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叮囑國際明愛會:陪伴地方教會在牧靈工作中實踐愛德

國際明愛會5月11日至16日在羅馬召開全體大會。教宗方濟各於11日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約400位與會者時,多次引用聖保祿的話。保祿宗徒所說的「千真萬確」,奉天主之名所做的善事是「我們好的一部分,它既不會被刪去,也不會丟失」。教宗在交給在場人士的講稿中,邀請大家省思一個事實,即,「在愛德中我們不僅明白我們生命的重要性,也要明白他人的生命是多麼的寶貴」。

教宗提到聖保祿關於愛德的論述,強調如果沒有真正的愛德,一切努力、一切善行都不是「圓滿」的。「保祿宗徒明確指出,沒有愛,每個行動都空無內容:只有外在形式,但沒有實際性。儘管是最非凡的行動、最英勇的付出,甚至把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部分送給飢餓者(參閱:格前十三3),若沒有愛,這些都毫無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踐愛德也是報答天主的一種崇高形式。」

教宗指出:「國際明愛會與其它在社會領域工作的機構的區別在於她的教會使命。在教會內,她的任務是輔助和支持主教在牧靈工作中實踐愛德,與聖座共融,以及與教會的訓導協調一致。」

接著,教宗提醒道:「愛打開我們的眼界,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在我們生命道路中遇到的陌生人身上認出弟兄姊妹的面孔。他有名字、有故事、有悲慘之處,我們不能無動於衷。近人的貧困向我們提出質問,使我們感到不安,激勵我們承擔起責任感的挑戰。」

教宗邀請國際明愛會成員:「在差異中合一,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明愛會工作者蒙召在世界上為這份愛做見證。你們要做傳教使徒,要跟隨基督!我叮囑你們合一。你們的聯盟由許多不同身份的人組成:你們要將差異視為一種財富,將多樣性視為一種資源。」

最後,教宗說:「你們蒙召陪伴當地教會在牧靈工作中落實愛德。你們要培育平信徒,使他們能將教會的訊息帶到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實際的挑戰是,眾平信徒應當提高意識、品格成熟,因為他們的臨在觸及所有與貧困者生活直接相關的領域”。在社會正義方面,他們能自由發揮創意,表現出教會的慈母心腸和殷切關懷,致力於改變不公正社會結構的艱鉅任務,並推動人類的幸福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GA2023Caritas

尼加拉瓜政府取消了明愛會的法人資格,並關閉了兩所教會大學

圖片:ucjps.edu.ni

尼加拉瓜政府當局近日取消了明愛會的法人資格,並關閉了兩所教會大學,其中一所是屬於尼加拉瓜主教團的若望保祿二世大學,另外一所名為尼加拉瓜基督徒自治大學。該國內政部已命令這些大學將有關學生、入學和學術記錄的信息移交給全國大學理事會。

根據官方公報,尼加拉瓜天主教明愛會的法人資格也被取消。該公報稱:「2023年1月31日,根據尼加拉瓜明愛會成員特別大會第79號會議事錄,他們同意自願解散該組織並進行清算。」尼加拉瓜明愛會早已從2019年起,就無法再接受國際援助,開展社會與牧靈工作了。

就在幾天前,聯合國在一份報告中譴責尼加拉瓜持續侵犯人權和壓制民主自由的行為。該報告稱:「人權狀況在2023年的頭兩個月持續惡化,出於政治動機,政府正在廣泛侵犯人權,構成了針對平民的危害人類罪。」

聯合國已要求奧爾特加政府停止侵犯行為,並釋放37名「仍被任意剝奪自由」的人,其中包括健康狀況不明的馬塔加爾帕教區主教阿爾瓦雷斯(Rolando Alvarez)。這位主教在拒絕與其他神父和政治異見人士一起離開該國後,被尼加拉瓜法院判處26年監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在疫情大爆發時團結一致

圖片:明愛家庭服務

多年前,我當童軍時,教練告訴我們要「做好人好事」和「循規蹈矩」,即是不要自私自利,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故此,我們被鼓勵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和長者,特別是獨居者。如果缺食水,我們會去水井為行動不便的人汲水,做一些雜務,清潔,除草之類的工作。這些愛德行動有助我們很容易察覺別人的需要,有困難的人很快便得到幫助。

