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勉勵緬甸信友: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為福音做見證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16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彌撒,將親愛的緬甸人民的「苦難」奉獻於祭台前。緬甸自從今年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以來,示威遊行的民眾再三受到暴力鎮壓。教宗懇求天主使人人洗心革面、締造和平,同時也指出「上主始終聆聽祂子民的吶喊」。教宗在彌撒中表達了這份關懷、傳達了如此祝願。僑居羅馬的緬甸信眾參加了這台彌撒,他們的眼神透露出教宗所說的痛苦呼聲。禮儀中的兩篇讀經和若干聖歌使用了緬甸語,以「親近」這片飽受磨難的土地。

面對倍受煎熬和恐懼的緬甸的信眾,教宗期勉他們保全信仰、合一與真理,甚至不惜為福音冒著生命危險。教宗從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出發,指出耶穌在告別門徒的痛苦時刻,在向天父的祈禱中使用了「保全」這個詞(參閱:若十七11-19)。教宗闡明,「保全真理」並不意味著捍衛思想觀念、「變成教條和信念系統的守護人」,卻意味著一直與基督相連結,因為祂是「真理」。耶穌祈願祂的門徒不要跟隨世俗的「標準」,不讓天主的福音去遷就人的邏輯。「保全真理的意義在於在人生的各種處境中做具有先知性的人」,而做見證也意味著要逆流前行。

「有時候,我們基督徒會嘗試妥協,但是福音要求我們存留在真理內,並且為了真理,為了福音的真理,為他人獻出生命。在充斥著戰爭、暴力和仇恨的地方,忠於福音與締造和平意味著投身其中,也要透過社會和政治選擇來努力,甘冒生命的危險。唯有如此,事情才會有所改變。上主不需要不冷不熱的人:需要的是獻身於福音的真理與美好的人,好讓我們能為天國的喜樂做見證,儘管身處於痛苦的黑夜,以及邪惡似乎更為強大的時候。」

教宗深知,家庭裡、團體內、民族間,甚至是教會中的分裂,是個「致命的疾病」。嫉妒、猜忌、尋求私利而非公益,以及對他人的偏見,都是破壞合一的罪。我們彼此之間的「小衝突」,日後會反映在大衝突上,一如緬甸這幾天所經歷的那樣。「當片面的利益、對利潤和權力的渴求占據上風時,必然會引發爭端和分裂」。分裂來自於魔鬼,而耶穌向天父懇求合一。

「我們多麼需要友愛,在今天格外如此!我知道某些政治和社會處境遠遠超乎你們的限度,但是為和平與友愛的奮鬥向來發源於底層:每個人都能在小事上善盡本分。每個人都能在小地方投身於建設友愛、撒播友愛、努力重建那破碎的,而不助長暴力。我們蒙召落實這一切,也以教會的身份這麼做:我們推動對話、尊重他人,守護弟兄姊妹與共融!」

教宗接著放下講稿,說道:「我們不能讓分門別派的邏輯、挑撥離間的邏輯、以及唯我獨尊、摒棄他人的邏輯進入教會內。這會導致毀滅:摧毀家庭、摧毀教會、摧毀社會、摧毀我們自己。」

保全信仰,在惡前面不屈不撓,遇到挫折不要一蹶不振。事實上,耶穌在祈禱時「舉目向天」。教宗表示,「保全信仰等同於舉目向天,儘管在世間爭鬥連連、無辜者傾流鮮血。這代表不屈服於仇恨和復仇的邏輯,卻始終注視著愛的天主。祂召叫我們互為手足」。

祈禱並非逃避問題。「相反地,在許多散播死亡的武器當中,祈禱是我們保全愛與希望的唯一武器」。祈禱也是向天主發出我們痛苦的哀號。「在特定時候,這是天主最為接納的一種祈禱,因為它源自於一顆受傷的心,而上主始終聆聽祂子民的吶喊,擦乾子民的眼淚」。教宗提及一名老奶奶對她的孫子孫女說的話:「對天主的怒氣,也可以是一種祈禱。」教宗由此表示,耶穌今天依然「在祈求天父、為我們大家代禱,以保護我們免於邪惡,救我們擺脫惡的勢力」。因此,我們不要失去希望。

在這台彌撒的信友禱詞中,所有的人也為緬甸,特別是為青年祈禱:願他們有勇氣以公眾利益和真正的人性與宗教價值為基礎,建設一個展望希望的未來。在彌撒結束之際,緬甸司鐸鮑思高(Bosco Mung Sawng)神父代表緬甸人民向教宗的關切表達由衷感謝。教宗的關懷在這台感人的彌撒聖祭中達致高峰,鮑思高神父則是稱這台彌撒為治癒的場合。

這位緬甸司鐸說:「在我們的眼淚裡、在痛苦不安中、在國際社會遺棄我們的時刻,教宗的話語令我們深感安慰、得到治癒。」在過去三個月內,聖父教宗為緬甸的和平發出了超過六次的懇求之聲。教宗曾說:「我也跪在緬甸的街頭,並且說:請停止暴力。我也張開雙臂,並且說:願對話得勝。流血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願對話得勝。」

鮑思高神父回憶起教宗2017年對緬甸的牧靈訪問。這位神長說:「我們流下眼淚、我們痛苦不安、我們的和平被摧毀,這一切都在懇求天主伸出援手。我們堅決相信,在羅馬與我們牧者一起舉行的這個獨特盛事將成為天主介入我們歷史的起點。」這位緬甸神父最後重申,「和平是可行的,它是唯一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