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將於7月9日舉行「關愛受造界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7月3日,聖座新聞室記者會上公布教宗良十四世將於2025年7月9日首次舉行「關愛受造界彌撒」,該彌撒將使用由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與教廷禮儀及聖事部共同編製的新彌撒經文。教宗將於度假期間,與位於岡道爾夫教宗夏宮的「願祢受讚頌莊園」(Borgo Laudato Sì)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一同私下慶祝此彌撒。

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部長切爾尼樞機(Cardinal Michael Czerny)在記者會上表示,藉由這套新的彌撒經文,「教會為我們每個人對自然界──我們共同的家園──應承擔的責任,提供了禮儀上、靈修上及團體層面的支持。這樣的服務實在是一項信德、望德與愛德的偉大行動。」

這台關愛受造界的彌撒,「召喚我們成為天主所託付給我們的忠信管家,這不僅體現在日常的抉擇與公共政策上,也應滲透到我們的祈禱、禮儀,及在世界中的生活方式裡。」

推動整體生態的途徑

《羅馬彌撒經書》中包含49種不同的「各種需要彌撒」,其中17種針對社會公民的需求。這次新增的「關愛受造界彌撒」將納入這一類別之中。該彌撒經文已獲教宗良十四世批准,並由教廷禮儀及聖事部於2025年6月8日以法令形式正式頒布。

這份禮儀文本是多個聖座部門合作的成果,靈感來自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發表的通諭《願祢受讚頌》,該通諭今年是頒布十週年紀念。此外,今年也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於1990年世界和平日文告《與造物主和好與受造界共存》發表35週年。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秘書長維奧拉總主教(Vittorio Francesco Viola)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台彌撒將《願祢受讚頌》的核心精神,轉化為祈禱的形式,放入通諭所重申的神學架構之中。」他強調,這些經文是對於錯誤理解通諭、將其誤讀為「虛假或膚淺的生態訴求」的良方。事實上,他稱《願祢受讚頌》是一部「生態-社會通諭」,而非單一的環保文件。

為受氣候變遷影響者祈禱

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部長切爾尼樞機(Cardinal Michael Czerny)指出:「受造界不是附加的主題,而是始終存在於天主教禮儀之中。」他表示聖體聖事「結合天地,涵蓋並貫穿整個受造界」,在聖祭中我們「為所領受的餅和酒讚美天主」。

樞機又引用教宗良十四世在2025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中的話說:「在這個我們最脆弱的弟兄姊妹首先承受氣候變遷、森林砍伐和污染摧殘的世界中,關愛受造界成了我們信仰與人性的一種表達。」

切爾尼樞機提醒人們注意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中的警告:「大地的哀號與窮人的哀號,是同一個哀號。」若我們以為所需解決的只是環境問題,卻忽略人群受苦的現實,那便陷入了「膚淺的生態觀」。

他指出,藉由這份新彌撒經文,「教會為人類對自然界──我們的共同家園──應承擔的責任,提供了禮儀、靈修與團體層面的支持」,而這正是一項「信德、望德與愛德的壯舉」。他補充說,這台彌撒提醒我們:「要忠實地作天主所託付的受造界的管家,不僅要在日常抉擇與公共政策中,亦要在祈禱、禮儀與生活方式中實踐這使命。」

彌撒中的讀經與祈禱文

維奧拉總主教指出,這台彌撒的讀經選文「內容豐富,值得深思」。舊約選讀包括《智慧篇》13:1-9,指出人應藉受造界認識天主。答唱詠選用《聖詠》第18篇「諸天傳述天主的光榮」及第103篇「願上主的一切受造物讚美祂」。

新約讀經為《哥羅森書》1:15-20,肯定基督是「不可見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中的首生者,萬有都是在祂內受造的」。福音則建議選用《瑪竇福音》兩段經文:6:24-34「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牠們」,以及8:23-27「耶穌平息風浪」的記述。