有一句我們時常聽到的話就是「團結一致」。團結的精神就是不分彼此,越多付出,社會便越和諧,個人主義,漠不關心和自私自利的情況便沒有存在的空間。我們的總教練時常強調:「圍結一致可令人們團結,若對周遭的兄弟姊妹的需要視而不見,便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了。這樣我們的本質很快便會倒退。一個小小的愛心行動會改變生命。」我一旦聽到「團結一致」,腦海即時浮現上述的說話,後來更成了我的信念,明白「幾時做了好事不求回報,心中悠然充滿愛。」無論怎樣,現在最激勵我們的話語是團結一致。我知道我們當下所思所想和所訂的計劃都受到疫情不斷的影響,我們最期待的是「疫情消失。」

我們最期待疫情過去生活可以「回復正常」。我們幻想著疫情一平靜便可實現之前的計劃:旅行、探親、朝聖和家庭團聚,安全的工作環境,當然還有可以不用帶口罩,自由地呼吸,帶了這口罩我們便看不到別人的笑容和表情。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拍照時就算帶了口罩便見不到人家的笑面,但仍提醒人笑一笑!這情況就像處身候機室內的旅客,正等候飛機起飛,飛去新的地方,往一個新領域,或者一如很多人所說的一樣,我們等著回復先前的境況。但老實說,已回不了去了!我們將不斷前進,藉著當下的生活體驗,以後的生活會更精彩和歡暢。

我們學到什麼呢?與其等待疫情過去,我們在這困難時期應該互相幫助:例如互相分享有用的資訊以察安全,買應用的工具來做健康檢測,我們去幫助無能為力的人,令他們感受到愛,我們更加意識到在疫情爆發時沒有任何人是被遺忘的。明愛關顧那些無依無靠的,最弱小無助的和失落無救的人。這就是團結精神,為了關心而聯系每一個人成為一心一體,一個人類的大家庭。依據教會的訓示「團結一致」是「以現代的概念表達有需要承認並綜合所有階級整合他們當中的個人與社會團體,給予人類自由空間去共同發展並各自分享。」(教會社會訓導彙編194條)

按此認識明愛家庭服務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形容這美德為「應有穩固和堅定的決心承諾保存這公眾利益,即是說,所有人應該對任何人負責。」(教會事務關懷38條)團結一致並不是一時一刻的安排,而是為了眾人的益處生生不息地保持不變,反之亦然。若要謀求大家的益處應同心協力,共同成長。為了更好地保持不變,團結一致應該成為一種文化,而每類文化需要根基穩固。這文化使我們由衷改變,令我們對人更誠懇,更無私和不要像表演活動一樣。

正如教會聲稱,我們努力爭取眾人同心一致追求正義與和平,這些重要的價值觀加上溝通、聆聽和同理心。其實,當我們組織家庭時不單要向家人提供物質所需,同時亦要顧及他們的感受與期望。我所提及的「聆聽」,使我不禁想起這個「聽」字。造字的人真令人佩服,他將「聽」字分折成「耳」、「心」和「王」。我覺得一定是受基督信仰影響。

「耳」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渠道接收訊息。然而健康的耳朵非常重要,因為在傳達訊息時不用再過濾。我們聽到的正正是對方所講的,我們可正確無誤地接收到訊息。

「心」要用心去聆聽。我們不但聆聽,更要進一步用心感受對方的心情。我們要對他的處境感同身受加以幫助,不作一名旁觀者。這就是同理心。不知有多少次聖經提到耶穌的心受到群眾的觸動?

最後,「王」:剛果人有句說話「一個國王會聆聽並感受到人民的需要。至於我們,一個國王並不一定是坐於王座上,而是一位被眾人認知和受人尊敬的人,他有能力去聆聽且具有影響力。我們也是被召叫去感化人,製造一個令人感親切和融洽的氛圍。若效法我們的主耶穌,真正的「王」的話,我們可以做到。

耶穌說過:「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1721)就是囑咐我們圍結合一,成為兄弟姊妹。通過閱讀、實踐和與其他人分享這個寶貴的,有關團結一致的教會社會訓導,我們便可諦造一個不分膚色、種族和階級的文化。

