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 聖巴拉斯 主教殉道 任選紀念日

二月三日:聖巴拉斯 主教殉道 任選紀念日
【臺新譯:聖樂修】
Optional Memorial of St. Blaise, Bishop and Martyr

聖巴拉斯(St. Blaise 或 St. Blase)是亞美尼亞之撒巴斯城(Sebaste in Armenia)一名出色的醫生,後來被揀選為主教,然後積極治療人的心靈。因他的神聖,人們蜂擁而至,求他施行奇蹟治療他們身體及心靈的疾病。316年,政府下令處死基督徒。根據傳聞,聖巴拉斯被帶往監禁路途中,一名母親帶著她一名被魚骨卡在喉嚨、快要死亡的兒子,求他醫治他。怎料當母親把兒子放在聖人的腳時,孩子即時痊癒。之後,聖巴拉斯被帶到監獄審問後,被鞭打及吊頸而死。

因為這傳聞,很多有咽喉病的人有會求聖巴拉斯的轉禱。他成為了咽喉病人的主保聖人。中世紀時,他的敬禮傳遍歐洲大陸。他的主要聖髑現存放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以他命名的教堂中,聖人也是該古城的主保。

西方堂區通常會在聖祭禮前或彌撒後,舉行祝福咽喉禮(Blessing of the throats)。司鐸(也可是執事或平信徒)手持兩支長形蠟燭,教友像領聖體般逐一上前,讓神父用交叉的蠟燭叉在咽喉上。這兩蠟燭並不會燃點,通常用一條紅色絲帶在中間扎著(讓它們能成交叉形狀),紅色是代表聖巴拉斯的殉道;蠟燭也可卷成「Y」形。這些蠟燭是在前一天獻主節中祝福的。神父為每人誦念這禱詞:「藉著殉道主教聖巴拉斯的轉禱,讓天主免除你所有咽喉及其他疾病。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神父念禱詞時,另外一隻手可劃十字聖號作降福。

集禱經:上主,求你俯聽我們懇切的祈禱:使我們靠殉道聖人巴拉斯的代禱,今生平安度日,來世獲享永福。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二月二日: 獻主節 慶日

獻主節(Feast of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Lord)是天主教其中一個最古老的節日,於聖誕節後的第四十日,即二月二日舉行。按照猶太傳統(肋未紀12:2-8),長子出生後,母親需要等待四十天時間的潔血期,然後往聖殿作奉獻。路加福音記載(2:22-40),聖母瑪利亞偕同若瑟前往聖殿。西默盎和亞納看見嬰孩耶穌時,大受感動,西默盎更唸出了一篇讚美誦,頌揚上主:「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在萬民前準備好的救援: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

從第四世紀主教們的講道及朝聖者的記載,我們已知耶路撒冷為這天舉行隆重慶祝。直至第八世紀,羅馬才舉行這慶節。以往,西方教會稱這節日為「聖母取潔瞻禮」(Feast of the Purification of Mary),而東方教會稱之為「相遇慶典」(Feast of the Meeting of the Lord),但羅馬教會也有採用這名稱。以往,羅馬教會日課夜禱中的聖母頌,從聖誕期開始便會唱〈可親可敬救主之母〉(Alma Redemptoris Mater),直至這天的夜禱止。正教會把這節日定為「十二大節日」之一,信義宗及聖公宗也隆重地舉行聖母潔淨的禮儀。1969年禮儀改革後,羅馬教會把這節日易名為「獻主節」,規定以慶日的等級去慶祝這瞻禮。若這天是主日,這慶日可取代原本的常年期主日。(按照羅馬禮儀規定,關於上主的慶日較常年期主日優先。)

蠟燭與這節日息息相關。獻主節也有「Candlemas」的英文名稱,意思是「蠟燭的彌撒」。在這天的蠟燭遊行其實自公元450年已經有記載。第八世紀末,教宗在這天的彌撒穿著黑色祭衣,帶領群眾,手持蠟燭,由古羅馬廣場遊行至聖母大殿。第十世紀,教會更在這節日增添了蠟燭祝聖禮。遊行讓我們記得,我們都是正在前往天國的旅程中,去與耶穌相遇。今天羅馬教會彌撒中,也要求各人手持蠟燭,如果情況許可,彌撒前可以有蠟燭遊行。可惜,華人堂區甚少舉行這禮儀部份。祝福蠟燭時,可用這禱詞:

