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 願每個家庭活出遵守諾言的榮譽

blog_1445458797

10月21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讀經:

恭讀聖詠第九十八篇

請眾向上主歌唱新歌,因為衪行了奇事。衪的右手和衪的聖臂,為衪獲得了勝利。上主已經宣佈了自己的救恩,將自己的正義已啟示給萬民。衪記起了自己的良善和忠誠,即向以色列家族廣施的寬仁。全球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

上主的話

 

10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 家庭的身份建立在許諾的基礎上;今天我們應該恢復對愛情忠貞的社會榮譽。

「父母對子女的許諾容不得輕率」。這是教宗方濟各在上週要理講授中強調的重點,在這週他繼續「許諾」主題,進一步反省了「婚姻許諾」的意義。教宗首先指出:「家庭身份建立在許諾的基礎上。可以說,家庭的存在有賴於男女相互作出的愛情與忠貞的許諾。這許諾意味著接納和教育子女的責任;但它也體現在照顧年邁父母、保護和照料家中弱小成員以及相互幫助上,從而塑造自己的品質,接納自己的限度」。

在今天,忠於婚姻生活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項榮譽;因為人們曲解了權利的意義,為滿足私欲而不擇手段,縱容任何關係,自由似乎也被升為一項不容置疑的原則。另一方面,婚姻關係和夫妻對共同利益的責任僅受到法律的約束。教宗說:「事實上,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的愛情出於他人對財富的垂涎,或被迫而為。愛情,包括友情在內,其魅力源自這樣的一個事實:建立關係卻不失去自由。愛是自由的,家庭的許諾是自由的,這是一種美。缺乏自由則不存在友誼;缺乏自由則不存在愛;缺乏自由則不存在婚姻」。

因此,自由和忠貞並不對立,反而相互扶持,不論在人際關係中,還是在社會關係中都是如此。教宗繼續說,我們應該想想:「在全球溝通的文明中,出爾反爾在不同領域的氾濫、對不遵守諾言和背信棄義的放任自流,將帶來多大的損失!」

教宗說:「遵守諾言是人類真正的傑作!如果我們看到它的勇敢之美,我們會感到震撼,但如果我們鄙視它的勇敢堅毅,我們就會失去方向。如果我們達不到忠貞的心靈奧跡,任何愛情關係,甚至一切友誼、任何形式的愛、所有的公益福祉都不會達到我們的渴求與希望。遵守諾言,忠於許諾,是無法買賣的。这不能靠武力來強迫,但也不能不做出犧牲。」

最後,教宗發出呼籲,他說:「我們應當恢復對愛情忠貞的社會榮譽:恢復對愛情忠貞的社會榮譽!我們應該褒獎在日常生活中行奇跡的無數男女,唯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所更新的家庭基礎,每個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

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問候在場的波蘭朝聖者時,提到22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紀念日,稱他是一位「家庭的教宗」。

教宗方濟各說:「在關注你們的家庭和所有家庭,尤其是那些在精神和物質上困窘的家庭時,願你們以他為善表。但願你們忠於宣發的愛的誓言和源自責任感的承諾和努力成為你們的力量。藉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代禱,願即將結束的世界主教會議更新整個教會的意識,增進婚姻不可拆散性和健康家庭不可否認的價值。這價值以男女雙方彼此的愛和神聖恩典為基礎。」

在問候青年、病患和新婚夫婦時,教宗也提到聖若望保祿二世。他說:「親愛的青年,願聖若望保祿二世的生命見證成為你們生命旅程的榜樣;親愛的病患,你們要以喜悅的心情背負痛苦的十字架,就如他教導我們的那樣;親愛的新婚夫婦,你們要懇求他的轉禱,好使你們的新家庭永不缺乏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對孩子們的許諾容不得輕率

blog_1444852064

「我為最近在羅馬和梵蒂岡發生的醜聞請求寬恕」。教宗方濟各10月1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時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要理講授。在要理講授中,教宗反省了父母在生育子女時對他們的子女作出的「許諾」,強調天主會看顧這些子女。

