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會見新加坡當局:推動人類共同福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劇院會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及外交使團的代表,並發表在新加坡行程中的首篇講話。教宗首先對新加坡當局的熱情款待表示感謝,並指出新加坡在當今世界中的獨特角色,即是“一個首要的商業十字路口和不同民族的相遇之地”。

成長與韌性

教宗指出新加坡有一個逐漸成長與韌性發展的歷史,從“不起眼的起源”到一個高水平的發展。這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以國家特色為考量,制定深思熟慮的規劃與舉措並不斷予以實現的成果。教宗提到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先生的遺產,指出“他為國家的快速發展和轉變提供了強勁動力”。

接著,教宗指出:“同樣重要的是,新加坡不僅實現了經濟繁榮,而且還努力建設一個高度重視社會正義和共同福祉的社會。我特別想到你們透過公共住宅政策、高品質的教育和高效的衛生醫療系統,致力於改善公民的生活條件。我祝願你們再接再厲,好使新加坡的所有居民都能充分地參與其中。”

尋求共同福祉

然而,教宗也提醒不要過分講求“實用主義和吹捧績效”,這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導致邊緣群體被排斥。為此,教宗說:“我希望特別關注窮人和年長者,前人的勞動為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新加坡奠定了基礎;也要保護移民工人的尊嚴,他們為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必須保證他們獲得公平的薪資。”

數字時代的社會和諧

隨後,教宗提到培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當前數字科技的時代。教宗指出:“培養真實、具體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技術來拉近我們彼此的距離,促進理解與團結,而不是在虛擬及觸摸不到的世界裡把我們自己孤立起來。這很危險。”

接著,教宗也強調了新加坡不同種族、文化和宗教的和諧共存。教宗說:“在遵守共同法規的情況下相互尊重、合作、對話,以及自由表達信仰,這一切是新加坡成功與穩定的決定性條件,也是實現一種既不衝突也不混亂的發展、一種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天主教會在新加坡的貢獻

教宗繼續說道:“天主教會在新加坡自傳入之初,就因著傳教士及信友的犧牲與奉獻精神,努力為這個國家的道路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特別是在教育和衛生醫療領域。天主教團體始終受到耶穌基督福音的激勵,也總是處於愛德工作的最前沿,為人道主義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管理著多個衛生健康機構和許多人道主義機構,包括我們大家熟知的明愛會。”

“另外,依據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的指示,教會本著開放和相互尊重的精神,不斷促進不同信仰團體之間的宗教對話與合作,這是建立公正與和平社會的基礎。”

於是,教宗特別提到了他這次訪問新加坡的目的,說道:“我這次的訪問,就是在信仰內堅定天主教徒,並敦促他們,為了建設一個健康和有凝聚力的公民社會、為了共同福祉及為做出清晰的信仰見證,繼續以喜樂及奉獻的精神與所有的善心男女合作。”

以超越國家利益的精神,共同為友愛工作

教宗強調,對於“受到衝突和血腥戰爭威脅”的國際秩序,新加坡能扮演特殊角色。教宗說:“我鼓勵你們繼續為人類團結及友愛、為每個人、各民族及所有國家的共同福祉而努力,常懷著一種既不排斥任何人,也不侷限於國家利益的包容態度。”

致力於可持續發展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期許新加坡政府及人民為人類的共同福祉繼續努力。教宗說:“你們對可持續發展和守護受造界的努力是值得效仿的榜樣。新加坡是人類通過以責任感、包容及友愛的精神和諧共同工作而取得成就的卓越典範。我鼓勵你們信賴天主的應許和祂對所有人的父愛,繼續走這條道路。”

最後,教宗祈求天主引導新加坡領導人回應人民的需求與期望。“願天主降福新加坡”。

教宗在獅城會見耶穌會會士,暢談聖召和亞洲的挑戰

圖片:Vatican Media

利瑪竇和雅魯培神父:這兩位人物對耶穌會和普世教會來說猶如燈塔,他們也伴隨了教宗方濟各在新加坡與耶穌會弟兄大約一個小時的會面。9月11日教宗風塵僕僕抵達新加坡、他第45次國際牧靈訪問的最後一站。當天下午原本是教宗休息的時間,但他渴望特地抽空與同會弟兄相見。這是他此行第三次與耶穌會士會面,第一次是9月4日在印尼雅加達,第二次是9月10日在東帝汶帝力,第三次便是在新加坡。

