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主慈悲主日暨教宗方濟各追思彌撒及講道【中文直播】

圖片:Vatican Media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的九日紀念彌撒從4月26日展開,首項禮儀是殯葬彌撒,然後從27日起展開連續八天的追思彌撒。救主慈悲主日暨教宗方濟各追思彌撒在聖伯多祿大殿前的石階舉行,主禮是聖座原任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禮儀於羅馬時間4月27日上午10時30分開始。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復活的耶穌顯現給祂的門徒時,他們正因恐懼而緊閉門戶,關鎖在樓房裡(若20:19)。他們的心神受擾,滿懷悲傷,因為他們所跟隨、為之捨棄一切的導師與牧者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們經歷了可怕的事,如今感到孤兒般無助、孤單、迷失、受威脅且無能為力。

福音開篇描繪的這幅畫面,也正好反映了我們每個人、整個教會乃至全世界此刻的心境。上主賜予祂子民的牧者——教宗方濟各——已結束了他在世的生命,離開了我們。失去他的悲痛、侵襲而來的悲傷感、內心的混亂與迷惘,正如使徒們哀悼耶穌之死時所經歷的一樣,我們也正在經歷這一切。

然而,福音告訴我們,正是在這黑暗時刻,主帶著復活的光明來到我們中間,照亮我們的心靈。教宗方濟各自當選之初便不斷提醒我們這一點,並常常以此勉勵我們。他將這份福音的喜樂置於其牧職中心,正如他在《福音的喜樂》中所寫:「凡遇見耶穌的人,心中和生活中都會充滿喜樂。凡接受祂救恩邀請的人,都會從罪惡、悲傷、內心的空虛與孤獨中得到解放。與基督一起,喜樂不斷在我們心中再生。」(《福音的喜樂》, 第1號)

在這試煉與悲傷之時支撐著我們的復活節喜樂,今天在這廣場上似乎可以觸摸得到;特別是在你們——親愛的兒童與青年——的臉上清晰可見。你們來自世界各地,從義大利各教區、歐洲、美國、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今天,透過你們,整個世界真正地齊聚在此!

我特別向你們致以問候,希望讓你們感受到教會的懷抱,以及教宗方濟各的深厚情誼。他本希望與你們相遇,注視你們的眼睛,在你們中間穿行並親自問候你們。

面對當代諸多挑戰——例如科技與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請永遠不要忘記,以基督的面容為你們生命的真正希望。只要有祂,沒有任何事物是過於巨大或艱鉅的!有祂在,你們永不孤單,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刻!祂會來到你們身旁,賦予你們勇氣,陪伴你們分享經驗、思想、恩賜與夢想。祂也在你們身邊每一位兄弟姊妹的面容上,等待著你們去愛、去付出與接受,幫助你們在生命的旅途中,成為慷慨、忠實與有責任感的人。祂願意幫助你們明白生命中最珍貴的事:那就是「愛」,它包容一切、希望一切(參閱 格前13:7)。

今天,復活節第二主日——「卸白衣主日」(Dominica in Albis),我們慶祝救主慈悲主日。

正是這無限超越我們局限與計算的天父慈悲,成為教宗方濟各教導與熾熱使徒行動的核心。同樣地,將天主的慈悲宣講並分享給所有人——這福音的喜訊與福傳——也構成了他牧職的主題。他不斷提醒我們,「慈悲」就是天主的名字。因此,沒有人可以為天主那願意舉起我們、使我們成為新人的慈愛設限。

接納教宗方濟各所強調的這一基本真理,乃是一項寶貴的財富。容我說一句:我們此刻對他的愛戴,不應只停留於一時的感動;而是要真正將他的遺產融入我們的生活,開放自己接受天主的慈悲,並彼此憐憫。

慈悲將我們帶回信仰的核心。它提醒我們,不應以人間或世俗的標準來詮釋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及教會的本質。福音的喜訊首先是讓我們發現,我們被一位懷著憐憫與溫柔情感的天主所愛,無論我們有何功德。同時,它也提醒我們,我們的生命以慈悲編織而成:只有在有人無條件地愛我們、寬恕我們時,我們才能在跌倒後重新站起,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受召,以慈悲而非算計或自私的眼光,與人建立關係,與所遇見的人對話,接納與寬恕他人的弱點與過失。唯有慈悲,才能治癒並創造新世界,熄滅不信任、仇恨與暴力之火:這就是教宗方濟各偉大的教導。

