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好牧人雖然孤獨卻有上主陪伴

mass10181

聖路加慶日

路加福音 10:1-9

那時候,耶穌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耶穌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遷移到另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向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

2016年10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跟隨耶穌而非權力、金錢或攀高的好牧人,即使被眾人遺棄,依然有上主的陪伴;或許會有神枯,但絕不愁苦。

教宗從當天禮儀選讀的《弟茂德後書》談起,論及宗徒們的結局。例如聖保祿宗徒,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飽嘗孤寂之苦。

教宗說:「他孤獨一人,猶如乞丐,成了人們狂怒的受害者,被遺棄;但他依然是偉大的保祿,聽從上主的聲音,上主的召喚!他走過無數個地方,為宣講福音遭受了許多苦難和考驗!他讓宗徒們懂得了上主也願意外邦人進入教會!偉大的保祿在祈禱中曾登上了七重天,聽到了其他人聞所未聞的事。偉大的保祿,在這羅馬的一間小屋裡,等待教會內不同派別之間,即保守的猶太基督徒和忠於保祿的基督徒之間的爭執如何收場。偉大的保祿在神枯中結束了生命:這神枯不是憤恨與愁苦,而是內心感受不到神慰。」

「這事也發生在伯多祿和洗者若翰身上。若翰曾被關在囚牢裡,孤獨一人,萬分焦慮,派他的門徒去詢問耶穌是不是默西亞;最後卻因舞女的任性和罪婦的報復而身首異處。這事也發生在馬希連‧國柏身上,他成立了一個國際性使徒運動,幹了很多大事,最後卻死在納粹集中營的牢房內。」

教宗強調:「忠信的使徒並不期盼與耶穌的結局有所不同。然而,上主與他同在,不會棄之不顧,他在上主那裡尋獲力量。保祿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中死去的。福音的法則是這樣的:如果麥粒不死去,就不會長大結出果實。死後才有復活。初世紀一位神學家說,殉道者的血是基督徒的種子。」

教宗說:「以殉道者的身份死去,以耶穌見證人的身份死去,就成了死去並結出果實的種子,使遍地長出新的基督徒。牧人若能如此,就不會覺得愁苦;或許會感到神枯,卻堅信上主在他左右。牧人若在牧職生活中不關心信友,只把心思用在其它事上,例如:權力、金錢、攀高附貴等世俗之事,臨死前就不會孤獨,或許還有侄孫陪著,可他們正是等待他死去,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拿走。」

最後,教宗說:「當我去探訪司鐸養老院時,會遇到許多為信友奉獻一生的好神父。他們有的患病,有的癱瘓,有的坐輪椅,但我總會看到他們的笑容。我心想:『主啊,他很好』,因為他們感到上主就在他們身邊。他們閃著明亮的眼睛,詢問道:『教會怎麼樣?教區怎麼樣?聖召怎麼樣?』說到底,因為他們是神父,他們為他人奉獻了一生。讓我們再回到保祿。他孤獨一人、猶如乞丐,成了人們狂怒的受害者,被眾人遺棄,只有上主與他同在!好牧人,以及每個牧人都應該堅信:如果他走的是耶穌的道路,上主必與他同在,並且同在到底。讓我們為步入晚年、等待上主接他們離去的牧人祈禱;願上主賜予他們力量、神慰和信心。雖然他們患病,孤寂,但願上主與他們同在,陪伴他們左右。願上主賜予他們力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真人不說假話,不會只說不做

mass10141

恭讀聖路加福音 12:1-7

那時,有成千上萬的群眾集合攏來,竟至互相踐踏。耶穌開始先對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要謹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即他們的虛偽。但是,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因此,你們在暗處所說的,將來必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在內室低聲所說的,將來必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我告訴你們做我朋友的人:你們不要害怕那些殺害肉身,然後不能再做什麼的人。我要指給你們,誰是你們所應當怕的:你們應當害怕那殺害肉身以後,還有權柄把人投入地獄的那一位;的確,我告訴你們:應當害怕這一位!五隻麻雀不是賣兩文銅錢嗎?然而在天主前,牠們中沒有一隻被遺忘的。就是你們的頭髮,也一一被數過了;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尊貴得多了。」