家庭聚會

新加坡聖方濟各·沙勿略退省中心是教宗這次舉行「家庭聚會」的場所。這個退省中心座落在山間,距離繁華的市中心約半小時的車程,教宗這幾天正是下榻於此。

大約25名不同年齡段的耶穌會士在那裡晉見了教宗,他們大多居住在新加坡,也有些人從其它地區而來,例如馬來西亞。

同為耶穌會士的聖座文化教育部副秘書長習安東神父也參加了這次「家庭聚會」。他向本新聞網表示,與會的同會弟兄當中「有年輕人,其中有一個剛晉鐸,其他有比較年長的,也有幾個體弱多病。教宗非常溫柔地與他們相處」。這次「聚會一如既往地進行了一個小時。與在前沿奮鬥的耶穌會士的聚會,一如既往地親切融洽、洋溢著手足之情。後來,教宗想要再多做些事。他似乎不願意離開這如此親切的家庭氣氛」。

習安東神父在X平台上發布了幾張照片,照片中的教宗笑容滿面、輕鬆愉快。習安東神父透露,教宗很快就把時間留給弟兄們發問。他們談論的主題繁多又艱鉅,首先便是當地教會此刻面對的挑戰。「教宗表明,信仰必須深入人們的挑戰,並強調了亞洲今天的重要性,稱之為關鍵的大洲。因此,耶穌會士蒙召生活在這個挑戰相當獨特的地方」。

祈禱的「挑戰」與雅魯培的見證

此外,教宗也再三強調祈禱的重要性,視之為一種挑戰。換句話說,就是要「始終效法雅魯培神父的榜樣,懷著祈禱的精神去應對社會上的種種挑戰」。

雅魯培神父是西班牙籍耶穌會士,曾於1965年至1983年擔任總會長。他被宣布為天主的忠僕,目前列真福品案正在推進當中。習安東神父指出,「教宗方濟各多次提到這位偉大的總會長神父。他表明自己與他十分親近,盼望他能列真福品和聖品」。

聖召和培育

教宗與同會弟兄們在談話中也不忘探討牧靈的議題。習安東神父說:「教宗尤其討論了聖召,以及聖召其實現在也還有。也就是說,有些人、有些青年有意棄俗修道,但他們有時候害怕培育。因此,教宗建議不要放低標準。在這層意義上,積極的一點是,他重申務必要接受高水平且足以應對我們時代挑戰的培育。」

利瑪竇的典範

談話中除了提到雅魯培神父以外,也談論了利瑪竇這位在中華大地傳教的偉大耶穌會使徒。「他是另一位標竿人物,因為他對於這個地方的耶穌會士來說是個參照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新加坡國會大廈接受歡迎禮,拜會總統和總理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新加坡展開了正式會晤活動,一早前往國會大廈接受歡迎禮,並且禮節性拜會該國總統和總理。這座獅城是教宗第45次國際牧靈旅行的最後一站,此前他訪問了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以及東帝汶。

願獅城社會傳遞希望

12日上午,教宗座車抵達新加坡國會大廈門口,尚達曼總統上前迎接教宗,陪伴他進入會場。新加坡儀仗隊早已在入口大廳列隊等候,待教宗與總統在台階上就位後,先後演奏起梵蒂岡國歌和新加坡國歌。

隨後,站在台階下的雙方代表團依序上前問候。教宗獲贈了一株美麗又名貴的白色胡姬花,並受邀在花盆中插上一張標示牌,上面寫著:「教宗方濟各石斛蘭。」此舉典雅高貴,同時又熱情好客。

在此機會上,教宗在貴賓簿上寫道:「就像星辰曾經引領了東方賢士那樣,願智慧之光始終指引新加坡建設團結的社會,使之能傳遞希望。」

接著,教宗進入淡馬錫廳,禮節性拜會新加坡總統尚達曼,並與總理黃循財舉行會晤。

教宗最後辭別新加坡國家領導人,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文化中心劇院,出席下一項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抵達新加坡,受到熱烈歡迎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1日,教宗方濟各抵達新加坡,這是他第45次國際使徒之旅的最後一站。教宗此行中已經到訪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帝汶,現在要在新加坡進行兩天的訪問活動。教宗的座機於當地時間下午2點53分抵達樟宜國際機場,新加坡文化部長、當地團體和青年,以及駐新加坡宗座大使前來迎接。

