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竇福音 7: 21, 24-27
那時候,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所以,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好像一個聰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並不坍塌,因為基礎是建在磐石上。凡聽了我這些話而不實行的,就好像一個愚昧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就坍塌了,且坍塌的很慘。」
2016年12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人人都會在心中抗拒天主的恩寵。因此,我們必須覺察自己,承認自己是個罪人,祈求上主的援助。教宗論及的各種抗拒包括言詞空泛、自我辯駁,以及指責他人。
當天的彌撒集禱經向上主呼求說:「求祢施展神能,大力援救我們,並以祢的仁慈恢復我們因罪惡而失掉的恩寵。」教宗由此展開彌撒講道,談論經常阻礙基督徒在生活中前行的各種抗拒,並將之分門別類,加以解釋。
首先是「公開的抗拒」。
教宗表示:「這種抗拒出於善意,就像掃祿抗拒天主的恩寵時,堅信自己是在替天行道;耶穌一命令掃祿停止,掃祿遂大徹大悟。」
教宗表明:「公開的抗拒是健康的,因為這種抗拒向悔改的恩寵開放。事實上,我們大家都是罪人。相反地,隱藏的抗拒危險至極,因為它們隱而不顯。」
教宗指出:「我們每個人在抗拒恩寵方面各有鮮為人知的方式,但我們必須覺察自己,把我們的抗拒放在上主面前,求上主淨化我們。斯德望譴責法學士的正是這一點:他們抗拒天主聖神,卻又想表現出他們在尋求天主的光榮。斯德望戳破這表象,因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教宗說:「我們每個人都具有這些隱藏的抗拒,但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它不斷阻撓悔改的進程,始終如此!它總是阻撓,從不為之奮鬥。它靜止不動,或許還面帶微笑,但你就是無法越過它。它消極地抗拒,隱而不顯。當一個機構或家庭在轉變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有人說:『那裡存在不少抗拒。』抗拒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魔鬼在那裡播下抗拒的種子,阻撓上主前行。」
教宗將隱藏的抗拒分為三類,分別是言詞空泛、自我辯駁,以及指責他人。
在言詞空泛方面,教宗引用當天福音中耶穌的勸言,重申不是凡向耶穌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瑪9:27-31):「這如同二子的比喻:父親要求兩個兒子去葡萄園裡工作,一個兒子斷然拒絕後幡然悔悟,遂前去園裡做工;另一個原先承諾要去,後來卻沒有去(瑪21:28-32)。有些人滿口答應,事事贊同,手腕非常圓滑,真正的意思卻是拒絕。他們允諾將改變一切,其實是為了讓一切保持現狀。這就是言詞空泛的抗拒。」
關於自我辯駁的抗拒,它指的是一個人不停地找藉口,總是提出反對的理由。
教宗表明:「在有許多藉口的地方,就沒有天主的馨香,瀰漫著的是魔鬼的惡臭。基督徒不必為自己辯白,而是由天主聖言替他作辯護。自我辯駁的抗拒意味著替我自己的立場找藉口,卻不依循上主給我的指示行事。」
第三種隱藏的抗拒是指責他人:當人們指責他人,以免反躬自省、悔過自新時,便是在抗拒天主的恩寵。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路18:9-14)所強調的就是這種抗拒。
人人每天在心中都有所抗拒。
教宗認為:「對恩寵的抗拒是個好徵兆,因為它顯示出上主正在我們內做工,但我們必須擊潰這些抗拒,好讓恩寵前行。為此,當抗拒浮現時,我們不必害怕,卻要承認自己是個罪人,祈求上主的援助。」
最後,教宗總結道:「抗拒向來是我們身上原罪的果實。心懷抗拒是件壞事嗎?不是的,它是件好事!糟糕的是我們將它用來抗拒上主施予的恩寵。心懷抗拒很正常,它等於是說出:『上主,我是個罪人,求祢援助我!』讓我們省思這一點,為即將來臨的聖誕節做好準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