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告解亭不是乾洗店,別在告解亭竊取假寬恕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二 彌

讀經一:達尼爾先知書 3:25,34-43

阿匝黎雅立在火燄中,開口這樣祈禱說:「上主,為了你的名,求你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你的盟約;為了你的朋友亞巴郎,你的僕人依撒格和你的聖者以色列,求你不要使你的仁愛離開我們,因你曾向他們應許過,要使他們的後裔繁多,有如天上的星辰,海邊的沙粒。恩主啊!由於我們的罪過,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渺小,我們今天在全世界上成了微賤的。目前我們沒有元首,沒有先知,沒有領袖,沒有全燔祭,沒有祭祀,沒有供物,沒有馨香祭,沒有地方可以給你奉獻初果,好蒙受你的仁愛。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你悅納,就如獻上公羊和公牛的全燔祭,又如獻上了萬隻肥羊;這樣也希望我們今天在你面前所行的祭獻,能當作滿全了我們對你應盡的義務,因為凡信賴你的,決不會蒙受羞辱。現在我們全心隨從你,敬畏你,尋求你的慈顏,望你不要使我們羞慚。但願你按照你的寬容和你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以你的奇能拯救我們!上主,願光榮歸於你的名!」

福音:聖瑪竇福音 18:21-35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要這樣對待你們。」

2017年3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被寬恕和寬恕人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教宗強調,天主以祂的慈悲在我們內行了奇事,我們也要把慈悲施於他人。我們要警惕在告解亭竊取一種假寬恕的偽善。

「寬恕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教會透過當天的讀經與福音引導我們進入這項奧跡,了解偉大的天主慈悲工程。」

教宗解釋道:「進入這項奧跡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愧。在選自《達尼爾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中,悲傷屈辱的天主子民有能力感到羞愧,而福音事跡的主角卻做不到。這是一個獲得主人寬恕並被免去龐大債務的僕人,可他卻不能寬恕他的債務人:他不懂得寬恕的奧跡。」

教宗於是引導信友們反省思以下問題:

「你們都是罪人嗎?」

「是的,神父,我們都是。」

「你們如何獲得罪過的赦免呢?」

「我們去辦告解。」

「那你如何辦告解呢?」

「我去告解亭,告明己罪,神父便給我赦罪,叫我念三遍《聖母經》,然後我就平安無事了。」

「你根本不明白!你只是去告解亭辦了一項銀行業務,辦了一項手續。你並沒有在那裡為自己的不是而感到羞愧。你看到了自己良心上的污點,錯誤地認為告解亭好像一個祛除污漬的乾洗店。你沒有能力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愧。」

教宗繼續說:「我們既要感到羞愧,也要意識到天主的寬恕。你從天主那裡所領受的寬恕,即祂在你心中行的奇事應該要深入你的良知,否則你從告解亭出來後,遇到朋友時,又會對他人論長道短,繼續犯罪。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寬恕,你將永遠無法寬恕他人,總是持有那種想和某某人算帳的態度。」

教宗指出:「福音事跡中的僕人有一種擺脫麻煩和僥倖的心態,他不明白何為寬恕之慷慨。多少次,我們從告解亭出來時也會有這樣的心態,覺得自己擺脫了麻煩。實際上,這不是領受寬恕,而是竊取一種假寬恕的偽善。」

最後,教宗祈求道:「今天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好能懂得『七十個七次』的意義。讓我們祈求在天主面前感到羞愧的恩寵。這是一項大恩寵!我們只有為己罪感到羞愧,才能領受寬恕並慷慨地施予他人寬恕,因為上主既然能不斷寬恕我,我豈能不寬恕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