機場歡迎

4名不同民族的兒童為教宗表演了歡迎舞蹈,然後以各自的語言向教宗表達了歡迎的話語,其中的華人兒童對教宗說:「歡迎來到新加坡!」接著代表所有兒童向教宗獻花,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在航站樓外也有許多群眾手拿小旗和標語牌歡迎教宗,標語牌上用英語寫著「祝你健康!」、「喜樂」等詞句,他們還歡呼著「教宗方濟各!」

教宗抵達新加坡後,當天唯一的活動是在「聖方濟各·沙勿略」退省中心與在該國的耶穌會士們進行私人會晤。這座建築物原先是「聖方濟各·沙勿略」修道院,從1997年起用於靈修避靜活動。教宗在新加坡的這幾天就下榻於此。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小國,最初是一個捕魚港和當地的貿易中心,16至19世紀成為柔佛蘇丹國的一部分。新加坡的現代歷史始於1819年,當時英國人拉弗爾斯(Thomas Stamford Raffles) 與蘇丹國簽訂條約,將新加坡島南部,也稱作烏戎島的地區列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地點。經過5年的時間,整個島嶼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占領了新加坡,將之改名為“昭南島”。日本於1945年投降後,新加坡再次回到英國人手裡。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李光耀任總理。1963年,新加坡脫離英國,宣布獨立,加入馬來西亞的新聯邦。然而,由於聯邦內的矛盾無法化解,兩年後便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

建國後,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成了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儘管國土面積小且缺乏天然資源,如今新加坡已成為世界上最清潔、最安全和高科技含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同東帝汶的帝力一樣,新加坡也屬典型的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全年氣溫高,尤其潮濕,基本沒有季節變化。

隔天的活動

9月12日,教宗將在國會大廈接受歡迎、禮節性拜會國家元首、會晤總理。然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文化中心劇院會見當局、公民社會及外交使團並發表在新加坡行程中的首篇講話。預計,教宗會以私人的形式在“聖方濟各·沙勿略”中心與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進行私人會晤。當天的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教宗於下午在“國家體育場主持彌撒,與當地信友見面。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告別東帝汶,前往此行的最後一站新加坡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1日,教宗方濟各離開了東帝汶首都帝力,前往新加坡,這是他第45次國際使徒之旅的最後一站,此前他去了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在帝力會晤青年之後,教宗與東帝汶總統奧爾塔 (José Ramos-Horta)進行了簡短的談話。登機之前,教宗告別了當地隨行人員和東帝汶代表團。

教宗乘坐的帝力航空公司的專機於當地時間中午12點25分起飛,預計大約4個小時後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機場。歡迎儀式結束後,教宗將前往“聖方濟各·沙勿略”退省中心與耶穌會士們進行私人會晤。教宗將在新加坡停留至9月13日,然後返回梵蒂岡。教宗訪問新加坡的座右銘是“合一與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東帝汶會見青年:愛是服務與修和

圖片:Vatican Media

「我們是教宗的青年!」2024年9月11日上午,東帝汶的青年男女在首都帝力的會議中心高呼這句話,歡迎教宗方濟各。他們身穿著黃色、白色,或是黃白相間的上衣,上面印著教宗方濟各的肖像和一句格言:「青年組成年輕的教會。」

教宗此行在東帝汶的最後一項活動,就是與青年相會。大約1千人齊聚在會議中心的大廳內,2千人聚集在會議中心外邊,熱情地向他們口中的「青年的教宗」致敬。教宗一進入會場,先是在聖母像前獻花,然後坐在台上欣賞青年的歌舞表演,在音樂的感染力下跟著節奏拍手,微笑稱好。接著,教宗聆聽了四名青年,以及全國天主教青年委員會執行主席方濟各(Francisco Indra do Nascimento)神父的見證。

發出聲響的重要性

教宗在講話中首先以該國官方語言德頓語向青年問候「早上好」,然後與他們展開對話。他向青年拋出的第一個問題令他們略感意外:「青年做什麼事呢?」教宗如此問道,青年高聲說出的嚴肅答案展現出那深入東帝汶生活的宗教情操。有個青年回答「宣講基督」,另一個青年說「宣揚天主聖言」,還有一個說「彼此相愛」。教宗點頭表示讚許,但也強調青年必須發出聲響。

充滿希望和未來的土地

教宗對青年說:「你們在這片土地的居民當中占大多數,你們的臨在使這片土地洋溢著生命力、希望和未來。」教宗提醒他們傳承了前人建國的遺產。「你們不可失去有關先人的記憶,他們在鞏固這個國家的過程中做了很多犧牲。」

