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週五十字苦路默想:在耶穌的死亡中彰顯天主對人類的大愛

  

2017年4月14日聖週五晚上,教宗方濟各將於羅馬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禮儀,默想基督的苦難。今年撰寫14處苦路默想的法國籍聖經學家佩爾蒂埃(Anne-Marie Pelletier)女士以現實生活為題材,闡述天主在耶穌的死亡中彰顯祂對人類的大愛。

此外,在描述基督的苦難中也貫穿著幾位歷史人物的反省,他們是:

聖女加大利納(Caterina da Siena)

聖女加大利納是在俗道明會之主保,她也是教會聖師之一。聖女加大利納在16歲時進入道明會,隱修三年,不曾說話,心靈歸向天主,時常念經默想,更蒙受奇恩特寵,她曾看見耶穌的顯現,並親自聆聽基督的聖訓。她雖然並未受過教育,卻滿懷淵博的靈修學識。聖女加大利納本為一個平庸女子,除念經祈禱之外,祗會刻己苦身,但卻被熱心問道者尊奉為師。聖女於1380年安逝,於1939年,被尊為意大利的主保。1970年被教宗保祿六世尊為教會聖師。1999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聖女奉為歐洲主保之一。

猶太女作家艾蒂·希勒申(Etty Hillesum)

荷蘭猶太裔女作家賀樂孫(Etty Hillesum)以日記記錄納粹暴行,身為受害者的她,坦然陳述不該將罪責全歸咎到所有的德國人,寬容精神令人動容。

正教神學家克里斯托斯‧延納拉斯(Christos Yannaras)

他是希臘正教神學家、哲學家。致力於整合洛斯基的神學與海德格的形上學。特別關注倫理學、政治學及生態學等問題。著有《倫理道德的自由》(The Freedom of Morality, 1984)、《信仰的要素》(Elements of Faith, 1991)等。

德國信義宗神學家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他是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認信教會成員之一。潘霍華曾經參加在德國反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運動。因同伴計劃刺殺希特勒失敗,潘霍華在1943年3月被捕,並於德國投降前一個月被絞死。潘霍華的十架神學認為基督讓他自己被推向世界並被釘在十架上,祂在世上是軟弱而且無能的,這更精確的指出,這是唯一的道路,使基督能與我們同在並幫助我們。

這篇苦路默想的中心思想告訴我們,耶穌走在加里肋亞和猶大滿是灰塵的道路上,途中遇到身心受苦的人。最後,祂在哥耳哥達的丘陵上停了下來。天主的愛在這個地方達到極致,難以丈量。面對此景我們無言以對,内心茫然。天主對我們的思慮超過了我們的虔敬。

佩爾蒂埃女士雖然作了深奧的神學反省,但在十字架下卻呈現出今日世界,它的墮落和痛苦、呼喊和反抗,以及所有呼求天主的聲音,無論是不幸或戰亂的土地上,還是破碎的家庭、監獄,乃至超載的移民船隻上,都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今年的14處苦路默想沒有依照傳統風格,它描述的是耶穌苦難的現實意義,那令人啞然無聲的世界腐惡,以及遭到暴行、侮辱、酷刑、殺害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正是在這混亂不安的現實中,基督的愛和祂救贖眾人的渴望彰顯出來。天主自謙自卑,降下到我們的黑暗深處,把祂的慈悲賜予我們。

在耶穌的苦難中,我們也聽到被殺害的隱修士們的呼求。他們看到了人間的殘忍,祈求天主讓他們放下屠刀,也讓我們不以暴易暴。耶穌死在十字架上,讓人感到驚愕和迷惘,但這有其必要,因為基督藉此將天主的無限溫柔帶到世界罪惡的核心,祂必須進入那聽命和軟弱的狀況,好能抵達我們因抗命而陷入的軟弱境地。

在苦路的最後一處,耶穌的死亡令我們在靜默中沉思,溫馨柔和及憐憫在此時發揮作用:這是天主和屬於祂的人的溫馨,是領回耶穌遺體的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以及準備為耶穌塗抹香料、向祂告別的婦女們的溫馨。這些婦女萬萬沒有料到,她們將在主日清晨看到耶穌的墳墓已空,並且受命去宣報耶穌復活的喜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