天主,你是一切光明的泉源,你今天把照耀萬民的真光,顯示給正義虔誠的西默盎;為此,我們手持蠟燭,前來讚頌你。求你降福這些蠟燭,並幫助我們踏上聖德的坦途,進入永存不滅的光明。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阿們。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由1997年起,把每年獻主節定為「世界獻身生活日」(World Day for Consecrated Life)。獻身生活者包括屬於修會或隱修會的神父、修士及修女,以及献了身的貞女(consecrated virgins,參《天主教法典》604),但並不包括教區神父。獻身生活者可在這天重發誓詞,通常教區也有特別慶祝。2016年獻主節適逢「獻身生活年」的結束,這年是由教宗方濟各欽定的,從2004年11月30日開始。「獻身生活年」與「世界獻身生活日」有同一意義,是要令教會更加重視度獻身生活的人。這些獻身生活者像耶穌基督一樣,在聖殿內奉獻自己給天主,終身投身為主服務,值得我們敬仰。

獻主節「集禱經」:全能永生的天主,今天,你的唯一聖子,帶著我們血肉之軀,在聖殿中奉獻於你。求你潔淨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也堪當把自己奉獻於你台前。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聖福若瑟: 中國魯南傳教區之父

Freinademetz

一月廿九日:聖福若瑟 司鐸 紀念日【臺灣、香港】
Memorial of St. Joseph Freinademetz, Priest (Taiwan, Hong Kong)

聖福若瑟(1852-1908年),是一位聖言會司鐸、來華傳教士、天主教會精修聖人,堪稱「魯南傳教區之父」。

福若瑟1852年4月15日生於奧地利帝國提羅爾省沃野村(今意大利境內的Badia)的一個虔誠公教家庭,共有九名兄弟姊妹。他自幼便希望能成為神父,23歲時終於如願以償,1875年7月25日晉鐸,初時任職任副本堂神父。三年後,他遇見了楊生神父(Arnold Janssen),聖言會之創辦者,深受他們的傳教熱誠感動。獲得主教及父母的批准後,1878年加入聖言會,成為首批聖言會傳教士,前往中國傳教。

1879年4月德國籍安治泰(Fr. John Baptist Anzer)神父及福若瑟到達香港後,學習中文,於西貢對岸的小島鹽田仔服務,與米蘭外方傳教會(1926年易名「宗座外方傳教會」)的神父一起從事傳教工作。鹽田仔全體居民已於1875年受洗,1879年居民捐贈地方給教會興建教堂。(這就是於1890年完成的聖若瑟堂。鹽田仔聖若瑟堂香港教區為慈悲禧年訂立的其中一個朝聖地。)鹽田仔現今保存著福若瑟當年在島上居住時的房子的殘餘。

1880年,安治泰先前往山東,翌年福若瑟也到達山東南部陽穀縣坡里莊。當時該省有1200萬人口,但只有158名教徒。福若瑟特別專注為平信徒及司鐸的教育工作,他更用中文寫了一本要理書籍,對傳教作出了巨大作用。由於他們的出色傳教成果,教宗於1885年成立山東南境代牧區,託付聖言會負責,並揀選了安治泰作為首任主教。(代牧區1903年易名兖州府代牧區,1946年升格為兖州教區。)聖人在這地區傳教27年,「不辭辛苦,克盡職守,穿中式的長袍馬褂,留着辮子,吃中國鄉下人簡單的食物,靠雙腿步行,在27年內,走遍面積七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一千萬的魯南教區,熱切的到處講道、探訪,施行聖事」(維基百科)。最後因服務病人而感染傷寒,1908年1月28日在濟寧城北逝世。他被葬於戴家庄苦路第十二處下。他被召回天父懷抱時,省內已經有20萬教徒。

福神父說:「愛是教外人所懂得的唯一外國語言」。他在家信中寫道:「我願在天堂仍是中國人,我願為中國人死一千次,我沒有其它的心愿,只希望我的屍骨埋在中國同胞中間。」韓寧鎬主教說:「愛是福神父成功的秘訣,愛產生愛。」

1975年10月10日教宗保祿六世宣布福若瑟及聖言會會祖楊生為真福,兩人更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3年10月5日冊封為聖人。聖福若瑟成為中華教會122名聖人中,唯一一位非殉道聖人。中華教會每年於1月29日慶祝聖福若瑟紀念日。

聖福若瑟,為我等祈!

