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人人都有一位護守天使 , 應順從他的規勸

blog_1443815673

10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教會當天慶祝護守天使慶日。教宗表示:天主為我們每個人安排了一位天使「同伴」,叫他規勸和保護我們;我們應當順從地聆聽這位天使。

天主喜愛並保護每個人的證據可以在《聖經》最初幾章中找到。當天主把亞當趕出樂園時,並沒有棄之不顧,沒有對他說:「你自已看著辦吧!」教宗引用集禱經和聖詠中的話指出,護守天使始終臨在於人與上天的每個事件中。《出谷記》記載:「看,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為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準備的地方。」(出23:20)。這篇禮儀讀經談到一種特殊的神聖臨在;教宗強調,上主將這種臨在賜予眾人,人人都有一位陪伴自己的護守天使。

「他常與我們同在!這是事實。他如同是天主派駐在我們身邊的大使。上主勸誡我們:『要尊重他的臨在!』比方說,當我們做壞事或者認為自己的行為不被人所知時突然想到:不,有他在。這就是尊重了他的臨在。我們要聆聽他的聲音,因為他在規勸我們。當我們感受到『做這事較好,不應該做那事』的啟發時,我們『要聽他的話,不可違背他』(出23:21)」。

護守天使常常保護我們,特別保護我們不受罪惡侵擾。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可以隱藏很多事,醜陋的事,但這些事最終將大白於天下。

教宗說:「天使在我們身邊,是為了規勸我們,保護我們,就像是一位朋友所做的那樣。這位朋友我們看不見,卻感受得到。這位朋友終有一天“將與我們在天上一起享受永久福樂。」

教宗說:「我們需要聆聽他,尊重他。聆聽和尊重這位旅伴叫做順從。基督徒應該順從聖神;順從聖神應當從順從這位旅伴的規勸開始。」

教宗指明:「為了做個順從者,我們應該成為像小孩子那樣的弱小者,也就是耶穌所說的在祂天父的國中最大的人。因此,護守天使是一位旅伴,他教導我們自謙自卑,甘願做小孩子;我們應當聽從他的教導。」

教宗最後說:「今天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使我們順從、聆聽這位同伴的聲音,這位以天主之名常駐我們身邊的天主使者的聲音,從而得到他的幫助。我們也藉著這台彌撒讚美上主,並牢記上主的慈愛:祂在我們背棄祂後沒有丟下我們獨自一人,沒有遺棄我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費城為聖職人員主持彌撒: 教會需要更多的平信徒參與其使命

blog_1443293090

教宗方濟各在美國的牧靈訪問活動逐步走向高潮。9月26日早上,教宗告別紐約前往費城,參加在那裡舉行的世界家庭會議。費城總主教沙皮、賓夕法尼亞州長和費城市長都親臨機場歡迎教宗的到訪。

費城位於特拉華(Delaware)河西岸,是美國第5大城,也是賓州最重要的城市。1646年首批殖民者在信義宗傳教士的引領下來到此地,1682年英國公誼會教徒威廉·佩恩(William Penn)奉行自由和宗教容忍的原則建立城市,取名「費拉德爾菲亞」,古希腊文的意思是「兄弟友愛」,中文簡稱為「費城」。費城也是美國革命的重鎮之一,美國獨立宣言和國家憲法就是在這裡頒布的。此外,在華盛頓城的建都工程尚未完成時,費城一度曾是美國的臨時首都。

教宗方濟各抵達費城後的首項活動是在主教座堂為賓州的主教、聖職人員和男女會士主持彌撒;然後在獨立紀念館會見移民團體;到富蘭克林大道參加世界家庭大會和守夜祈禱活動。

教宗於26日上午9時30分抵達費城後,立即前往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主教座堂會晤當地教會,主持彌撒聖祭。這台彌撒奉獻於教會之母,童貞聖母瑪利亞。

教宗的彌撒講道以費城主教座堂為引子,指出他從這座主教座堂看到了建設教會的歷史。首批來到這裡以及隨後各時代的人不但建築了聖堂的磚墻,也建設了教會團體。他們前赴後繼,到邊緣地區建設敬禮、教育、愛德及社會服務的團體。兩個世紀以來,在司鐸、男女會士和平信徒的努力下,許多堂區團體回應了眾人、移民、窮人、病人及服刑者的需要。數百所由男女會士開辦的學校教授孩子識字、愛天主和近人,使他們做好公民,為美國的社會生活作出貢獻。

