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德朝聖活動150週年,教宗請聖母為世界求得和平

法國教會在露德聖母朝聖地慶祝開啟全國朝聖活動150週年的慶典於8月16日落下帷幕,教宗方濟各給該國教會的訊息在慶祝活動上宣讀。教宗寫道,「面對當前的困境、擔憂和挑戰」,務必「意志堅決地轉向」童貞聖母瑪利亞。「願和平之后在她的親子面前轉求,好使眾人熱切盼望的和平降臨於每一個有武器聲喧騰的地方。」

教宗在訊息中指出,在法國,對聖母的敬禮「源遠流長」,「敬禮聖母的場所數不勝數」;聖母於1858年在伯爾納德面前的顯現,乃是一大高峰。教宗祈願在露德的朝聖和遊行有助於「民間敬禮舉動的廣傳」,讓人們「重新發現」其美好。教宗不僅念及戰爭的創傷,也提到每年絡繹不絕來到露德聖母朝聖地的病患和殘疾人士,向他們致以「熱情」問候。他們為了求得「安慰」,與陪伴者一起前來朝聖,「向世人作出深具說服力的信德與愛德見證」。

此外,教宗也祈願在聖母的轉求下所有人的心中能湧出「真實的友愛之情」,社會能增進「對他人的尊重,維護他們的尊嚴和權利,不讓任何人被棄而不顧」。教宗也將家庭託付於聖母的護佑:「父母每天背負重責大任;青年才華洋溢卻時常為前途擔憂,或不幸地遭遇了重重阻礙;年長者充滿經驗和智慧,卻往往被遺棄和忽視」。教宗同時也惦記著「孤獨的人、被排斥的人、流亡的人或難民,以及所有受苦的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基督是「永不動搖的希望」,我們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建設我們的生活和社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母佑會創立150週年,一個越來越國際化的修會

圖片:Vatican Media

由聖若望鮑思高和聖女瑪沙利羅於1872年在意大利摩爾尼斯創立的母佑會今年慶祝創會150週年。該修會的神恩是關懷,尤其是關懷女青年,教導她們度基督徒生活。很快的,這神恩遍及世界:目前臨在五大洲97個國家,有11000多名修女。

羅馬宗座母佑會教育學院教會歷史學家洛帕爾科修女日前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她說:「從修會創立之初,我們的目標就是:將培育善良的基督徒和誠實的公民。18世紀末的教會進行了一件新事物,就是將修會置於現代化的軌道中。除了教授教義,也教導人如何融入他們生活的各式各樣的社會環境中。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毫不畏懼當時發生的社會-教會的改變、只本著以使徒工作為重的態度進行的。」

洛帕爾科修女確保母佑會的未來將越來越具有國際視野。她透露:「在我們修會,我們已經注意到面孔的變化:歐洲和美洲的面孔在減少,而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修女的面孔在增加。這意味著,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地方,母佑會修女體現出的是,她們知道如何與最脆弱的人同在。加强與平信徒的合作也將是未來幾年實現的目標。」

在慶祝母佑會創立150週年的機會上,宗座母佑會教育學院於2022年6月14日在羅馬組織了與機構對話的活動。洛帕爾科修女最後表示:「但是,慶祝活動並未結束,今年9月,我們將組織一次大型的具有國際性的會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按此前往
母佑會進教之佑中華會區
閱覽更多中文資訊

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祝聖150週年

聖母進教之佑大殿位於意大利都靈市華道角,亦是整個慈幼會大家庭的核心所在。1875 年,首批傳教士是在這裡被派遣出外傳教的,直到今日,所有慈幼會的傳教士也在這裡受派遣到世界各個角落去的。

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於 1844 年的夢境中預見大殿,鮑思高神父敘述自己的夢境說:

「我彷彿是在一塊很大的草地上。那裡有無數的青年:有的打架,有的咒罵。他們所投的石子像雨點似的在空中亂飛。我正想離開那個地方,忽然出現一位女人;她給我說:『你到那些青年們中間工作去吧!』我服從她的命令,朝著那些青年們那裡走去。可是,我能做些甚麼呢?沒有一個可收容他們的地方。

我就央求那位女人了。她對我說︰『看!這裡有地方。』說著她指給我看一塊草地。

我說:『這裡只有一塊草地。此外,甚麼都沒有。』

她回答說:『我的兒子和使徒們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啊!』

我就到那塊草地上去工作,講道理、聽告解,教導那些青年。但我發覺若無一處四周有圍牆的地方,和幾間房屋為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青年,不管甚麼工作也沒有用。

那位女人便對我說:『你看!』

我望了望,只見一間又小又低的聖堂,一個小小的運動場和許多青年。我就繼續工作。但因為那間聖堂太小,我再向她請求。她又給我看一座比方才那間寬大得多的聖堂,旁邊還有一座房屋,我還看到一處種滿了玉米、馬鈴薯、捲心菜和其他疏菜的田園。