耶穌在祂的宣講與行動中,向我們展現了天主慈悲的面容。正如我們聽到的那樣,祂在復活後出現在樓房中,賜予門徒平安,並說:「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若20:23)因此,復活的主派遣祂的門徒——祂的教會——成為人類接受天主愛與寬恕的慈悲工具。教宗方濟各正是一位活生生的見證者,見證一個以溫柔俯身於受傷者並以慈悲膏油治療的教會。他提醒我們,沒有對他人的認可,沒有對弱者的關懷,尤其是沒有彼此寬恕,就沒有真正的和平。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正值救主慈悲主日,我們懷著深情回憶我們所愛的教宗方濟各。這份回憶,在梵蒂岡城的員工與信友心中尤為鮮明,其中許多人今天也在此,我特別向他們表達感謝,感謝他們每日的服務。教宗方濟各,向你們、向我們所有人、向整個世界,從天堂獻上他的懷抱。

我們將自己託付於聖母瑪利亞——教宗方濟各特別虔敬地敬愛她,並選擇在聖母大殿安葬。願她保護我們、為我們轉求、守護教會、並支持人類在和平與友愛中前行。阿們。

來源:聖座新聞室

中文翻譯提供:鹽與光傳媒

教宗方濟各殯葬彌撒講道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羅馬時間)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上午10時,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教宗方濟各的殯葬彌撒,由樞機團團長 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主禮。以下是講道全文:

在這雄偉的聖伯多祿廣場上——教宗方濟各在過去十二年間曾無數次於此舉行聖體聖事、主持盛大聚會——今日,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圍繞著他的遺體,齊聚一堂祈禱。然而,我們因信仰的確信而受到扶持,這信仰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止於墳墓,而是進入天父的家,進入那永無終止的幸福生命中。

我謹代表樞機團向各位表達誠摯的感謝,感謝你們的到來。懷著深切的感動,我向各國元首、政府首長及官方代表團致以崇高的問候和衷心的謝意,感謝你們專程前來,表達對我們已故聖父的敬愛、崇敬與敬意。

這幾天來,我們目睹了教宗方濟各駕返天鄉後,全球所湧現的深情懷念,顯示出他的深刻牧職如何深深觸動了人們的心靈與思想。

留存在我們記憶中最後的影像,是上主日復活節的那一幕:儘管健康狀況惡化,教宗方濟各仍堅持從聖伯多祿大殿陽台為眾人降福,隨後乘敞篷教宗車親臨廣場,向參加復活主日彌撒的廣大群眾致意。

在我們的祈禱中,我們將摯愛的教宗靈魂託付於天主,願祂在祂那無限慈愛的光榮注視中,賜與教宗永遠的幸福。

今日,我們聆聽到福音片段中基督親口所說的話,祂詢問首位宗徒:「伯多祿,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伯多祿立刻且真誠地回答:「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於是耶穌將偉大的使命交付於他:「你餵養我的羊。」這使命成為伯多祿及其繼任者們不變的職責——在基督、我們的師傅與主的足跡中,以愛心服務眾人,因為祂「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且捨命,為大眾作贖價」(參閱馬爾谷福音10:45)。

儘管晚年多有病苦與衰弱,教宗方濟各仍選擇走上奉獻自我的道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日。他追隨善牧基督的腳步,愛護羊群,甚至為羊群捨命。他以堅韌與安然的精神,親近上主的羊群——天主的教會,並常銘記耶穌藉聖保祿宗徒所說的話:「施比受更有福」(宗徒大事錄20:35)。

當樞機團於2013年3月13日選出貝爾格里奧樞機繼任本篤十六世教宗時,他已經擁有多年在耶穌會中的修道生活經驗,並以二十一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牧職經歷(先後擔任輔理主教、助理主教及總主教)作為豐厚的牧靈遺產。