集禱經:天主,聖福若瑟在聖神感召下,曾向中國人民傳播福音,求你因聖人的轉求,使萬民真正認識救主基督,並能忠信地追隨他。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真福和德理: 中華傳教者的先驅

當大家談及中華聖人時,可能只認識千禧年教宗冊封為聖品的120位殉道者。其實,我們中華教會中,也有一些精修(非殉道)聖人及真福。今天要介紹的,是我自己很喜愛的一位中華精修真福:真福和德理(Blessed Odoric of Pordenone),一位早期元朝來華的偉大傳教者、方濟會士、及探險家。每年一月十四日,台灣及香港等地慶祝這位偉大真福的任選紀念日。

真福和德理約1286年出生於意國東部波代諾內(Pordenone),一個熱心的教友家庭中。他15歲便加入了烏迪內(Udine)方濟會會院,一心希望往遠處傳教。1318年4月和德理神父從帕多瓦出發,經過威尼斯後到達君士坦丁堡,然後往亞爾美尼亞、麥地亞、波斯等地的方濟會傳教中心傳教。再經過巴格達等中東地方後,從海路到達印度、錫蘭、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經過廣州,到達福建廈門港口,然後跋山經過浙江、杭州、南京、長江,最終到達了汗八里(即今天的北京)。在北京首任總主教孟高維諾(John of Montecorvino)領導下傳教三年,皈依者甚多。

《鄂多立克東遊錄》

《鄂多立克東遊錄》

孟高維諾總主教派遣和德理回國晉見教宗。他取道西藏回義大利後,1330年於帕多瓦敘述了他的異國見聞,讓方濟會筆錄成書,因此《鄂多立克東遊錄》便成為一本鉅作。翌年和德理在烏迪內不幸因病逝世,卒於1331年1月14日。真福和德理的遺體存放於烏迪內。因為在他的墓前發生了許多奇蹟,1755年教宗本篤十四世冊封和德理為真福品。

讓我們祈求天主,祈求教會把這位來華開拓基督神國的功臣列入聖品。真福和德理,為我等祈!

 

一月十二日: 聖瑪加利大·布勒瓦 貞女 紀念日【加拿大】

一月十二日:聖瑪加利大·布勒瓦 貞女 紀念日【加拿大】
Memorial of St. Marguerite Bourgeoys, Virgin (Canada)

聖瑪加利大·布勒瓦1620年4月17日出生於法國特魯瓦(Troyes)。20歲時,當她參加了玫瑰聖母瞻禮遊行後,便決意奉獻自己給天主,學習跟聖母的生活一樣。她加入了當地聖母修會的一個善會,該善會負責教導貧窮年青人,後來成為善會的領袖。

1652年,梅桑纳夫(Paul Chomedey de Maisonneuve)邀請聖女陪同他,前往新法蘭西(即現今加拿大東部)這片新法國殖民地進行教育工作,翌年起行。1653年9月22日,他們的船隻到達魁北克市,烏爾蘇拉女修會邀請她往會院暫住,但她卻選擇與貧窮的開拓者同住。但因出生嬰兒夭折率很高,開拓者中沒有很多小孩,令聖女的教育計劃暫時擱置。她致力用不同方式幫助開拓者團體,與他們一起工作。

1657年,聖女在蒙特利爾興建了善導聖母小堂。翌年,蒙特利爾創立人梅桑纳夫給她一座用石造的小房屋,讓她在那裡教學。她回到法國找尋四位女性與她一起教學,活出了修道生活,每天一起祈禱及用膳。三年間,她們得到了法國皇室及新法蘭西宗座代牧之承認。1670年後是她團體的黃金時代,為殖民區的教育工作出力。1676年,俗世修會「蒙特利爾聖母會」正式成立,成為天主教會中首個修女不需困在會院中的修會。

1700年1月12日,聖女於蒙特利爾平安地回到天主懷中,為加拿大的未來顯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獲教宗良十三世冊封真福,1982年10月31日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更冊封聖品。她的遺體仍然可在蒙特利爾最古老的聖堂-善導聖母小堂(Chapelle de Notre-Dame-de-Bon-Secours)-內瞻仰。

聖瑪加利大·布勒瓦,為我等祈!