教宗提到聖女加大利娜‧德雷克塞爾(Caterina Drexel),她是當地教會的一位偉大聖人,以畢生的使徒工作回應了良十三世教宗的提問:「你希望做什麽?」教宗說,這個問題也是向我們提出的。每個基督徒,無論是男是女憑著聖洗聖事都領受了一項使命。

因此,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的堂區是否為這個提問及其答覆提供幫助和創造空間呢?今日教會的一大挑戰是喚醒每個人的責任感,好能成為當今世界的使徒和福音的酵母。光有組織完備的結構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充滿福音的喜樂,以創新的精神去適應千變萬化的局勢,傳授歷史遺產。

教宗指出,當初良十三世教宗是向一個平信徒提出詢問,如今教會需要更多的平信徒參與其使命。美國天主教會在教育和要理講授領域始終很活躍,但今天更加需要努力奠定牢固的基礎,在堂區和機構的未來工作計劃中增進合作及共同負責的意識。這意味著需要分辨聖神賜予信友的眾多恩典,重視女性、女教友和修女在我們團體生活中的貢獻。

最後,教宗談到世界家庭大會。他說,世界家庭大會促使我們省思為服事家庭、婚前準備、協助家庭所作出的貢獻,好使家庭能繼續在信德的道路上前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主持彌撒: 天主生活在城市中 , 與我們同行

blog_1443292766

9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哈勒姆學校會見兒童後,登上教宗座車,在成千上萬信友的問候聲中穿過中央公園,來到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主持彌撒聖祭。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歌詠團在彌撒中獻唱。這是教宗方濟各在紐約的最後一項活動,他勉勵紐約信友說:「學會觀察和認出走在我們城市街道上的天主,把我們的城市變為友愛與和平之地。」

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在美國最為有名,許多大型體育比賽、演唱會和政治活動都在這裡舉行。25日晚,這座體育館如1979年迎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時一樣,再次變成一座容納2萬名信徒的「聖堂」。當教宗方濟各走入這座「聖堂」時,全場響起了歡呼聲與掌聲。

舉行彌撒的祭台設在體育館內的一側,祭台上方懸掛著一尊巨型木制十字架。教宗方濟各站在十字架下發表了他在紐約的最後一次講道。他引用《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九章中的話說:「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

教宗說:「今天我們可以借用先知的話說:在煙霧中行走、呼吸和生活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體驗了生活的氣息。生活在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挑戰重重的大城市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大城市提醒我們那隱藏在我們的世界中的財富,即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但大城市也隱藏著許多二等公民的面容。」

「在大城市裡,車輛的喧囂和變化的節奏淹沒了那些沒有公民權利的人、無權成為城市居民的人的聲音。」這些人是外國人,輟學兒童,無醫保者、流浪漢、孤獨老人。他們睡在馬路邊或某個喧囂的角落。教宗強調,這些人成了城市的一道景觀,這景觀在我們眼裡、甚至在我們心裡慢慢地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我們要知道,耶穌一直走在我們的城市裡,穿梭在祂的子民中,為讓所有人都載入唯一的救恩史。祂用希望填滿我們,這希望讓我們擺脫孤立、擺脫空洞的在線、抽象的分析或煽情的套路,使我們向他人開放。耶穌邀請我們在煙霧中看見天主的臨在,因為天主就在我們的城市裡。」

然而,這道皓光如何能穿透我們的街道呢?我們如何能遇到生活和工作的天主呢?依撒意亞先知提供了答案:「學會觀察」,這也是教宗留給紐約市民的答案。

教宗勉勵道:「去吧!一次、兩次、三次,勇敢地、不厭其煩地去吧!去宣講這份為萬民準備的喜悅,去宣講天主是我們的父親的喜訊。基督使我們擺脫競爭和自我參照,讓我們走上平安的道路。那種平安由認可他人而生,那種平安發自內心,把最有需要的人視為自己的弟兄。」

教宗最後說:「天主生活在我們的城市中;教會也生活在我們的城市中。教會希望成為大眾的酵母,願意與眾人打成一片,陪伴眾人,宣講那非凡謀士、大能天主、永恆之父、和平之王的奇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 我們應像瑪利亞那樣 , 去探訪困境中的子民

blog_1442955518

9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古巴的牧靈訪問進入最後一天。當天一大清早,教宗來到科夫雷愛德聖母朝聖地主持早上8時的彌撒。教宗強調,信德使人行走;信德的革新是同情受苦者,推倒使人相隔的圍牆,播撒修和的種子。