2016年10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若要跟隨耶穌就不能欺詐、說謊,陷入虛偽,以免患上精神分裂症,說話時口若懸河,做事時卻不見蹤影。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要我們謹防法利塞人的壞酵母,即他們的虛偽(路12:1-7)。好酵母使天主的國真正發揚光大,壞酵母卻只讓天國看起來很大。教宗還引用他的一個童年軼事來解釋耶穌的話。

教宗說:「我記得小時候到了狂歡節,奶奶會給我們做一種餅乾,那是用非常非常薄的麵片做的餅乾。她把麵片下到油裡炸,麵片會鼓得很大。當我們開始吃時,裏面卻是空的。奶奶用方言告訴我們,我們吃的是謊言。『這些餅乾是謊言,看起來很大,裏面卻是空的,沒有任何實質。』」

教宗繼續說:「法利塞人的壞酵母就是虛偽。虛偽指的是我們在呼求天主時,嘴動心不動。虛偽是內心的分裂。嘴裡一套,手裡一套。這是一種精神分裂症。虛偽也是一個模擬器,看似良善、禮貌,背後卻揣著一把匕首。我們想到了黑落德。他客客氣氣接待了三位賢士,內心卻非常恐慌。他在送客時對他們說:『你們去吧,然後回來,告訴我這嬰孩在哪裡,我也去朝拜祂!』其實,黑落德是要殺了那嬰孩!虛偽之人有雙重面孔。耶穌譴責這些法學士『只是說而不做』。他們認為說完就了事。其實不然,事情是要做的,而不是光說的。此外,虛偽的人不會自我批評,從來看不到自身的缺點,總是怪罪他人。我們想到那看見別人眼中木屑卻看不見自己眼中大樑的比喻。」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做一次良心省察:「看看自己以怎樣的精神做事?以怎樣的精神祈禱?以怎樣的精神待人?是建設的精神呢,還是最後化為空洞的精神?」

真人不說假話。

最後,教宗說:「小孩子在辦告解時說的都是真話!小孩在告解亭內從不說謊,從不說抽象的事。他們會說:『我做了這個,做了那個』,非常具體。願上主賜予我們眾人聖神,以及清醒的恩寵,讓我們明白:哪個是幫助我成長的酵母,哪個又是讓我做戲的酵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基督徒是被天主揀選、寬恕、不斷前行的人

mass10131

恭讀聖路加福音 11:47-54

耶穌向法學士們說:「禍哉,你們!你們修建先知的墳墓,而你們的祖先卻殺害了他們,可見你們證明,並且贊成你們祖先所行的事,因為他們殺害了先知,而你們卻修建先知的墳墓。為此,天主的智慧曾說過:我將要派遣先知及使者到他們那裏,其中有的,他們要殺死;有的,他們要迫害,為使從創造世界以來,所流眾先知的血,都要向這一代追討,從亞伯爾的血,到喪亡在祭壇與聖所之間的則加黎雅的血,的確,我告訴你們:都要向這一代追討。禍哉,你們法學士!因為你們拿走了知識的鑰匙,自己不進去,那願意進去的,你們也加以阻止。」耶穌從那個法利塞人的家出來以後,經師們及法利塞人開始嚴厲迫逼他,盤問他許多的事,窺伺他,要他從口中找到語病。

2016年10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基督徒應始終感到被揀選、需要被寬恕,在與天主相遇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基督徒是蒙受天主祝福的人。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厄弗所書》,講述天主在創世以前,已在基督內揀選了我們。在基督内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

教宗表明:「基督徒首先是被揀選的人。天主一個一個地召叫我們,而不是整群整群地召叫我們。我們是天父所揀選和期待的人。我們可以想想一對期待孩子出生的夫妻:『他長什麽樣?他怎麼微笑?怎樣說話?』我敢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主所夢想的,就如一位父親和一位母親夢想他們期待中的孩子那樣。這給了你一個很大的安慰。天父要的是你,不是一大群人。不是的,祂要的是你、你、你,是我們每一個人。這一點最基本,是我們與天主的關係的基礎。我們跟一位愛我們、揀選了我們並給予我們名字的天父說話。」

「我們可以理解一名基督徒何以感覺不到被天父揀選。當他覺得自己只屬於一個團體時,他就像一個足球隊的球迷。球迷選擇球隊,選擇屬於哪個足球隊。不過,基督徒是被揀選的人,是天主所夢想的人。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生活時,我們內心便感到極大的安慰。我們不會感到被遺棄,沒有人會來告訴我們:『你自己看著辦吧』。」