 

撰文:Gabriel Chow

十一月十七日: 聖依撒伯爾‧匈牙利 修女 紀念日

十一月十七日:聖依撒伯爾‧匈牙利 修女 紀念日
(台新譯:匈牙利‧聖麗莎)
Memorial of St. Elizabeth of Hungary, Religious

主曆1207年,匈牙利公主依撒伯爾誕生。幼年時,許配海門伯爵的長子路易。主曆1221年,路易二十歲,繼任父親的爵位,二人舉行婚禮。

依撒伯爾品性賢淑,樂善好施,熱心敬主,生有子女三人。長子海門於1222年誕生,年十九歲逝世。次女莎菲亞嫁巴拉本公爵為妻。三女日多達死後榮列真福品。

依撒伯爾常在半夜起身祈禱。她的丈夫路易也是一位標準的教友,從不阻撓依撒伯爾的善舉、苦行和祈禱。結婚僅六年,路易伯爵去世,依撒伯爾守寡,撫養子女成人。

主曆1225年,路易伯爵的封邑欠收,災民嗷嗷待哺。路易因公事出門,依撒伯爾將全部存糧散發給災民。路易回家,總管將經過情形報告主人,說主母浪費食糧。路易問道:「我的妻子有沒有將一部份封邑送給別人?」總管道:「沒有。」路易道:「那就好了。散糧賑濟災民,是一件善事,定將邀獲天主的降福。我們絕不會因為多做了善事破產的。」

伯爵的堡屋建在山頂,道路崎嶇難行。依撒伯爾特在山下造了一座醫院,收容病人,親自侍候他們。她又在別處造了一座病院,有病床二十八張,醫藥膳宿完全免費。每天她在大門口散發食糧給五百名貧人,在其他地區散發的食糧尚不計在內。依撒伯爾雖廣行善舉,絕不鼓勵貧人貪懶好閒,成為社會的寄生蟲。凡是身體強壯的人,她設法予以工作,讓他們自食其力。

依撒伯爾有一段故事,是非常出名的。有一天她招待一個痲瘋病人,把自己的床借給他。伯爵大驚,將被褥移去。就在那時候,他望見床上睡的痲瘋病人,化成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模樣。

路易伯爵參加十字軍,在奧登多染疫病,不治斃命。一月後,凶訊傳至德國,依撒伯爾悲痛欲絕。路易的兄弟以監護的地位,接管封邑,竟把寡嫂孤侄逐出。依撒伯爾帶著三個子女投奔朋本主教(朋本主教是依撒伯爾的叔父),她將次女莎菲亞寄養在女修院,自己帶了長子海門和尚在襁褓的幼女日多達暫住在巴登。

主曆1228年春季,路易的遺體迎回故鄉安葬。是年耶穌受難瞻禮,依撒伯爾許願與世脫離;不久加入方濟各第三會。

依撒伯爾的神師是公拉神父,這位神師指導依撒伯爾修煉聖德。

依撒伯爾對方濟各會的神貧生活深為嚮往。過去她身為伯爵夫人,限於事實環境,不能徹底實踐神貧的精神。如今子女的教養問題均已有了妥善的解決方法,她決定獻身事主,造了一座收容所收容老弱貧病。

依撒伯爾在公拉神父的指導下,以種種苦行,磨練自己的意志,安心忍受各種苦難。

有一天,一個匈牙利貴族到日耳曼拜謁「匈牙利公主」依撒伯爾。人們對他說:依撒伯爾現在醫院裡工作。他到了那裏,只見公主穿了灰色的粗布衣服,正在織布。那人不由大吃一驚,高呼道:「誰曾見過國王的女兒坐在織布機前?」那貴族勸依撒伯爾回到匈牙利去。依撒伯爾搖頭道,她的子女、她丈夫的墳墓、她最鍾愛的貧人都在日耳曼,她也願終老是鄉。

