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願在中國的基督徒在愛德和信德中更加團結

圖片: 2021年中國浙江杭州天主堂11位慕道者在復活節領受洗禮。來源:信德網

教宗方濟各5月23日主日午時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之後,特別提及隔天中國的天主教信友們將慶祝“聖母進教之佑”瞻禮,並邀請普世教會為在中國的信友們祈禱,以此方式來陪伴中國的信友。

教宗說:「天主之母和教會之母在上海佘山朝聖地受到特別的敬禮,而在日常生活的考驗和盼望中,基督徒家庭都熱切地向她呼求。一個家庭和一個基督徒團體的成員如能在愛德和信德上愈加團結是多麼美好和多麼有必要啊!如此,父母和子女、祖父母和孫兒、牧者和信友能夠效法初期的門徒們,他們在五旬節的隆重日子與聖母一起熱切祈禱,期待聖神的降臨。」

接著,教宗邀請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們說:「請你們以熱切的祈禱來陪伴在中國的基督徒信友們,我們最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他們存留在我內心的深處。」

最後,教宗祈禱說:「願天主聖神,教會在世界上傳教使命的主角,引導並幫助他們成為福音的傳遞者、良善和仁愛的見證者,在他們的祖國做建設正義與和平的人。」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7年欽定每年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日全世界信友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今年,亞洲主教團協會主席貌波樞機邀請信友們把這祈禱日延長到一週的時間,即整個星期為在中國的教會和中國人民祈禱。

按此誦念「向佘山聖母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今天是向世界傾注慈悲的時候了!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2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紀念聖神在五旬節那一天降臨在晚餐廳中的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教宗指出,聖神繼續提醒教會活在當下而不停留在過去、尋找聚合而非部分、將天主放在首位而非我們自己的力量。

彌撒福音記述耶穌要為門徒們派遣聖神的一番話,耶穌稱聖神為「護慰者」(若十五26)。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護慰者」有兩層含義,即慰藉和護衛。

慰藉

說聖神是慰藉者,教宗解釋說:「我們衆人在困難時刻都設法尋求安慰,但塵世的安慰很快就消失。它們就如麻醉劑那樣,只給出一時的安慰,卻不醫治我們内心深處的病痛。只有讓我們感到被愛的那一位才能賜予人心平安。聖神,天主之愛正是賜予平安的那一位。」

「弟兄姐妹們,如果你感到孤獨的黑暗,你心中有一塊鐵石將希望窒息,如果你心中有灼痛的創傷,找不到出路,你就要向聖神敞開心門。聖文都拉寫道,聖神『將最大的安慰帶到困苦最大的地方,不像俗世那樣在順境中給予安慰和奉承,而在逆境中卻給予嘲笑和譴責』。」

教宗繼續表示:「魔鬼竭盡全力對我們落井下石,聖神則願意救助我們。門徒們在耶穌復活後,最初感到迷惘和恐懼,但他們一領受了聖神,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從那時起,擔心的只是能否見證所蒙受的愛。

「我們也蒙召在聖神内作見證,成為護慰者。聖神要求我們將祂的慰藉付諸實行。我們該如何做呢?無需高談闊論,只做近人;不要逢場作戲,而要有關懷的祈禱。我們當牢記,關懷、憐憫和溫柔始終是天主的風格。」

護衛者

關於護衛者,教宗解釋說:「在耶穌的時代辯護者並不代替被告説話,而是在被告的耳邊提示他該說什麽。聖神也是這樣,祂不取代我們,而是啓發我們,卻不强迫我們。」

聖神對我們的三個提醒

教宗强調聖神對我們的三個提醒,即三個對抗誘惑的解毒劑。第一個是「活在當下」。

教宗說:「聖神肯定今天的首要地位,不願讓煩惱和懷舊的誘惑將我們困住,或是只想明天的不確定,陷入畏懼未來的折磨中。聖神提醒我們當下的恩寵。對我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時候了:現在和我們所在的地方,正是行善、使生命成為恩典的唯一和不可重複的時刻。我們要活在當下!」

