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8:26-40
上主的天使向斐理伯說:「起來,往南行,沿著由耶路撒冷下到迦薩的路走,即曠野中的那條路。」他就起來去了。看,有個厄提約丕雅人,是厄提約丕雅女王甘達刻的有權勢的太監,也是她寶庫的總管;他曾來到耶路撒冷朝聖。他回去的時候,坐在車上誦讀依撒意亞先知。聖神就向斐理伯說:「你上前去,走近這輛車子!」斐理伯就跑過去,聽見他誦讀依撒意亞先知,便說道:「你明白所誦讀的嗎?」他答說:「若沒有人指教我,怎麼能夠?」於是,請斐理伯上車與他同坐。他所誦讀的那段經正是:「他如同被牽去宰殺的羊,又像羔羊在剪毛者前緘默,他也同樣不開口。在他屈辱之時,無人為他申辯。誰能描述他的後代呢?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被奪去了。」太監向斐理伯發言說:「請你說:先知說這話是指誰呢?是指自己或是指別人?」斐理伯便開口,從這段經文開始,給他宣講了耶穌的福音。他們沿路前行的時候,來到了一個有水的地方,那太監就說:「看,這裏有水;還有什麼阻擋我受洗呢?」【斐理伯答說:「你若全心相信,便可以。」他答說:「我信耶穌基督就是天主子。」】他就命車停住,斐理伯和太監兩人下到水中,斐理伯給他付了洗。當他們從水中上來的時候,主的神把斐理伯提去,太監就再看不見他了。他就喜喜歡歡地往前行自己的路。斐理伯卻在阿左托出現,以後經過各城,宣講福音,直到凱撒勒雅。
福音:聖若望福音 6:44-51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裏來,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記載:『眾人都要蒙天主的訓誨。』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裏來。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只有那從天主來的,才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信從的人,必得永生。我是生命的食糧。你們的祖先在曠野中吃過『瑪納』,卻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誰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我所要賜給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
2017年5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教會應該站起來,上前去,傾聽人們的不安,並常懷喜樂。
教宗指出:「《宗徒大事錄》的前八章是整個教會歷史的概要,包括:宣講、洗禮、悔改、奇跡、受迫害、喜樂,以及那些為了做生意而接近教會的人的醜陋罪過,那些最終詐騙教會的教會恩人」,諸如阿納尼亞和撒斐辣。然而,上主自始至終陪伴祂的門徒們,以奇跡般的標記證實天主聖言。祂從不讓他們孤立無援,在艱難時刻也不例外。」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第八章,講述一個厄提約丕雅太監受洗的事跡。教宗由此提出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起來,上前去;傾聽;喜樂。
首先,天使要求斐理伯「起來,上前去」。
教宗解釋道:「這是福傳的標記。事實上,教會的聖召和莫大的慰藉便是福傳。」
教宗說:「為了福傳,你必須『起來,上前去』。天使沒有說:『你留在家裡安祥地坐著吧!』不是的!教會為了忠於上主,必須隨時站起來,上前去。教會若不站起來,上前去,就是生病了。」她因許多心理和精神上的創傷而自我封閉,把自己關在「閒言碎語的小世界裡,既封閉又缺乏眼界。」
聖神接著催促斐理伯走上前去接近厄提約丕雅太監的座駕。這個皈依猶太教的太監前去耶路撒冷朝拜天主,在路途中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教宗表示:「這是一個總管的皈依,一個『大奇蹟』。聖神催促斐理伯接近他,意味著教會必須懂得傾聽每個人心中的不安。每個男女心中都有所不安,無論好壞,都存在著不安。你要傾聽那份不安。聖神沒有說:『你去勸人改教。』不,不是的!『你要去傾聽。』傾聽是第二步。第一步是『站起來,上前去』,第二步則是傾聽。傾聽的能力在於明白人們的感受,人們的心聲和想法。如果他們想錯了事呢?那我就要傾聽這些錯事,好能知道他們的不安藏在哪裡。我們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安。教會的第二步是要找到人們的不安。」
「這個厄提約丕雅人一看見斐理伯走近,就向他討教依撒意亞先知所指的是誰,並邀他上車同行。教宗指出,斐理伯遂開始溫和地宣講,厄提約丕雅人的不安於是找到解答,使他的心靈充滿希望。這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斐理伯走近並傾聽了他。當這個厄提約丕雅人洗耳恭聽時,上主便在他內施展作為,讓他明白依撒意亞先知所指的是耶穌;他對耶穌的信仰逐漸增長,直到他們行經有水源的地方,他便請求受洗。」
教宗強調:「他自己請求受洗,因為聖神在他的心中施展了作為。我們也要讓聖神在人們的心中施展作為。」
洗禮結束後,始終臨在的聖神就把斐理伯帶到其它地方;而厄提約丕雅人則歡歡喜喜地往前行自己的路。這是教宗提出第三個關鍵詞:喜樂,「基督徒的喜樂」。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徒即使在艱難時刻也保持喜樂,因為斯德望被亂石砸死後,一場大迫害立即爆發,基督徒四處逃散,有如隨風而飄的種子,但他們不斷宣講耶穌的聖言。願上主賜予恩寵,使我們每個人都活出這樣的教會:站起來,上前去,傾聽人們的不安,常懷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