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聖若望鮑思高瞻禮

圖片:infoans.org

集禱經

天主!你曾召選聖鮑思高,使他成為青年的慈父,兒童的導師;求你恩賜我們效法聖人,用同樣的愛火拯救人靈,專心為你服務。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按此收看
《生活故事:我們信仰的寶藏》之「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John Bosco)於1815年在意大利北部杜林教區新堡附近出生,他在兩歲時便喪父,從此,便由他的母親將信仰傳授給他,並不斷地給予福音的教導。

他在九歲的時候,在夢中得到了上天的啟示,他將會一生為教育青少年而工作。當他年輕的時候,他以遊戲來娛樂他的朋友,但同時趁這機會教導他們祈禱和道理。他早年時遇到很大的經濟困難,藉著Guala神父的幫助,他在廿歲時進了修院。他於1841年6月5日領受鐸品時,選擇「與我靈、取其餘」(創14、21)作為他的座右銘。他得到Borel神父的協助,一起創立了青年中心,開始教導貧苦青少年的工作,並以聖方濟.沙雷氏作為青年中心的主保。

Don-Bosco-Illustration

那時候的杜林市,正是工業革命的溫床,特別為青少年帶來了很多挑戰及困難。作為一位教育家及領袖,鮑思高以理智、宗教及仁愛的教育牧民方式──預防教育法,協助青少年認真地反省他們的生活,與基督相遇,接納同伴,學習信仰和聖事,使他們參與宗徒工作。他的教育碩果,就是十五歲的聖道明‧沙維豪。

他不理會其他人的批評和攻擊,為不同需要的青少年,興建了很多工房和學校,教給青少年一門手藝,或準備他們將來領受鐸品。 他那份孜孜不倦及有效工作的力量泉源,是來自他不斷與主契合,和對進教之佑聖母的無限信賴,他相信聖母是他工作的鼓舞和支持者。他給神子們留下了「工作與節制」,作為一項簡單,但以基督徒德行為主的訊息。

1868年時,他照顧著八百多名學生。為了延續他的工作,他在所服務的青少年中,揀選最好的一群,創立了慈幼會;於1869年得到教廷批准,並與聖女瑪利亞.瑪沙利羅一起,創立了母佑會。最後,他為在俗教友,創立了協進會,來支持他的工作,因而在教會內形成一項新穎的宗徒工作。

1875年,大批意大利人湧往南美洲移民,鮑思高神父便藉此機會,開展慈幼會的傳教工作。他為了傳教事業,奔波於歐洲各國籌款,當時曾有人稱他為「現代的聖文生」。他亦出版流行的教理傳單,並出版《慈幼家庭通訊》。

don-bosco

鮑思高神父於1888年1月31日去世,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34年冊封他為聖人。他在逝世一百週年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稱他是「青少年的慈父和導師」。

歡迎下載禱詞,齊來祈禱!

向聖若望鮑思高禱文

求聖若望鮑思高轉禱

青年向鮑思高神父誦

天主!我們感謝祢

為兒女祈求聖若望鮑思高

為尚未認識天主的人祈禱

聖若望鮑思高九日敬禮祈禱經文

職工青年的禱告

在2015年慶祝聖鮑思高神父兩百冥誕時,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向梵蒂岡電台表示:

「鮑思高神父著實是天主賜給全教會及世界的禮物。慈幼會大家庭在鮑思高神父紀念日團聚一堂,更新他們對青年男女的使命,特別是服務那些有迫切需要的青年。鮑思高神父和慈幼會的神恩非常符合時宜,因為世界上永遠有年輕人。當然,今天青年與以往的不同,但各時代的青年卻有相同之處,因為青年的心始終不變。當青年看到我們對他有信心,當他感受到真正被愛,他就會向所有給他的好事物敞開心扉。因此,我們相信鮑思高神父在幫助青年接近天主和希望他們幸福快樂上極具現實意義。」

Bicentenary_logo_english-large
2015年是慶祝「鮑思高誕生二百周年」的時間,教宗方濟各也特別為此頒賜全大赦至2015年8月16日,讓信徒藉著重溫鮑聖的精神獲得神益。有關得到全大赦的條件,請瀏覽慈幼會網頁

祝您聖鮑思高瞻禮快樂!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為我等祈!