依撒伯爾辛勤地為貧人工作,甚至親自到河裏去捕魚,賣了錢,貼補收容所的費用。她患了病還是忙著織布。二年後,體力不支,健康一天比一天衰弱,終於無法起床。可是她的精神始終很愉快,口裏唱著甜美的歌曲。侍候她的看護對她說:「夫人,你唱的歌很好聽。」依撒伯爾道:「我聽了小鳥唱著好聽的歌,自己也唱起來了。」

依撒伯爾去世前一日的子夜時說道:「現在差不多是吾主誕生在馬槽的時候了。祂為了救贖人類,降生到世上來;祂也要救贖我。」到了清晨,她又開口說道:「現在是吾主從墳墓中死而復活,打破地獄的門的時候了。祂一定也要解放我。」

依撒伯爾於主曆1231年11月17日安逝,享年僅二十四歲。

依撒伯爾的遺體陳列在收容所的小堂中,三日後殮葬。

依撒伯爾於四年後(主曆1235年)榮列聖品。第二年遺體迎往馬布(Marburg)聖堂盛禮安葬,該地成為著名的朝聖處所。

 

來源:思高聖經學會出版之《聖人傳記》

十一月十二日: 聖若撒法 主教殉道 紀念日

十一月十二日:聖若撒法 主教、殉道 紀念日
(台新譯:聖樂山)
Memorial of St. Josaphat, Bishop and Martyr

聖若撒法(St. Josaphat Kuntsevych)是一位東方禮烏克蘭教會的隱修士、總主教,為了教會合一而犠牲性命的殉道者。

聖若撒法原名若望,約1580年出生於弗拉基米爾(當時屬於波蘭,現時位於烏克蘭境内),父母是正教教徒。1596年,大部份正教徒與羅馬天主教會共融,若撒法也是其中之一。他們可保留大部份禮儀和傳統,統稱為「東方禮天主教會」。1604年,加入了聖巴西略隱修會,取名若撒法。他的神聖芳表廣爲人知,許多人遠道而來探訪這年青隱修士。超過六十人加入了隱修會修道,全因他的影響。1609年,若撒法晉鐸,及後成爲多間隱修會的院長。1617年,若撒法被祝聖為波羅克助理總主教,翌年3月繼任爲正權總主教。在他任内,若撒法召開教區會議,更新教區的生活,努力推動教會的合一。

可是,對於那些沒有與天主教會共融的正教徒,他們對若撒法倍加仇恨,誣捏他將把教會拉丁化。1623年11月12日,若撒法於威德比斯城進行牧靈探訪時,在住所被正教徒和立陶宛的新教徒包圍。他們闖進屋內,狠狠地把他打死,把他的赤裸身體拖到廣場,然後掉進河中。

短短20年後,教宗把他冊封為真福品,直至1867年被教宗比約九世冊封為聖品。他的遺體現存放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內的聖巴西略祭台下。

聖若撒法,為我等祈!

十一月十一日: 聖瑪爾定‧都爾 主教 紀念日

十一月十一日:聖瑪爾定‧都爾(台新譯:都爾聖瑪定) 主教 紀念日
Memorial of St. Martin of Tours, Bishop

聖馬爾定(St. Martin of Tours)於公元316年左右生於位於現時匈牙利的潘諾尼亞(Pannonia),雙親是教外人,父親鼓勵他度軍旅生涯。馬爾定少年時與基督福音相遇,後來逐漸克服種種困難,加入了望教者團體,準備接受聖洗。大約二十歲時領受了聖洗。由於還必須留在軍中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因此他開始在軍中為他的新生活作證:他尊重每個人,諒解每個人,對待他的僕役猶如兄弟,避免庸俗的娛樂。