在開始要理講授前,教宗方濟各引用耶穌在《瑪竇福音》中強硬的話說:「惡表固然免不了要來,但立惡表的那人是有禍的。」(18:7)教宗然後「以教會的名義,為最近在羅馬和梵蒂岡發生的醜聞請求寬恕」。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談到家庭生活的一個特殊層面,「對子女的許諾」,並以敏銳和謹慎的態度把惡表與寬恕聯繫起來。這許諾不是為了讓孩子停止任性而給他們的糖果,也不是父母為使他們不哭鬧而想出的「小把戲」。教宗所謂的許諾是一個媽媽和一個爸爸在打算把他們的子女帶到世界時對他們的子女作出的許諾。這樣的許諾容不得輕率。

教宗說:「我們都說:孩子是生活的指望。我們也很容易感動地對青年人說,他們是我們的未來,這是真的。但我有時候問自己,我們是否以同樣的嚴肅態度對待他們的未來,對待孩子們和青年人的未來?我們應該常常省思的是這樣的一個問題:對於我們在生育子女時對他們作出的許諾,我們保持著多大的忠誠度?」

教宗舉例說道:「我們所許諾的是接納與呵護、關懷與關切、信賴與希望,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愛是男人和女人對每個子女作出的許諾,從他們擁有生育子女的念頭時開始。孩子們來到世界,期待著這份許諾得到肯定:他們全身心地等待著,既信賴又無助。只要看看孩子們就可明白這點,無論他們屬於哪個種族,處在何種文化和生活條件!倘若期待落空,孩子們會被一種『醜聞』,一種難以承受的醜聞所傷害,且傷得很嚴重,因為他們不具備詮釋的能力。」

教宗繼續說:「的確,他們與生俱來對天主的信賴絕不該被傷害,尤其不該被我們(或多或少在無意識當中)打算以自己來替代天主的意圖所傷害。天主與幼小心靈之間的親密和神奇的關係絕對不該被侵犯。這是一種真實的關係,是天主所願意和受天主保護的關係。孩子一出生就做好了感受到被天主所愛的準備,他們為此做好了準備。當子女能夠感受到這愛是針對他們的那一刻,他們也就明白了存在一位愛小孩的天主。」

教宗最後指出:「你們做父母的,擁有天主給予兒童的這種愛的火花,你們是天主傳遞愛的工具,這實在是美好之極!我們只有用耶穌的目光注視孩子,才能明白捍衛家庭就是保護人類的意義!孩子們的觀點就是天主子的觀點。」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 家庭精神為教會是一份憲章

blog_1444247559

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和要理講授。10月7日是教會紀念玫瑰聖母瑪利亞的日子。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中特別提到這個紀念日,並將全世界的家庭和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託付於玫瑰聖母。教宗還勉勵信徒向聖若望宗徒學習。他說:「你們要像聖若望那樣把聖母迎入你們家中,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為聖母留出空間,好讓她的母愛呵護成為安寧與力量的泉源。」

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主題,這一次他反省了教會與家庭的關係,藉此陪伴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強調教會與家庭的關係「不可被拆散」。教會的使命和世界的生存需要受到「家庭精神」的激勵;政治和經濟必須支持家庭。

教宗首先指出,家庭是每個國家和每個文化日常生活的主角。

「若仔細環顧今日男女的日常生活,便馬上看出到處都需要打一劑『家庭精神』的強心針。的確,人建立公民、經濟、司法、職業、國民關係的方式似乎非常有理性、重形式並安排妥當,卻也非常失去水分、枯燥、沒有個性特徵。這種建立關係的方式有時令人無法忍受。儘管它希望將所有人都包括在這些形態内,但實際上卻把越來越多的人遺棄在孤獨和被淘汰的境地。」

人與人的關係缺乏「人性」,而人性正是家庭使每個成員在不計較得失的愛中彼此扶持的基礎。

教宗表示:「家庭使每個成員感到需要彼此忠貞、誠懇相待、相互信賴、合作及尊重;家庭鼓勵人去建設一個適合人居住的世界,相信彼此能夠信賴,在困境中也如此;家庭教導人言出必行,尊重每個人並彼此擔待。我們人人都必須意識到,在對弱小、脆弱、受到傷害者,甚至在生活行為上最糟糕者的關注上,家庭的角色不可被取代。」