基督徒的第二個特徵是感到自己被寬恕。

教宗說:「感覺不到被寬恕人,不是一個完全的基督徒。我們所有人都因著基督寶血的代價得到寬恕。可是,我為何被寬恕呢?想想你自己做的壞事,而不是你的朋友、你的鄰居所做的事。想想你自己做的事。『我在生命中做了哪些不好的事?』上主原諒了這些事。因此,我是受祝福的,我是一名基督徒。基督徒的第一個特徵是,我被天主揀選,是天主所夢想的人。祂賜給了我一個名字,被天主所愛。第二個特徵是,我被天主寬恕。第三個特徵,基督徒是一位走向圓滿,走向與救贖了我們的基督相遇的人。一位停滯不前的基督徒令人不可思議。基督徒必須始終前行,不斷行走。停滯不前的基督徒就像那位得到一個塔冷通的人,他害怕生命,害怕遺失塔冷通,害怕他的主人;出於害怕或舒適,他把塔冷通埋在地下,留在那裡。他很安逸地度過一生,沒有前行。基督徒必須是行走的人,始終行善,力圖做善事,不斷前行。」

「基督徒蒙受祝福,因為他被揀選,被寬恕和不斷前行。這就是基督徒的身份。」

教宗總結道:「我們既不是無名氏,也不是高傲自大之人,以致覺得不需要被寬恕。此外,我們不停滯不前。願上主賜給我們的祝福之恩陪伴我們,祂的祝福就是我們的基督徒身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意識形態使人迷惑,聖神則推動人前進

blog_1475782220

聖路加福音 11:5-1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去他那裏,向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吧!因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這裏,我沒有什麼可以款待他。那人從裏面回答說:不要煩擾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子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他縱然不為了他是朋友的緣故,而起來給他,也要因他恬不知恥地切求而起來,給他所需要的一切。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蠍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豈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2016年10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真正的教義不死守法律,不會像意識形態那樣迷惑人;我們只有向聖神開放才能越來越明悟天主的啟示。

當天的彌撒讀經談到聖神。

教宗說:「聖神是天父最大的恩典,是讓教會勇敢走出去、抵達世界盡頭的力量。聖神是推動教會前行的主角。倘若缺乏聖神,我們必會封閉與恐懼。」

教宗列出三種對待聖神的態度。

第一種就是聖保祿宗徒所譴責的迦拉達人的態度:

「他們認為可以依靠法律成義,而非藉著賦予法律意義的耶穌。這些人過於頑固,攻擊耶穌;主耶穌稱他們為假善人。」

教宗說:「這種死守法律的態度忽視聖神,不允許基督救贖的力量藉著聖神施展作為。它忽視聖神,只看法律。誡命確實存在,我們應該遵守誡命;但是我們常要信靠天父對我們的巨大恩寵,祂的聖子,以及聖神的恩典。這樣我們才能理解法律,但絕不要把聖神和聖子簡化為法律。這就是那些人的問題所在;他們忽視聖神,不知進取,封閉在法律的條條框框內:應該做這個,必須做那個。有時候,我們也會陷入這樣的誘惑。」

經師們用意識形態迷惑人,因為意識形態使人迷惑。聖保祿在讀經中如此說:『愚蠢的迦拉達人啊!誰又迷惑了你們呢?』(迦3:1)

教宗對此解釋說:「那些宣揚意識形態的人,認為自己事事正確!忽悠人說自己什麼都懂!然而,天主的啟示並不能一目了然。天主的啟示需要我們一天天地去找尋,在前行中獲得。天主的啟示明確嗎?是的,非常明確!祂就是天主,但我們必須在前行中找到祂。那些自認為掌握了全部真理的人是無知的人,保祿說得更狠,是‘愚蠢的人!’他們被迷惑了。」

第二種態度是讓聖神難過:

「當我們不願意讓祂啟發我們,帶領我們善度基督徒生活,當我們不願意按祂的吩咐行事時,我們就會讓聖神難過。」

教宗表明:「如此一來,我們將變得不冷不熱,陷入基督徒的平庸,因為聖神無法在我們內成就大事。」

第三種態度則是向聖神開放,讓聖神帶我們前進:

「就像五旬節那天發生在宗徒們身上的那樣:他們不再懼怕,卻向聖神開放。」

教宗表示:「為了理解和接受耶穌的話,我們必須接納聖神的力量。當人向聖神開放時,他就有如一艘拉滿帆的船,在風的推動下向前航行,前進,前進,永不停止。」

最後,教宗勉勵道:「我們今天應該找個時間做一次反省:我忽視聖神嗎?我在主日參加彌撒,做這事那事,就足夠了嗎?其次,我的基督徒生活是否半途而廢,不冷不熱,讓聖神難過,又不願讓聖神推動我們前行、開放?或者我在生活中不斷祈禱,常向聖神開放,讓祂帶領我懷著福音的喜樂前行,叫我明白耶穌的教義,那不迷惑或使人愚昧的真正教義?真正的教義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軟弱,明認哪些事令聖神難過;真正的教義引領我們前行,把耶穌的名字帶給他人,教導我們救恩的道路。願上主賜予我們向聖神開放的恩寵,好使我們不成為愚昧的人、被迷惑的人,也不做讓聖神難過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神枯時要祈禱,呼求上主側耳傾聽

mass271

恭讀聖路加福音 9:51-56

耶穌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來到,他遂決意向耶路撒冷走去,便打發使者在他面前走;他們去了,進了撒瑪黎雅人的一個村莊,好為他準備住宿。人們卻不收留他,因為他是面朝耶路撒冷去的。雅各伯及若望兩個門徒見了,便說:「主,你願意我們叫火自天降下,焚毀他們嗎?」耶穌轉過身來斥責了他們。他們遂又到別的村莊去了。

「當我們處在神枯時,我們的內心發生了什麼?」

2016年9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提出這個問題,強調在心靈黑夜的時刻應注重靜默和祈禱。當天教會慶祝聖文生(Vincenzo de’ Paoli)紀念日,教宗特別為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修女們奉獻這台彌撒。他們所屬的仁愛修女會(Daughters of Charity)正是由聖文生創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記述約伯的困境。他喪失了全部的財富,甚至自己的子女。他覺得很迷茫,但他沒有詛咒天主。

教宗說:「約伯處在極大的『神枯』中,他向天主發洩情緒。這是子女在父親跟前的發洩。耶肋米亞先知也曾這樣,他向上主發脾氣,但從不褻瀆上主。『神枯』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況,程度或深或淺。這是心靈黑夜的狀態,感覺沒有希望,缺乏自信,失去活著的欲望,看不到黑暗隧道的盡頭,心靈和思想中充滿了躁動不安。神枯會讓我們覺得內心壓抑,無法再忍受下去,甚至不想活著,覺得‘死了更好!’這就是約伯的情緒發洩。這樣活著不如死了算了。」

教宗問道:「當我們處在這樣的黑暗時刻,例如遇到家庭變故、疾病和令我不愉快的事,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人或許會吃上一片安眠藥或喝上幾杯酒來逃避這些心煩的事。」

教宗告誡道:「這無濟於事。實際上,當天的禮儀讓我們看到應當如何應對這樣的神枯,如何處理我們的不冷不熱、心情低落和沒有希望。」

當天的《答唱詠》,聖詠88篇祈求道:『天主,願我的祈禱上達於祢。』我們應該祈禱,努力祈禱,像約伯那樣祈禱:白天禱告,黑夜哀號,呼求天主側耳傾聽。

教宗說:「這樣的祈禱如同敲門,但要使勁敲!『主啊,我的心靈飽受災難,我的性命已臨近陰間;我已被列在進入墳墓的人中,我已變成與無氣力的人相同。』我們常常感到這樣,覺得沒有氣力。『主啊,祢把我放在極深的坑間。祢的忿怒氣焰重壓著我。願我的祈禱上達於祢。』我們在最糟糕、最黑暗、最神枯、最壓抑的時刻應該這樣祈禱。這才是真正的祈禱。」

《約伯傳》後來談到朋友的緘默。

教宗強調:「面對一個受苦的人,話語可能會帶來傷害。重要的是陪伴,讓他覺得有人關心他,決不要發表長篇大論。當一個人陷入沉痛時,當一個人遇到神枯時,我們應該儘量少說話,應該以靜默、關懷和安撫幫助他向天父祈禱。」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會遇到神枯,當我們處在黑暗之中、失去希望時,應該省思為什麼。其次,我們要以《聖詠》88篇教導我們的方法向上主祈禱:『主啊,願我的祈禱上達於祢。』再者,當我走近一個受苦的人時,無論他是患病還是遭受任何形式的苦難,尤其神枯之苦時,我要保持靜默。靜默卻給予他關愛、陪伴和安撫。絕不要發表長篇大論,這非但起不了作用,還會適得其反。」