馬爾定退役後,前往法國普瓦捷(Poitiers),投靠那裡的主教聖依拉略(St. Hilarion)。這位主教後來祝聖他為執事和司鐸。然而馬爾定卻嚮往隱修生活,於是和幾位徒弟在利居熱(Liguge)創立了歐洲最古老的隱修院。大約十年後,圖爾地方缺乏主教,因此教友們公推馬爾定為主教。從那時起,馬爾定開始專心致力於在各鄉村傳播福音的工作,同時培育神職人員。

即使許多聖跡都被歸功於聖馬爾定的轉禱,但最為人所樂道的還是聖人的一項愛德行為。當他還是青年軍人時,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個被冷天凍得僵硬發抖的窮人,他於是抽出自己的佩劍,把身上披的外袍割成兩半,將一半送給那個窮人。那天晚上,他在夢中看到耶穌微笑顯現給他,身上穿的竟是他割開給的那件外袍。

聖馬爾定的愛德行為和耶穌行增餅增魚的奇跡,是同樣的邏輯。耶穌行奇蹟飽飫饑餓的人,尤其是使自己在聖體聖事內作為人類的食糧,成為天主的愛的最高表現,這是分享的邏輯,是真正表現對別人的愛。求聖馬爾定幫助我們瞭解到只有透過共同的分享,才有可能面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挑戰,也就是建立世界的和平與正義,使人人都能夠度尊嚴的生活。

371年,法國都爾(Tours)主教利多留斯(Lidorius)過世,瑪爾定因為身為隱修院領導者而聲名遠播,因此被都爾城的市民請求擔任他們的主教。相傳他原先不願意擔任此職,於是在附近的鵝舍躲了起來;但是他身旁幾隻不識趣的鵝卻在他躲避市民時叫了起來,害他被市民們找到行蹤不得已成為都爾主教。

瑪爾定鵝

聖馬爾定主教於 397年11月11日逝世,享年80多歲。他的遺體存放在法國都爾聖馬爾定大殿(Basilica of St. Martin of Tours),位於巴黎西南約300公里。除了天主教會外,正教會、聖公會和信義宗也敬奉這窮人之父。每年11月11日,羅馬天主教會慶祝聖馬爾定之紀念日。在這天,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德國和奧地利一些地區也慶祝聖瑪爾定節(St. Martin’s Day),有紙燈籠遊行,由打扮似聖馬爾定的人騎在馬上帶領,兒童一起唱有關聖馬爾定的歌曲。「瑪爾定鵝」成為聖瑪爾定節的代表性應景食物。

讓我們效法聖馬爾定,做愛德的福音的慷慨見證。聖馬爾定,為我等祈!

 

綜合:教宗本篤十六世 2007年11月11日三鐘經前講話、維基

十一月十日: 聖良一世 教宗聖師 紀念日


十一月十日:聖良一世 教宗、聖師 紀念日
Memorial of St. Leo the Great, Pope and Doctor of the Church

教宗大聖良一世(Pope St. Leo the Great)於 1754 年被本篤十四世冊封為教會的聖師。正如傳統在他的名字前所加的「大」字所代表的,聖良一世的確是給羅馬宗座帶來光榮的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教宗,在鞏固宗座的權力和名聲上貢獻良多。他是第一位羅馬主教以「良」(Leo)作名字,之後有十二位教宗跟隨他。他亦是首位教宗的講道能傳留後世,這些講道都是當年他於慶典中,對圍繞在他身邊的子民的講話。

聖良一世原籍杜西亞 (Tuscia) ,430 年左右成為羅馬教會的執事,之後在教會的地位日趨重要,以致 440 年,當時正統治西羅馬帝國的卡拉巴思迪亞 (Galla Placidia) ,邀請他到高盧(Gallia),以挽救該地所處的困局。然而教宗西思篤三世 — 其名字與聖母大殿那些瑰麗的鑲崁畫總是連在一起 — 卻於該年夏天辭世,良被選接替他,當良接獲這消息時,還在高盧進行他的和平調停工作。返回羅馬後,新教宗於440年9月29日被祝聖。從此開始他那超過二十年的教宗任期,可以肯定這是教會史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教宗任期。當他於461年11月10日去世時,人們把他的遺體葬在聖伯多祿墓旁。其遺髑今日仍保存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其中一處祭台中。