然而,家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卻沒有受到重視。

教宗表示:「在當今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事務中沒有給予家庭應有的份量,家庭的貢獻沒有受到認可和支持。在一個與人類基本關係毫無牽連的官僚主義習氣下,不僅公共生活越來越受到阻撓,甚至社會和政治風氣也經常顯示出墮落的跡象,遠遠低於家庭教育的最低限度。這些跡象是:人受侵犯,遭粗俗對待及被漠視。在這種情況下,與之完全相反的技術至上論和違反道德的家庭觀便湊合在一起,而且彼此呼應。這實在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現象。」

在今天這個確切時刻,教會能識別出關於家庭和真正家庭精神的歷史使命,從認真改變自身生活來展開這項使命。

教宗表示:「可以這樣說,『家庭精神』為教會是一份憲章:基督信仰必須如此體現,必須如此做。我們可以說,今日家庭是伯多祿和教會使命的一個最重要的網。這網絕不是使人做俘虜!相反地,它把人從遭遺棄和冷漠,並能被淹死的惡水中解救出來。家庭很清楚什麽是感到自己是子女的尊嚴,而不是奴隸或陌生人,或只是一個身份證的號碼。」

在紀念玫瑰聖母瑪利亞的日子上,教宗也向青年、病人和夫婦作了一番鼓勵:「親愛的青年們,願存留在聖母心中的希望,激勵你們勇敢地面對生命的重大抉擇;可敬的病人們,願聖母站在十字架前的堅強,幫助你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可愛的新婚夫婦們,願聖母在腹中接納耶穌的那份母愛溫柔,陪伴你們剛剛開啟的全新家庭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圍牆必將倒塌 , 慈悲必勝衝突

blog_1443639379

9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公開接見中表示:「天主始終願意建設橋樑,豎起圍牆的常是我們。」教宗強調,天主的慈悲遠勝於衝突和意識形態。在要理講授前,教宗首先來到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許多由馬爾他騎士團德國支團陪同的病人。在以家庭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還談到家庭的重要性。

剛完成古巴和美國牧靈訪問的教宗,首先向古巴總統卡斯特羅、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感謝。教宗也感謝古巴和美國的主教們,以及為他這次牧靈訪問貢獻心力的兩國人民。教宗首先談到在古巴的行程,他說:「我以慈悲使徒的身份去了古巴,這片充滿自然、文化和信仰之美的土地。天主的慈悲遠勝於每道傷痕、一切衝突、各種意識形態;我以這慈悲的目光擁抱了海內外、超越了一切分裂的全體古巴人民。古巴主保科夫雷愛德聖母,希望之母,將帶領古巴人走上正義、和平、自由與修和的道路。」

聖若望保祿二世曾預言:「古巴向世界開放,世界也向古巴開放。不再有封閉,不再有貧困剝削,而是體面的自由。」在訪問古巴期間,教宗與該國人民分享了他對這預言成為現實的渴望。教宗說:「這條路震撼了許多古巴青年的心:它不是逃避和便捷致富的道路;而是肩負起責任、為近人服務、關懷弱者的道路。這條路必須從深受苦難的古巴人民的基督信仰根基中汲取力量。」

對教宗而言,從古巴到美國的旅程具有象徵意義,是一座在天主助佑下正在建設的橋樑。教宗說:「天主始終願意建設橋樑,豎起圍牆的常是我們!圍牆必將倒塌!」

在訪問美國期間,教宗先後訪問了華盛頓、紐約和費城,不僅會晤了政府官員,也會見了普通百姓、聖職人員、窮人和邊緣人士。教宗特別強調,美國和美國人民最大的財富是它的“精神和道德遺產。

教宗在華盛頓主持了冊封胡尼佩羅•塞拉神父為聖人的彌撒。關於這位加利福尼亞宗徒,教宗表示:「聖人指出了喜悅的道路——前去與他人分享基督的愛。不把愛佔為己有,卻與他人分享愛。這是基督徒的道路,也是每個懂得愛的人的道路。在這樣的宗教和倫理基礎上,美國誕生並成長起來;在這基礎上,美國能夠繼續成為自由和友善之地,繼續為更加正義和友愛的世界貢獻一己之力。」