彌撒選讀的福音敘述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的事跡(路1:39-55),教宗以這段福音為起點來發揮他的彌撒講道。教宗指出:「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的臨在絕不會使我們安於現狀,天主總是推動我們行走。幾時天主來看望我們,總是把我們拉出家門。於是,受訪化為探訪,遇見化為會晤,被愛化為去愛。」

聖母瑪利亞沒有以為自己了不起,她「走出家門去服事別人」。這是喜悅喚醒我們,使我們活動雙腿,將我們拉出來,與人分享獲得的喜樂,並將這喜樂化為服務,投身於我們的近人或親戚的尷尬處境。這喜悅源自曉得天主與我們同在。瑪利亞曉得探訪及陪伴處在困境中的子民,保護所有為維護子女權利而受苦的人。

教宗提到科夫雷愛德聖母朝聖地,他說古巴是在敬禮愛德聖母的熱忱中誕生和成長的。本篤十五世教宗於1916年宣布科夫雷聖母為古巴的主保,但自從在尼佩灣尋獲這尊聖母態像後,對聖母的敬禮早在17世紀初就已開始。從此,聖母在這個朝聖地保存著天主聖潔子民在古巴行走的記憶,守護著我們的根基,我們的身份認同,好使我們不迷失在失望的路上。如此,痛苦和貧困未能熄滅古巴人民的信德火焰。

教宗表示:「這信德得以保持活躍是靠許多祖母的努力,她們使每日的家庭生活能有天主活躍的臨在。祖母、母親及許多其他懷有愛心的人,如同瑪利亞那樣,在家中成為自己子孫探訪、勇敢及信德的標記。他們保留了一道像芥菜籽那麽細小的縫隙,聖神透過這縫隙繼續陪伴這個子民心臟的跳動。」

信德使我們走出家門去會晤他人,探訪病人、囚犯及有需要的人,與他們同甘共苦。教宗說:「如同瑪利亞那樣,我們願意成為服務的教會,走出家門、聖堂和祭衣室,好能陪伴生命,扶持希望,做一個高貴可敬人民的團結標記。如同瑪利亞,愛德聖母那樣,我們願意成為走出家門的教會,好能架橋、推倒圍牆、播種修和的種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在哈瓦那主持彌撒:愛是服事人 , 不是服事某種意識形態

blog_1442836907 (1)

9月20日主日,教宗方濟各訪問古巴的第2天上午在首都哈瓦那革命廣場主持彌撒聖祭。古巴總統勞爾·卡斯特羅和專程趕到古巴迎接教宗方濟各的阿根廷總統基什内爾女士也在場參加。許許多多的信友在前一天夜晚就將廣場占滿。廣場上除了有古巴英雄格瓦拉的畫像外,也張掛了慈悲耶穌、教宗方濟各和加爾各答的聖德肋撒修女的畫像。彌撒進堂詠是一曲關於源自信德的望德聖歌。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愛的邏輯打亂了我們衡量大小的尺度和追求權力的邏輯。

主日福音敘述門徒們彼此爭論他們當中誰最大。教宗解釋說,耶穌以愛的邏輯打亂了他們的邏輯;耶穌擧揚卑微的人,貶抑那些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

教宗表示:「要遠離各種精英主義,耶穌的視野不是為那些能夠掌握『所求的知識』或達到傑出靈修層次的少數精英。耶穌的視野總是為日常生活提出的一項建議,在這裡,在『我們的』島嶼上也是如此。耶穌的建議總是令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永恒滋味。」

「誰若想做最大的,就必須服事他人,而不是利用他人!」

教宗解釋說:「服事意味著照顧那些在我們家中、社會及人民當中的脆弱者。他們是耶穌邀請我們去注視及關愛的受苦、無自衛能力、受難者的面容。要將這愛具體地落實到行動和決策中。」

教宗繼續表示:「有一種是服事他人的『服務』,但我們必須當心另一種服務,那種利用別人的『服務』。那種有利益關係的服務,以『我們的名義』為『我的利益』服務,總是把『你的利益』擱在一旁,產生排他的行為。」