彌撒中的祈禱文也反映出關愛受造界的精神,如:「當我們期待新天新地來臨時,願我們學習與萬物和諧共處。」

關於《傳統守護者》的說明

最後,在記者會中回應關於2021年教宗方濟各頒布的宗座手諭《傳統守護者》”Traditionis custodes” (關於使用 1970 年更新前的羅馬禮儀) 近期媒體報導一事,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表示,已刊出的報導內容「非常片面且不完整」。他指出,有關諮詢還包含了後續機密文件與其他補充資料,這些也一併呈交教義部審議。

資訊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2022年「受造界時期」影片

教會每年由9月1日「照料受造界祈禱日」開始,至10月4日生態主保聖方濟亞西西瞻禮日為止,慶祝「受造界時期」,鼓勵基督徒努力照料我們的共同家園並為受造界祈禱。

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的主題是:「聆聽受造界的呼聲」。教宗表示:「這個聲音一方面是讚頌上主造物主的甜美的歌聲,另一方面也是控訴我們人類施加虐待的悲苦之聲。」教宗呼籲我們聆聽這些悲苦的呼喊,個人和團體作出生態皈依,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破壞生態的種種制度。

此片由宗座促進全人發展部、願祢受讚頌運動及聖座傳播部製作,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翻譯。

延伸資料

「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願祢受讚頌」通諭

夏主教帶你重溫《願祢受讚頌》通諭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談說天地 綠識傳人-愛主愛人受大地 (嘉賓:鄭生來神父)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是口號那麼簡單,因為人類確實需要以行動來保護大地,一個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園。因此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頒布了《願祢受讚頌》通諭,內容圍繞著天主、人與自然三者之間的關係,邀請人類對生態危機作出反思,並認清自己的角色。今集《談說天地》邀請了一位在教會中的環保先鋒,香港教區非牟利慈善團體「天主教綠識傳人」的主席鄭生來神父,與我們一起去愛主愛人受大地。

鄭生來神父語錄:

「愛大地是信仰不可或缺的部分,信仰就是給了我們一個基礎。」

「天主欣賞自己的創造,我們基督徒也要懂得與天主一起欣賞祂的創造,如果您要去欣賞,您就要認識、接觸、瞭解地來欣賞。」

按此收看《談說天地》其他集數

湯漢樞機牧函 – 人類生態與家庭:「鞏固婚姻﹔不應重新界定婚姻!」

john-tong-letter-img-gen-610x343

john-tong-letter-en-610x343

來源: 天主教香港教區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亞洲教會響應教宗的號召,與氣候變化抗爭


亞洲主教團協會8月18至19日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以氣候變化為題的研討會,東南亞各國教會派遣代表出席。緬甸仰光教區總主教波(Charles Maung Bo)樞機在開幕禮彌撒中強調,為應對目前世界性的氣候危機,需要「實際解決方案」。

波樞機邀請亞洲天主教會所有負責人士,要警惕「摧毀人類家庭和受造界」的邪惡,「攜手努力為環保奮鬥」,以此響應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的呼籲,照料共同家園。

波樞機提到近幾年使緬甸遭受打擊的眾多自然災害:2008年的納爾吉斯氣旋風暴 導致超過15萬人死亡,80萬人疏散;近幾個星期的水災殃及150多萬人。「窮人不知道何為『全球變暖』,卻因氣候改變在近十年來經常成為受害者」。樞機 最後表示:「我們處在人類歷史的十字路口,過去那些斷斷續續危害我們生態系統的因素,如今轉變成我們地球上的慢性疾病。」他呼籲眾人通力合作,意識到需要 達成這最終目標的迫切性。

泰國明愛會主席班宗·猜耶叻(Philip Banchong Chaiyara)主教同意波樞機的見解。他在研討會的發言中提到「為照料共同家園制定策略」人人有責,為保護受造界每個人都「扮演各自的角色」。亞洲主 教團協會氣候變化辦公室秘書長席爾瓦(Allwyn D’Silva)神父對今日社會日益意識到氣候問題的嚴重性表示讚賞,他強調「唯有眾人團結一致,才能面對氣候挑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