他選擇以「方濟各」作為教宗名號,即明確揭示了其牧職計畫與風格——以亞西西聖方濟的精神為靈感來源。

他以堅定的個性,在教會治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以直率親切的方式,與個人和群體建立了直接聯繫,尤其關懷困苦者,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特別是對最弱小者。他是一位屬於人民的教宗,擁有開放的心懷,向所有人敞開。

他敏銳地洞察時代的徵兆,傾聽聖神在教會內激起的新意向。

以富有形象性和隱喻性的語言,他不斷嘗試以福音的智慧照亮當代世界的問題,引領我們在挑戰與矛盾中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他常形容我們所處的時代為「時代變遷的轉折點」。

他與人交談時自然而真誠,即使面對與教會疏遠的人群亦能親切對話。

教宗方濟各深具人情味,敏銳體察當代的種種挑戰。他用直接、即時觸動人心的訊息,分擔了全球化時代人們的焦慮、痛苦與希望。

他的接納與傾聽的魅力,加上符合當代感受的行為方式,觸動了許多心靈,喚醒了人們的道德與靈性敏感度。

福傳始終是他牧職的中心指導原則。他以清晰的傳教視野,傳播《福音的喜樂》,這也是他第一份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的主題——這喜樂充滿了那些以信賴和希望交託於天主之人。

他的使命也堅信:教會是所有人的家園,是永遠敞開大門的家。他常以「戰地醫院」來比喻教會——在受傷累累的人群中施予照顧與療癒,不分信仰、種族或社會條件。

教宗方濟各關懷難民與流離失所者的舉動不勝枚舉。他始終強調:貧窮人應是我們工作的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他首次牧靈出訪選擇了蘭佩杜薩島——象徵移民悲劇的地方。此後,他亦前往希臘萊斯博斯島,並在墨西哥與美國邊境舉行彌撒,表達對移民困境的深切關懷。

他47次艱辛的國際使徒之旅中,2021年赴伊拉克之行尤其令人難忘,冒著風險,為飽受恐怖主義摧殘的伊拉克人民帶來撫慰與希望,也彰顯了跨宗教對話的重要。

2024年,他的亞太四國之行,更將福音的光芒帶到了世界最偏遠的角落。

教宗方濟各將慈悲福音置於中心。他不斷強調,天主永不厭倦寬恕人,不論人的情況如何,只要懺悔歸向天主,必蒙赦免。

因此,他召開了「慈悲禧年」,以彰顯慈悲乃是「福音的核心」。

慈悲與福音的喜樂,是教宗方濟各牧職生涯中兩個關鍵詞。

面對「丟棄文化」,他提出「相遇文化」與「團結文化」。以兄弟情誼為核心,他在《眾位弟兄》通諭中呼籲全球復興人類共融的渴望,強調我們皆為天父的子女。

2019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教宗與伊斯蘭教領袖共同簽署了《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生活人類兄弟情誼文件》。

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他指出我們有責任共同守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強調「沒有人能獨自得救」。

面對近年來席捲全球的戰亂與人道災難,教宗方濟各不斷呼籲和平,強調戰爭只帶來死亡、破壞,並讓世界變得更糟,戰爭永遠是人類痛苦而悲劇性的失敗。

他常勸勉:「搭建橋樑,而非築起高牆。」作為伯多祿宗徒的繼任者,他的信仰服務總是與為整個人類服務密不可分。

今日,懷著靈性上的合一,我們眾多信友聚集於此,為教宗方濟各祈禱,祈願天主以祂浩瀚的愛接納他。

教宗方濟各常以這句話作結:「請不要忘記為我祈禱。」

親愛的教宗方濟各,現在,請您在天上為我們祈禱。請您降福教會,降福羅馬,也降福整個世界,正如您上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陽台上,最後一次擁抱天主子民,擁抱那真心尋求真理,並高舉希望之火的人類。

來源:聖座新聞室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教宗方濟各殯葬彌撒及送葬儀式【中文直播】

圖片:Vatican Media

國語

廣東話

教宗方濟各的殯葬彌撒將於羅馬時間4月26日週六上午10時在聖伯多祿大殿前的石階舉行,隨後教宗的靈柩將送往聖母大殿下葬。梵蒂岡新聞網將實況播送這項禮儀,並有中文解說。屆時鹽與光傳媒也會在本台網站同步轉播。