教宗最後勉勵道:「讓我們向上主祈求三個恩寵:明認神枯的恩寵;當我們處在神枯時懂得祈禱的恩寵;以及懂得如何陪伴陷入悲傷和處在神枯的人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虛榮是心靈的骨質疏鬆症

mass221

常年期第二十五周 星期四

恭讀聖路加福音 9:7-9

那時,分封侯黑落德聽到耶穌所做的一切事,猶疑不定,因為有些人說:「若翰從死者中復活了。」但另有些人說:「是厄里亞出現了。」還有些人說:「是一位古先知復活了。」黑落德且說:「若翰我已經斬首了;而這人到底是誰?關於他,我竟聽到了這樣的事!」於是他設法要見見他。

9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的思想:人的不安有的來自聖神,有的則來自心虛;人在虛榮心的作祟下設法美化自己的生命,心靈卻患了骨質疏鬆症。

當天的福音記述分封侯黑落德焦急不安,因為他殺死洗者若翰後,現在又感到耶穌的威脅。大黑落德在賢士朝拜嬰孩耶穌後就這般地憂慮,如今他的兒子小黑落德也同他一樣憂慮。

教宗表示:「在我們心靈中會有兩種不安:一種是在聖神推動下良善的不安,它使我們為做善事而急切不安;另一種則是惡意的不安,由心虛而生。兩個黑落德為平定心中的不安而殺害無辜,越過人們的屍體繼續前行。」

談了黑落德的不安後,教宗又談到今天因作惡而焦慮不安的人。他說:「焦慮不安的人做了很多壞事,他們做了壞事而感到心虛,無法安寧度日。他們整天坐立不安,像患了蕁麻疹那樣不得安寧。這種人作惡,而惡總是具有相同的根源。任何惡都來自貪婪、虛榮和自大。這三種惡不會讓你良心平安;它們阻擋來自聖神健康的不安進入你的心靈,卻使你膽戰心驚地過活。可見,貪婪、虛榮和自大是眾惡的根源。」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訓道篇》,論述萬事皆虛的道理。教宗對這個主題進行了發揮,他說:「虛榮促使我們誇大自己。虛榮就像一個肥皂泡沫那樣,不會長久。虛榮不會使我們得到真正益處。那麽,愛虛榮的人不辭辛苦地奔波忙碌為賺得什麽呢?他們忙著引人注意,忙著偽裝,忙著製造假象。這正是虛榮在作怪。」

教宗接著解釋道:「簡而言之,虛榮就是給自己的生命塗脂抹粉。他們這樣做是患了心病,因為一個人若裝扮自己的生命,就是希望吸引別人,為自己製造形象。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作假,為滿足虛榮心,可到頭來他賺得了什麽?虛榮如同一種心靈上的骨質疏鬆症,從外表看上去,骨頭似乎完好,裡面卻完全毀壞。虛榮驅使我們欺詐別人。」

「騙子為了在牌局中得勝,便在紙牌上作了記號。然而,這種勝利是假的,不是真的。作假、製造假象和引人注意,這些都是虛榮心在作祟,使人心靈不安。聖伯爾納德對愛虛榮的人說了一句強而有力的話:『你得思量你將來會是什麽樣子!你將是蛀蟲的食物。你為自己生命的塗脂抹粉都是一場謊言,因為蛀蟲將吞噬你,你將一錢不值。』」

教宗問道:「虛榮的力量在何處?他然後答道,虛榮是在驕傲的驅使下行惡,不讓人看到自己的任何過錯,掩飾一切,一切都被遮蓋住。在我們認識的人中,許多人看起來很像樣。『多好的人啊!每個主日都去參與彌撒。他給教會捐獻了巨款。』這都是看得到的一面,但骨質疏鬆症卻使他的心靈腐爛。」

教宗總結道:「有做出這樣事的人,卻也有聖善的人!虛榮正是:它使你以聖人的面目出現,而事實卻是另一回事。我們的力量和安全,我們的靠山在哪裡?今天的答唱詠告訴我們:『吾主,從永遠到永遠,祢作了我們的靠山』(詠90)。」