教宗邀請他們不要丟失信仰的熱忱,不可屈服於「那些擊潰青年」的惡習,例如酗酒、吸毒,以及「許多帶給人半小時歡愉的東西」。

尊重老人

緊接著,教宗鼓勵年輕人懷抱夢想,因為「一個沒有夢想的年輕人,等於在過退休生活」。青年還在人生的半路上,前有老人、後有兒童:「老人和兒童是一個民族最大的寶藏。」教宗強調,老人能帶給青年智慧,青年必須尊重老人、照顧老人,千萬不可以把老人當成恥辱來對待。

自由、使命和友愛

教宗稱東帝汶是一個「微笑的國家」,那裡有「精彩的英雄事蹟、信仰經歷、殉道故事,尤其是信仰與修和的經驗」。教宗問青年,誰是歷史上最會寬恕與修和的人?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是耶穌!教宗說:「耶穌是我們的長兄,祂希望我們大家團結在一起。」

教宗由此向青年提出三點建議:自由、使命和友愛。談到自由,教宗從德頓語的自律(Ukun rasik-an)一詞出發,解釋說:一個青年如果無法自律,就是個成癮的人,他非但沒有自由,反倒成了慾望的奴隸,自以為無所不能。

使命則是為了公共利益效勞。青年必須明白,「自由並非為所欲為」。青年肩負著多項責任,其中之一是要學會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

第三點建議是友愛:人人要把彼此視為弟兄姐妹,而非敵人,因為差異需要得到尊重。

教宗邀請青年重複說:「愛就是服務」,以及「愛與修和」。教宗最後叮囑青年要尊重老人,並要剷除各種形式的霸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帝力接見耶穌會士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東帝汶帝力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與神職人員會晤後,便立刻趕往聖座駐東帝汶大使館。41位耶穌會士在使館內等候著教宗,教宗一進入使館大廳就立即與103歲的同會弟兄若翰(João Felgueiras)神父擁抱致意。若翰是全球最年長的三位耶穌會士之一。

若翰神父的見證

從東帝汶印尼佔領時期起,若翰神父就在該國服務,他從未離開過這個國家和它的人民,儘管在最艱難的時期也是如此。教宗對這位葡萄牙籍會士公開表達了敬意。聖父早已知悉這位同會弟兄的臨在,因此他剛進門便徑直走向若翰:“教宗向他表示感謝並擁抱了他。若翰神父十分感動”,《公教文明》主編、教宗亞太四國之旅的隨從人員習努諾(Nuno da Silva Gonçalves)神父向梵蒂岡媒體講述道。

第二次與同會弟兄會面

這是教宗繼9月4日在雅加達與200名耶穌會士會面後,第二次和同會弟兄會晤。下一次會晤將於9月12日在新加坡的“聖方濟各·沙勿略”退省中心舉行。10日上午,包括8名初學生在內的41位耶穌會士來到位於東帝汶首都的聖座大使館,他們來自不同地區,但在東帝汶居住和活動。

國際化的團體

“這些會晤常常是在一片如家庭般親切的氛圍下進行”,習努諾神父繼續說道。在教宗面前的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團體”。他們是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耶穌會士。“這一多元化的團體從事著不同的服務,例如教育年輕人或在教師培訓機構工作。他們認為這些工作和在堂區帶領神操活動同等重要”。

近一小時的會談

會談持續了將近45分鐘,提問、回答、傾訴和逗趣交替其間。習努諾神父強調道,話題“始終圍繞耶穌會士們的生活”,以及“教宗如何看待耶穌會士在世界各地的工作。他們還談到了一些普世主題,例如對社會公義的努力、教會的社會訓導及其重要性”。

本土化的重要性

習努諾神父特別解釋道,聖父“談及福音和文化時,強調了本土化的價值。也就是說,福音必須本土化,文化必須受福傳”。教宗在東帝汶反復提到這一主題,這也是他該國之旅的座右銘“讓你們的信仰成為你們的文化”的核心內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東帝汶主持彌撒:孩童向我們展現卑微渺小的重要性

圖片:Vatican Media

東帝汶首都帝力西部濱海地區塔西·托魯廣場9月10日傍晚變成了敬禮天主的神聖場所,將近60萬人,也就是該國半數的人口聚集在這裡,參加由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的露天彌撒。在夕陽餘暉下,東帝汶的傳統舞蹈為感恩祭做了鋪墊,教宗用西班牙語講道,由東帝汶司鐸分段翻譯成該國官方語言德頓語。