聖神的第二個提示是「尋找聚合」,而非部分。

教宗解釋說:「教會的合一絕非清一色,而是在各式各樣的神恩中取得和諧。在門徒們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一旦領受了聖神,就學會將天主放在首位,而非他們人性的觀點。」

「今天,若我們聆聽聖神,我們就不會專注於保守者或進步者、守舊者或革新者、右派或左派:若準則只是這些,那就意味著在教會内忘記了聖神。護慰者聖神促進異中求同、和睦與和諧。祂讓我們看到奧體的各個部分,我們彼此皆為兄弟姐妹。我們要尋求聚合!敵人希望差異轉化為對立,因此製造意識形態。我們要對意識形態說『不』;對聚合說『是』。」

聖神的第三個提示,乃是「將天主放在你的自我之前」。

教宗表示:「聖神肯定恩寵的首要地位,唯有給上主騰出空間,我們才能找到我們自己,對於教會也是如此。我們憑自己的力量救不了任何人,也救不了自己。若我們將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結構和我們的改革方案放在首位,我們就會陷入功能主義、效率主義和水平主義之中,我們將結不出果實。『主義』是製造分裂和隔離的意識形態。教會不是人性機構,教會是聖神的宮殿。耶穌將聖神的火把投在地上,教會的改革靠的是塗油,白白領受的恩寵香脂,靠的是祈禱的力量、傳教的喜樂、貧窮的自然美。我們要將天主放在首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要求整個教會為聖地的和平祈禱

普世教會要與在耶路撒冷舉行的聖神降臨節守夜晚禱聯合在一起。2021年5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接見非常駐宗座國家新大使的機會上發出上述呼籲。教宗邀請全世界的教會一起祈禱,為聖地呼求和平,參與這座聖城的天主教主教們發起的祈禱活動。

教宗說:「我的思緒轉向這幾天在聖地發生的事件。我為停止武裝衝突的決定而感謝天主,期望人們走上對話與和平的道路。明天晚上,聖地的天主教主教們與他們的信友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斯德望堂一起舉行聖神降臨節守夜晚禱,呼求和平的恩典。」

教宗接著表示:「我在此機會邀請天主教會的所有牧人和信徒在祈禱中與他們聯合在一起。願每個團體祈求聖神幫助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找到對話與寬恕的道路,成為和平與正義的耐心建設者,逐步向共同的希望和兄弟共處敞開心門。」

教宗上個主日也為聖地的和平發出了呼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常祈禱,克服枯燥和分心,不持有陰鬱的心情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達瑪索庭院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有信友們在場參加。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祈禱」的主題,這一次談到在祈禱中遇到的幾個困難,如分心、枯燥和懈怠,需要加以識別和克服。在祈禱中不要因慰藉和枯燥時而交替的情況而泄氣,卻要有恆心。

教宗指出:「我們在祈禱時要有像約伯那樣的恆心,他甚至為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而提出抗議。有時在天主面前提出抗議也是一種祈禱的方式,甚至可以發怒,因為有時子女也會向父親發怒,這是與父親建立關係的一種方式。」

談到「枯燥」,教宗表示:「所有聖人都經歷過這道幽谷。閲讀他們的日記,如果聽到晚上無心思和索然無味的祈禱報告,不要大驚小怪。我們卻要學習說:『我的天主,縱使祢似乎竭盡全力讓我不再相信祢,我卻繼續不斷地向祢祈禱。』有信仰者絕不可停止祈禱!」

「靈修生活的真正進步不在於神魂超拔的增加,而是能夠在困難時期持之以恆:行走、行走,再行走。如果你累了,就稍稍停下,然後再次啓程,卻要有恆心。我們要謹記聖方濟各關於完美的喜悅比喻:衡量一個會士的才能不是從天而降的無限運氣,而是穩步行走,即使沒有得到認可,即使受到虐待,甚至一切都失去了最初的興趣,也持之以恆。」