我們必須警惕不要落入利用別人的服務的誘惑,而要負起責任,彼此相愛,遠離判斷人的目光。教宗解釋說:「為愛而負起責任並不是指向屈從的態度;相反地,是將弟兄放在問題的中心。服務總是注視著弟兄的面容,觸摸他的身體,感覺他的接近,有時甚至為他的接近而受苦,並尋求他的提升。因此,服務絕不是某種意識形態,受服事的不應是思想,而是人。」

教宗最後表示,古巴人民與每個民族一樣,都有自己的創傷,但他們知道敞開雙臂。教宗告誡古巴人民不可忽視弟兄們的脆弱,只顧表面上能誘惑人的計劃,卻不關心身邊人的面容。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願教會是母親 , 體現出聖母的「母性」

blog_1442343554

9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教會是母親,不是最終將變為孤兒的僵硬的協會。教會要像聖母那樣具有謙卑、良善、寬恕和溫柔的態度,體現出聖母的母性。」彌撒中,九人樞機諮議會的成員與教宗共祭,他們與教宗在梵蒂岡舉行的樞機諮議會將於16日結束。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在十字架上看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門徒,就對那個門徒說:「看,這是你的母親!」(若19:27)。教宗從耶穌的這句話展開彌撒講道。

他說:「一想到聖母瑪利亞就會想到她是一位母親,而且她的母性也擴展到了那個新的兒子身上,延伸至整個教會和全人類。」

今日世界如同一個孤兒,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耶穌的話具有重要的意義,祂好似在說:「我不會讓你們成為孤兒,我給你們一位母親。」

教宗說:「這也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有媽媽了,一個與我們在一起、保護我們、陪伴我們、幫助我們的媽媽,即使我們遇到艱難和不幸。」

教宗記得俄羅斯隱修士曾說過,「在內心混沌的時期,我們應該鑽入天主之母聖母瑪利亞的斗篷下,如此聖母必接納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然而,我們也可以說,聖母的這種母性超出了她的範圍,具有感染力。從聖母的母性衍生出第二個母性,教會的母性。」

教宗說:「教會是母親。她是我們的『慈母聖教會』,藉著聖洗聖事她誕生了我們,並在她的團體內撫養我們長大;她具有母性的態度,溫順而良善。聖母瑪利亞和慈母教會懂得愛撫她們的子女,溫柔地對待他們。教會若沒有這種母性,就是一個僵硬的協會,一個沒有人性溫情的協會,一名孤兒。」

「教會是母親,她像聖母瑪利亞那樣接納我們眾人。教會的母性體現在謙卑、友好、理解、良善、寬恕和溫柔的態度上。」

教宗說:「哪里有母性,那裡就有生命、就有喜悅、就有和平,就能在和平中成長。若缺乏這種母性,留下的就只是僵硬的戒律,人就會失去微笑的能力。最美好、最人性的事莫過於對嬰兒微笑,逗他微笑。」

最後,教宗說:「願上主讓我們在今天也能聽到祂再次為我們向天父祭獻自己時所說的話:『看,這是你的母親!』」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跟隨耶穌走十字架道路 , 以克勝魔鬼的誘惑

9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為了在基督徒生活道路上不斷前進,我們要像耶穌那樣貶抑自己,走祂的十字架道路。」

彌撒中,九位「樞機諮議會」的成員與教宗共祭,他們於9月14日至16日與教宗一同舉行「樞機諮議會」第11次會議,為教廷改革提供建議。

當天教會慶祝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教宗提醒信友警惕那先迷惑我們、然後毀滅我們的魔鬼,它誘惑我們是為了毀滅我們。教宗方濟各指出:「在《創世紀》中,蛇是最狡猾的動物,是一名巫士,有能力施展幻術來迷惑你。」

教宗繼續說:「蛇也是騙子,是妒嫉者,因為正是由於蛇,即魔鬼的嫉妒,罪惡才進入了世界。蛇給你許下很多諾言,但在兌現時卻出爾反爾,是個不良的付款人。但它具有誘惑、使人著迷的能力。聖保祿對那些固守條條框框的迦拉達基督徒感到氣憤,對他們說:『無知的迦拉達人啊!誰迷惑了你們呢?誰迷惑了你們這些已經蒙受自由召喚的人?』(參:迦3:1)。致使迦拉達信徒腐敗的是蛇。這可不是一件新鮮事,它早已存在以色列子民的意識中。」

