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信友在疫情下不畏嚴寒和大雪參加戶外彌撒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鹽與光傳媒資訊】由於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人數激增,魁北克省政府在2021年12月30日宣布,除舉行葬禮外,宗教場所一律關閉。在這種情況下,只可最多25 人在室內參加葬禮。此外,允許在戶外舉行宗教儀式,但不去超過250人。

無論是有多寒冷還是下大雪,都無阻在魁北克的信友參加彌撒的決心。2022年1月9日(主受洗節),位於加拿大魁北克三河市的 “Sanctuaire Notre-Dame Du Cap” (Our Lady of the Cape Shrine,海角聖母朝聖地),該朝聖地透過 Facebook 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他們這樣寫道:

「我們今天上午 10 時有戶外彌撒!彌撒是與 Paroisse Père Frédéric (真福菲特神父堂) 聯合進行的。大約有 120人站在戶外(還沒有包括在車裡的忠實信友)。我們很高興能一起經歷這個美好的慶禮。感謝真福菲特神父堂區和 Gilles Roberge 神父的這項美好倡議。感謝信徒們不論在好天氣,壞天氣也到來參與。」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圖片:facebook.com/sanctuairendc

 

 

(圖片:Le Bon Père Frédéric Janssoone Facebook)

真福菲特‧楊搠奈神父
Blessed Father Frederic Janssoone
生平簡介

1838年11月19日,菲特‧楊搠奈出生法國的吉維爾德。父親伯鐸.安多尼,母親瑪利亞‧依撒伯。兩次相繼成功的婚姻,瑪利亞‧依撒伯共生育了十三個兒女,她把他們全都奉獻給聖母,並渴望她的兒子能成為神父。康布雷總主教牧訪了這家人後,嘗道:「在今天,我想很難找到如此熱心獻身的家庭了。」

1848年伯鐸‧安多尼‧楊搠奈因胃癌去世;死前用氣若游線的聲音向家人道別說:「願萬善的天主保守你們!」當時十歲的菲特.楊搠奈向母親表示,將來要當神父。

雖然上學的費用非常昂貴,但瑪利亞‧依撒伯仍願意多犧牲,讓兒子菲特能有上學的機會。可惜瑪利亞因體弱多病,終於菲特要輟學謀生。

母親瑪利亞‧依撒伯於1861年病逝,菲特‧楊搠奈以半工讀的形式過活,在1864年6月,他進入位於阿緬的方濟會修院,1870年在布爾日晉鐸,年三十二歲。

1876年菲特神父獲准到聖地;甫抵步,他在聖墓修院做了四個月的退省。

在聖地期間,菲特‧楊搠奈神父使耶路撒冷信眾,恢復拜苦路善功,監督建造伯冷的聖嘉琳堂和耶路撒冷的神聖救主堂。1881年8月,菲特神父來到加拿大,宣講聖地的教務。1882年,他協助不同的基督教派系,制定如何輪替使用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殿,和伯冷的聖誕大殿。

1888年4月,菲特‧楊搠奈神父被委為駐加拿大的聖地專員,負責尋找所有需要的資源,以保障及改善在巴肋斯坦聖地的安全運作。他為此講道、收集捐獻,和組織朝聖活動。

1888年6月22日,菲特‧楊搠奈神父為一尊聖母像加冕 ── 該尊聖母像被恭奉於一所建在1720年、位於聖羅倫斯河畔、瑪達琳海角的小堂;他當時預言瑪達琳海角聖母堂,會是加拿大聖母堂的朝聖熱點。

當天下午約七時,菲特‧楊搠奈神父、本堂主任迪席力神父和行動不良的伯鐸‧勒罣神父在小堂內祈禱;突然看到聖母聖像原是下垂的雙目,抬高睜開直視他們,神情嚴肅及哀傷,維持了五至十分鐘。自此,熱心推動到瑪達琳海角聖母堂朝聖。

菲特‧楊搠奈神父的宣講,觸動很多信友悔罪,辦修和聖事;他又逐家逐戶尋求捐款、出售聖書,設法把福音訊息帶到每一戶人家。達到七十二歲的他,一整個月每天花上十二小時作家訪。晚上還寫作文章。在加拿大,菲特.楊搠奈神父建造了三處苦路。

1916年,在一次朝聖活動中,菲特‧楊搠奈神父暈倒,被證實患了胃癌;同年8月4日逝世。1988年9月25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把他宣福。

真福生平故事來源:bccatholic.ca

 

教宗與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的會晤推遲舉行

The discovery of 215 unmarked graves at the site of the former 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in 2021 has increased awareness across Canada of the suffering experienced by Indigenous peoples as a result of the residential schools. The use of children’s shoes in memorials across Canada was initiated by Haida artist Tamara Bell, who placed 215 shoes on the steps of the Vancouver Art Gallery in May 2021. Photo by Tandem X Visuals on Unsplash

加拿大主教團宣布,由於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的緣故,該國一個原住民代表團推遲了原訂於2021年12月17日至20日訪問梵蒂岡的行程。該代表團此行的目的是晉見教宗方濟各,討論以前在加拿大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裡發生的事。

加拿大寄宿學校過去接受該國政府的經費,大多由基督宗教機構管理,旨在同化原住民兒童,使他們適應歐洲-加拿大文化。這些學校從1880年起、直到20世紀末為止,辦學的宗旨是教育並改造原住民青年,把他們吸納進加拿大傳統社會裡。這個體系長期以來強迫原住民兒童離開家庭,禁止他們承認自己的原住民遺產和文化,或者說母語。這些學校的校友講述了體系內廣泛且有系統的虐待。

加拿大主教團於12月7日在網站上公布了一份聲明指出:「由於 Omicron 變種病毒近期開始擴散,國際旅遊對衛生健康有著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對此仔細評估後,加拿大主教團、該國原住民組織「第一民族大會」(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梅蒂人全國理事會(Métis National Council),以及因紐特人團結組織(Inuit Tapiriit Kanatami)一致決定,對2021年12月份前往梵蒂岡的代表團行程加以重新規劃,最快可能於2022年成行」。

主教們表示,這是一個痛苦的決定,但在做此決定之前,他們謹慎諮詢了各位代表、家屬、團體領袖、公衛官員,以及這三個原住民全國組織的領導層。主教們闡明,他們格外關注年邁和偏遠團體代表的情況,對這些代表來說,染疫的風險和全球疫情演變的自然流動,在此刻是太大的威脅。聲明也寫道,聖座傳達給我們的願望令我們倍感欣慰,即:在做任何進一步的決定時,代表團的安全理當是一大考量。

此外,加拿大主教們強調,代表團在羅馬與教宗的會晤是「延遲、而非取消」。有關目前Omicron 變種病毒的信息會越來越多,神長們將基於加拿大政府和國際有關當局的指示,持續評估未來旅遊計劃的可行性。主教們保證,他們同心致力於攜手邁向治癒及修和,這項承諾依然強而有力。「我們知道,聖座很努力重新規劃在新的一年實現這旅行。我們急切期待原住民的耆老、知識的守護人、寄宿學校的倖存者和青年有機會參加與教宗的私下會晤」。

來源: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