教宗最後指出:「在宣讀《福音》前我們聽到這句話:『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這就是真理,虛榮的化妝則不是!祈願上主使我們避免這三個萬惡的根源:貪婪、虛榮和自大。我們尤其應避免虛榮,它對我們傷害極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今天我們要為和平哭泣祈禱

mass201

九月二十日 紀念聖金大建及同伴

恭讀聖路加福音 8:19-21

耶穌的母親和兄弟到他這裏來了,因為人多,不能與他相會。有人告訴耶穌說:「你的母親和你的兄弟站在外邊,願意見你。」他卻回答他們說:「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才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

9月20日,教宗方濟各前往亞西西參加跨宗教和平會晤活動。當天出發前,他在彌撒中特別為這和平會晤祈禱,祈願眾人超越宗教分裂,為戰爭的禍害感到羞愧。

教宗表示:「戰爭之神不存在。戰爭、殘酷無情的炸彈造成很多人傷亡,切斷了運送救援物資的道路,致使援助物資無法抵達孩童、老人和病患手中。戰爭是魔鬼的行徑,牠只想殺害所有人。為此,我們需要祈禱,也需要為和平哭泣,願所有不同信仰的人都相信天主是和平的天主。」

聖若望保祿二世於1986年在亞西西發起首次跨宗教和平會晤。30年後,教宗方濟各說:「今天,各宗教的信徒都聚集在亞西西。他們不是為了參觀一場表演,而是為了祈禱,為和平祈禱。無論在哪裡,主教們要在今天組織祈禱聚會,邀請天主教徒、基督徒、有信仰者和所有善心人士一同為和平祈禱。」

教宗感歎道:「世界正處於戰爭中!世界正在受苦!今天第一篇讀經的最後一句話如此寫道:『誰對窮人的哀求充耳不聞,他呼求時,也不會得到應允』。今天,我們若對那些飽受炸彈煎熬,那些在武器販賣商剝削下的痛苦哀號充耳不聞,那麽在輪到我們時,我們也不會得到應允。我們不能對因戰爭而受苦的弟兄姐妹的痛苦哀號充耳不聞。」

教宗表示:「我們不去看戰爭,卻對一些恐怖主義行為感到害怕。可是,這與那些白天黑夜都有炸彈落下,殺害孩童、老人、男人和女人的國家毫無關係。」

教宗問道:「戰爭遠嗎?不遠!非常近,因為戰爭關乎每一個人,戰爭始於我們的內心。願上主賜予我們內心的和平,取走我們所有的貪婪、貪心和爭鬥。願我們的心是一顆渴望和平的人心。我們都要超越宗教的分裂!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而天主是和平的天主。戰爭之神不存在。製造戰爭的是邪惡,是魔鬼,牠只想殺害所有人。」

教宗重申:「面對這一切,我們不能因為信仰而各自為謀。單單感謝天主因為戰爭沒影響到我們是不夠的。是的,我們要為此感謝天主,但我們也要想到其他的人。今天,我們想到的不僅是炸彈、死者和傷者,更要想到孩童和老人,那些因為得不到救援物資而吃不上飯、沒有藥物治療的人。他們忍受饑餓,疾病纏身!因為炸彈妨礙了救援物資抵達他們那裡。今天我們祈禱時,每個人都應感到羞愧,為人們,為我們的弟兄姐妹有能力幹出這種事感到羞愧。今天是祈禱日,是悔改、為和平哭泣的日子。今天也是傾聽窮人哀號的日子。這哀號使我們的心朝向慈悲和愛開放,並把我們從自私自利中拯救出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我們要做光明之子

mass191

恭讀聖路加福音 8:16-18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沒有人點上燈,用器皿遮蓋住,或放在床底下的,而是放在燈台上,為叫進來的人看見光明;因為沒有隱藏的事,不被顯露的;沒有秘密的事,不被知道而公開出來的。所以,你們應當留心要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從他奪去。」

9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作出勉勵:我們要守護信德之光,讓它在人前照耀,而不是把它掩蓋起來。教宗例舉有可能使信德之光熄滅的態度,諸如:嫉妒、爭吵、暗算近人和延緩善行。這些是「黑幫的做法」,使我們變得黑暗。

我們的信德之光當在人前照耀,而不該被不良態度所掩蓋。教宗方濟各從當天的福音談起,解釋了什麼是信德之光,以及這光面臨著哪些被熄滅的危險。

教宗說:「守護信德之光,就如同守護我們所得到的某個恩典;我們之所以是光明的,因為我們在受洗那天領受了光明的恩典。在初期教會,甚至在今天的某些東方禮教會中,聖洗聖事被稱為『光明聖事』。」