她又對我說:『都靈城的光榮殉道者亞文道雷和屋大維奧是在這裡壯烈成仁的。就在這塊被他們熱血濺濕和聖化的地方,我要天主受人特別的恭敬』。

在那一座宏偉的大聖堂裡面掛著一張橫額,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幾個大字: “Hic Domus mea, inde gloria mea”。意即:『這是我的家,從這裡將發顯我的光榮。』

我於是記著這塊種滿了馬鈴薯和玉米的地方。我很快就發現這正是青年中心外面的那塊田地,從此,我就稱它為「夢境之地」,即現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所在的地方。」

就在1850年6月20日,鮑思高神父購買了那塊田,可是後來於1854年,由於急欲還債,而把它賣去。 直到1863年2月11日,他又再度獲得了那塊田的主權。

1862年,鮑思高神父認為當時所使用的聖堂太小了,容納不下所有的學生。所以,他要造一座更美更大的聖堂,要造得很壯麗。要給它取名為:聖母進教之佑堂。雖然,鮑思高神父沒有一文錢,也不知道什麼地方去找;可是,他認為這沒有關係;只要天主願意,一定會成功的。

正當教會面對「悲慘的時局」、「劇烈的衝突」的時刻,鮑思高神父亦做了「兩根大柱」的奇夢。在夢中,教會這艘巨艦由教宗掌舵著,在炮彈和波浪之中,安穩地前進。教宗最後把巨艦駛進兩根大柱中,找到安全的地方。而兩柱分別有耶穌聖體和無原罪聖母像,無原罪聖母像下則寫了「進教之佑」這個名稱。就是這樣,鮑思高神父就發動建造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浩大工程。

鮑思高神父說:

「1862 年,我對賈理哀勞神父說:聖母希望我們以『進教之佑』的稱號來恭敬她。因為現在時勢不好、環境惡劣,我們十分需要聖母的幫助和保護公教的信仰。我們要在這裡建一座聖堂,那將是一座雄偉、敬禮聖母的聖堂。

我於是選了 Antonio Spezia 工程師來建設這座聖殿。他採用了威尼斯聖佐治大教堂的外牆設計;聖堂的圓頂上有聖母的雕像;兩座鐘樓;在外牆上有八位聖人,而在每個鐘樓上有天使;在外牆的中間有耶穌與兒童的塑像;在下面有聖若瑟和聖類斯。在鐘上面有都靈的主教、聖默示 (Maximus) 和聖方濟沙雷氏主教;外牆正上面,有都靈市的三位殉道者:Solutor, Adventor 和 Octavian。

政府官員批准了這個設計,但他們覺得稱它為「進教之佑」大殿卻有些不妥,我照樣讓他們去談論,但我仍堅持用這稱號。

我將建築的工程交託給 Charles Buzzetti,他是我在廿年前所遇到的一位磚匠,但現時已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築商了。

財務長安琪‧沙維豪神父卻不希望我開始建這聖堂,因為我們沒有錢。但我對他說:『我們在哪個時候是因手上有錢才開始我們的工作呢?我們要讓上天去安排呀!』當 Buzzetti 向我索取首批的建築費時,我將我口袋內所有的錢、八毛錢,都放在他的手中!Buzzetti 驚愕地望著我,但我對他說:『不要怕,聖母會送錢給我的。』

她真的送錢給我。當這座宏偉的聖殿於 1868 年落成及祝聖的時候,我清楚地記著:這個聖殿內每一塊磚頭,都代表著聖母所給予的恩寵。當時都靈的報章這樣記載著:這座聖殿是由窮人所建,亦為窮人而建的。」

關於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鮑思高神父描述:

「當進入大殿後,會立刻注意到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我有著這樣的構思,邀請 Tommaso Lorenzoni 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它繪畫成畫。讓我向你們解釋吧:

聖母站在光耀的雲彩中,她的四周有天使包圍著,尊敬她為母后。她的右手拿著權杖,代表著她的權威;左手抱著耶穌,而耶穌的手而向外伸出的,把恩寵賜給那些恭敬祂母親的人。在她的周圍有宗徒及聖吏們,他們都仰望著這位童貞女。在壁畫的一端繪畫了杜林市,特別見到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和背景所見的 Superga 山崗。」

關於鮑思高神父的遺體安放處,鮑思高神父表示:

「這祭臺原來的地方,是特別為恭敬聖伯多祿、宗徒之長的。我每天早上都在那裡獻彌撒。但當我去世後,被立為真福品時,我的神子 ─ 慈幼會士便將它重建,特別為恭敬我,並將我的遺體安放在一個尊貴的水晶棺木內。你們見到我所穿的那件祭衣,是教宗本篤十五世數年前所送贈的。雕塑家 Cellini 用臘做了我的臉和手。現在,很多朝聖人士不斷繞過這祭臺的後面,靜靜地祈禱。」

來源: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basilicamariaausiliatrice.it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