此外,為方便教友參與,
天主教香港教區羅國輝神父已翻譯禮儀書成為中文。
按此下載

按此下載意大利文禮儀書

直播時間

北美東岸:清晨4時

北美西岸:凌晨1時

中港台澳:下午4時

由於教宗葬禮時間較長,梵蒂岡新聞網於北京時間每週六晚上舉行的中文主日彌撒,本週將暫停一次。

週六殯葬彌撒的流程

殯葬彌撒的流程將於25日公布。週六晚上,在聖母大殿的公念玫瑰經活動將在大殿前的廣場舉行,而非在大殿內,以便於入土儀式的進行。教宗方濟各的安葬過程既不會向公眾開放,也不會實況播送。然而,觀眾可以在梵蒂岡媒體的頻道上即時收看教宗靈柩從聖伯多祿大殿到聖母大殿的送葬路程,靈柩進入聖母大殿時結束直播。

墓前悼念開放時間

從4月27日主日上午起,信眾可以在聖母大殿內教宗方濟各的墓前悼念。

誦唸玫瑰經

自4月23日起,直至星期六,羅馬時間每晚9時,將於聖母大殿(Santa Maria Maggiore)舉行誦唸玫瑰經,為教宗方濟各祈禱。

4月24日的玫瑰經祈禱將由塔格萊樞機 (Luis Antonio Tagle) 帶領;4月25日的玫瑰經則由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樞機 (Cardinal Pierbattista Pizzaballa) 主持;4月26日的玫瑰經將由聖母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樞機 (Cardinal Rolandas Makrickas)主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復活主日講道:基督不在墓穴裡,我們要跑去尋找祂

圖片:Vatican Media

「主耶穌已經從死者中復活,所以墓穴裡再也找不到祂。我們需要去其它地方找祂」。教宗方濟各在今年復活主日彌撒的講道中如此敦促信友。教宗為了養病的緣故,委託他在梵蒂岡城國的榮休代理主教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復活主日彌撒。

當天的廣場花團錦簇,柔和的春日陽光灑在聚集於廣場的5萬名參禮信友身上。科馬斯特里樞機宣讀教宗為此準備的講道稿,然後表達感激之情說:「請容我補充說:謝謝,謝謝教宗方濟各大力邀請我們重新喚醒對復活主耶穌的信德。祂活著並始終在我們身邊。謝謝教宗方濟各,復活節快樂!」

眾門徒跑去找耶穌

在講道中,教宗從復活主日的福音展開省思(參閱:若廿1-9)。聖史若望記載,耶穌復活後,瑪利亞瑪達肋納發現墓空了,遂跑去告訴伯多祿和若望,他們三人便急著跑去墓穴那裡一探究竟。教宗闡明,這「奔跑」一方面表達出他們擔心主耶穌的聖屍被人帶走,另一方面展現出「心靈的渴望和催促」,那是一種「促使人去尋找耶穌的內心態度」。既然耶穌已經從死者中復活,「墓穴裡再也找不到祂」,自然「需要去其它地方尋找祂」。

「這便是復活宣報:需要到其它地方去尋找祂。基督復活了,祂活著!祂不再被死亡所囚禁,不再被殮布所包裹,因此,不能把祂困在一個美好的故事裡,不能把祂當成過往的英雄,更不能認為祂是安放在博物館裡的一尊雕像!相反地,我們需要尋找祂,因此我們不能靜止不動。我們必須起身出去找祂:在生活中找祂,在弟兄姊妹的面容中找祂,在報紙裡找祂;除了墓穴以外,要在所有地方找祂。」

上主始終與我們同在

教宗闡明,耶穌臨在於每一個地方,「居住在我們中間」。「祂活著,而且始終與我們同在。祂與受苦的人一同悲泣,在我們每個人不起眼的愛的舉動上使生活之美倍增」。

信德讓我們得以「與復活主相遇,並接納祂進入我們的生命」。教宗表示,「逾越奧跡敦促我們如同瑪利亞瑪達肋納和門徒們那樣跑起來,邀請我們擁有一雙能『看得更遠』的眼,好能發現永生的耶穌」。