教宗告誡道:「信德之光不可被掩蓋,你若掩蓋這光,你就會成為不冷不熱或只是名義上的基督徒。信德之光乃是真光,耶穌在聖洗聖事中賜予我們的光;它不是人造光,不是喬裝打扮的光。信德之光持久溫良、寧靜,永不熄滅。」

教宗然後舉出一系列可能會掩蓋這光的態度,其中首要的是「讓需要幫助的人久等」。

教宗說:「行善決不要延緩,行善就在今日,不可『存放冰箱』;如果你今天不做,明天就沒有機會做了。不可把善行冷藏到明天。去!明天再來,我明天才給你。這種態度必定把信德之光遮得嚴嚴實實,而且這也是不義之舉。」

其次是「暗算那些滿懷信任來投靠你的近人」。

教宗感歎道:「我們經常看到有人滿懷信任去投靠親戚或朋友,卻遭到對方的暗算、抹黑、落井下石。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類似黑幫的小伎倆;利用近人的信任而暗算他的人,不就是黑手黨嘛!利用別人的信任就是黑幫的做法,它使你變得黑暗。每個黑手黨都是黑暗的!」

教宗然後談到總是與某人爭吵的誘惑,有事無事就喜歡爭吵。

教宗指出:「我們總是找事端與人吵架,但到頭來弄得人身心疲憊,日子都過不下去。我們不如讓這件事過去,選擇寬恕,假裝沒看見而停止爭吵。」

另一項建議是撒羅滿王對後代子孫的教導:「不要羡慕強暴的人,更不要選擇他的任何行徑,因為上主厭惡乖戾的人,摯愛正直的人。」(箴3:31-32)

教宗說:「我們中的某些人常懷嫉妒之心,羡慕他人的財富、成就或殘暴。讓我們回顧一下殘暴和權勢之人的歷史。其實很簡單,那些日後啃食我們的蛆蟲也在啃食他們!到最後,我們都一樣!嫉妒、強勢、眼紅他人都是掩蓋信德之光的態度。」

耶穌曾教訓我們:「你們要做光明之子,而非黑暗之子;要守護好你們在受洗那天所領受的光明恩典。」祂還說:「不要把光藏在床底下,卻要精心守護它。」教宗強調,為了守護信德之光,我們每天都要實踐上述教訓。

教宗最後祈求說:「願我們在聖洗聖事中領受的聖神,幫助我們不陷入這些掩蓋光的惡習,幫助我們始終攜帶著這白白領受的光、對我們大有助益的天主之光。這是友誼之光、溫良之光、信德之光、希望之光、忍耐之光、良善之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遵循明天之後的邏輯,相信肉身的復活

mass161

常年期第二十四週星期五

恭讀聖路加福音 8:1-3

那時候,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同他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有號稱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又約安納,即黑落德的管家雇撒的妻子,又有蘇撒納;還有別的許多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們。

2016年9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 基督徒遵循的邏輯是「明天之後的邏輯」;他們不停留在現在,卻懷著信心展望肉身的復活。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敘述基督復活與信友的關係,保祿宗徒提到「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也不會復活。」

教宗說:「當我們誦念《信經》時,最後一部分我們念的特別快,因為它讓我們害怕。我們不敢設想未來,去想從死者中的復活。對我們而言,遵循過去的邏輯是很容易的事,因為那是具體的;現在的邏輯也不難,因為我們看得見。可是,當我們展望未來時,我們就會認為最好別去想它。」

教宗說:「全心遵循這個未來的邏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昨天的邏輯很容易,今天的邏輯也不難。明天的邏輯也很容易:大家都會死去。可是,明天之後的邏輯就不容易了。它就是保祿今天所要宣講的。它將是怎樣的呢?復活,基督復活了。基督復活了,顯而易見,復活的耶穌不是鬼神。《路加福音》記述復活耶穌的話說:『你們摸摸我,鬼神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你們摸摸我,給我一些吃的。』明天之後的邏輯是進入肉身復活的邏輯。」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如果有一天我們到了天鄉,那裡將會是什麼樣的呢?然而,我們無法明白保祿要給我們講述的這個明天之後的邏輯。」