在第一篇彌撒讀經中,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銅蛇,懸在木竿上;凡是被蛇咬的,一瞻仰它,必得生存。」(戶21:8)教宗表示:「銅蛇是一個預像,也是一個預言,一種許諾,一個不容易理解的許諾,因為耶穌親自向尼苛德摩解釋說:『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裏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祂內得永生。』(若3:14-15)因此,那銅蛇是耶穌被高舉十字架的預象。」

「然而,為什麼主耶穌取了這個如此醜陋、如此惡劣的預象呢?」

教宗回答說:「只是因為祂來是為了承擔我們的一切罪;祂完全清白卻成為最大的罪人。聖保祿告訴我們:『祂替我們成了罪。』(格後5:21);回到關於預象的語境,我們可以說:『耶穌成了蛇,醜陋的蛇!』耶穌謙卑自下;祂原本不認識罪,卻為我們成為罪。這是一項奧跡,我們可以說:『祂成了一條蛇,醜陋的蛇。』」

天主降生成人,穿上了罪。聖保祿對他所深愛的斐理伯人解釋這奧跡說:「耶穌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

「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赤身露體,因我們的罪而遍體鱗傷。這是祂為了在自己的使命中戰勝蛇而選擇的道路。讓我們注視耶穌所走過的路,注視天主:祂為了拯救我們而謙卑自下,貶抑自己。這也是基督徒的道路。一名基督徒若想在基督徒生活道路上不斷前進,他就得像耶穌那樣貶抑自己。這是謙卑的道路,但也是遭受屈辱的道路,一如耶穌遭受的屈辱。」

在光榮十字聖架慶日彌撒的最後,教宗祈求聖母為我們轉求:「愛的哭泣,感恩的哭泣,因為我們的天主如此愛我們,竟為我們派遣了祂的聖子;聖子耶穌為拯救我們貶抑自己,謙卑自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天主與我們眾人同行 , 在聖人和罪人中間行走

blog_1441735385

9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 天主與祂的子民同行,在弱小者身上實現修和與和平。當天是教會慶祝聖母誕辰的日子,教宗特別強調,一如真福八端和《瑪竇福音》第二十五章所教導的那樣,我們眾人都蒙召做謙卑的人,關懷我們的近人。

「天主如何修和?天主修和的風格是怎樣的?」

教宗方濟各從這兩個提問展開他的彌撒講道,指出「天主在修和時並未召集民眾大會,或簽訂協議。天主採取了一種特殊的方式,祂在弱小者身上,在行走中實現修和與和平。耶穌的任務就是實現修和與和平。」

教宗談到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這篇選自《米該亞先知書》的讀經,稱小小的白冷城將成為偉大之城,因為和平源於這座小城。」

教宗強調:「主耶穌總是選擇在小事上、藉著卑微者成就大業。祂也勉勵我們做個像兒童那樣的弱小者,好能進入天國。」

「天主不僅藉著弱小者,也在行走中實現修和與和平。主耶穌並沒有用魔術棒瞬間成就祂的修和與和平大業!相反地,祂與祂的子民同行。」

教宗說:「當我們聽到《瑪竇福音》中耶穌的族譜時,實在有些乏味,不是嗎?這人生那人,那人生這人,這人又生另外一人……。這是一個列表,更是天主的腳步!天主走在義人和惡人中間,因為在這個列表中有聖人也有罪人。這裡存在許多罪,但天主不懼怕,依舊行走,與祂的子民同行。」

教宗繼續說:「在這旅途中天主使祂的子民不斷增加對默西亞的盼望。用《申命紀》中的話說,我們的天主是一位『親近的天主』(參5:7),與祂的子民同行。這條義人和惡人混雜的旅途體現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那麼,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如何行走才能像耶穌那樣締造和平呢?