嬰孩的誕生

當天禮儀的讀經和福音以德頓語恭讀,圍繞著一名嬰孩的誕生(參閱:依九1-6、路一26-38)。教宗緊扣這個主題,重申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說:「有一嬰孩為我們誕生了。」

教宗闡明,這些話最初是對耶路撒冷的居民說的,當時「那座城正處於繁盛時期」,卻道德淪喪。即使城市富裕闊綽,窮人卻被遺棄、忍飢挨餓,不忠的情況比比皆是,宗教敬禮「變得越來越只是形式主義」。

因此,依撒意亞先知來宣講天主所開啟的「新視野」。天主無論如何都不會「用軍力、武器和財富」來救他們,而是「通過一個兒子這份禮物」。

嬰孩是祝福也是記號

教宗繼續指出,「在世界每個地方」,嬰孩的誕生都是「喜樂與歡慶的光明時刻」,注入「對善的渴望,回歸純淨與簡樸」。

教宗強調:「東帝汶這裡有那麼多嬰孩,這是多麼美妙的事!你們是個年輕的國家,我們可以看到你們土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生命力。」

這是一份大禮,更是一個記號,提醒眾人務必要「為嬰孩、為弱小者騰出空間,接納他們、照顧他們」。

把自己變得卑微渺小

嬰孩誕生的這個記號也敦促我們要把自己變得卑微渺小。教宗鼓勵說:「我們不要害怕在天主和他人面前把自己變得卑微渺小。為了讓弟兄姐妹能過得更美好、更幸福,不要害怕失去我們原本的生活,付出我們的時間,改變我們的計劃並作出一些犧牲。」

他解釋道,這是「因為真正的君王風範是為了愛而奉獻生命,如同聖母瑪利亞和耶穌那樣。耶穌在十字架上付出一切,變得卑微渺小、無力自保、軟弱無助(參閱:斐二5-8),好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天父的國裡得到一席之地(參閱:若十四1-3)」。

一生謙卑的聖母

聖母瑪利亞也明白這個道理。教宗指出,聖母選擇了「一生卑微渺小,她服務、祈禱,為了給耶穌讓位而退居幕後。即使這要她付出極大的代價,即使她不太了解周遭所發生的一切」,她依然這麼做。

教宗最後鼓勵所有人「在世界上反映出天主聖愛那強烈卻溫柔的光」,用當天禮儀的答唱詠祈求上主「從塵埃裡提拔弱小的人,由糞土中舉揚窮苦的人,叫他與貴族的人共席,也與本國的王侯同位」(詠一一三7-8)。

建設國家進程中重要一步

彌撒結束之際,帝力總主教杜卡莫(Virgílio do Carmo da Silva)樞機向教宗表達了感激之情。樞機說:「今天,塔西·托魯這地方再次成了東帝汶人民一個歷史性事件的中心。」如果若望保祿二世教宗上次的訪問對於東帝汶獨立建國的「自決進程」來說是「關鍵的一步」,那麼今天教宗方濟各的臨在就是「國家及其身份和文化建設進程的重要一步」。

彌撒禮成後,教宗換下祭衣,乘車繞場問候了參禮的信友們。在場眾人揮舞著手中的梵蒂岡國旗和東帝汶國旗,熱情洋溢,高聲歡呼。直到夜幕降臨,信眾依然不減熱火,他們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揮動著,高唱聖歌,遲遲不肯散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帝力會見聖職人員、會士和要理教員:你們是基督的芬芳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東帝汶首都帝力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會見了該國的主教、司鐸、執事、男女奉獻生活者、修生及要理教員。教宗發表講話前,一位修女、一位神父和一位教理教員分別作了信仰見證。教宗指出:儘管東帝汶在世界上處於邊緣地帶,但它卻是福音的中心,而福音總是著眼於邊緣人群。

福音的傳播者是“基督的芬芳”

