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Vatican Media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的九日紀念彌撒從4月26日展開,首項禮儀是殯葬彌撒,然後從27日起展開連續八天的追思彌撒。救主慈悲主日暨教宗方濟各追思彌撒在聖伯多祿大殿前的石階舉行,主禮是聖座原任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禮儀於羅馬時間4月27日上午10時30分開始。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復活的耶穌顯現給祂的門徒時,他們正因恐懼而緊閉門戶,關鎖在樓房裡(若20:19)。他們的心神受擾,滿懷悲傷,因為他們所跟隨、為之捨棄一切的導師與牧者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們經歷了可怕的事,如今感到孤兒般無助、孤單、迷失、受威脅且無能為力。
福音開篇描繪的這幅畫面,也正好反映了我們每個人、整個教會乃至全世界此刻的心境。上主賜予祂子民的牧者——教宗方濟各——已結束了他在世的生命,離開了我們。失去他的悲痛、侵襲而來的悲傷感、內心的混亂與迷惘,正如使徒們哀悼耶穌之死時所經歷的一樣,我們也正在經歷這一切。
然而,福音告訴我們,正是在這黑暗時刻,主帶著復活的光明來到我們中間,照亮我們的心靈。教宗方濟各自當選之初便不斷提醒我們這一點,並常常以此勉勵我們。他將這份福音的喜樂置於其牧職中心,正如他在《福音的喜樂》中所寫:「凡遇見耶穌的人,心中和生活中都會充滿喜樂。凡接受祂救恩邀請的人,都會從罪惡、悲傷、內心的空虛與孤獨中得到解放。與基督一起,喜樂不斷在我們心中再生。」(《福音的喜樂》, 第1號)
在這試煉與悲傷之時支撐著我們的復活節喜樂,今天在這廣場上似乎可以觸摸得到;特別是在你們——親愛的兒童與青年——的臉上清晰可見。你們來自世界各地,從義大利各教區、歐洲、美國、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今天,透過你們,整個世界真正地齊聚在此!
我特別向你們致以問候,希望讓你們感受到教會的懷抱,以及教宗方濟各的深厚情誼。他本希望與你們相遇,注視你們的眼睛,在你們中間穿行並親自問候你們。
面對當代諸多挑戰——例如科技與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請永遠不要忘記,以基督的面容為你們生命的真正希望。只要有祂,沒有任何事物是過於巨大或艱鉅的!有祂在,你們永不孤單,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刻!祂會來到你們身旁,賦予你們勇氣,陪伴你們分享經驗、思想、恩賜與夢想。祂也在你們身邊每一位兄弟姊妹的面容上,等待著你們去愛、去付出與接受,幫助你們在生命的旅途中,成為慷慨、忠實與有責任感的人。祂願意幫助你們明白生命中最珍貴的事:那就是「愛」,它包容一切、希望一切(參閱 格前13:7)。
今天,復活節第二主日——「卸白衣主日」(Dominica in Albis),我們慶祝救主慈悲主日。
正是這無限超越我們局限與計算的天父慈悲,成為教宗方濟各教導與熾熱使徒行動的核心。同樣地,將天主的慈悲宣講並分享給所有人——這福音的喜訊與福傳——也構成了他牧職的主題。他不斷提醒我們,「慈悲」就是天主的名字。因此,沒有人可以為天主那願意舉起我們、使我們成為新人的慈愛設限。
接納教宗方濟各所強調的這一基本真理,乃是一項寶貴的財富。容我說一句:我們此刻對他的愛戴,不應只停留於一時的感動;而是要真正將他的遺產融入我們的生活,開放自己接受天主的慈悲,並彼此憐憫。
慈悲將我們帶回信仰的核心。它提醒我們,不應以人間或世俗的標準來詮釋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及教會的本質。福音的喜訊首先是讓我們發現,我們被一位懷著憐憫與溫柔情感的天主所愛,無論我們有何功德。同時,它也提醒我們,我們的生命以慈悲編織而成:只有在有人無條件地愛我們、寬恕我們時,我們才能在跌倒後重新站起,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受召,以慈悲而非算計或自私的眼光,與人建立關係,與所遇見的人對話,接納與寬恕他人的弱點與過失。唯有慈悲,才能治癒並創造新世界,熄滅不信任、仇恨與暴力之火:這就是教宗方濟各偉大的教導。
耶穌在祂的宣講與行動中,向我們展現了天主慈悲的面容。正如我們聽到的那樣,祂在復活後出現在樓房中,賜予門徒平安,並說:「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若20:23)因此,復活的主派遣祂的門徒——祂的教會——成為人類接受天主愛與寬恕的慈悲工具。教宗方濟各正是一位活生生的見證者,見證一個以溫柔俯身於受傷者並以慈悲膏油治療的教會。他提醒我們,沒有對他人的認可,沒有對弱者的關懷,尤其是沒有彼此寬恕,就沒有真正的和平。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正值救主慈悲主日,我們懷著深情回憶我們所愛的教宗方濟各。這份回憶,在梵蒂岡城的員工與信友心中尤為鮮明,其中許多人今天也在此,我特別向他們表達感謝,感謝他們每日的服務。教宗方濟各,向你們、向我們所有人、向整個世界,從天堂獻上他的懷抱。
我們將自己託付於聖母瑪利亞——教宗方濟各特別虔敬地敬愛她,並選擇在聖母大殿安葬。願她保護我們、為我們轉求、守護教會、並支持人類在和平與友愛中前行。阿們。
來源:聖座新聞室
中文翻譯提供:鹽與光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