隨後,教宗談到他對聯合國的訪問。

教宗說:「我更新了天主教會對聯合國、對該機構促進發展與和平角色的鼓勵,並特別呼籲為照料受造界作出一致和實幹的努力。我也強調了應制止並預防對種族或宗教少數群體、對平民百姓的暴力行徑。此外,我懷著和平與友愛的意向,在世貿大廈遺址與各宗教代表、眾多遇難者親屬和紐約民眾一同作了祈禱。」

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高潮是在費城舉行世界家庭會議。家庭是「男人和女人的繁衍盟約」,家庭回應了今日世界的巨大挑戰。教宗說:「這是一項雙重的挑戰:破碎化和大眾化,這兩個極端相互依存,共同支撐著消費主義的經濟模式。家庭之所以是這項挑戰的回應,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能夠保持個體性與集體性之間的平衡;與此同時,家庭可以成為以可持續方式管理自然財富和資源的模範。家庭也是整體生態的主角,因為家體是社會的主體,其中包含著地球人類文明的兩大基本原則:共融原則和繁衍原則。」

最後,教宗表示:「美國在上個世紀獲得了經濟和技術的長足發展,但並沒有否認自身的宗教根源。世界家庭大會的見證出自這樣一個國家絕非偶然,而是天主的聖意。此刻,這同樣的宗教根源要求我們從家庭開始,為全人類的益處反省和改變發展模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必須鞏固家庭與堂區的密切關聯 , 教會不可成為博物館

blog_1441832183

9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談了家庭與信仰團體的關聯。教宗強調,必須鞏固家庭與堂區的密切關聯,好能面對社會的「權力中心」;教會必須敞開大門成為好客的家,否則就成了博物館。

教宗指出,家庭與信仰團體存在著一種自然的密切關聯。教會是一個靈性家庭,家庭則是一個小型教會。耶穌就是在家庭内學習體驗人生經歷,而且一直體驗到底。

「重新瞻仰耶穌和這密切關聯的標記真美!祂生在一個家庭,在那裡學習了解世界:一個作坊、幾戶人家、一個不起眼的小鎮。然而,在祂30年的這種體驗中,耶穌領會了人的境遇,在祂與天父的共融及祂的使命中接納了這境遇。」

教宗接著表示,「耶穌開始公開生活後,在自己身邊建立一個團體,一個會眾,這正是『教會』一詞的含義。上主建立的會眾有一個好客家庭的形態,而不是一個排他性的封閉宗派。耶穌不停地接待眾人,與他們談話,祂給教會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因此,必須重振家庭與信仰團體之間的盟約。」

教宗指出:「我們可以說,家庭和堂區是兩個實現愛的共融場所,這共融在天主那裡找到最終的泉源。一個真正遵循福音的教會不能不具有好客之家的形態,總是敞開著大門。關閉大門的聖堂、堂區、機構不該稱作教會,而該稱作博物館!」

教宗強調:「今天,為面對意識形態、金融、政治權力的中心,家庭與信仰團體間的盟約至關重要。我們蒙召將希望寄託在『愛的中心』,寄予家庭,它充滿人的溫暖,以團結互助和眾人參與為基礎。」

教宗指出,為找到更新這盟約的智慧和勇氣,需要豐厚的信德。

「家庭有時向後退縮,說自己勝任不了:『神父,我們是一個可憐的家庭,甚至有點搖搖欲墜,我們無能為力;我們家中已經存在許多問題,我們沒有能力。』這些話是真的。實在沒人當得起,沒人能勝任,沒人有能力!若沒有天主的恩寵,我們將一事無成。一切都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是白白賜予的!然而,上主從來都不會空著手來到一個新的家庭。」