教宗也勉勵信友們:「不要忘記尋求『為什麽』的祈禱,那是兒童對事物不理解時發出的提問,心理學家稱之為『詢問為什麽的時期』。我們要留意,兒童這樣詢問並非想聽父親的答案,父親開始回答,他又提出另一個為什麽。他只想吸引父親對他的注視。」

「當我們有點向天主發怒時,我們就開始詢問為什麽,這是在把天父的心吸引到我們的貧乏、我們的困難和我們的生活上。是的,你們要有勇氣向天主說:『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有時發一點怒是有益處的,喚起我們與天主應有的這種父子和父女的關係。」

「有時,枯燥可能取決於我們自己,也可能來自天主,祂允許我們外在或内在生命的某些情況發生,甚至疼痛,如阻礙進入祈禱的頭痛。」為了讓人理解枯燥的原始思想,教宗例舉聖週五及其夜晚,以及聖週六全天耶穌都不在,祂在墳墓内。「耶穌死了,我們處在孤獨中。」

「但危險的是有一種陰鬱的心情:『情緒低落』一來到心中,就生了心病。有些人以陰鬱的心情活著,這樣很可怕:不可這樣祈禱,不可以陰鬱的心情感到慰藉!或者說,不能以陰鬱的心情把靈修上的枯燥向前推進。我們的心該當敞開和豁亮,讓上主的光進入。如果這光沒有進入,就要懷抱希望等待。但不可將這光關閉在陰鬱中。」

談到「分心」,教宗說:「衆人都體驗過這不斷奔放的畫面和幻象在持續地陪伴著我們。這種想象在祈禱中轉啊,轉啊,這是聖女德肋撒所稱的『家中的怪人』,必須小心將它關入籠中。跟隨這失調的傾向是沒有益處的,需要為保持全神貫注而進行搏鬥,這為工作和學習有成效也是必要的。」

「事實上,教練知道比賽的勝負不僅憑著身體訓練,也在於大腦的鍛煉,尤其要有精神集中和保持注意力的能力。要與分心搏鬥,警醒的美德是基本重要的。耶穌常提醒門徒們“應在生活上淡泊有節,知道祂遲早還回來,切莫追隨在他們頭腦中浮現的誘惑,卻要設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善盡自己的職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聖地的和平呼籲:兒童的死亡令人無法接受

2021年5月16日,教宗方濟各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恢復和平發出呼籲,邀請負責人士促使武器停止囂張。教宗說,他極度憂慮地關注在聖地發生的事。「這幾天,加沙地帶與以色列之間的武力衝突取得優勢,並會導致更多的死亡和摧毀。衆多人受傷,許多無辜者喪生。他們中也有兒童,這樣的事駭人聽聞,令人無法接受。」

教宗表示:「人命喪亡是不願建設未來,卻願摧毀未來的標記。」此外,以色列其它城市的緊張局勢也變得激烈,教宗對此表示擔憂。他說:「在以色列不同城市增長的仇恨和暴行是對居民之間的兄弟情誼及和睦共處的嚴重傷害,如果不立即開啓對話,傷口就難以癒合。」

「我想知道:仇恨和報復將會造成什麽?我們真的認為摧毀他人就能建設和平嗎?天主造了擁有同等權利、義務和尊嚴的人,召叫他們彼此以兄弟相待。我因天主之名呼籲人們平息下來,負有責任的人讓武器停止囂張,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走上和平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勉勵緬甸信友: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為福音做見證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16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彌撒,將親愛的緬甸人民的「苦難」奉獻於祭台前。緬甸自從今年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以來,示威遊行的民眾再三受到暴力鎮壓。教宗懇求天主使人人洗心革面、締造和平,同時也指出「上主始終聆聽祂子民的吶喊」。教宗在彌撒中表達了這份關懷、傳達了如此祝願。僑居羅馬的緬甸信眾參加了這台彌撒,他們的眼神透露出教宗所說的痛苦呼聲。禮儀中的兩篇讀經和若干聖歌使用了緬甸語,以「親近」這片飽受磨難的土地。