來源:慈幼會網頁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四主日暨聖若望‧鮑思高節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四主日
暨聖若望.鮑思高 (慈幼會、母佑會、協進會會祖)節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選用聖若望.鮑思高感恩祭褔音)

恭讀聖瑪竇福音(18:1-6, 10)

就在那時刻,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在天國裏究竟誰是最大的?」耶穌就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決不能進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 就是收留我;但無論誰,使這些信我的小孩子中的一個跌倒, 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繫在他的頸上,沉在海的深處更好。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上主的話。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這個主日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四主日;為慈幼家庭也是我們的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的節日。

鮑思高神父自小就常請求母親准他省下一些食物,親自送給比他們更貧苦的人。有一次,當他在放羊的時候,看見他的朋友吃粗劣的黑麵包。我們知道黑麵包是窮人的食物,味道和質量都很參差。

小若望就跟這位朋友說:「你的麵包,好像很好吃!你可否同我的白麵包交換?」

他的朋友當然很願意,這種交換持續了兩年之久。所以,我們看到鮑思高神父從小已經很有愛心和慷慨,懂得為人著想。一個不慷慨的人,自然就是無謙遜。因為,他單看自己,缺乏內心的自由,更何況去跟別人分享。

瑪竇福音18章「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

我們不單要做一位有愛心的人,而且應該培養別人做有愛心的人。耶穌今天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就是要「自謙自卑」,或說是「良善心謙」的人。因為,如果沒有這份謙卑的心,我們很難服務青年,或者與別人相處。這份謙卑對認識自己的能力,不是低估自已, 承認自己的局限,而且對新的想法、矛盾的信息保持開放的態度。

這份靈活性(flexibility)不單是服務青年的態度,也成為我們與主交往的關係。讓我們祈求鮑思高神父,賜給我們這種「良善心謙」的精神,使我們真正成為青年人的僕人,在教會及社會當中,實踐使命。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司鐸們該如同鮑思高神父那樣喜悅

讀經一(我們應以完備的信德,堅持所明認的望德,也應該彼此關懷,激發愛德。)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10:19-25

弟兄們!我們既然懷著大膽的信心,靠著耶穌的寶血得以進入聖殿,即進入由他給我們開創的一條又新又活,通過帳幔,即他肉身的道路;而且我們既然又有一位掌管天主家庭的偉大司祭;我們就應在洗淨心靈,脫離邪僻的良心,和用淨水洗滌身體以後,懷著真誠的心,以完備的信德去接近天主;也應該堅持所明認的望德,毫不動搖,因為應許的那位是忠信的;也應該彼此關懷,激發愛德,勉勵行善,決不離棄我們的集會,就像一些人所習慣行的,反而應彼此勸勉;你們見那日子越近,就越該如此。

福音﹙燈應放在燈台上。你們用什麼尺度量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你們。﹚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4:21-25

那時,耶穌向門徒們說:「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是為顯露出來的;也沒有隱密的事,不是為彰明出來的。誰若有耳聽,聽吧!」耶穌又向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

2019年1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司鐸應當喜悅,具有人的眼光和天主的眼光,一如聖若望鮑思高那樣。

教宗說:「在鮑思高晉鐸的日子,他的母親,一位從未在神學院讀過書的謙卑農婦,對他說:『今天你就要開始受苦了』。母親是想強調一個現實,但也在提醒兒子若沒有意識到苦難,則意味著某些事情出了問題。對司鐸而言,苦難是事情正常運作的一個記號,這並不是因為神父要當個苦行僧,而是為了像鮑思高神父那樣,有勇氣以人的眼光和天主的眼光看待現實。在共濟會不斷興起的時代,鮑思高神父看到了對聖職的激烈反對,看到封閉的貴族,窮人真的是窮困潦倒,被遺棄,他在街上看到了年輕人。」