「正如瑪利亞瑪達肋納那樣,我們每天都會感受到丟失上主的經驗,但我們每天都能再次跑去找祂,深知並確信祂會讓我們找到,而且會以祂的復活之光來啟發我們。」

最大的希望

教宗強調,這就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希望:「緊緊抓住基督,我們就能善度這匱乏、脆弱且受傷的生命,因為祂已經戰勝死亡,現在勝過我們的陰暗,並且即將戰勝世界的黑暗,好讓我們永遠與祂同享福樂。」這正是聖保祿宗徒跑向的目標,也是我們奔跑的目標(參閱:斐三12-14)。

正值以希望為主題的聖年,教宗強調:「禧年召叫我們更新我們內的這份希望恩典,使我們的痛苦和焦慮浸潤在希望中,把希望傳給我們在旅途中遇見的所有人,並且將我們生活的未來和人類的命運託付於這份希望。因此,我們不可將心靈停放在這塵世的幻影裡,或把心靈封鎖在悲傷中。」

教宗最後期勉道:「我們必須滿懷喜樂地奔跑。我們要跑去與主耶穌相遇,發現與祂做朋友的無價恩寵。」耶穌是生命和真理,我們要讓祂的聖言來光照我們的旅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禮彌撒講道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4月19日傍晚,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受教宗方濟各的委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復活前夕守夜禮,並在彌撒聖祭中宣讀了教宗的講道稿。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在黑夜中,復活蠟燭緩緩走向祭台。在黑夜中,復活宣報的歌聲開啓我們的心,使我們喜樂,因為大地“沐浴在無比輝煌的光明中:永生之王的光輝驅散了世界的黑暗”(復活宣報詞)。在夜盡天明之際,福音中剛剛宣讀的事情發生了(參見:路廿四1-12):復活的神聖之光點燃,主的逾越奧跡呈現在日出之前;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出現時,人們看見那塊封住耶穌墳墓的大石滾開了,幾位婦女帶著哀悼之心來到那裡。黑暗籠罩著門徒們的困惑與恐懼。一切都在黑夜中發生。

復活前夕守夜禮如此提醒我們:復活的光照亮我們步步前行的道路,它無聲地刺破歷史的陰影,以謙和的方式在我們心中閃耀。回應這一光明的,是謙卑的信德,毫無炫耀之意。上主的逾越奧跡並非一場盛大的表演,天主用以證明自己、強迫世人信祂;也不是基督繞過加爾瓦略山而輕易到達的終點;我們也不能以輕率或毫無內心觸動的方式面對這個奧跡。相反,復活如同微弱的光,在靜默中緩緩增強,時而仍受黑夜與不信的威脅。

天主的這種“風格”幫助我們擺脫一種抽象的宗教觀念,即錯誤地以為主的復活能以魔法解決一切。完全不是這樣,若我們不能直面心中的黑夜和愈加籠罩世界的死亡陰影,我們就不能真正慶祝逾越奧跡。基督戰勝了罪惡,摧毀了死亡,但在我們的塵世旅程中,祂復活的力量仍在持續展開。這種實現,就像一束微弱的光,被託付給我們,讓我們來守護它,使它增強。

弟兄姐妹們,這是一個在禧年中我們內心必須強烈感受的召叫:讓復活的希望在我們的生命和世界中生根發芽!

當我們仍然感受到死亡在我們心中的分量,當我們看到邪惡的陰影在世間繼續喧囂橫行,當我們感到自私或暴力的傷害灼燒我們的骨肉與社會時,切勿灰心喪志,我們要回到今晚的宣報:即使在黑暗中,光也正緩緩照耀;新生命與終得解放的世界的希望正等候我們;即便有時看似不可能,新的開始也會令我們驚喜,因為基督已戰勝死亡!