教宗說服亞狄拉停止侵略

教宗良真是生逢亂世,蠻族的不斷入侵,西羅馬帝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加上長期存在著的社會危機,這一切都促使羅馬主教,在民生和政治方面,要擔當起重要的角色,就如在一個半世紀後,更明顯地發生在大額我略的教宗任期內一樣。這一切當然也大大提升了羅馬宗座的重要性和聲望。在教宗良的生平中,有一事尤其為人所稱道,這要回到 452 年,教宗於曼多化城 (Mantova),與一個羅馬特使團一起,會見烏里族(Unni) 的首領亞狄拉 (Attila) ,並說服他停止其侵略行動,讓義大利半島其他地方,得以逃過一劫。因為當時義大利的東北部已被亞狄拉入侵,可以說哀鴻遍野。這麼重要的事件當然很快便被記入史冊,成為教宗良的和平調停行動的一個特徵。三年後,455 年,同樣的事件再發生,這次入侵的是圳佘里高的凡達爾蠻族尹達利人。雖然這次教宗良的遊說行動沒有成功,未能阻止尹達利人入侵羅馬,但他的勇氣已讓人佩服不巳。455 年春天,尹達利人來到羅馬的城門外,開始進攻這個全無抵抗能力的城市,結果羅馬被搶掠了兩個星期。最後,教宗良只由他的神職培伴著,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前去見入侵者,要求他停止其劫殺行動。教宗此舉至少讓羅馬城避過被焚的厄運,而當時城中庇護著部份受驚嚇的羅馬市民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及聖若望三座大殿,亦得以逃過一場恐怖的劫掠,保存下來。

今日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有關教宗良所做過的事,首先要多得他留下來的那些美麗動人的講道,這些講道幾乎有一百篇,全部以簡明優美的拉丁文寫成;其次是他的書信,大約有一百五十封。這些作品不但讓我們看到這位教宗,如何透過不斷的教誨和書信往還,在愛德中為真理服務的偉大的一生,也展現出他的神學家和牧者的身份。在他的信友和羅馬市民的不斷推動下,及與其他不同教會的交往和扶助他們的所需中,對羅馬主教的首席權這問題,教宗良一直是個永不言倦的支持者和推廣人,視自己為伯多祿宗徒的真正繼承者:關於這一點,當年很多參與加采東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alcedon) 的主教,大部份屬東方教會,都顯示他們出有此共識。

451 年召開,共有三百五十位主教出席的加采東大公會議,在當時來說,是教會歷來所舉行的最重要的一次大公會議。加采東代表的,是在它之前所舉行的三次大公會議,即 325 年的尼西亞、381 年的君士旦丁堡和 431 年的厄弗所,所討論的基督學問題的一個穩固終點。事實上,這四個總結古代教會的信仰的大公會議,在下一世紀,即第六世紀,已被喻為四福音,即如教宗大額我略在他一封著名的信中所肯定的,他說:「要接受和尊敬這四個大公會議,一如尊敬那四部神聖的福音書一樣」。原因是,額我略繼續解釋:「這四個大公會議就有如一塊四方型大石,神聖的信仰的結構在它上面建築起來」 。而加采東大公會議,透過否定艾烏狄奇(Eutiche)不承認天主子有真正人性這異端,確認在天主子的獨一位格中,天主性和人性,不相混淆、不相分離地互相結合。

教宗良曾在一份致君士旦丁堡的主教的重要教義文獻,即一般所稱的《致華韋安文》中,確定有關耶穌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這端教義,在加采東大公會議中,大會也宣讀了該文獻,並獲與會的全體主教歡呼讚成。關於這事,大公會議的記錄如此報道,大會的神長都一致異口同聲宣稱:「伯多祿藉著良的口講了話」。在那個由於基督論問題引發的激烈爭辯的年代,良一世曾多次介入,但特別是這一次,最能清楚顯示出,教宗是如何迫切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伯多祿繼承人所肩負的不同責任。他所擔當的角色,在教會中是獨一的,因為正如良自己在他其中一篇講道中所說:「一切要傳給所有宗徒的,都託付給一位宗徒」。因此,不論在何處,西方也好,東方也好,身為教宗,要懂得在不同情況下,謹慎地、同時堅定和明智地、透過自己的書信和特使,作出介入。如此一來,可以讓大家見到,為了能夠有效地為基督唯一的教會的最大特性 — 共融 — 服務,無論是以前,或是今日,羅馬首席權永遠不可或缺。

