9月23日,她因感染霍亂蒙主恩召,享年51歲。當時修會已多達50名修女,為1000名婦女和兒童服務。她的遺願是修會的修女能繼續以「謙卑、簡單、和最重要的仁愛」而生活。

2001年10月7日修女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真福品。當時,天佑修女會已遍及加拿大、美國、智利、阿根廷、海地、喀麥隆、埃及、菲律濱和薩爾瓦多。每年九月廿四日,加拿大教會慶祝真福塔范尼爾‧咖馬霖的任選紀念日。

真福艾美莉,為我等祈!

 

耶穌親授神聖慈悲串經八十週年

眾所周知,天主經的經文是耶穌親自教授宗徒的,然後記錄在聖經福音裡。這漂亮的經文教導我們怎樣向天父祈求,可算是基督徒的一大寶藏。當然,在歷史中,天主仍然與教會同在,尤其在最困難的時間中,因祂的慈悲,派遣聖子、聖母或聖人,顯現給世人,教導我們最逼切的訊息。80年前,即1935年9月13至14日,耶穌親自教授了聖女傅天娜另外一經文。

1905年8月25日,傅天娜(Faustina Kowalska)生於波蘭,自小便渴望拯救靈魂,想獻出生命作為贖罪的祭獻,與天主深深地合而為一。自十九歲起,她便開始得到多次神視。二十歲時加入了仁慈之母女修會,取名聖體‧瑪利亞‧傅天娜。1931年耶穌要求她畫下「神聖慈悲」的畫像,之後繼續教她有關天主慈悲的道理。她將所有寫在日記簿上。1938年10月5日善終,年僅33歲。千禧年間,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傅天娜修女列入聖品之中。

傅天娜在日記上留給後人的有很多,但最廣為人知的可算是「神聖慈悲串經」(Chaplet of Divine Mercy)。1935年,在現今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耶穌向傅天娜修女親授了這慈悲串經。9月13日,她在神視中看見到一位天使正要懲罰波蘭的一個城市。她立即虔誠地祈禱,但這不能消除天主的怒氣,直至一把聲音教了她以下的經:「永生之父,我把您至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您,以賠補我們及普世的罪過。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當她唸這經時,天使突然變得無力,不能懲治罪人。

翌日,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耶穌詳盡地教了她完整的神聖慈悲串經,教她在玫瑰念珠上唸。耶穌告訴她:「妳要連續九日在玫瑰念珠上這樣唸:首先,唸天主經、聖母經和信經,然後在每粒大珠上唸:『永生之父,我把您至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您,以賠補我們及普世的罪過。』在每粒小珠上唸:『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最後,唸這三遍:『至聖天主,至聖強有力者,至聖長存者,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

單單在「神聖慈悲串經」的禱詞中,我學會了很多。首先,我們居然堪當奉獻耶穌給天父,這說明耶穌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就是祂身體的一部分。祂奉獻自己給天父,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我們。每次彌撒感恩經中,我也會記起這禱詞。第二,我們有罪,真真實實的罪。但榮幸地,我們可為自己的罪過作補贖,甚至賠補他人的罪過。第三,要完全地與耶穌結合,只有透過與祂的悲慘苦難結合。痛苦是人生經常經歷的,但如果我們懂得把痛苦化作連同耶穌給天父的犧牲,這些痛苦便不是白過的,甚至是可為整個世界的。

在其後的啟示裡,耶穌向聖女傅天娜透露這串經的效力和許諾。無論人們以這串經向祂求甚麼,祂也願意賜給他們,如果這些意向跟我的旨意相符。人若唸慈悲串經,也會得到善終的恩寵。聖女記錄了許多有關慈悲串經的許諾,在此不能盡錄。

這慈悲的訊息,正正是慈悲禧年的訊息。天主的慈悲是無限的,是為了所有人,無論有多罪的人。人並非自動可得到天主的慈悲,而是要完全地信賴祂的慈悲,才可獲得。怎樣才可完全地信賴祂的慈悲?我會以畢生尋求答案。您也會嗎?

 

撰文:Gabriel Chow

西班牙教會新增了三位真福殉道修女


普世教會新增了三位真福,她們是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被仇恨信仰者殺害的殉道修女:菲德拉·奧列爾(Fidela Oller)修女、何塞法·蒙拉瓦爾·曼塔內爾(Josefa Monrabal Mantaner)修女和法昆達·馬赫納特(Facunda Margenat)修女。冊封真福大典於9月5日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舉行,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代表教宗出席了真福大典。

這三位新真福都是赫羅納聖若瑟女修會的修女,該修會於1870年由天主的婢女瑪利亞·蓋伊·蒂博(María Gay Tibau)修女創立。她們選擇一生為病患服務,人們在她們身上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的面容。阿馬托樞機表示,這三位單純的修女從未考慮過政治的使命,卻被捲入於1936年夏天發生的血腥迫害基督徒事件中。在這場迫害期間,70%的西班牙教堂被毀,1萬多名西班牙天主教徒遇害,其中包括6千多名主教、司鐸和修士修女。他們被殺,只因為他們是篤信宗教的人。

奧列爾修女、曼塔內爾修女和馬赫納特修女默默無聞地在醫院病房和病患家中為病人服務,以犧牲和喜樂照顧和安慰他們。阿馬托樞機說:新真福沒做壞事,她們只做有益的事。她們是無辜的,對任何人都不會構成威脅」。暴力和迫害的仇恨從沉默中奪去了她們的生命。共和黨民兵在1936年8月至9月間拷打並殺害了這三位修女。當時,奧列爾修女67歲,馬赫納特修女60歲,曼塔內爾修女35歲。這三位修女臨終前寬恕了殺害她們的兇手。

今天的基督徒仍在遭受迫害,阿馬托樞機對此表示:「即使在今天,基督徒是世界上遭受最大迫害的少數族群,可是媒體很少報道。有些統計資料顯示,直接或間接因信仰而遇害的基督徒每年有10萬多人,每5分鐘就有一名基督徒遇害。這提醒我們,基督徒在每個時代都蒙召做忠誠和勇敢的見證,在日常生活中忠於耶穌,與祂共融,聆聽祂的生命和真理的話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