這個宣告使我們心胸擴展、充滿希望。事實上,在復活的耶穌內我們深信,即使是燈光暗淡的黑夜,我們的個人歷史與整個人類的道路仍在天主手中;祂以宏大的愛,必不讓我們動搖,也不容惡勢力有最終的話語權。與此同時,這在基督內已實現的希望,對我們而言仍是一個有待實現的目標:它已託付給我們,使我們成為這目標的可信見證人,讓天國臨在於今日人類的心中。

正如聖奧斯定告訴我們的,“吾主耶穌基督的復活,標誌著信祂的人的新生;你們必須深入認識這死亡與復活的奧跡,並在你們的生命中重現”(《講道詞》231,2)。在死亡之風仍吹向我們時,要在我們的生活中重現逾越奧跡,成為希望的使者、希望的締造者。

這些我們能藉著言語、日常微小的舉動、以福音的啟迪作出的抉擇來實現。我們整個的生命都能成為希望的臨在。我們願意這麼做,就是為了那些對主缺乏信德的人,為了那些迷路的人,為了那些已屈服或被生活重擔壓彎腰的人;為了那些孤獨或封閉在自己痛苦中的人;為了這世上的窮人和受壓迫者;為了那些受侮辱、被殺害的婦女;為了那些從未出生或遭受虐待的兒童;為了戰爭的受害者。我們要將復活的希望帶給每一個人和所有的人!

我願意提到十三世紀的一位神秘家哈德維希(Hadewijch di Anversa),她受《雅歌》啓發,描繪因所愛之人不在的痛苦,呼求愛的再次來臨,說“願我的黑暗迎來轉機”(哈德維希·迪安韋薩,《詩歌·神視·書信》,熱那亞2000年,第23頁)。

復活的基督是人類歷史的決定性轉折。祂是不滅的希望;祂是那伴隨並扶持我們的愛;祂是歷史的未來,是我們行走的終極歸宿,在那裡,我們將被接納進入那新生命之中,上主要親自拭去我們的一切眼淚,“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默廿一4)。這復活的希望,這“黑夜中的轉折”,我們必須將它宣報給每一個人。

姐妹們,弟兄們,復活期是希望的季節。“儘管我們仍有恐懼,仍有罪的痛苦意識,但光明已然闖入……。主的復活帶來了好消息,即使世界彷彿每況愈下,邪惡卻已被戰勝。主的復活讓我們確信,即便天主似乎非常遙遠,我們被許多瑣事纏身,上主仍與我們同行。有無數希望之光照在我們生命的道路上”(亨利·盧雲(Henri Nouwen),《靜默的祈禱:希望之路》,布雷西亞,2000年,第55-56頁)。

讓我們為復活主的光明騰出空間!我們將能為世界成為希望的締造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現場直播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4月19日,《梵蒂岡新聞網》將以中文直播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復活前夕守夜禮,《鹽與光傳媒》也會轉載分享。由於教宗方濟各正在養病期間,今年他委託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代為主持禮儀。歡迎大家收看!

時間如下:

2025年4月19日

北美東岸:下午1時20分

北美西岸:上午10時20分

中港台澳:凌晨1時20分 (20日)

在逾越節三日慶典期間,我們紀念救主耶穌的受難,迎向祂復活的逾越奧跡。在此時刻,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參與《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網》即將直播的盛事,即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復活前夕守夜禮,有中文解說。

由於教宗方濟各正在養病期間,今年他委託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代為主持聖週六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這項禮儀。梵蒂岡新聞網將進行實況播送,並進行中文解說。

當晚的禮儀將於羅馬時間晚上7時30分開始,請您於北京時間凌晨1時20分開始參加有中文解說的禮儀。https://www.youtube.com/live/gRLXm7a30mI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祝聖聖油彌撒講道:請為司鐸的喜樂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對於我們司鐸來說,禧年是一個特別召叫,敦促我們在皈依的旅途上有新的開始」。教宗方濟各在聖週四祝聖聖油彌撒的講道稿中如此表示。4月17日上午9點半,聖座財產管理局榮休主席卡爾卡尼奧(Domenico Calcagno)樞機受教宗的委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這台感恩祭,宣讀聖父教宗為此準備的講道稿。當天上午約有4300人參禮,其中司鐸共有1800位。

司鐸重發誓願

教宗在講道中表示,「我們司鐸有自己的歷史」,在聖週四重發司鐸聖願。唯有接受主耶穌的教導,「我們司鐸的職務才會成為希望的職務,因為天主在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中開啟禧年:恩寵的時機與綠洲」。