教宗指出:「基督信仰團體必須發揮自身作用,設法克服過於以領導自居和過於把持職務不放的心態;家庭則應採取主動態度,感受到有責任將自己寶貴的恩典帶給信仰團體。我們大家都必須意識到,基督信仰需要在與眾人分享生命的寬闊視野上發揮作用,家庭和堂區必須為整個社會做出奇事,見證一種更具有團體性的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慈悲禧年每月多加一次公開接見活動

blog_1438695209

教宗方濟各從8月份起恢復公開會晤活動。

8月4日星期二,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會見操德語的輔祭員;8月5日星期三恢復週三公開接見活動 ; 8月7日星期五接見青年朝拜聖體運動成員。

根據教宗府提供的數據,8月26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將是教宗方濟各主持的第100次。此外,自從教宗方濟各上任後,參加他在梵蒂岡主持的公開接見、誦念三鐘經和其它特別接見活動的人數達到300萬。教宗府總管甘斯魏(Georg Gaenswein)總主教向梵蒂岡電台講述教宗與天主子民會晤的重要性。他說:

答:教宗方濟各將於下週三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公開接見活動,將有許多人參加。顯然,教宗方濟各非常渴望這項接見活動,他從中感到精力十足。信友們在這活動中也能看到教宗,聽他講話,與他直接接觸。對許多人來說,他們一輩子也許僅有這一次機會,卻終生難忘。在公開接見活動中,有話語,有氣氛,也有注視的目光;這也是一種感官上的會晤,為教宗方濟各十分重要。不僅教宗,我們的信友,我們的朝聖者也有同感。

問:慈悲禧年臨近了,您能告訴我們關於公開接見活動的新意嗎?

答:在慈悲禧年,我們將依照週三公開接見的範例,在每月的其中一個星期六多加一次這樣的活動,使其具有禧年特性。

問:您貼近地參加教宗方濟各的公開接見活動,讓您感覺最深刻的是什麼?

答:凡是參加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的人,都會看到、聽到、感覺到教宗的愜意。他經常談及相遇文化,在這項活動中他身體力行。看得出來,他在會晤信友時感到非常自在,任由群眾觸摸他,聽他們述説。我們尤其看到教宗在接見病人和處境困難者時,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他總是給予和接受。這是教宗方濟各的一大恩典,一大天份。

問:您曾是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私人秘書,您對這位教宗主持的公開接見活動有何深刻印象?

答:作為秘書,我覺得聆聽本篤教宗的講話很重要。他的話語充實了人心,賜予人食糧並給人指出方向。教宗方濟各的話語觸及人心,更需要用眼睛去看。本篤教宗的話則更需要多用耳朵聆聽。

問:我們看到本篤十六世在岡道爾夫堡度過短期休息時間,在那裡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接待。榮休教宗今年暑期過得如何?

答:教宗方濟各一再盛情邀請本篤教宗前往岡道爾夫堡度假,榮休教宗終於接受邀請,在岡道爾夫堡度過兩週。他在那裡始終感覺非常、非常好。我們乘車來到那裡時,許多人已在等候他,他也非常高興。這兩個星期對他非常、非常有益處。返回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後,他同往常那樣,每天祈禱、默想、閱讀。不久後,榮休教宗的哥哥將來這裡,幾乎整個8月都住在這裡。因此,8月份榮休教宗會同他哥哥在一起。天氣當然很熱,但感謝天主,我們教會之母隱修院的空調很管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方濟各6月2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的創傷。教宗強調,家庭一旦破裂,夫妻恩愛一掃而空,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教宗呼籲信友們陪伴“處在非正常境遇”的家庭,使“兒童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在家庭内“一切都相互關聯”,倘若家庭的核心受到傷害,“全家人都會受到感染。爸爸和媽媽的所有傷害及所遺棄的一切都銘刻在子女身上”。教宗表示:“一男一女彼此承諾,‘結為一體’並組成一個家庭,若他們一味索求個人自由和酬報,這錯誤就會深深地影響子女的心靈和一生。兒童經常私下獨自哭泣。”

教宗提及瑪竇福音的記述,耶穌告誡成年人不要使小孩子跌倒。教宗說,每個家庭都有成員彼此傷害情感的時刻。這傷害可能是言語、行為和疏忽造成的,非但沒有表達愛,反而將愛除去,或更糟糕的是,使愛受到淩辱。

