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聖言主日彌撒:首次授予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在1月23日常年期第三主日,即天主聖言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首次授予來自世界各地的16位男女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其中6位女性、2位男性平信徒領受讀經職;5位男性、3位女性領受要理傳教員職務。教宗在講道中邀請信衆通過聆聽當天的福音内容(參閲:路四14-21),默思「聖言啓示天主」和「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的兩個方面。

「聖言啓示天主」

在「聖言啓示天主」這個方面,教宗說:「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是不是釋放人、親近人、憐憫人和溫柔待人的天主?還是我們認為祂是一個嚴厲無情的法官、一個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冷酷海關人員?我們的信仰是產生希望和喜樂,或者我們中間仍抱持被恐懼壓抑的信仰、一個恐懼的信仰?我們在教會團體中宣告的天主的面容是什麽?是釋放和治癒的救主,還是用罪帶來内疚感來制服我們的可怕的天主?為了使我們皈依真天主,耶穌向我們指示出發點:即從祂的聖言開始。也就是通過給我們講述天主愛我們的歷史,把我們從對祂的恐懼和偏見中解放出來,這些恐懼和成見扼殺了信德的喜樂。聖言打破了虛假的偶像,揭露了我們的投射,摧毀了我們太過於從人的角度去想像的各種天主形象;聖言把我們帶回到天主的真面容,帶回到祂的憐憫慈悲中。天主聖言滋養和更新信德:讓我們把它放到祈禱和靈修生活的中心!讓我們把啓示我們的聖言置於中心地位。天主聖言讓我們親近天主。」

「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

接著,教宗講道第二個方面「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教宗說:「天主聖言把我們引向天主也引向他人。正是當我們發現天主是慈悲憐憫的愛時,我們克服了將自己封閉在一種神聖虔敬情愫的誘惑,這神聖虔敬情愫被簡化為外在的崇拜,它不觸及和改變生活。這是偶像崇拜,它隱蔽而精緻。天主聖言驅使我們從自我中走出來,唯獨用天主釋放的溫良愛的力量走向我們的弟兄姐妹。這正是耶穌在納匝肋會堂向我們啓示的:他被派到窮人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有所欠缺——讓匱乏的人獲得自由。祂來這裡不是為了交付一套規則或主持某個宗教儀式;相反,祂降臨到我們世界的大街小巷,是為了與我們受傷的人性相遇,輕撫被苦難折磨的憔悴面容,治癒破碎的心靈,讓我們從囚禁靈魂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因此,他向我們啓示了最悅納天主的崇拜方式:關懷我們的近人。」

「我們必須回到這一點。每當在教會團體裡有嚴厲冷酷的誘惑,這是一種扭曲倒錯,認為找到天主是要變得更加僵化、有更多的規則、做事更正確、更要一清二楚……等等,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看到生硬的提議時,我們應立即意識到:這是偶像,不是天主,我們的天主不是那樣的。」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提及彌撒中領受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的男女平信徒,指出他們就是蒙召去實踐服務天主聖言的神聖使命。最後,教宗鼓勵道:「讓我們把天主聖言重新置於教會牧靈和生活的中心。讓我們聆聽聖言,以聖言祈禱,並讓我們把聖言付諸實踐。」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欽定常年期第三主日為「天主聖言主日」

Photo taken by: Rodney Leung

教宗方濟各以《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規定普世教會應在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頌揚、反省和推廣天主聖言」。教宗強調,設立「聖言主日」的舉措是回應了許多信友的要求。這道手諭於2019年9月30日,聖熱羅尼莫聖師紀念日公布。這位聖師於1600多年前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並且表示:「不認識《聖經》,就不了解基督。」

按此下載
《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
中文譯本全文

《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以《路加福音》的敘述為開端,復活的耶穌向聚集在一起的門徒們顯現,祂與他們分餅時「開啓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路24:45)。教宗提到梵二大公會議「透過《啓示憲章》大力推動了對天主聖言的重新發現」,以及本篤十六世在2008年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則以《天主聖言作為教會的生命與使命》為主題。

教宗強調,天主教會在這一年中積極推動與猶太教徒的關係並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聖言主日在這個背景下設立「並非純屬時間上的巧合:舉行天主聖言主日表達一種大公運動的價值,因為《聖經》給那些聆聽的人指出達至真正與穩固合一應走的道路」。

因此,教會應以「聖言主日」為「隆重的日子」來慶祝。主教們可以在這個主日舉行讀經員授職禮或類似職務的委託禮,藉此強調在禮儀中宣讀天主聖言的重要性。堂區神父也可在這個機會上舉行將《聖經》或有關《聖經》的書籍交給全會衆的儀式,以展示閲讀和研讀《聖經》、透過《聖經》祈禱,尤其是聖言誦禱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受到重視的重要。

教宗在這道《手諭》中重申準備彌撒講道極為重要,指出牧人們「具有向衆人講解並讓他們了解《聖經》的重大責任」。實際上,為我們的許多信徒而言,這是領悟天主聖言的美善和看到聖言觸及他們日常生活的唯一機會。因此,不可在評述《聖經》時即興發揮。

提到厄瑪烏門徒的經歷,教宗也提醒教會「《聖經》與聖體聖事的關係是多麽密切!」(參閲:路24)。接著,教宗引用《啓示憲章》的教導,闡明「《聖經》中的救恩目的、靈修幅度和降生成人的原則」。可見,「《聖經》不是一本歷史書籍,也不是紀實報導,而是完全面向整個人的得救」。

為達到這拯救整個人的目的,在聖神的行動下,《聖經》將天主聖言轉成人的言語。由此可見,聖神在《聖經》中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宗在此提到梵二大公會議的神長們表達的重要思想,他們認為,《聖經》必須「遵照同一的聖神去閲讀去領悟”(《啓示憲章》,12號)」。教宗因此表示,「需要相信聖神的行動,因為當教會講授《聖經》、以教會訓導正式詮釋《聖經》,以及每個信徒把《聖經》作為自己靈性上的規範時,聖神都不斷予以獨特的啓迪」。

教宗最後告誡道,「絕不可以一成不變的方式解讀天主聖言」,因為天主聖言總是以新的方式「喚起天父的慈悲大愛,而天父也要求祂的子女在愛德中生活…。天主聖言能開啓我們的眼目,使我們走出引向窒息和荒蕪的個人主義,走上與人分享和團結互助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