麥冠達神父(聖母聖心會會士)
香港明愛助理總裁

明愛抗疫物資包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圖片提供:明愛家庭服務

麥冠達神父簡介

麥冠達神父 (Fr. Dominique Mukonda, CICM) 是聖母聖心會第三位由非洲派到香港服務的傳教士,2008年抵達香港,在中文大學修讀非華語人士廣東話進修課程。2011年4月30日,於紅磡聖母堂晉鐸。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擔任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席。麥神父被香港明愛理事會理事長湯漢樞機任命在2021年9月1日起出任香港明愛助理總裁。

教宗方濟各主持「國際明愛會第21屆全體大會」開幕彌撒

2019年5月2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為國際明愛會第21屆大會揭開了序幕。這次大會於5月23日至28日在羅馬舉行,討論的主題為「一個人類大家庭,一個共同家園」,從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汲取靈感。教宗依照彌撒讀經論述了教會的3個基本要素:聆聽的謙卑、共事的特恩和捨棄的勇氣。

當天選讀的《宗徒大事錄》記述了教會歷史上的首次宗徒會議,其間對接受基督信仰的外邦人該不該也遵守梅瑟的所有法律進行了辯論。有人會問為什麽耶穌沒有留下指示,好使這場「大辯論」得以終止呢?

教宗表示:「這是一種效率主義的誘惑,認為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沒有顛簸,以及議事日程都按部就班地進行,教會就運行良好。主耶穌可不是如此行事,祂沒有從天上給門徒們送來一個答案,而是派遣了聖神。耶穌不希望教會是一個完美的模型,有能力維護自己良好的名譽。祂在世的生活並非如此,而總是在行走,不懼怕生活的顛簸。耶穌教導我們,問題不是用已經備好的處方來面對,信仰不是一張進度表,而是有待一起行進的道路。」

捨棄的勇氣

教宗於是闡述了教會的3個基本要素:聆聽的謙卑、共事的特恩和捨棄的勇氣。他首先解釋了「捨棄的勇氣」,説明在那次宗徒會議上大辯論的結果不是提出某些新事物,而是放棄了某些舊東西,這使宗徒們的宗教認同受到了衝擊。然而,他們的選擇是讓宣講上主為先且高於一切。

「我們也需要一起重新發現捨棄的美好,首先是捨棄我們自己。聖伯多祿說,上主『以信德淨化了人心』(參:宗15:9)。天主淨化、簡化,常以除去而不是添加的方式使我們成長。真正的信德是去淨化所依戀的事物。為跟隨上主需要步履輕鬆,為步履輕鬆就要減輕負擔,即使要付出代價。」

聆聽的謙卑

談到「聆聽的謙卑」,教宗表明:「在宗徒會議上每個人都聽別人發言,願意改變自己的信念。他們在聆聽時成了謙遜的人,克制住自己的意願,不再執意推行自己的主張和使用各種手段尋求贊同。當我們聆聽而不是説話,停止處於中心位置時,我們就會變得謙卑。對於走愛德道路的人而言,謙卑和聆聽就是洗耳恭聽弱小者。」

教宗談到:「在宗徒會議上衆人都靜聽保祿和巴爾納伯述説天主藉著他們所行的一切(參:宗15:12)。這兩位宗徒的資格最淺,但聆聽所有人,尤其是弱小和卑微者的聲音永遠是重要的。在誰擁有最多就有話語權的世界中,我們卻不可如此,因為天主喜歡將自己顯示給弱小和卑微的人。」

再者就是「對生命的聆聽」。教宗說:「保祿和巴爾納伯講述的是他們的經歷,而非主張。教會也該如此進行分辨,不是坐在電腦面前,而是面對人的現實生活。我們應以謙卑的目光在他人身上尋找天主的臨在,因為天主不臨在於我們成就的偉大,而是在貧窮者的卑微之中。若我們不直接注視他們,我們就會總是看到自己,把他們當作我們肯定自己的工具。」

共事的特恩

教宗最後解釋了「共事的特恩」。他說:「在宗徒會議的討論中,合一總是勝過差異。對每個人而言,佔首要地位的不是自己的喜好和策略,而是感到自己屬於耶穌的教會、聚集在伯多祿周圍,在愛德中不尋求相同,而是共融。沒有人通曉全部,沒有人掌握全部的特恩,而是每個人持有其中的一部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