教宗說:「鮑思高神父以兄長和父親的角色,以人的眼光看待這些青年,心想:『不,他們這樣下去是不行的!這些年輕人可能會死在絞刑架上,躺在卡法索(Giuseppe Cafasso)神父懷裡。』作為人,他心生憐憫,作為人,他開始想辦法讓年輕人成長,讓他們成熟。這是人的道路。然後,他也有勇氣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他去求天主說:『這是不公平的!面對這狀況該如何做呢?祢創造這些人,是為了使他們獲得豐富的生命,可他們卻生活在悲劇當中』。一方面,鮑思高神父以父親的愛看待現實,另一方面他以乞求的眼光注視天主,祈求被光照,好能開啟前進的道路。實際上,在十九世紀的都靈,若瑟·卡法索神父常常去監獄安慰囚犯,甚至陪伴被判處死刑的人直到絞刑架上。他是聖若望鮑思高的好朋友。因此,司鐸必須以人的眼光和天主的眼光看待現實。這意味著花很長時間在聖體龕前祈禱。鮑思高神父走到青年身邊,安排他們做遊戲,把他們組織成一個團體,彼此為弟兄姐妹。鮑思高神父與他們同行,聆聽他們,與他們一同哭泣,鼓勵他們不斷前行。」

教宗然後強調:「司鐸不應該成為公務員、只在規定時間內上班的職員。我們有很多稱職的公務員,他們履行職務,做公務員應該做的事。但司鐸不是公務員!」

最後,教宗感謝天主賜予我們聖若望鮑思高神父:「他從小就開始幹活,他知道每天賺取麵包意味著什麼,他懂得什麼是憐憫,現實到底是什麼。他從天主那裡獲得了一顆做父親和老師的偉大心腸。司鐸的牧靈工作做得好,有能力以人的眼光和天主的眼光看待現實,會有哪些跡象呢?喜悅。當一位司鐸感受不到內在喜悅時,就應該立即停下來,找出原因。眾所周知,鮑思高神父是個喜悅的人,他是個快樂的老師。因為他讓別人感到喜悅,同時他自己也感到喜悅。今天,讓我們因著鮑思高神父的代禱,向上主祈求恩寵,好使我們的司鐸感到喜悅。他們之所以喜悅,是因為他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要以人的眼光和天主的眼光看待牧靈事物、看待天主子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鮑思高神父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

教宗方濟各在一本名為《與鮑思高神父同讀〈福音的喜樂〉》的新書中作序,指出:「他不是聖週五那樣愁眉苦臉的聖人,而是復活主日的聖人。他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總是快樂、熱情,儘管他每天有數不清的問題要面對。對他來說,聖德就在於感到非常幸福。」

教宗寫道:「鮑思高神父的訊息在那個時代是一個革命性的信息,當時的司鐸與百姓的生活距離較遠。在都靈這個吸引許多求職青年的工業城市,鮑思高神父在社會和存在的邊緣發揮他的傳教熱忱:走上街頭,進入建築工地、工廠和監獄,將真正的教育者的喜悅和關懷帶給街頭的不良少年。」

在題為「親愛的慈幼會士」的序言中,教宗方濟各特別提出一個問題:「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慈幼會士應當是什麼樣的?」

教宗表示:「慈幼會士應當懂得環顧四周,看到危急情況和問題,並加以面對和分析,然後做出勇敢的決定。慈幼會士蒙召去會晤世界和歷史的一切邊緣、工作和家庭的邊緣、文化與經濟的邊緣,以及需要治癒的地方。」