教宗答道:「就在於實踐愛近人的法則,活出《瑪竇福音》第二十五章的精神。子民夢想自由。以色列子民懷有這個夢想,因為他們曾得到必獲自由的許諾,獲享和平與修和。大聖若瑟做了個夢,他的夢好似天主與祂子民同行的整個旅途的縮影。但是,不僅大聖若瑟做夢,天主也做夢。我們的天主父夢到了關於祂子民、關於我們每個人的好事,因為祂是天父,作為父親,祂想要並渴望祂的子女日趨完善。」

「天主是全能的、偉大的,但祂卻教導我們在小事上、在行走中成就和平與修和的大業;教導我們不失去希望,有能力夢到偉大的夢想和遠大的前程。」

教宗說:「今天,在紀念救恩史上關鍵里程碑的日子,聖母誕生的日子,讓我們祈求合一、修和與和平的恩寵。但我們要像真福八端和《瑪竇福音》第二十五章所教導的那樣始終前行,關懷他人,並懷有偉大的夢想。現在,我們繼續舉行對『微小』中的主耶穌的紀念。祂臨在於這一小塊餅和一小杯酒内,存在於『微小』之中,但這微小包含了一切:有天主的夢,有祂的愛,有祂的和平,有祂的修和,還有耶穌:耶穌就是這一切的一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梵蒂岡電台

教宗:在說人壞話前把自己的舌頭咬腫又何妨?

blog_1441392329

9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教會內存在一種疾病,這種疾病播種分裂與不和。基督徒蒙召像耶穌那樣締造和平、重修和睦。

在當天禮儀所選讀的《哥羅森書》中,聖保祿展示了耶穌的品位:耶穌是天主的首生者,是天主本身;天父派遣祂來「締造和平」,使犯了罪的人類與天主「重修舊好」。

教宗說:「和平是耶穌的工程,祂為了服從貶抑自己,直至死亡,且死在十字架上。當我們談論和平或修和時,談論片刻的安定和些許的和睦時,應該想起耶穌所成就的偉大和平與和睦。若沒有祂,和平無法實現;若沒有祂,修和無法達成。」

教宗方濟各強調:「戰爭、仇恨及家庭不和的消息幾乎把我們淹沒,我們的任務是做和平的使者、修和的使者。我們應當反省自問:『我播種和平嗎?』舉例說,『我用自己的舌頭播種的是和平呢,還是挑撥離間?』我們常常聽到對某人的評價:『他嘴裡含著蛇的舌頭!』因為他說話如同蛇對亞當和厄娃說話那樣,破壞和平。這是一種災禍,這是我們教會內的一種疾病:播種分裂,播種仇恨,播種不和。」

「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締造和平、重修和睦,我們這些基督徒應該效法祂,做同樣的事。如果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總是做修和之事,他必能成聖;這個人是聖人。我們要在這方面不斷進步,我們應該悔改,不說一句製造分裂的話,不說一句引發戰爭的話,永遠不說人閒話。我在想,什麼是說人閒話?沒啥大事,就是背後議論某人或說說他的緋聞。不!說人閒話是恐怖主義,因為閒話中的內容如同一名恐怖分子扔出的炸彈,一旦爆炸,必將造成破壞。這是用唇舌搞破壞,而非締造和平。而且,說人閒話者十分狡猾,不做自殺式恐怖分子,他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教宗然後提出一個小小的忠告:「每當自己想說播種不和與分裂、傷害某人的閒話時,就咬住自己的舌頭!我向你們保證,如果你們做這樣的練習,剛開始你們的舌頭一定會腫、會破,因為魔鬼在幫助我們。製造分裂是魔鬼的工作,是他的職業。」

最後,教宗祈求:「主耶穌,祢捨棄了自己的性命,請賜予我和平與修和的恩寵。祢傾流了自己的鮮血,在我說人壞話前把自己的舌頭咬腫又何妨呢?」

來源: 梵蒂岡電台

鹽與光全新轉播電視節目: 主日證道 (九月五日起)

blog_1441204645

九月五日起,鹽與光電視為您帶來由天主教亞洲真理電台製作,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潘家駿神父主講的每週主日講道。

潘家駿神父(Fr. Charles PAN, CM)簡介:
遣使會士,現任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執行秘書,輔大神學院及台灣總修院教授。一九五九年生於台北,一九八零年領洗,大學、留學巴黎攻讀歐美文學。一九九五年晉鐸,二千年獲羅馬宗座聖安瑟莫禮儀學院禮儀學位。

九月五日起 (加拿大全國播放,網上同步直播)

逢星期六 – 下午五時三十分 ; 星期日 –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及下午六時

按入電視頻道詳情

圖片: 天主教亞洲真理電台

網上重溫請瀏覽真理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