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成全祢聖意 我心足 不再計!
撰文:張心銳神父

今日香港, 饑餓問題似乎不存在,相比貧窮的國家,仍有人餓死。根據香港樂施會、扶貧委員會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香港一百卅多萬人處於貧窮狀態,即每五個人中,便有一人活於貧窮線下。低收入家庭生活負擔沉重, 兒童難以得到三餐溫飽。八成兒童沒法享用營養食物,兩成兒童活於飢餓中, 七成二貧困兒童進食廚餘,更有一成五進食過期食品。三份一長者受健康問題困擾,超過三成長者活於貧窮當中,並掙扎於基本營養。社會及科學早已發展多年,加上政府的推動改善,早應把饑荒問題解決,可惜仍然有人不斷浪費, 仍然有人營養不良,貧富懸殊和資源分配不均仍然在香港社會存在。

饑餓是人類歷史中一個大難題, 本主日福音耶穌就是不忍跟隨他的人餓着肚子回家,用五餅二魚滿足他們的需要。這個比喻一方面表達救恩的整全性,天父關心我們肉體的需要,同時祂也樂意與眾人分享精神的食糧。

基督是人類的希望

讀經一引用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 在充軍之地以色列回歸耶路撒冷,天主免費提供水、酒、奶及豐富的食物。這飲食就是天主的盛宴,因為精神的飢餓比肉體的飢餓更難忍受。孤獨、失望、沮喪, 使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最終便尋找刺激或不適當的方式,填補心靈上的空虛。

不過, 真正的幸福不靠堂皇的包裝,金錢、美色、權力都不能滿足內心的空虛,科技也不能解開人類生命的謎團。舊約中,默西亞時代的象徵, 就是使窮人得到飽飫。耶穌紆尊降貴,成為天降活糧。祂是新約的梅瑟,帶領人覓得自由, 走出幽谷, 達到福地。在祂身上,我們就算走遍曠野也不覺孤獨,在絕望中仍懷有希望。因為祂是黑暗中的明燈,使我們有勇氣活出生命及基督徒的使命。

主動實踐社會訓導

耶穌主動與我們建立關係, 不只是一篇講道或食飽一餐,而是天人的盟約。聖史瑪竇凸顯耶穌:「望天祝福」(瑪十四19 )。看出耶穌對天父的信賴,另一邊廂也反映宗徒們的無信( 17 )。我們不能否認,人類仍停留在病痛、飢餓和貧富不均中,五餅二魚奇跡所象徵的天人合一,尚未實現。基督徒仍有責任,積極地使世界與復活的基督,絕對完美地合而為一,透過我們實質上的慷慨和無私,關懷弱小,按公義原則營商,放棄不義的盈利方式,實踐教會的社會訓導,使增餅奇蹟所提醒我們的天人永恆盟約,完全地實現。

要付出更大的勇氣與慷慨

我們要明白, 在功利及世俗的社會,實踐福音的教導,絕不容易。增餅奇蹟也不是每日發生,但救主總會支持我們。就算面對各種困難,甚或魔鬼的威脅,我們也不用害怕。正如聖保祿宗徒在讀經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是困苦、窘迫、迫害、饑餓、赤貧、危險、刀劍嗎?⋯⋯靠著那愛我們的主,我們在這一切事上,大獲全勝。」(羅八35 、37 )

信仰為我們帶來樂觀的精神, 但這份樂觀不是天真的,而是需要更大的信心、更多的慷慨,甚至付出昂貴的代價,才能滿全。

總結

其實, 我們所擁有的是很微小, 也不敢相信自己微小的力量可以帶來甚麼幫助。但是,我們今天每個正確的抉擇,為家庭、教會及社會都很重要。主耶穌就通過我們每人,成就祂愛的旨意,讓我們在喜樂中,懂得彼此扶持, 互相施與。

本文題目取自AMDG曲目《五餅二魚》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