面對倍受煎熬和恐懼的緬甸的信眾,教宗期勉他們保全信仰、合一與真理,甚至不惜為福音冒著生命危險。教宗從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出發,指出耶穌在告別門徒的痛苦時刻,在向天父的祈禱中使用了「保全」這個詞(參閱:若十七11-19)。教宗闡明,「保全真理」並不意味著捍衛思想觀念、「變成教條和信念系統的守護人」,卻意味著一直與基督相連結,因為祂是「真理」。耶穌祈願祂的門徒不要跟隨世俗的「標準」,不讓天主的福音去遷就人的邏輯。「保全真理的意義在於在人生的各種處境中做具有先知性的人」,而做見證也意味著要逆流前行。

「有時候,我們基督徒會嘗試妥協,但是福音要求我們存留在真理內,並且為了真理,為了福音的真理,為他人獻出生命。在充斥著戰爭、暴力和仇恨的地方,忠於福音與締造和平意味著投身其中,也要透過社會和政治選擇來努力,甘冒生命的危險。唯有如此,事情才會有所改變。上主不需要不冷不熱的人:需要的是獻身於福音的真理與美好的人,好讓我們能為天國的喜樂做見證,儘管身處於痛苦的黑夜,以及邪惡似乎更為強大的時候。」

教宗深知,家庭裡、團體內、民族間,甚至是教會中的分裂,是個「致命的疾病」。嫉妒、猜忌、尋求私利而非公益,以及對他人的偏見,都是破壞合一的罪。我們彼此之間的「小衝突」,日後會反映在大衝突上,一如緬甸這幾天所經歷的那樣。「當片面的利益、對利潤和權力的渴求占據上風時,必然會引發爭端和分裂」。分裂來自於魔鬼,而耶穌向天父懇求合一。

「我們多麼需要友愛,在今天格外如此!我知道某些政治和社會處境遠遠超乎你們的限度,但是為和平與友愛的奮鬥向來發源於底層:每個人都能在小事上善盡本分。每個人都能在小地方投身於建設友愛、撒播友愛、努力重建那破碎的,而不助長暴力。我們蒙召落實這一切,也以教會的身份這麼做:我們推動對話、尊重他人,守護弟兄姊妹與共融!」

教宗接著放下講稿,說道:「我們不能讓分門別派的邏輯、挑撥離間的邏輯、以及唯我獨尊、摒棄他人的邏輯進入教會內。這會導致毀滅:摧毀家庭、摧毀教會、摧毀社會、摧毀我們自己。」

保全信仰,在惡前面不屈不撓,遇到挫折不要一蹶不振。事實上,耶穌在祈禱時「舉目向天」。教宗表示,「保全信仰等同於舉目向天,儘管在世間爭鬥連連、無辜者傾流鮮血。這代表不屈服於仇恨和復仇的邏輯,卻始終注視著愛的天主。祂召叫我們互為手足」。

祈禱並非逃避問題。「相反地,在許多散播死亡的武器當中,祈禱是我們保全愛與希望的唯一武器」。祈禱也是向天主發出我們痛苦的哀號。「在特定時候,這是天主最為接納的一種祈禱,因為它源自於一顆受傷的心,而上主始終聆聽祂子民的吶喊,擦乾子民的眼淚」。教宗提及一名老奶奶對她的孫子孫女說的話:「對天主的怒氣,也可以是一種祈禱。」教宗由此表示,耶穌今天依然「在祈求天父、為我們大家代禱,以保護我們免於邪惡,救我們擺脫惡的勢力」。因此,我們不要失去希望。

在這台彌撒的信友禱詞中,所有的人也為緬甸,特別是為青年祈禱:願他們有勇氣以公眾利益和真正的人性與宗教價值為基礎,建設一個展望希望的未來。在彌撒結束之際,緬甸司鐸鮑思高(Bosco Mung Sawng)神父代表緬甸人民向教宗的關切表達由衷感謝。教宗的關懷在這台感人的彌撒聖祭中達致高峰,鮑思高神父則是稱這台彌撒為治癒的場合。