教宗表示,對司鐸來說,禧年是重新開始的重要時刻。作為希望的朝聖者,我們蒙召「摒棄聖職人員至上的心態,成為希望的宣講者」。

熱愛子民的牧人「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尋求認同和贊同」。「愛的忠誠改變人心」。我們即將重溫耶穌的受難、聖死與復活,這些是不斷維繫教會生命力的沃土,也支持教會內的司鐸職務。

首先以天主聖言為家

教宗指出,每一位司鐸都與天主聖言維持長久的關係。「唯有首先以天主聖言為家,我們才能以之為他人服務」。

在天主聖言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格外喜愛的篇章,「這是美好且重要的事!我們也要幫助他人找到感動他們生命的那篇章。比方說:要結婚的新人為自己婚禮選擇讀經;或者亡者家屬要將已亡的摯愛託付於天主慈悲,為此尋找幾段經文」。

更美妙的是,通常每位司鐸在其旅程之初,都有關於聖召的一頁。「只要我們珍惜它,不讓我們的愛冷卻掉,那麼每當我們讀這一頁時,天主依然在召叫我們。」

天主的工程

教宗提醒眾位司鐸,在司鐸的服務中,天主聖神始終是悄不作聲的主角。「當我們說的話在生活中落到實處時」,子民就會感受到祂的「氣息」。

教宗敦促司鐸們「永遠不要灰心喪志,因為一切都是天主的化工」。懷著這份信念,教宗鼓勵司鐸們「相信天主不會藉著我犯下錯誤!天主絕不犯錯」。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晉鐸時的那句話:『願天主在你身上,完成祂已展開的化工。』」因此,聖父教宗強調,這是「天主的工程,不是我們的」。天主使我們睜開眼睛,放下肩頭的重擔。

教宗最後邀請全體信眾以希望的子民的身份,今天為司鐸的喜樂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聖枝主日講道:天主的慈悲敦促我們與人同悲共苦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4月13日,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樞機(Cardinal Leonardo Sandri)在聖伯多祿廣場代表教宗方濟各主持聖枝主日禮儀。教宗由於呼吸道疾病尚未痊癒,目前仍在他的寓所養病。當天約有4萬名信友在廣場上參加禮儀。

桑德里樞機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準備的講道稿。在聖枝主日,我們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卻在幾天後被判刑,背著十字架走在痛苦又悲傷的道路上離開聖城。

基勒乃人西滿

教宗談起福音中被羅馬士兵抓住、被迫幫耶穌背十字架的基勒乃人西滿(路廿三26),稱這個人即使沒有選擇,依然參與了主耶穌的受難。教宗闡明,基勒乃人西滿的行為似乎有些矛盾:他被迫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走向加爾瓦略山,因此縱使這並非他的本意,他卻親身參與了主耶穌的受難。教宗觀察基勒乃人西滿的舉止:他不發一語,沒有與耶穌交談,他們之間只有十字架。

基勒乃人西滿在救恩史中的角色

基勒乃人西滿迫於無奈分擔耶穌的苦難時,是否對耶穌心生憐憫?為了回答這問題,教宗表示,我們必須了解他的內心。「那揭示天主慈悲的痛苦,刺穿了天主始終敞開的心,人卻一直緊閉心門」。基勒乃人西滿會感到憤怒或同情,悲傷或厭煩,我們全都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他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耶穌則是將世人的罪一肩扛起。

「耶穌順從天父的旨意(參閱:路廿二42),為了愛我們而背起世人的罪;祂與我們並為我們受苦。正是以這出乎預料且令人不安的方式,基勒乃人西滿參與了救恩史。在救恩史中,沒有人是外人,沒有人置身事外」。

幫助彼此背十字架

基勒乃人西滿教導我們,「耶穌在各種處境中前來與每個人相遇」。教宗勉勵我們在各自的生活裡,省思能如何跟隨基勒乃人西滿的這種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環顧周遭「許多在仇恨和暴力的煽動下走上加爾瓦略之路的男女」。我們應當牢記,「天主已經將這條路變成救贖之地,因為祂親自走了這條路,為我們獻出祂的生命」。

