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枯是教宗方濟各以分辨為主題的第八次要理講授的主軸。教宗於11月16日在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中闡明,神枯意味著「心靈陷入完全的黑暗悲傷」;它可以是成長的機會,因為我們「如果缺少健康的不滿、悲傷」,如果缺乏「健康的獨處能力」,恐怕會「始終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無法深入其核心。
「神枯激起『心靈撼動』:一個人感到哀傷時,彷彿心靈搖擺不定;此時,他提高警覺,保持警惕和謙遜,而這能保護我們不隨風起舞、任性妄為。這些是在生命中、在靈性生命中進步的必要條件。完滿的寧靜假若『一塵不染』、毫無情緒,而且以此作為選擇和行為舉止的標準,那麼我們就會缺乏人性:我們不能不關心感受,作為人類,感受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
一個摒棄感受的人,會冷漠地看待他人的苦難,無法接受我們的磨難。教宗指出,「這不是生活。這有如活在實驗室裡,為了不沾染上微生物、不生病而自我封閉」。
相反地,「健康的急切不安」會是個關鍵的推動力,能成為人生的轉折點。奧斯定、富高等聖人都是如此。教宗指出,其代價是要下定決心、奮勇向前。這一點人人都做得到,這是我們大家為了走出冷漠狀態所付出的代價。
再者,神枯也邀請我們白白付出,不只為了滿足個人情緒而採取行動。「神枯狀態為我們提供成長的機會。我們要把握良機與上主、與所愛的人展開一段更成熟、更美好的關係」,一段不光是互通有無的關係。
教宗解釋道,正如我們從小跟父母索要東西時,是出於自身的喜好;同樣地,我們向上主祈禱求恩時,通常也沒有真正地以上主作為考量。這就是當初圍繞著耶穌的許多人「求治癒,求援助物資,而非只求與祂同在」。
然而,恰恰是與基督同在,才是「進入一段真實、誠懇的關係的美好方式」,而且這樣的關係涵蓋了個人的人性、磨難和孤獨。教宗表示,基督渴望與我們徹底分享祂的生命。我們應該學著「不帶其它目的」地與上主同在,一如我們與自己深愛的人們同在那樣,我們渴望更加認識他們,因為與他們在一起多麼美好。
「靈性生命不是我們隨意運用的技巧,不是由我們規劃的內在『幸福』項目。不,這是與生活的基督的關係,無法被我們分門別類。因此,神枯是清晰明確地反對那把天主當作一種建議、純粹投射我們的欲望的經驗。」
這也顯示出祈禱深不可測的結果:事實上,「那些以往常讓我們激動不已的經驗和聖經章節」,可能會掀不起一絲漣漪;同時,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經驗、相遇和經文,例如十字架的經驗,有時也會出乎意料地帶來平安。
教宗強調,神枯教導我們「在困難前」絕不該灰心喪志,卻要秉持決心、在天主聖寵的助祐下迎頭應對。當我們內心不停有聲音勸我們放棄祈禱時,我們要學習揭穿試探者的面具,或是只要「反其道而行」即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