這位緬甸司鐸說:「在我們的眼淚裡、在痛苦不安中、在國際社會遺棄我們的時刻,教宗的話語令我們深感安慰、得到治癒。」在過去三個月內,聖父教宗為緬甸的和平發出了超過六次的懇求之聲。教宗曾說:「我也跪在緬甸的街頭,並且說:請停止暴力。我也張開雙臂,並且說:願對話得勝。流血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願對話得勝。」

鮑思高神父回憶起教宗2017年對緬甸的牧靈訪問。這位神長說:「我們流下眼淚、我們痛苦不安、我們的和平被摧毀,這一切都在懇求天主伸出援手。我們堅決相信,在羅馬與我們牧者一起舉行的這個獨特盛事將成為天主介入我們歷史的起點。」這位緬甸神父最後重申,「和平是可行的,它是唯一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謝謝你們親臨現場,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再次主持有信眾參與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聲音迴盪在梵蒂岡達瑪索庭院的多國信友之間。他說:「我很高興能恢復這個面對面的聚會,因為我告訴你們:面對空無一人、對著一台攝影機講話,實在是沒勁!相反地,與人們相聚,看見一個個帶著自身經歷的人,真是美好。雖然彼此之間保持距離,卻始終感到互相親近。謝謝你們親臨現場、謝謝你們的來訪。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教宗的訊息是:我為每個人祈禱,而我也請大家同心合一為我祈禱。」

祈禱正是當天要理講授的核心。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絕非信步閒逛。誰若想要祈禱,就必須謹記信仰並不容易,有時會陷入幾乎全黑的狀況,沒有參照點。在《聖經》裡和教會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偉大的祈禱者『安逸』地祈禱。鸚鵡學舌式地誦唸禱詞並非祈禱。祈禱當然會恩賜無比的平安,但它要經過內在的戰鬥而來;這種戰鬥有時很艱難,而且會長期伴隨著人生。」教宗說:「祈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會逃離祈禱。有時候我們想要祈禱,緊接著腦中浮現其它當下似乎更重要、更急迫的活動。這也發生在我身上!然而,我們延遲祈禱後經常會發現,那些事一點也不要緊,或許我們浪費了時間。敵人就是這樣欺騙我們的。」

「有時候,信守祈禱的時間和方法是一場艱辛的搏鬥。靜默、祈禱、收斂心神是艱難的操練,人性時常會有所反抗。祈禱最險惡的敵人存在於我們內」。《天主教教理》列舉這些困難,寫道:經歷枯燥時的沮喪;未能完全交託給上主而難過,因為我們有『很多產業』;我們的意願未被垂聽而感到失望;我們的驕傲受傷,使我們身為罪人的不配之心更加硬化;對『祈禱是一分不勞而獲的恩賜』感到厭惡等等。」(第2728號)

接著,教宗放下手中的講稿,講述了在阿根廷發生的一個事件。

「有一位父親接獲醫院通知,他的女兒因感染而導致重症,可能活不過那個晚上。這位父親哭著走出醫院,把妻子和女兒留在那裡,自己搭火車前往盧漢聖母大殿。他抵達時,大殿已經關門,於是他抓著大門的欄杆,徹夜懇切哀禱。隔天一早,他進入大殿向聖母祈禱。那一幕著實刻骨銘心。」