教宗警告說:「當我們認為一切都將是精神上的事,當我們害怕肉體時,我們就上了諾斯底主義的當。我們不要忘記,這是第一個異端。若望宗徒譴責道:『凡否認天主聖言沒有降生成人,就是反對基督』。」

「我們害怕接受和宣揚基督肉身的最終後果,卻很容易接受唯靈論的憐憫,一個輕描淡寫的憐憫。不過,理解基督肉體的邏輯是很難的,這是明天之後的邏輯。我們將如同基督那樣,與我們的肉身一起復活。」

談到初期基督徒詢問耶穌是如何復活的,教宗指出:「慈善事業的根基深深地紮在肉身復活的信仰中,因為存在一種持續的聯繫。此外,聖保祿強烈指出我們每個人都將改變,我們的身體都將改變。再者,復活的耶穌讓我們看見祂,觸摸祂,祂還與門徒們一起用膳。這是明天之後的邏輯,我們很難明白,很難理解。

教宗說:「清楚明白過去的邏輯是成熟的標記,遵循現在、昨天和今天的邏輯是成熟的標記。謹慎地看待明天、未來的邏輯也是成熟的標記。但是,我們需要聖神的恩寵才能明白明天之後的邏輯。在我們改變之後,當基督再來時,祂將在雲彩中帶著改變了的我們,讓我們與祂永遠在一起。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這個信仰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聖母是我們的母親,她從不以我們為恥

mass1411

9月15日(痛苦聖母紀念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在面臨嚴重孤兒危機的世界上,我們擁有一位陪伴我們、保護我們的母親;她就是聖母,耶穌的母親。

當天的福音把我們帶回到加爾瓦略山(若19:25-27)。除了若望和幾位婦女外,門徒們都逃走了。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站在十字架旁,暴露在眾人的審視和評論之下:「那個就是犯人的母親!那個就是反動分子的母親!」

教宗說:「瑪利亞聽到了這些話,蒙受了如此不堪的屈辱。她也聽到那些大人物的嘲笑,例如她尊重的經師。她敬重他們,因為他們是經師。這些人說:『你不是挺厲害的嗎?下來啊!下來啊!』她的兒子,赤身露體,被釘在十字架上。瑪利亞傷心欲絕,卻沒有離開。她不能否認聖子,因為那是她的骨肉!」

教宗然後回憶他過去的一幕場景。當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前往監獄看望服刑人時,總能看到婦人們在排隊等候進入監獄。

教宗說:「這些人都是母親。她們沒有難為情,因為監獄裡有她們的骨肉。這些婦人不僅要忍受站在那裡排隊的尷尬,還得在進入監獄前的安檢時遭受更惡劣的屈辱:『瞧,這個女的!她兒子犯了什麼事?』她們是母親,只是來探望自己的親身骨肉。瑪利亞也是如此,她站在聖子腳旁,忍受著如此巨大的恥辱。」

教宗說:「耶穌許諾不會讓我們淪為孤兒,祂在十字架上把祂的母親賜給我們,讓她做我們的母親。我們基督徒擁有一位母親,即耶穌的母親;我們擁有一位父親,即耶穌的父親。我們不是孤兒!在那一刻,聖母忍受著巨大的疼痛生下了我們;那真是殉道之苦。她雖然內心煎熬,卻依然同意在那個痛苦時刻生下我們眾人。從那一刻起,她成了我們的母親;從那一刻起,她就是我們的聖母。她照顧我們,從不以我們為恥,總是保護我們。」

「初期教會的神學家建議我們在靈修受到考驗時鑽入天主之母的披風下尋找庇護。魔鬼無法進入那裡,因為聖母是母親,母親必會保護子女。後來,羅馬天主教接受了這個建議,創作第一首聖母頌對經《在妳的保護下》(Sub tuum praesidium)。『聖母啊!在妳的披風下,在妳的保護下,我們是安全的!』」

教宗最後說:「在這個我們可稱之為『孤兒』的世界,在這個面臨嚴重孤兒危機的世界,我們的貢獻就是告訴他人:『看,聖母是你的母親!』我們擁有一位保護我們、教導我們、陪伴我們、不因我們的罪過而難為情的母親。她不難為情,因為她是母親。願聖神,這位朋友,這位旅伴,這位主耶穌派遣給我們的護慰者,幫助我們明白聖母瑪利亞母愛的偉大奧秘。」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