在三位福音傳播者分享了信仰見證之後,教宗反思了他們的福傳工作及挑戰。教宗透過若望福音記載的“瑪利亞用極珍貴香液抹耶穌的腳”(參閱:若十二1-11)的故事進行反思。教宗強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基督和祂福音的馨香”是“我們必須守護並蒙召去傳播的一個恩典”。他敦促東帝汶的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和要理教員要回歸信仰的本質,並認識自己是在東帝汶土地上的“基督的芳香”。教宗說:“我們已被抹上香液,是基督的芬芳,因此我們要像伯達尼的瑪利亞那樣,珍惜上主透過香液給予我們的愛,這樣愛才不會褪色,不會失去芳香。”

守護福音的馨香並淨化文化

接著,教宗提醒在場的所有福傳的使徒,指出這馨香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用來塗抹基督的腳,用來宣講福音和服務窮人”。這馨香也提醒他們抵禦“不冷不熱的靈性平庸”,因為它“總是潛伏在”日常的生活中。

隨後,教宗進一步強調,需要不斷增長對基督的教導和信仰教義的了解,以幫助“淨化”他們的文化,使其免受與基督宗教信仰相衝突的“陳舊、有時是迷信的行為與習俗”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宗鼓勵他們重視文化中的一些“美好”的方面,諸如,相信復活及對逝者靈魂的尊重。教宗說:“每個文化和社會團體都需要淨化和成長。”(《福音的喜樂》第69號)

傳播福音

教宗繼續鼓勵東帝汶的神職人員和教會工作者要以熱忱和勇氣“傳播福音的芬芳”。他提到福音中瑪利亞打開陶罐倒出香液塗抹耶穌腳的畫面,以及剛才作見證的羅莎修女所說的“行進中的教會”的畫面。教宗說:“當我們有勇氣‘打破’裝有香液的罐子,打破常是封閉的、只為我們個人的需求的‘外殼’時,福傳就會推進。”

於是,教宗提出要為東帝汶的福傳提供“新的動力”,即“植根於悠久的基督信仰歷史”,好讓福音的馨香也能在經歷多年的戰爭後,促進和解、和平、憐憫與正義。

更新福傳“動力”,抵禦暴力及貧窮

教宗表示,福音的馨香是慈悲的,它“能幫助窮人重新站起來”。這馨香必須要傳播,好能與左右東帝汶社會的弊端抗爭,諸如:暴力、酗酒和歧視婦女等。教宗說:“耶穌的福音能夠建立一個新社會。”為此,東帝汶需要“充滿熱情、準備充分和富有創造力”的聖職人員、奉獻生活者和要理教員。

司鐸應是天主慈悲的記號

教宗特別提醒在場的司鐸,要保持謙遜,不要利用自己的身份謀取個人利益或社會聲望。教宗說:“你們要永遠給予人祝福和安慰;永遠做天主憐憫的實施者和天主慈悲的記號。”

最後,教宗以桑喬(Sancho)神父做見證的一句話結束了他的講話,這句話是“天主知道如何照顧那些祂所召喚和派去執行祂使命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帝力擁抱殘疾兒童:他們是我們的老師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9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東帝汶首都帝力的首項活動,是探訪“心靈姐妹”學校的50名殘疾兒童。在從聖座使館到學校的途中,街道上擠滿了歡迎教宗的人。修女們和50名兒童以歡樂的歌聲迎接教宗,身穿傳統服裝、戴著小頭冠的三名兒童在一位修女的幫助下走向教宗,並贈送給教宗一條東帝汶風格的圍巾。

面對這些殘疾兒童和修女們,教宗在聚會大廳簡短的講話中提到人類最後的審判。他解釋說,在最後審判時,耶穌對一些人說“你們跟我來”,並不是因為你們領受了洗禮或堅振,或者沒有說謊、沒有偷竊……,而是因為“你們照顧了我”。

教宗將此稱為“窮人的聖事”,將其描述為“一種鼓勵、建立和加強的愛”。他指出,這就是你們在“這裡找到的愛”。

最後,教宗感謝修女們和她們的合作者所做的一切,也感謝男女兒童和青少年,說道:“他們給了我們讓天主照顧的見證。是他們教導我們如何讓天主照顧我們。他們是我們的老師。為此,謝謝你們。”

教宗隨後讓人將一個呼呼沈睡的、名叫西爾瓦諾(Silvano)的7歲智障孩童推到他跟前。教宗握著他的手,注視著他,向在場的人們說,“西爾瓦諾教導我們什麼?他教導我們要照顧:通過照顧他,我們學會了照顧。就如他讓自己被照顧,我們也要學會讓自己被他人照顧:讓深愛我們的天主照顧我們,讓童貞聖母照顧我們,她是我們的母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