「今天有多少基勒乃人西滿背負基督的十字架!我們認得出他們嗎?我們是否在他們因戰爭和不幸而飽受風霜的面容上看見耶穌?面對邪惡殘酷的不義,背耶穌的十字架絕非徒勞無功,相反地,這是分享祂救贖之愛的最具體方式。」

耶穌的受難成為同悲共苦的憐憫

教宗最後表示,當我們伸手扶持受苦的人,扶助跌倒的人重新站起,擁抱氣餒的人時,我們就在今天展現出「耶穌的受難如何成為同悲共苦的憐憫」。

在進入聖週的時刻,教宗鼓勵眾人審視自己的生命。「為了體驗到這慈悲的大奇蹟,在聖週我們要選擇如何背負十字架」,而且不僅背我們自己的,也要幫助周圍受苦的人背十字架。即使是人生旅途中的陌生人,我們也要幫他們背起十字架,「成為彼此的基勒乃人西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若望保祿二世逝世二十週年彌撒:求聖教宗降福受傷的世人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4月2日下午,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逝世20週年。眾多聖職人員、男女會士、政要和平信徒齊聚一堂,懷著感恩和喜悅的心緬懷這位聖教宗。

帕羅林樞機從《若望福音》出發,省思了引領若望保祿二世一生的深厚信德。經上記載耶穌說:「聽我的話,相信派遣我來者,便有永生。」(若五24)樞機表示,這份信念支持著聖教宗在他的使命上堅定不移,帶領他秉持非凡的勇氣和忠信去面對挑戰。

天主上智的安排

聖座國務卿在講道中強調,若望保祿二世承認天主在他人生中的上智安排。沃伊蒂瓦教宗1981年遭遇刺殺後,將他的劫後餘生看作是天主賞賜的恩典,再次表明他致力於服務教會。

對此,若望保祿二世留下了遺言。他寫道:「在天主的眷顧下,祂以奇跡的方式拯救了我,讓我死裡逃生。祂是生命與死亡的唯一主宰,祂親自延長了我的壽命,祂在某種程度上將生命重新賜給了我。」

不要害怕

此外,聖座國務卿也反思了沃伊蒂瓦教宗在兩千大禧年的歷史性角色。「對若望保祿二世來說,基督是歷史的中心。」他敦促世人在救主的光照下重新發現其意義。

若望保祿二世鼓勵眾人:「不要害怕,卻要向基督大大地敞開門。」他也在《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中期勉教會「划到深處去」(路五4)。帕羅林樞機指出,這啟發了教宗方濟各的「走出去的教會」的觀念。

戰爭始終是個挫敗

若望保祿二世孜孜不倦地提倡和平、維護人性尊嚴。樞機表示,儘管他的話語不被理睬,但他締造和平的承諾並未動搖,展現出教會的先知性見證。

聖座國務卿最後呼求若望保祿二世的轉求,並引用本篤十六世教宗20年前在殯葬彌撒上的話。那時候,本篤教宗祈求說:「請降福我們,聖父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請降福這個在旅途中的上主的教會,願她成為希望的朝聖者。求你降福被撕裂且迷惘的世人,願人們找到自己尊嚴和崇高使命的道路,並認識天主慈悲與愛的富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禮儀處公布聖週和復活節八日慶期的禮儀活動安排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3月27日,教宗禮儀處公布了從4月13日聖枝主日至27日復活期第二主日的禮儀活動安排。

【羅馬時間】

4月13日聖枝主日

上午10時,彌撒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和祂的受難時刻。

4月17日聖週四

上午9時30分,祝聖聖油彌撒將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

4月18日聖週五

下午5時,紀念主受難日的禮儀將在同一座大殿進行。

當天晚上9時15分,在羅馬市中心的鬥獸場要舉行公拜苦路活動。

4月19日聖週六

晚上7時30分,復活前夕守夜禮將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

4月20日復活主日

彌撒將於上午10時30分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隨後是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的儀式。

4月27日復活期第二主日(天主慈悲主日)

上午10時30分,真福阿庫蒂斯(Carlo Acutis)的封聖大典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這是禧年期間青少年慶典的其中一項活動。

聖座新聞室稱,需要觀察教宗方濟各未來幾週身體健康的好轉狀況,才能評估他是否會出席,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參與聖週的禮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