教宗的序言繼續寫道:「慈幼會士是一位教育家,擁抱那些被邊緣化、沒有未來的青年的脆弱,並像慈善撒瑪黎雅人那樣俯身包紮他們的創傷。慈幼會士也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他們能以積極的現實主義看待青年人。正如鮑思高神父今天依然所教導的,慈幼會士在青年身上,即使是最叛逆和失控的青年,總能找到好的切入點,並以耐心和信任展開工作。」

教宗寫道:「慈幼會士是喜樂的攜帶者,這喜樂源自耶穌基督復活的消息,其中包含著一切的人性狀況。事實上天主不排斥任何人。為了愛我們,祂並沒有要求我們變得更好。祂只要求我們允許祂愛我們。祂愛我們,寬恕我們。」

教宗最後強調:「如果我們因祂那單純的愛所驚喜,我們就會感到內心充滿喜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祝聖150週年

聖母進教之佑大殿位於意大利都靈市華道角,亦是整個慈幼會大家庭的核心所在。1875 年,首批傳教士是在這裡被派遣出外傳教的,直到今日,所有慈幼會的傳教士也在這裡受派遣到世界各個角落去的。

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於 1844 年的夢境中預見大殿,鮑思高神父敘述自己的夢境說:

「我彷彿是在一塊很大的草地上。那裡有無數的青年:有的打架,有的咒罵。他們所投的石子像雨點似的在空中亂飛。我正想離開那個地方,忽然出現一位女人;她給我說:『你到那些青年們中間工作去吧!』我服從她的命令,朝著那些青年們那裡走去。可是,我能做些甚麼呢?沒有一個可收容他們的地方。

我就央求那位女人了。她對我說︰『看!這裡有地方。』說著她指給我看一塊草地。

我說:『這裡只有一塊草地。此外,甚麼都沒有。』

她回答說:『我的兒子和使徒們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啊!』

我就到那塊草地上去工作,講道理、聽告解,教導那些青年。但我發覺若無一處四周有圍牆的地方,和幾間房屋為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青年,不管甚麼工作也沒有用。

那位女人便對我說:『你看!』

我望了望,只見一間又小又低的聖堂,一個小小的運動場和許多青年。我就繼續工作。但因為那間聖堂太小,我再向她請求。她又給我看一座比方才那間寬大得多的聖堂,旁邊還有一座房屋,我還看到一處種滿了玉米、馬鈴薯、捲心菜和其他疏菜的田園。

她又對我說:『都靈城的光榮殉道者亞文道雷和屋大維奧是在這裡壯烈成仁的。就在這塊被他們熱血濺濕和聖化的地方,我要天主受人特別的恭敬』。

在那一座宏偉的大聖堂裡面掛著一張橫額,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幾個大字: “Hic Domus mea, inde gloria mea”。意即:『這是我的家,從這裡將發顯我的光榮。』

我於是記著這塊種滿了馬鈴薯和玉米的地方。我很快就發現這正是青年中心外面的那塊田地,從此,我就稱它為「夢境之地」,即現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所在的地方。」

就在1850年6月20日,鮑思高神父購買了那塊田,可是後來於1854年,由於急欲還債,而把它賣去。 直到1863年2月11日,他又再度獲得了那塊田的主權。

1862年,鮑思高神父認為當時所使用的聖堂太小了,容納不下所有的學生。所以,他要造一座更美更大的聖堂,要造得很壯麗。要給它取名為:聖母進教之佑堂。雖然,鮑思高神父沒有一文錢,也不知道什麼地方去找;可是,他認為這沒有關係;只要天主願意,一定會成功的。

正當教會面對「悲慘的時局」、「劇烈的衝突」的時刻,鮑思高神父亦做了「兩根大柱」的奇夢。在夢中,教會這艘巨艦由教宗掌舵著,在炮彈和波浪之中,安穩地前進。教宗最後把巨艦駛進兩根大柱中,找到安全的地方。而兩柱分別有耶穌聖體和無原罪聖母像,無原罪聖母像下則寫了「進教之佑」這個名稱。就是這樣,鮑思高神父就發動建造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浩大工程。

鮑思高神父說:

「1862 年,我對賈理哀勞神父說:聖母希望我們以『進教之佑』的稱號來恭敬她。因為現在時勢不好、環境惡劣,我們十分需要聖母的幫助和保護公教的信仰。我們要在這裡建一座聖堂,那將是一座雄偉、敬禮聖母的聖堂。

我於是選了 Antonio Spezia 工程師來建設這座聖殿。他採用了威尼斯聖佐治大教堂的外牆設計;聖堂的圓頂上有聖母的雕像;兩座鐘樓;在外牆上有八位聖人,而在每個鐘樓上有天使;在外牆的中間有耶穌與兒童的塑像;在下面有聖若瑟和聖類斯。在鐘上面有都靈的主教、聖默示 (Maximus) 和聖方濟沙雷氏主教;外牆正上面,有都靈市的三位殉道者:Solutor, Adventor 和 Octavian。

政府官員批准了這個設計,但他們覺得稱它為「進教之佑」大殿卻有些不妥,我照樣讓他們去談論,但我仍堅持用這稱號。

我將建築的工程交託給 Charles Buzzetti,他是我在廿年前所遇到的一位磚匠,但現時已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築商了。

財務長安琪‧沙維豪神父卻不希望我開始建這聖堂,因為我們沒有錢。但我對他說:『我們在哪個時候是因手上有錢才開始我們的工作呢?我們要讓上天去安排呀!』當 Buzzetti 向我索取首批的建築費時,我將我口袋內所有的錢、八毛錢,都放在他的手中!Buzzetti 驚愕地望著我,但我對他說:『不要怕,聖母會送錢給我的。』

她真的送錢給我。當這座宏偉的聖殿於 1868 年落成及祝聖的時候,我清楚地記著:這個聖殿內每一塊磚頭,都代表著聖母所給予的恩寵。當時都靈的報章這樣記載著:這座聖殿是由窮人所建,亦為窮人而建的。」

關於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鮑思高神父描述:

「當進入大殿後,會立刻注意到聖殿正中的那塊大壁畫。我有著這樣的構思,邀請 Tommaso Lorenzoni 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它繪畫成畫。讓我向你們解釋吧:

聖母站在光耀的雲彩中,她的四周有天使包圍著,尊敬她為母后。她的右手拿著權杖,代表著她的權威;左手抱著耶穌,而耶穌的手而向外伸出的,把恩寵賜給那些恭敬祂母親的人。在她的周圍有宗徒及聖吏們,他們都仰望著這位童貞女。在壁畫的一端繪畫了杜林市,特別見到聖母進教之佑大殿,和背景所見的 Superga 山崗。」

關於鮑思高神父的遺體安放處,鮑思高神父表示:

「這祭臺原來的地方,是特別為恭敬聖伯多祿、宗徒之長的。我每天早上都在那裡獻彌撒。但當我去世後,被立為真福品時,我的神子 ─ 慈幼會士便將它重建,特別為恭敬我,並將我的遺體安放在一個尊貴的水晶棺木內。你們見到我所穿的那件祭衣,是教宗本篤十五世數年前所送贈的。雕塑家 Cellini 用臘做了我的臉和手。現在,很多朝聖人士不斷繞過這祭臺的後面,靜靜地祈禱。」

來源: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basilicamariaausiliatrice.it

聖若望鮑思高九日敬禮

九日敬禮的起源

九日敬禮是為得到特別的恩寵的祈禱。當一個人在失望中,希望能藉著這種祈禱扭轉而得到恩寵。為何不十天呢?因為天主是十全十美的,我們人類不可能如此,只能以九字來形容人類的不完整。畢達哥拉斯(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和初期教會的隱修士們都認為「九」是人類的數字。希臘和羅馬人有為亡者的九天祈禱,在第九天有特別的儀式,才完成其安葬禮。羅馬人每年也有為其亡者親友的九日禮儀。教會的九日敬禮一個始於耶穌基督,在祂升天之前,祂教導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待天主聖神的來臨(宗1:4、14)。這也是向聖神行九日敬禮的開始。