“若這些傷害在尚可補救的時候卻被忽略,傷害就會加重,進而轉為蠻橫、仇恨、蔑視。到了這種程度,破裂就會加深,夫妻彼此對立,在別處尋求理解、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些‘支持’往往並不著眼於家庭的益處。”

教宗指出,夫妻恩愛的空洞在彼此的關係上散布著怨恨,這破裂的包袱經常壓在子女身上。儘管我們有“看似先進的敏銳性”,我們有“精細的心理分析”,談論“行為障礙、心理健康、兒童的幸福、家長和子女的焦慮”,但我們是不是對兒童心靈的創傷感到麻木了?“越是設法用禮物和點心做補償,就越會喪失對最悲痛的心靈創傷的感覺。”

注視著“夫妻相互欺壓、彼此傷害,甚至忠貞關係破裂”的家庭,教宗著重談到“壓在兒童心靈上的沉重包袱”,這是“錯誤選擇”的後果。“若成年人一時糊塗,若每個人只顧自己,若爸爸和媽媽彼此傷害,兒童的心靈就非常痛苦,就會感到絕望。這些傷害為他們一生留下印記”。

教宗也提到夫妻不可避免分離的個案。他說:“若是為避免夫妻中較弱的一方或年幼子女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分離在道義上有時甚至是必要的。這些傷害是由蠻橫和暴力、侮辱和利用、局外人和喪失家庭觀念造成的。”

然而,也有人“在信德和愛子女”的支持下,見證他們對婚姻的忠貞,挽回了表面似乎無可救葯的婚姻關係。不過,不是所有分居的夫妻都能感覺到這一聖召,在孤獨中聽到上主向他們發出的呼籲。教宗說:“在我們周圍有一些所謂非正常情況的家庭,對此我們提出許多詢問。如何幫助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使孩子們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教宗邀請信友們向上主祈求極大的信德,好以天主的目光注視現實;祈求上主賜予熱切的愛德,好以祂的慈悲去接近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信德是家喪之痛的安慰

blog_1434568779

阻止死亡將我們的感情變為虛無、使我們墜入更加黑暗深淵的,是信德和愛的力量。

6月17日,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題,這一次他向聖伯多祿廣場上的2萬5千名信眾談到為至親逝去的悲痛經驗,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經驗,而要從這些家庭取得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公開接見最後,教宗也提醒信眾6月18日將公布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通諭。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見到喪失獨子的寡婦便動了憐憫之心,遂使她的兒子復活,將其交給這位母親。教宗反省這段福音記載說:「死亡的經歷涉及每個家庭,但從親情的角度看,死亡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父母而言,看到自己的兒女死去是一件尤為悲痛的事,有悖於賦予家庭意義的親情本性。失去兒子或女兒如同是時間的停止:掉入了吞噬過去和未來的無底深淵。死亡帶走年幼或年少子女,它沉重打擊了我們對生命的指望、及為生命付出的愛的奉獻與犧牲。」

「兒童失去父母也一樣,被遺棄的空洞更加煎熬,因為他對所發生的事不知所措:「爸爸在哪裡?媽媽在哪裡?」—「在天上」—「那我為什麼看不到呢?」這個疑問折磨著兒童的內心。他感到孤獨。」

教宗表示:「很多次,面對死亡的黑洞,由於我們悲痛欲絕,便將責任歸咎於天主。然而世上的罪使得死亡更為惡劣、更加不公。仇恨、傲慢、貪婪,嫉恨是死亡的幫兇,親情似乎是死亡幫兇手下預先註定和軟弱無力的受害者。雖是如此,但我們還是可以阻止親情落入更加黑暗的空洞內,如同許多家庭那樣,用行動證明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

教宗說:「每當舉行喪事中的家庭找到力量,來守護將我們與親人聯繫在一起的信德和愛時,也就在阻止死亡奪去一切。這個答案就是基督復活的光。死亡的黑暗必須以更加強烈的愛去面對。相信上主戰勝了死亡安慰我們,保護我們遠離死後皆空的思想,不落入世俗虛假的慰藉中,有助於家庭超越喪失親人的悲痛,向友愛與互助開放。」