教宗說:「我親眼看到他,親身經歷了這件事!這位父親在祈禱中的戰鬥得到了圓滿的結果:他回到家後聽到妻子說,女兒莫名地痊癒了。聖母垂聽了他的祈禱。祈禱能行奇蹟。」

「在試探中,在一切似乎動盪不安的時刻,我們該怎麼辦?」教宗表明:「在磨難時期,我們應當牢牢記得自己並不孤單,因為耶穌始終在我們身旁守護我們,祂隨時與我們同在。」

教宗最後總結道:「假若在昏暗不明的時刻,我們覺察不到祂的臨在,那麼我們將來必能覺察到。聖祖雅各伯的這番話,有朝一日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上主實在在這地方,我竟不知道。』(創廿八16)在生命結束之際,我們轉身回顧一切,到時候我們也會說:『我以為自己孤單一人,但事實並非如此:耶穌始終與我同在。』」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方濟各在問候講葡萄牙語的信友時,提及教會禮儀於隔天5月13日紀念花地瑪聖母。教宗說:「讓我們滿懷信賴之情,投奔於她母愛的保護下,尤其是我們在祈禱生活中遇見困難的時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設立要理教員職務

「忠實於過去且對現在負責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教會如此才能在世界中履行自己的使命」:這是教宗方濟各在設立平信徒要理教員職務的《古老的職務》(Antiquum ministerium)手諭中表達的思想。這道手諭於5月10日教會的司鐸聖師,聖若望亞維拉瞻禮簽署。

閱讀《古老的職務》(Antiquum ministerium)手諭【英語】

教宗寫道:「在當今世界進行福傳和面對一種全球化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需要承認男女平信徒的臨在,他們憑著自己所領受的聖洗,感受到蒙召為要理講授的服務提供合作。」教宗也强調:「與青年世代真正相遇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有創意的方法和途徑,使福音的宣講適應教會使命的變化。」

這個新職務有很古老的根源,能追溯到《新約》時代。《路加福音》和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書》和《迦拉達人書》中都提到這職務的幼芽形式。教宗寫道:「在這兩千年來福傳的整個歷史中,極明確地顯示出要理教員的使命是多麽富有成效,他們使信仰成了每個人生存的有力支持,甚至為這目標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隨後,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以來,教會就愈加意識到「要理教員的任務至關重要」,對「基督徒團體的發展」更有必要。手諭指出:「今天,也有許多有才幹和有毅力的要理教員從事著傳授和加深信仰這不可取代的使命,而要理教員真福、聖人和殉道者長長的隊伍也標明了教會的使命,構成整個基督信仰靈修史上一個豐富的泉源。」

「絲毫沒有奪走作為教區首位要理教員主教的這項使命,也未除去父母給予子女基督信仰培育的特有責任」,教宗勉勵教會重視平信徒協助要理講授的服務,滿足「許多人期待認識基督信仰真、善、美」的願望。牧人們該當承認「平信徒的職務能透過將基督信仰價值觀滲入到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領域,對社會轉變作出貢獻」。

教宗解釋道:「要理教員是信德的見證人、導師、解釋奧蹟者、陪伴者和教育者,他蒙召投入傳授信仰的牧靈服務,負起從初次宣講到準備基督徒入門聖事,一直到持續培育的責任。但若能完成這一切,唯有藉著祈禱、學習和直接參與團體生活,如此才能促使要理教員的身份認同以言行一致和負責任的態度發揮作用。」

「實際上,接受平信徒要理教員的職務是在更加强調每個領受聖洗者的典型傳教承諾。」教宗叮囑:「這項職務的進行必須以完全在俗的形式,不可有神職化的任何表達。」

「此外,平信徒要理教員的職務也具有一種强烈的聖召價值,因為這是為地方教會提供的穩定服務,要求主教進行應有的分辨,以及教廷禮儀及聖事部不久將發布專門制定的禮儀。」

教宗强調:「要理教員該當是信仰深厚和人性成熟的男女、積極參與基督徒團體生活、能夠款待、慷慨及度友愛共融的生活;他們應在聖經、神學、牧靈和教育學方面接受培育並具備要理講授的經驗,同時也能與司鐸和執事誠信合作,以及受到真正使徒熱情的激勵。」

教宗最後指出:「各主教團應使要理教員的職務實際有效,制定符合手諭精神的培育計劃和接收他們的必要規範準則。東方教會也可根據自己的特定法律,採納手諭的指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