至於呼求聖人聖女的九日敬禮始於公元一千年左右,由於他(她)們英勇的行為為教會做了不少轟轟烈烈的事,他們死後被封為聖者,他們的遺體也受人們尊敬,且在他們前行九日敬禮,以得特別恩寵。在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教會成立了耶穌聖誕節的九日敬禮,此乃象徵耶穌誕生前九個月。同時在法國和意大利,很多城市有他們地方的聖人聖女的九日敬禮。為了限制九日敬禮的濫用,教會當局在1800年時代曾規定且批准某些九日敬禮,至今,32種九日敬禮正式為教會承認。

這些九日敬禮可分為四個種類:

1.對天主聖三的,例如耶穌聖心和聖神敬禮。

2.對聖母瑪利亞方面,這包括花地瑪聖母(1917年)、顯靈聖母(1830年)和瓜達露貝(1531年)。

3.對聖人聖女方面,如聖安多尼、聖葛萊蒂、聖女小德蘭、亞西西聖方濟、聖猶達,和聖女露濟亞等。

4.對天使方面,這包括聖辣法厄耳、聖彌額爾、聖加俾額爾和護守天使等。

耶穌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瑪7:7)

九日敬禮就是幫助我們得到恩寵,甚至有時有奇蹟出現的可能。

聖若望鮑思高九日敬禮

1 月 31 日是聖若望鮑思高瞻禮,為恭敬聖若望鮑思高,九日敬禮便由1月22日開始至1月30日。

啟:天主!求你快來拯救我。
應:上主!求你速來扶助我。

《第一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熱愛聖體,勸人每日參與彌撒及勤領聖體,以表示你宣揚敬拜聖體的熱誠。求你賞賜我能日增愛主之情,使我在臨終時,藉此聖體神糧,獲得內心的安慰與勇力。(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二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一生敬愛聖母進教之佑,以她為你的主母及導師,求你賞賜我能恆心敬愛至甘飴的聖母,使我在生時死候,獲得她的助佑。(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三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在生之時,以義子的情感,愛護聖教會,及繼承聖伯鐸職位者。求你賞賜我能善盡聖教義子的責任,愛護及尊敬耶穌在世的代表——教宗。(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四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愛護青年,是他們的慈父與導師。你為拯救他們的靈魂,犧牲一切世間事物。求你賞賜我能深切體驗耶穌鍾愛青年之心,並和祂一樣地愛護青年。(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五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創立慈幼會及母佑會。我們求你扶助這兩個修會的成員,使他們本著你創會的精神,效法你的德表,繼續發展宗徒的偉業。(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六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創立了協進會。我們求你扶助會內諸人,立良善的美表,作教友的模範,在信德與愛德上獲得豐碩的效果。(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七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熱愛人靈,派遣你的會士,前往各地救人靈魂。求你賞賜我能常設法救己靈魂,並協助拯救他人的工作。(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八日》

聖若望鮑思高,專修潔德,並以你的善表、教訓及著作引導世人勤修潔德。求你賞賜我能誠心切願仰法天神的純潔,遠離罪惡,並盡力向人傳揚潔德。(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第九日》

聖若望鮑思高,你憐愛遭難受苦的人。求你俯視扶佑我們,為我們轉求天主,賞賜我們身靈所需要的聖寵,生時死候,作我們的主保,使我們將來能讚頌天主的無窮仁慈。(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君王的旨意)(聖三光榮頌一遍)

來源:我靈讚頌主

梵蒂岡連線 – 全心的奉獻

blog_1448424892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看看奉獻生活的美麗之處,還有還有慈幼會會士江志釗神父晉鐸銀禧的分享。