對外教人或對基督徒來說,那時羅馬實在是活於水深火熱中,教宗良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處的歷史時刻和經歷的階段,有別於外教人訴諸謎信和摩尼派的行動,他懂得透過自己的牧民工作和講道,守護在羅馬市民和信友身旁。為一個不但飽受饑荒、不義和貧窮所摧殘,還要承受從四方八面湧到的難民的羅馬,提供愛德服務。把禮儀帶入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他把辨別一年四季更替的「四季齋期」中的禁食,和愛德工作及哀矜捐獻結合起來。尤其是,大良一世教導他的信友 — 而他所說的話今日對我們依然有效 — 基督徒的禮儀並非對過去事件的記憶,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使一個不可見的現實可以有所行動。就像他在一篇解釋一年任何時期都要慶祝復活節的講道中所說 ,「我們所慶祝的不是一些已過去的事,而是一件發生在目前的事」。而所有這一切,都包括在一個嚴格規範著的計劃內,教宗良強調說,正如當日造物主為了賜給人生命,向著祂自己用地上的坭土造成的人噓了一口理性生命的氣,在原罪出現後,祂打發祂的兒子到世上來,透過一個充滿恩寵的新生命,恢復人所失落的尊嚴同時摧毀魔鬼的勢力。

這正是教宗大良一世透過他致加采東大公會議的信,在基督的奧蹟的教義上,所作的有效和實質的貢獻,之後再經加采東,向後世確認聖伯多祿於凱撒肋雅的斐理伯所說的。並與伯多祿一起,有如伯多祿一樣宣認說:「你是基督,生活的天主之子」。因此是天主也是人,「屬人類中的一個,只是不受罪的沾染」。正是在這基督論的信德的力量的支持下,教宗良成為和平與愛的攜帶者。他同時指給我們看:在信德中我們可以學會愛。因此,讓我們也學教宗大良一樣,相信真天主和真人的基督,並且每日都透過我們促進和平的行動及對近人的愛,實踐這信德。

大聖良一世,為我等祈!

 

來源: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3月5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要理講授)

 

十一月九日: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慶日

十一月九日: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慶日
Feast of the Dedication of St. John Lateran Basilica

「拉特朗大殿」(Lateran Basilica)是教宗作為羅馬主教的主教座堂,也是全球天主教會的母堂。拉特朗大殿的全名是「拉特朗至聖救主、聖若翰洗者、聖若望聖史總殿」(Archbasilica of the Most Holy Saviour and Sts. John the Baptist and the Evangelist in the Lateran),是羅馬四座「特級大殿」(major basilica)之一和全球七座「教宗大殿」(papal basilica)之一。

「拉特朗」是公元前四世紀一名羅馬護民官的名字,他在該處建築了一座宮殿,後來被君王沒收。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王將該地送給教宗米迪(Miltiades),之後教宗便遷移到那裡,興建了主教座堂。自此,羅馬主教一直在那裡居住,直至1309年教宗克萊孟五世(Clement V)前往到法國亞維農。1377年,當教宗回到羅馬時,宮殿已經殘缺不堪,所以教宗才最終遷往梵蒂岡定居,直至現時。

大殿最初於324年11月9日祝聖(奉獻),其後十世紀和十二世紀再被祝聖。十一月九日是「奉獻拉特朗大殿」的禮儀慶節,全球均以「慶日」(feast)之規格舉行,在大殿中則以「節日」(solemnity)的規格慶祝。若這天是主日,這慶日也會代替常年期主日的慶祝。

每位新教宗當選後,也會前往拉特朗大殿進行就職典禮。今天,教宗方濟各也專程前往這聖若望大殿,為祝聖羅馬聖瑪爾谷大殿主任司鐸成為羅馬教區輔理主教。

 

圖片:CNS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