教宗說:「我們的至親沒有消失在虛無的黑暗中,望德向我們保證他們在天主良善和有力的手中。愛比死亡更強而有力。因此,我們應該增長愛情、使愛情更為堅固,愛就會保護我們,直到一切淚痕被拭去,再沒有死亡、悲傷、哀號和苦楚的時候(默31:4)。」

教宗再次提到望德給予我們信德,《路加福音》說:「耶穌將那死去的兒子復活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主耶穌也會把我們所有去世的親人交給我們,我們必將與他們相會。這樣的信德絕不令人失望!我們要牢記耶穌的這一舉動:耶穌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耶穌也同樣會把我們所有的親人交給我們!」

最後,教宗特別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權利,而從這些家庭取得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教宗說:「天主愛的功效遠勝於死亡的功效。我們應該懷著信德,成為這份愛的辛勤合作者。」

公開接見結束時,教宗鑒於18日將公布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新通諭,向所有人發出一項呼籲。他說:「我們的這個『家』正在被毀滅,人人都將因此遭殃,尤其是窮人。我呼籲大家負起責任,按照天主在創世工程中給予人類的任務:耕種並守護天主為人所安置的樂園(創2:15)。」

聯合國訂定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教宗方濟各為此在6月17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呼籲說,寬恕那些向難民關上門的人。

教宗說:「讓我們為無數離鄉背井尋求庇護的弟兄姐妹祈禱,他們尋找一個可免於恐懼生活的家,願他們的尊嚴得到尊重。」

教宗冀望國際社會採取一致行動,防止各種強迫性移民的原因。教宗也請眾人寬恕那些拒絕難民與移民的人。

他說:「我邀請你們所有人為那些向尋找家庭和保護的人關上門的機構和人請求寬恕。」

據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難民有73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1%。難民人數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記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不可讓有病患的家庭孤立無援

blog_1433959994

6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與疾病。教宗強調,在家庭受到疾病考驗時,我們不可讓它孤立無援。 

教宗表示:「若我們所愛的家人患了病,我們就『更加』痛苦和焦慮。是愛促使我們感受到這份『更加』痛苦的心情。」

一位父親或一位母親經常更難忍受兒女的病痛,而非自己的病痛。教宗稱家庭似乎總是「一所最近的醫院」。

他說:「如今,在世界許多地區醫院仍是少數人享受的特權,而且經常距離遙遠。照顧病人並幫助病人痊癒的則是媽媽、爸爸、兄弟、姊妹和祖母。」

福音記載了耶穌治癒病人的許多事跡,其中一件非常感人:「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帶到耶穌跟前,闔城的人都聚在門前。」(谷1:32-33)

教宗說:「倘若思考一下現代的大都市,我想知道哪裡有門可以將病人帶進去,希望他們被治癒!耶穌從未拒絕過為人治病。祂從未繞開他們走掉,也從未把臉轉向別處,不看他們。治病比法律更重要,即使是如同安息日不可做任何事那樣神聖的法律也應為治病救人讓路。」

「法學士們斥責耶穌,因為祂在安息日給人治病,在安息日行善。然而,耶穌的愛正是治病救人和行善。這始終是首要之務!」

接著,教宗談到教會的任務是要幫助病人,而不是喋喋不休地空談;要經常幫助、安慰病人,減輕他們的痛苦,接近他們。

教宗提到瑪竇福音記述的一位外邦人婦人的事跡。這婦人再三懇求耶穌治癒自己的女兒。耶穌起先拒絕她,後來因她的信德而滿全了她的願望。教宗因此邀請信友們不斷為患病的親人祈禱,他說:「為病人祈禱絕不能減少,反而要更多,個人和團體都該如此。」

教宗進而談到教育孩子從小就知道關懷家中病人的重要性。

他說:「若教育使孩子失去對人的疾病的敏感度,人心就會枯竭。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別人的痛苦‘麻木不仁’,沒有能力面對痛苦和受局限的經驗。」