教宗致函慈幼會: 不要使青年失望 , 聆聽他們的渴求

blog_1437070492

一個月後,8月16日是鮑思高神父誕辰200週年。教宗方濟各在7月16日致函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Ángel Fernández Artime)神父,感謝天主賜予了我們這份「青年的聖人」的恩典。教宗指出鮑思高神父精神和牧靈遺產中的本質,勉勵慈幼會士勇敢地活出這些本質。

教宗表示:「鮑思高神父首先教導我們不要做旁觀者,而要身先士卒地為青年提供完整的教育經驗,這樣的教育涉及人的整體。」

教宗在信函中強調:「意大利和歐洲在最近兩個世紀發生很大變化,但青年人的心沒有變,因為今日的男女青年依然對生命開放,願意與天主和他人會晤。與此同時,也有許多青年面臨灰心喪志、精神貧乏和走向邊緣的危險。」

教宗指出:「鮑思高神父的教育學是親切和藹,而教育者的愛應該通過具體和有效的行為表現出來。」

教宗還說:「鮑思高神父將自己完全獻給天主,滿懷熱忱地拯救人靈,尤其是青年的靈魂。這些態度使得神父能『走出去』,作出勇敢的抉擇,決定為貧苦青年服務,立志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為了窮人的貧窮運動。」

教宗繼續說:「今天同樣如此,慈幼會大家庭投入教育和傳教使命的新陣線,走上社會傳播新媒體的道路,致力於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為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為移民地區的人民提供跨文化教育。」

此外,教宗還說:「十九世紀在都靈出現的挑戰已經具有了全球的幅度,這些挑戰是金錢崇拜、滋生暴力的不公平,意識形態的殖民,以及與都市環境有關的文化挑戰。」

在此,教宗邀請慈幼會士:「在教育機構內外復興神恩的創造力,願鮑思高神父幫助你們不使青人的深切渴求落空。」

教宗交給慈幼會士兩項任務:

1.是按照基督徒的人類學、以深刻影響青年人文化特徵的新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語言實施教育

2.是拒絕將市場與生產置於人類尊嚴和工作價值之前的意識形態。

教宗引用本篤十六世提出的「教育危機」的概念,勉勵慈幼會大家庭在各修會和平信徒機構之間建立有效的培育聯盟,帶著不同的神恩一同前行,以幫助世界各地的青年。這項工作也需要有家庭的參與,因為缺乏有效的家庭牧靈,也就缺乏有效的青年牧靈。因此,成年人蒙召耐心地聆聽青年,理解他們的焦慮或要求,學習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與他們交談。

最後,教宗寫道:「教會對青年培育的期望很高,因此你們要繼承你們修會創始人的遺志,與青年、為青年說話及行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慈幼會士:「我對那份慈幼會的喜樂永誌不忘!」

blog_1435005451

6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都靈牧靈訪問首日,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接見慈幼會大家庭,強調「能應對危機的教育措施」是首要工作。今年是慈幼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誕辰二百週年,教宗的接見意義格外非凡。

在慈幼會大家庭面前,教宗方濟各放下講稿,回憶起他與慈幼會的不解之緣,他所受的薰陶正是以鮑思高神父的教育模式為基礎。慈幼會士幫助他勇敢面對人生,在喜樂和祈禱中向前邁進。

教宗強調,今日極為貧困的青年需要那能應對危機的教育措施,需要有一種應急教育,在短時間內培養學生學會一種專業技能。教宗說:「我們不要想這些街頭少年能立刻唸文科或理工中學,但我們必須提供給他們能作為工作泉源的一些事。」

在一個失業問題嚴重的世界,慈幼會的培育模式對青年格外珍貴。慈幼會的創意把握住今日的挑戰,即教育,以慈幼會的喜樂,帶領青年喜樂。教宗最後說:「慈幼會的喜樂是我學會的另一件事,我對那份喜樂永誌不忘。」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 普世教會慶祝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誕生二百週年

blog_1422307860

本周《教會透視》,教宗方濟各第49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教宗方濟各: 若不皈依 , 就不會有合一、普世教會慶祝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誕生二百週年。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