圖片:migrants-refugees.va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6日舉行,聖座在5月6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撰寫的文告,主題為「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這份文告於5月3日聖斐理伯及聖雅各伯宗徒慶日在聖若望拉特朗簽署。為使受到疫情磨難的人類免於更大的危機,教宗指明雙重道路,一條為「天主教會的成員」,另一條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

教宗指出:「世界經歷著一場最嚴重的衛生緊急時期,天主所希望的我們似乎破碎和四分五裂、受傷且面容被損毀。封閉又有攻擊性的國家主義和激進個人主義使我們在世界範圍和教會內部崩潰或分裂。付出高昂代價的是那些最容易成為其他人的群體:外鄉人、移民、邊緣人,他們處於存在的邊遠地區。」

教宗重提2020年3月27日在空蕩的聖伯多祿廣場上為結束疫情祈禱時的話語,强調「事實上,我們衆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不再有那將我們隔絕的圍牆,不再有外人,而只有一個有如全人類那麽寬廣的『我們』。」

教宗邀請天主教徒:「愈加忠實於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愈能表明教會的公教性,她的普世性是一個要求在每個時代得到接納和生活出來的現實,這是依照上主的意願和恩寵,祂許下永遠同我們在一起,直到末日。祂的神使我們能夠擁抱衆人,在多樣性中達致共融,調和差異卻絕不强行失去個性的整齊劃一。」

「透過接觸外鄉人、移民、難民的差異,以及能從中獲得的跨文化對話,使我們作為教會能有成長的機遇,並相互得到了充實。事實上,無論在何處,每一個領過洗禮的信徒都是當地教會團體的正式成員、一個教會的成員、一個居所的居民,以及一個家庭的成員。」

「具體而言,需要作出努力。」教宗解釋道:「每個人要從所生活的團體做起,促使教會越來越更加包容,以致能跨出步伐,走上存在的邊緣地區的道路上,去照顧受傷的人和尋找迷失的人,沒有偏見和畏懼,不去勸人改變信仰,而是隨時準備加寬自己的帳篷來款待每個人。」

「在邊緣地區的居民中,我們會看到許多移民和難民、流離失所者和人口買飯的受害者,上主願意向他們彰顯自己的愛並讓他們知道祂的救恩。與其它信仰和宗教的移民和難民相遇,這為增進誠懇且豐富的大公性及跨宗教對話乃是一方沃土。」

教宗呼喚世界秉持同樣的包容精神,「重新整合人類家庭,一起建設公正及和平的未來,確保沒有一個人受到排斥」。教宗預示的社會的未來是一個「五顔六色」、因多樣性和跨文化關係而得以富饒的未來。為使這一切不只是夢想,我們今天必須學習在和諧與和平中一起生活。」

「因此,我們衆人必須共同努力推倒使我們隔絕的圍牆,搭建有助於相遇文化的橋樑,意識到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聯繫。在這個願景中,當代移民現象給我們提供了克服恐懼的良機,讓每個人恩典的多樣性來充實我們。那麽,如果我們希望如此,我們就能把疆界轉變為相遇的最佳場所,那裡就能出現一個日益寬廣的‘我們’的奇跡。」

教宗在文告中也為照料受造界發出呼籲:「為使我們的共同家園得到相宜的照料。這項使命人人有責,沒有任何差別。我請求世界上的所有男人和女人善用上主交付於我們的恩典,使祂的受造界變得更美好。我們必須在一個愈加寬廣、愈加負責的‘我們’内建設我們自己,堅信為世界創造的各種善都是提供給現在和未來的世代。」

教宗最後寫道:「這是個人和集體的一項承諾,在我們努力實現一種更有可持續性、更平穩和更包容的發展時,也要對所有仍在受苦的弟兄姐妹負起責任。這項承諾不分原住民和外鄉人、居民和過客,因為這是一份共同的寶藏,人人從中受到照料和恩惠,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1年5月祈禱意向:為金融界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1年5月意向

總意向:為金融界

願掌管金融者能與各國政府合作,維持金融秩序,保護國民免受其所造成的危險。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