我們經常看到男人和女人為照顧家中的病患徹夜未眠,白天又拖著疲倦的身軀走上工作崗位。

教宗說:「那些默默無聞的英勇行為是在有人患病時作出的,是以溫柔和勇氣作出的。」

「若有家人的祈禱和殷切關懷,我們最親切和最神聖的情感及其軟弱及痛苦就能成為我們子孫的一所生活的學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窮人的審判預先展示了天主的審判

blog_1433357659

6月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的貧困處境。教宗強調,戰爭是一切貧困的根源,它使家庭的愛和親情遭受打擊,我們必須幫助家庭向前邁進。當天,到場參與的還有意大利奇維塔韋基亞監獄代表團,這展現出服刑人士和監獄工作者對教宗方濟各的訊息和神恩投以熱切的關注,懷有濃厚的興趣。代表團也向教宗獻上服刑人的訊息、祈禱和敬愛。

今天,家庭經受許多考驗,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邊緣地區和農村的家庭受到貧困處境的折磨。教宗方濟各首先談到戰爭加重的貧窮現實,他說:「戰爭總是一件兇惡的事。戰爭尤其損害平民及家庭。戰爭的確是一切貧困的根源,戰爭使家庭變得貧窮,它是掠奪生命、心靈和最神聖最親切情感的禍首。」

「雖然如此,也有許多貧困家庭不感自卑地設法度他們的日常生活,並信賴天主的祝福,但這不該成為我們冷漠的藉口,這麽多的貧窮現象反而該使我們感到倍加羞愧。無論如何,家庭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盡其所能繼續培養並保存其特有的人性關係。」

教宗說:「這一事實激怒了那些福利生活的規劃者們,他們視情感、生兒育女、家庭關係為生活品質一個可變的次要方面。他們什麽都不懂!相反地,我們該當跪在這些家庭面前,它們是保護社會不受殘暴侵害的一所真正的人性學校。」

教宗邀請信友們不屈服於暴力和金錢的要脅,不失去家庭情感。他說:「只有當公眾生活的負責人士整頓社會關係,抵拒在家庭與貧窮之間不斷增長,使我們陷入深淵的惡行,一種新的公民道德才會到來。」

「另一方面,當代經濟常專長於引人只顧享受個人幸福。家庭的巨大工作並未在預算中受到重視,這很自然!經濟和政治在認可這方面的問題上相當刻薄。然而,人的内心培育和情感的社會交流正是以家庭的工作為支柱。若除去這支柱,一切都會倒塌。」

教宗強調:「不單麵包,還有教育、醫療問題。孩子們很清楚這一點。在世界許多地區那些營養不良和患病的孩子們或那些一無所有的孩子們,他們即使在簡陋的學校裡,眼睛也發亮和自豪地出示他們的鉛筆和筆記本,或愛慕地望著他們的老師。孩子們確實知道人不單靠餅生活!也靠家庭的愛。若家庭貧困,孩子們就受苦,因為他們希望有愛和家庭親情。」

教宗勉勵:「基督徒要越來越接近經受貧困考驗的家庭,思念許多沒有工作的爸爸或媽媽,他們的家庭受苦,親情變得薄弱。社會貧窮影響到家庭,有時將家庭摧毀。沒有工作或失去工作,或嚴重缺乏工作沉重響著家庭生活,使家庭關係經受嚴峻考驗。最艱困社區的生活環境,那裡的居住和交通問題以及社會服務、醫療和學校費用的縮減,在在導致更惡劣的困境。」

教宗提到教會是母親,因此不可忘記她子女的這悲劇。

「教會也必須是貧窮的,好結出豐碩的果實,對許多困境作出回應。一個貧窮的教會是自願度簡樸生活的教會,在她本身的體制、她成員的生活模式上均如此,好能推倒各種使人隔離的圍牆,尤其是將窮人隔離的圍牆。」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以祈禱和行動使我們基督徒家庭成為接近家庭的這項革命的主角,不忘有需要的人、弱小者和窮人的審判預先展示了天主的審判。

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也為中國長江船難的遇難者和倖存者祈禱。這宗船難是中國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交通事故。

教宗說:「我向此刻因長江船難而處於艱難時刻的中國人民表達我的關懷。我為遇難者、倖存者、他們的家屬和所有搜救人員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